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红楼之贾琏你大胆地往前走——坚持不懈

时间:2018-03-31 15:04:30  作者:坚持不懈
  贾琏望着眼前的王熙凤,叹一声,这事儿一时半会儿确实也想不到好主意,伸手搂住她,有气无力地说:“睡吧。”
  接着几日,贾琏开始细细思索出路。
  但还没有思索出什么结果来,范慎调查了何新乔一个月之后,有了确凿证据,何新乔的账确实有问题,许多钱来路不明。而有的钱,显然涉及到权钱交易。
  庆惠帝知道后,只简单说了两个字,“法办。”
  何新乔被逮捕入狱,又一个月后,贪污受贿证据确凿,又因数额巨大,范慎和刑部揪着不放,何新乔被斩首示众。
  三皇子的臂膀又折了一个。三皇子自然更加痛恨贾琏。
  但是,想要对付他,又不敢下手。万一再来个当堂查验账本,哪家经得起查呢?他已经折损了一个人,不想再平白损失人手。
  不得不说,贾琏这手实在太过毒辣了。
  于是就把主意打到别人的头上,比如贾赦和贾政。
  古代家族的作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并不是说说开玩笑而已。
  当贾琏官位做的高了,贾赦和贾政肯定会跟着沾光。当贾琏得罪了人之后,人家找不到他的把柄,或者不敢找他的麻烦,就会把目光对准他的族人和家人。
  这是古代官场上的一种潜规则。
  就如同原著中,贾府没倒之前,薛蟠先被法办一个样儿。
  但现今的薛蟠虽然犯了错,却已经判过了,那件案子无论于理于法,都无错,三皇子想下手也没有理由。
  贾赦这段时间很老实,没啥错处可抓。
  于是贾政就倒了霉。
  贾政所在的工部是管工程建造的事情的部门,完全没有一点儿问题肯定不可能。
  三皇子就以皇宫中一间房子建的不合标准为由,参奏贾政,要求将贾政严办。
  贾政比较无能,面对三皇子一系的攻击,在朝堂上除了磕头认罪之外,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庆惠帝也知道贾政为什么被弹劾,在他明显的偏心之下,只是叫贾政暂时辞官,回家戴罪。
  至于会不会起复,看以后的情况。
  对于这个结果,三皇子自然是不满的,追着不放,一定要严查。
  但庆惠帝只说了一句,“如果严查,那各家把账册都拿出来,咱们都查一查,如何?”
  三皇子立即闭了嘴,只能暂时先咽下这口气。
  对于贾政丢官这事儿,贾母无所谓。贾家已经出了个贾琏,贾琏的能力和处事手段显然比贾政强,贾家算是有望,贾政当不当那个芝麻小官都没关系。
  王熙凤更是没有话,除了贾琏,她并不关心别人官职大小。
  王夫人不用说,一定是不大喜欢贾琏的。这事儿她明白,是贾琏连累了贾政。但又不好说。毕竟贾琏不是她亲儿子。只能自己生闷气。
  倒是原著中的贾宝玉同学,听到贾政辞官后,苦着个脸,耷拉着眼皮,整日恹恹的,提不起精神。
  贾琏挺奇怪,他不是不在乎这些么?
  他上一次被革职之后,安慰他的人中,除了王熙凤之外,还有才六岁多的贾宝玉,给他说了一通“国之禄贼”之类的歪理邪说,叫贾琏宽心。
  贾琏听了,觉得挺好笑。
  但是在全家都怨他的时候,有个可爱的小豆丁安慰他,倒是叫他心情好了许多,就是不明白,一向不在乎官职大小的他,为什么到了自己亲爹这儿就换了副样子呢?
  面对贾琏的疑问,宝玉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说:“二哥哥,老爷一回家,就该叫我读书了。”
  贾琏恍然大悟。
  贾宝玉还是那个贾宝玉,不是在乎贾政的官职有无,而是不想读书。
  对于这件事儿,贾琏觉得,不喜欢读书就不喜欢读书吧。
  有人爱画画,有人爱种花,有人爱读书,为什么爱读书的人非得指责爱画画的人不务正业呢?为什么爱种花的人一定要指责爱读书的人书呆子呢?
  和平相处不好么?
  有人就是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贾宝玉就是喜欢做胭脂,为什么不行?这和男人不能当护士一样,不都是毫无理由的歧视么?
  多少写出传世名作的文学大家数学考个零蛋,但能说人家是笨蛋么?能说人家没成就么?
  “术业有专攻”,“有教无类”啊!
  干嘛一定扭着他的性子来呢?
  前世多少人批判应试教育,说应试教育压抑人性,那逼着贾宝玉读八股就不压抑人性了吗?
  贾家的败落,隐约有站错队的原因,贾宝玉即使读了书,若是没有超前的眼光,若是依然站错队,那贾家还是个抄家的下场。
  再者,贾家被抄家的时候贾宝玉多大呢?才十六七岁。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最年轻的状元多少岁呢?唐朝的莫宣卿,十七岁。那时候贾家已经在被抄家的边缘。
  明朝的杨慎,素有文名,从小就得到无数夸赞,当朝大学士见了,都要呼一声“小友”,多大参加的会试呢?二十一岁。人家爹是朝廷高官,卷子出了意外,还耽误了一届,二十四岁才考上。
  贾琏真的不信,贾宝玉会比这些牛叉的人能力更强。
  当然,贾琏是因为有金手指,贾宝玉可没有。
  更何况,考中科举之后,家族势力再大,也仅仅是能给贾宝玉谋个好一点儿的六七品官位。
  但是,官场是个讲究资历的地方,贾家并不能叫贾宝玉一下子就成为尚书、侍郎这种高官。
  人家杨慎的爹是高官,中了状元后,依然得从翰林院修撰这个从六品的小官熬起,一般而言必须干够三年才行。
  贾家再能耐,也不可能叫贾宝玉跳过这个步骤。
  那时候,贾家已经快要被抄家了。即使贾宝玉牛叉到十七岁就中了进士,那时候他也仅仅是个六七品的小官,能干什么?
  除非贾家是皇家,那许多过程当然就可以省了。可惜,贾家不是。
  以贾宝玉的年龄而言,即使好好读书,即使努力上进,贾家抄家时,他其实也使不上力。那时候的他,无论当官不当官,都会被连累。
  贾家的败落,完全是上一辈的原因,和贾宝玉这个年龄的人没啥关系。
  他们想救也救不了。
  所以,贾琏对于贾宝玉的不读书没啥意见,只是说道:“你不想读就不读吧。”
  贾宝玉眼睛一亮,“我就知道二哥哥和那些俗人不同。”
  对于这个评价,贾琏欣然接受。
  但是,又说,“你不想读八股就不读,但是书依然要看。”在贾宝玉不赞同的神色下,贾琏继续说,“你看,你那些姐姐妹妹们都读书。你什么都不会,将来人家要是开个诗社什么的,他们就不带你玩儿了。”
  不读书肯定不行的。
  四书五经在此时的地位,和前世一些常识是一样的。若是想在这个时代混,多少还是要知道一点儿,不能人家骂他,他还以为人家再夸他,那就成了笑话了。
  但贾宝玉这么个性子,硬逼着学习肯定不行,还是需要正确引导。引导好了,同样能达到叫他读书的目的,没必要一定要硬拧着来。
  “你看你凤姐姐,”贾琏又说,“现今也读史书,读的很多,将来要是你什么都不懂,你凤姐姐大约就不想和你说话了。”
  贾宝玉支着下巴认真考虑了片刻,然后郑重点头,“我这就叫凤姐姐教我读书去。”
  “行。”王熙凤读了三年多将近四年的书,教宝玉应该是没问题。
  望着跑去找王熙凤的贾宝玉,贾琏郑重考虑了一下,要不要给贾宝玉弄个女老师来?年纪大点儿没关系,打扮得漂亮点儿就成。                        
作者有话要说:  Ps:
很多同人文指责贾宝玉不学习,不上进,其实,依照古代那种官场制度,贾宝玉即使牛叉到十五六岁考中进士,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不说杨慎,就说杨慎的爹,杨廷和,12岁乡试中举,但是到十九岁才中的进士。人家有家族渊源都还这样,那贾宝玉我觉得怎么也比不上这种牛人吧?科举中进士的年龄,有人统计过,平均是28-30岁。男主这个其实已经开了很大的金手指了。)
而且,无论古今,官场的人想升到高位,即使家族势力再大,即使有人帮扶,也必须有一个从下到上的过程。
有人帮的话,这个过程相对会轻松一点儿,但必不可少。
史书上挺多这种例子的。
贾宝玉若是想要发挥作用,最起码得等到知县知府巡抚一路做下来才行,一帆风顺的情况下,最小得到二十五岁之后。但是,这个年龄是一点儿问题都不出的情况下的年龄。若是中间有变故,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即使以这个年龄算,贾府众人的坟头草也都老高了。
所以,贾府的败落,贾宝玉其实是无能为力的。
原著中的他很聪明,看得出来这种境况,所以态度一直都很消极。
︿( ̄︶ ̄)︿
还有,古代那种社会条件下,就不要奢望他去反抗贾政王夫人吧?
我们看书的时候可以不喜欢贾政王夫人,因为我们是陌生人,我们是看客,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原著中那两位可是人家亲爹亲娘啊。
别说那时候的社会环境,就是我们现在的现实中,也做不到想脱离原生家庭就脱离原生家庭吧?也做不到动辄指责自己的亲生父母吧?
所以,其实对于贾宝玉,我一直都不是很厌恶。
那种宗法礼教强压之下,贾宝玉其实没有办法。
当然,贾宝玉是有他的问题,但并不是十恶不赦。
︿( ̄︶ ̄)︿
而且,我觉得,很多同人文把他写得很傻,都不像个正常人。
原著中的贾宝玉从来没有说过不叫姐妹们嫁人这种话,也从来没有阻拦过谁嫁人,只是他想的是乐一日算一日,其他的不管。
还是那句话,消极而悲观地对待周围的一切,自己一死不管旁人。
但他是正常人,知道姐妹们是要出嫁的,没有阻拦过。
原著中第79回迎春出嫁,他只是闷闷的,没有大吵大闹的不叫她出嫁。
原著中香菱说薛蟠要娶夏金桂,他怎么说的?
第七十九回:“宝玉冷笑道:“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
他在为香菱的未来担忧。
这种眼光,会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能意识到的么?
更别说尤二姐进贾府的时候,他也为尤二姐担忧过。
这种智商,这种眼光,真的不是一个糊涂的、不明是非的傻子能有的。
︿( ̄︶ ̄)︿
再来一段吧。
原著中第71回:
尤氏道:“谁都象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
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
李纨等都笑道:“这可又是胡说.就算你是个没出息的,终老在这里,难道他姊妹们都不出门的?"
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长了一个胎子,究竟是个又傻又呆的."
宝玉笑道:“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
︿( ̄︶ ̄)︿
宝玉说了两句话,出现了多少个“死”字?这两句话多么悲观?贾宝玉虽然在“笑”,但读来却让人心冷。
他和林黛玉两个人,都很聪明,对于贾府的未来,都看得到,但是那种宗法压迫下,他们两个小辈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看得越清,就越痛苦。所以他和林黛玉关系才越近,两人这算是挨在一起取暖。
所以,贾宝玉的思想越来越悲观,直至最后出家。
我觉得他不反抗固然是他的错,可能指望一个十六七的孩子做出些什么功绩来呢?
上面分析过,在古代的那种官场制度下,以贾宝玉的年龄,他无能为力。
(杨廷和中了进士后,也是从一个六七品小官熬起的,这个过程,真的没人能省掉。)
 
  ☆、第 66 章
 
  贾琏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倒是可行。
  但贾家这方面的关系少,就托了范慎,人家门生故吏满天下,找个有学问的女老师应该不难。
  同时又给贾母说了说,贾母对于老师是男是女不在乎,宝玉还小,什么都不知道呢,只要老师不打骂宝玉就行。
  贾政虽然觉得不大合适,但贾母同意了,他唯唯诺诺也没话说。
  王夫人么,只要宝玉愿意读书就高兴,并不在乎老师是男是女。
  贾赦是大伯,管不到贾宝玉。
  于是一个月后,范慎送来了一位已经五十多的女老师。
  这人被称为周嬷嬷,乃是宫中典书局的女官,掌管宫中书籍。因年纪大了,就托了门路出来。谁知家里人早不知去向,无奈流落京师,四处漂泊。
  她在书局多年,无事就爱看书。不说是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教导宝玉却绝对不成问题。
  贾琏问了几句,见她都对答如流,偶尔还加上些自己的见解,心下十分满意,当即就要留下她。
  但周嬷嬷提了些请求,第一是,在贾府,她不会入奴籍,第二是每个月三两银子的月钱,第三她年纪大了,不想再四处漂泊,贾府要为她养老送终。
  对于三个条件,贾琏一一答应下来。
  他信任范慎的眼光,若是不好,他绝对不会送过来。
  周嬷嬷确实年纪大了,若是用人家几年,再把人家撵出去,前世五六十岁的人还不好找工作呢,更别提这时候的人了。
  即使为她养老送终,一个人也花不了多少钱,她又无儿无女,以后也麻烦也少,若是能教导宝玉一些东西,倒是挺值得。
  贾琏决定后,领周嬷嬷见贾母和王夫人。
  两人见她穿的虽然不华丽,但还算干净,眼神没有邪念,一举一动都很规矩,又听贾琏说她学识比一些进士都不差,自然都肯了。
  周嬷嬷比王夫人的岁数还大,也不用担心有风言风语传出来。
  于是,周嬷嬷就在贾家安顿下来。
  王夫人给她的待遇很高,专门整理出一个清静的小院子作为她的养老之地。派了两个小丫鬟专门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洒扫等另有人,不用她操心任何闲事,她只需教导宝玉就好。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