「我,我瞄偏了!」她嘟着嘴辩解道,「我那一箭,对着的可是你脖子。」
「是吗?」
于是我把李乐瑶送回了京都,送去了霍江沉的身边,出军营那一路她张牙舞爪,说我秋舆没良心,这样对救命恩人。
我没好气地回她:「你不是最想杀我?」硬生生堵回去她的话。
死里逃生的经历让我突然回忆起沙场的凶险。
我死不要紧,李乐瑶可不能有事。
宗子期生死未卜,如今她可是最能帮霍江沉手刃我的巾帼英雄了。
八月二十一,夜戎城破。
彼时我在病榻上缠绵了一月有余,荀泱和同行的太医使出了浑身解数,我的身子还是肉眼可见地差下去。
这失子之痛无论是身还是心,都比我想象得还要痛上百倍有余。西北军营又物资匮乏,气候恶劣,更是让我这日渐孱弱的身子雪上加霜。
我有些怀疑了,霍江沉根本不是想要这个孩子,只是想借这个孩子的手取我的命。
我和荀泱说:「你得把将军找回来,倘若西北六城尚未收复,我便先撒手人寰,只有你和齐心将军,才能把本宫没打完的江山打下来。」
荀泱点点头:「都听小姐的。」
夜戎被攻下的那一日,我难得精神好,骑了匹马绕着夜戎城城墙晃荡了半圈。新的小马驹不通人,坐得我颠颠的。
我问荀泱是这马太瘦弱了,还是路太颠簸了,荀泱说:「是小姐太瘦弱了。」
打量了片刻我苍白的唇,他又说:「小姐该用点唇脂,染点血色,不然夫人看了得多心疼。」
太久了,我娘去了太久,久到我已经分不出,是那一寸城墙,堆过我娘的尸骨。
想了这么多年,终于做了穆州的皇后,终于成为天下的主人,终于攻下了夜戎,我的心却和肚子一样空落落。
「兵马军械都准备妥当了。」荀泱看出我眼眸间的落寞,「小姐几时下令屠城?」
「屠城?」我悠悠地转过马,「这里可是你的家乡。」
「下官只求小姐顺心如意。」
我从他腰间抽出佩刀,狠狠地劈在城墙上。不愧是我,身子骨不行,力道还是可以,裂开的砖块上滚落下些许沙石,留了一道难看的印记。
我说:「我不能屠夜戎。」
荀泱愣住了。
「我凭什么屠夜戎呢?」我长长地叹出一口气,仿佛也叹出了多年来的郁结于心,「就因为我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有仇恨,有故事,他们又是异族,我就能杀了这一城老少妇孺?那我和当初杀害我娘的那群匪徒,又有什么区别呢?」
「小姐……」荀泱难以置信地看着我。
我猜他失望了,我们并不是真的一类人,我没有他那么狠的心那么辣的手,我连屠城这种事都是个过过嘴瘾的自说自话。
我猜荀泱一定早不会想到,宗子期也不会想到,我这么恨这座城池,为了攻下它,我放弃了子期,害了我的兄长和霍江沉的胞妹,明明深爱这个孩子却生生剥夺他存活的机会,到头来,我的恨也不过是夜戎城墙上一道抹不掉的刀痕。
「我欠将军的。」我把刀丢在地上,「将军为了我的痴念而去,既然他不想本宫屠城,本宫不屠就是了。」
八月三十,我折返京都,荀泱自请留守西北,料理夜戎事宜。
我准了。他掌握着西北,霍江沉巩固了京城,叫穆州百官不堪回首的牝鸡司晨,看来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京城外,霍江沉亲自领了一众文武官员迎我。
我看了一眼,没有一个是我的人了。
同样的,霍江沉看了我一眼,就知道孩子如我们所预料般没有了。
「皇后辛苦了。」他如同犒慰着一个将军,「此次拿下夜戎,皇后功不可没,可有什么想要的奖赏?」
「我不过是皇上的一双手,帮皇上完成想完成的事罢了。」我挥挥手,从他旁边擦肩而过,「如今大功告成,后顾无忧,京城和西北都是皇上说了算。还要这双手干吗呢,不如砍了吧。」
霍江沉拉住我的手:「皇后……」
我停下脚步。
「皇后瘦了。」他说。
第12章
穆州攻占夜戎后,西北六城的第五座城池华商不战而降,第六座兰凉还殊死顽抗。
早说了夜戎是天堑,攻下夜戎,后面的不是难事儿,兵马整顿好之后,就是时间的事儿了。
当然,如果将军还活着,还能上阵杀敌,必定事半功倍。
小皇帝也算是个人物,我帮他除了刘承谋一党后,他自己也没闲着,拔除了朝堂中的不少佞臣庸臣,还将之前制衡李徒等臣子的锅都甩到了我头上,大肆提拔李家和其他新冒出头的贤能之士。
他重用李徒还有个缘由,李徒是对霍家一片肝胆之心的老臣,加至年过半百,又没有后继之子,自然更是忠心耿耿了。
如今可别说京城,这就连宫里,我的心腹都被霍江沉拔除了大半。御林军和太医院首当其冲,就连内务府的主管都换了个生面孔。
我有回在宫里瞧见那位主管的排场,忙问李乐瑶那人是谁,李乐瑶说:「从辈分上论,他得叫我声二姨。」
然后她和我说了他们一大家子八大姑七大姨的故事,我懒得听也听不明白,反正知道是李徒的人就是了。
这段时间里,西北的战报都不呈给我看了,朝堂上的事儿我也愈发没有话语权。到最后我也懒得过问,每日在椒房里种种花养养鸟,有金丝软塌,有山珍佳肴,有华裳艳服,夫复何求呢。
到了来年的六月,兰凉依旧没有攻下,霍江沉想调派中原的驻军援助西北,中原统领周光成虽然同为效忠霍家的贤良之臣,却拖着不肯起兵。
理由很简单――不肯助我这妖后为虐。
这小崽子,完全忘了五年前他的家乡遇上水患,大水冲破了堤坝,卷走原本安居乐业的沿岸百姓。那会儿治水人手不足,是我抽调的秋家军人马,也是我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处理,保住他家乡一方土地。
罢了罢了,记打不记吃,也是人之常情。
孩子的离去成了霍江沉难解的心结,过往我杀了长阳他都没有这么恨我,而如今他看我的眼神里只有怨怼。
那张被我看旧的图纸现在被他拿去翻来覆去地看,有回我去找他讨要,正逢霍江沉在里屋歇息,我看见他的镇纸旁放了个从前没瞧过的盒子。
我随手打开。
――是兵符。
――是荀泱口中,本该跟着宗子期一起,下落不明的兵符。
我就那样看着它躺在霍江沉的案上,看着它也终于背弃了我,内心毫无波澜。
霍江沉悠悠地出现在我身后:「皇后来了。」
这一年我们见得很少,问候都开始变得陌生。杀父杀兄,杀妹杀子,我们之间哪还有生路呢?
「是荀泱献给皇上的?」我不想回头,也不想看他。
「不是。」他走到面前,将兵符装回盒子,然后拉起我胳膊将我左看右看,「这一年,皇后憔悴得叫人伤心。」
我掸开他的手。
霍江沉暴起青筋的手按在盒子上,不住追问着:「为什么呢,明明收复夜戎,圆了皇后的愿,皇后还在伤心什么?是为了孩子么,还是为了宗将军,听了将军的死讯,皇后就要行尸走肉地过完后半辈子?」
是啊,我也纳闷,我明明过得好得很,为什么偏偏他眼中我一副万念俱灰的样子。
「那如果朕现在告诉你……」他微微抬起盒子,又重重落下,发出一声闷响,裹挟着他过年来无处发泄的怨气,「这兵符,就是你的将军送来的呢?」
我蓦地抬起头,死死盯着他,不发一言。
「你恨错人了。」他坐下来,手终于从盒子上移开,语气软下来,「这个局,不是朕布的,是你的将军……」
霍江沉告诉了我当年发生的事情。
我在怀着身孕的时候,收到来自荀泱的那封信,然后不顾一切奔赴西北,领军攻下夜戎,却丢了孩子,还落得这样的身子,更是让霍江沉拔除了我在京都的势力。而设计了这一切的人,是宗子期。
他的确被敌军诱入桂安山,但死里逃生,于是和荀泱策划了这个局。荀泱想要弃暗投明,成就自己;而宗子期,只是记着我爹生前的嘱托――「倘若皇后不臣,生了二心,你切要除之,以守秋家百年忠烈。」
于是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年八月三十,他要离开京城,我因为被卫言卿行刺,当着他的面倒了下去。他便活学活用,也通过假死骗我前去西北。
为的是给霍江沉足够的时间空间收拾掉我京城的势力,也让我在西北亲手了结了自己多年的痴念。
我笑了。
不愧是我爹相中的人,不愧是宗子期,真没叫秋家失望。
「原来是将军啊。」听闻霍江沉的一席话,我笑眯眯地点点头,「荀大人,宗将军,小皇帝,原来人人都想要本宫死,看来,本宫真的是非死不可了。」
「只要皇后愿意,你永远是朕的皇后,朕会保你周全。」他徒劳地做着挽留。
一次一次,霍江沉为什么不懂,他永远都不可能挽留住我,不可能改变这一切呢?
我居高临下地捧起小皇帝的脸,调笑着轻拍两下,这些年,他的棱角愈发鲜明,神色愈发坚毅:「皇上长大了。」
朝廷不让我干政,西北不让我领军,宫里待得无所事事。
那干脆反了吧。
于是八月三十,我,穆州皇后秋舆――一位杀人放火的老行家,在京城起兵谋反。
我虽然手上只有两千死士,但京城没什么兵马。之前御林军是我把控,如今霍江沉虽然除了我的人,但也没真正号令御林军的本事。只要逼着霍江沉退位让我,也算是大功告成。
我的人和宫中守卫简单过了过招,就围住了皇宫,还放了把火,烧了几座大殿。
我拿着剑亲自把霍江沉从龙椅上逐下来,他淡然地与我四目相对,嗅着屋外的烽火,听着屋外的呜咽。
霍江沉问我:「何至于此?」
我说:「当年放了把火逼宫,送皇上登上帝位。后来我亲自督建了大殿,亲自收拾了皇宫,如今,还是让它们尘归尘土归土吧,以后谁做皇帝,谁重新修便是。」
「皇后,朕又输了,是么?」
仰天大笑后,利刃回鞘,我拂袖而去。
九月初三,京城的火烧了几日,我挟着天子,围着皇宫,谁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我自己也没做什么,既没有砍了霍江沉的脑袋,也没有动过玉玺和兵符,就连李昭仪喜欢睡前吃的莲子羹,我都让人每日按份例送去,毕竟还是长身体的年纪,可不能苦了她。
谁都不知道我在等什么。
直到卫言卿入宫报信。
他说荀大人带领一万兵马,正奔赴京城,恐怕就是三两日的事儿。
啊,终于等来了。
卫言卿跪在我面前,虔诚地哀求我:「娘娘颓势已定,求娘娘和下官走,下官备好了行李和快马,就在宫外候着,娘娘唯有如此,才能谋一线生机。」
「走去哪儿?」我笑着,好不容易等来了荀泱,我才不走呢,「躲你家后院呀?」
「下官护送娘娘离开京城。」
「卫公子,你听我说。」这回我没扳他的脸。我蹲下来,目光与他平齐,「我还在西北的时候,我爹和我说过一句话。这话我没法和皇上说,也没法和荀泱说,但人之将死,我还是想和你说说。」
他抬起头,脸上竟有几分生死别离的苦楚。
嗨,这有什么呀,求仁得仁罢了。
我轻轻地笑着:「他说,功成身退,有人『功成』,有人才能『身退』。朝野之中,乱象具现,我们为人臣子,可以拔除奸佞,可以沙场建功,甚至可以只手遮天,但唯独别想着功成身退。只有我功成,皇上才能身退。只有我死了,这个皇位他才算坐得稳稳当当,过往的一切是非功过才能全部算在我头上。你明白么?」
我看见卫公子明亮的眸子慢慢湿了。
我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只有我死了,一切才能盖棺定论。史书之中,我是妖后,他是明君。」
这话堵了我九年了,没想到还能有宣之于口的一天。
我站起身,长舒一口气:「刘承谋一党牵扯太深,绝不能脏了皇上的手。那一晚,皇上和我说,你爹卫明在参我的折子上签了字,我就懂了――到我一件件『功成』,以保皇上『身退』的时候了。」
卫言卿蓦地握住我衣袂。
我笑道:「还要劝我和你走?」
「求娘娘。」他磕了个头,「求娘娘,让下官留在宫中,陪娘娘走完这一程。」
我点点头:「好啊。」
谁陪我有什么关系呢,人生的路罢了,死后还是得孤零零地走。
连宗子期都不在黄泉路上等我了。
九月初五,荀泱来了,带了一万兵马,自西北南下,夜袭我手下死士,扭转了形势。
我还记得当年我爹病逝,军营外我问宗子期,倘若我秋舆真有谋逆的这一日,他当如何,他应我说,乱臣贼子,除之后快。我等了太久,终于还是没等到他亲手来擒我。
反倒是荀泱的剑架上了我脖子:「这次,小姐输了。」
「那你杀了我呀。」我挑衅地勾起唇梢。
「臣不敢。」
他没数次数,因为是最后一次了。
「荀泱,我秋舆,可从没输过。」我用手指推开他的剑,推得软绵绵的。
他拧起眉。
「眼线来报,皇后不臣,意欲谋反,朕危在旦夕,卿手握兵马,忠心可鉴,速入京救驾,功在社稷。」我一字一句地念着,看着荀泱的神色从难以置信到豁然开朗,再到黯然神伤,到最后自嘲般地笑了起来。
我念的,是荀泱收到的信,一纸明黄,以霍江沉的口吻,告诉他皇后要谋反,让他前来擒贼。只是他不知,那封信是我的写的。
是了,我就是这么古之未有也,先是在西北安插霍江沉的人制衡我自己,又写信让荀泱来阻止我谋反,不止呢,我还故意将计就计前去西北,为的就是让霍江沉能清除干净我的势力。
他满心以为自己棋胜一招,却没想到自己只是我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他手上的剑重重落在地上。
「荀泱啊,你还差得远呢。」我拾起他的剑,手腕一转,果决地刺入他的胸膛,「本宫说了,本宫不会再信你,也不会再容你。你能杀了你的主子,我的兄长,他日就能杀了本宫。你在西北时能算计本宫,他日也能算计皇上,本宫不能把你这样的狼留给霍江沉。」
我扶着他摇摇欲坠的身子,半俯下身凑在他耳边一字一顿:「这世上,没有人,能伤害本宫的小皇帝。」
言罢,我松开了手。
8/10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