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8

红楼之贾琏你大胆地往前走——坚持不懈

时间:2018-03-31 15:04:30  作者:坚持不懈
  而贾宝玉听说这位比她妈还大的女人并没有结婚时,心里先有了好感,这位嬷嬷并不是死鱼眼。
  周嬷嬷宫中的老人,在宫中那种尔虞我诈地环境下都能全身而退,哄一个有点儿怪癖的六岁的幼儿自然不在话下。
  她不打不骂,只几句话,就把宝玉说得心花怒放,“你家姐姐妹妹多,你先跟着我学习学习,将来到了她们面前,多背上几句,作上几句诗词,也叫她们夸夸你。我也知道一些姑娘们喜欢举行个筵席,你如果作诗作的好了,说不定他们也会给你发请柬叫你去呢。”
  贾宝玉想想那些姑娘们叫他去作诗的样子,兴奋地猛点头,欢天喜地留下了。随后几日,不用贾母和王夫人催,贾宝玉每日吃了早饭就去,比时钟还准。
  周嬷嬷教导了半个月后,贾政检查,发现他不仅把论语背了半本,还背了诗经等,四书五经基本都有涉猎,也就不再管,由着周嬷嬷施为了。
  至于贾宝玉为啥肯学习四书五经,周嬷嬷说了,“将来作诗时肯定要用到,别的姐妹们都读,你若是不读,你的诗不好,那些姑娘们岂会邀请你?”又翻出几首据说是“姑娘们赏花宴上作的关于四书五经的诗”给宝玉看。
  贾宝玉看看那些诗,歪着脑袋想了想,欣然同意读四书五经。
  王夫人知道后,连连念了几句“阿弥陀佛”,宝玉终于肯读正经书了,不管理由是什么,总归是肯读肯背了。
  贾琏去看过几回,见周嬷嬷真的做到了因材施教,也就放下了心。
  贾宝玉这个样子,亲爹都管不好,没有点儿方法,真的不成。
  至于将来叫不叫他科举,那是将来的事儿,贾宝玉才六岁,还早呢。先读起来再说。
  贾宝玉老师的问题解决,贾琏就安稳在户部当差。
  自从上次何新乔事件后,在庆惠帝的有意压制下,无论是三位皇子,还是贾琏,都沉寂了一段日子。
  贾琏则是忙着教导户部官员们学习数据分析之法,三位皇子是忙着拉拢官员。
  但拉拢了将近一年,皇子们年底清点己方阵营的人员时发现,拉拢的人全都是礼部、兵部、吏部这些部门的人,户部和刑部的人非常少。
  刑部是因为范慎,人家底气硬,不看皇子们脸色行事,哪个官员敢在刑部明目张胆搞这些,范慎一定会当着众人的面骂的那人狗血淋头。如是来了几次,没人敢在刑部搞事情。
  户部当然是因为贾琏。
  庆惠帝下令,把数据分析教给户部官员。
  贾琏是个异常负责任的人,接到命令后,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编纂了一套教材,分为六册,包含前世时的各种数学知识,比如几何运算,比如函数运算,比如数列,等等。
  当然,并没有完全照搬前世社会的东西。
  有很多数学内容,比如分数运算法、开立方程序、线性方程组解法、求解各种面积、圆周率等等,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注》《张丘建算经》《缀术》《五曹算经》《数书九章》都有,他只需要将他们整理出来就行。
  其他的,不过是再根据这些书,发明个适合古人叫法的符号,整点儿公式而已。
  古人真的并不比现代人笨多少,贾琏研究之后发现,除了近现代二三百年内发明的数学内容这里没有之外,其他几乎都能从书中找到原型。
  而这也是贾琏提出数据分析后,庆惠帝和众位官员们并没有怀疑他的数学知识来源的原因。
  其实户部算账,只需要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行,很多高深的内容压根儿用不到。
  但贾琏为了防止户部官员学完之后,无所事事,继续搞什么三龙夺嫡的事儿,不管用得着用不着,都编入了教材。
  这么些东西,够他们喝一壶了,应该没有闲工夫搞三搞四了。
  庆惠帝可是说了,“学不会的,全部回家抱孩子去,朝廷不养闲人。”
  这种情况下,为了自家的饭碗,户部官员们也得铆足了劲儿往死里学。
  教了一年之后,贾琏观察发现,就连彭通这个一直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都在学习数学之后,满面菜色,脚步虚浮,眼神飘忽,差点儿一病不起,别说找贾琏麻烦,命都快要没有了。
  至于其他官员,见到贾琏不说咬牙切齿地恨,也差不多了。
  就是户部尚书高亮挺感激他,这样一来,户部倒是成了难得的一块儿清静之地。
  户部的官员们都忙啊!
  这一年,除了再次预测了几次地方旱灾水灾的情况之外,贾琏并没有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预测这种事儿,第一次准了,大家都惊奇,第二次准了,大家顶多问几句,次数一多,就不会有人再关注。想弄个大新闻,就只能是预测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了。
  但贾琏是绝对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所以分析的时候都是尽心尽力,力求完美。
  这样一来,次次都基本准确,众人都当做理所当然,也就没人再关注他了。
  当然,因他这一手神乎其技的分析技能,也没人再敢来撩拨他,就怕庆惠帝叫贾琏分析家里的账册,叫参奏贾琏的官员落得个和何新乔一样的下场。
  对于这一点,贾琏是相当遗憾的。
  没机会再出一把风头了!
  又望着户部官员们一个个恨不得上吊的表情,异常舒心。
  当年被数学虐的死去活来的那口憋闷之气,如今终于出了。
  倒是在这一年将要过去的时候,贾府内发生了一件喜事。
  在两人努力了一年之后,王熙凤终于怀孕了。
  此消息一出,贾府内外自然是喜气洋洋,王熙凤更是顺势推了管家的差事,安心在家养胎。
  贾母和王夫人也叫王熙凤“安心养胎,别的事儿都不用你操心”。
  贾琏得到消息时,惊讶了一会儿,不知道会不会是被他硬生生推迟了这么多年的巧姐。
  但无论是谁,他都会好好养着。
  原著的剧情基本已经被改,即使巧姐来了,也没多大用处。
  即使她带着记忆...
  记忆...
  记忆?
  想到这里,贾琏有些犹豫,若是警幻不死心动手脚,叫巧姐真的带着太虚幻境的记忆投胎,怎么办?那还是他的女儿么?
  虽然孩子是王熙凤生的,按理说,应该是他的孩子,但她有记忆?她想的一定是太虚幻境!
  一个知道后事的人的破坏力比一无所知的人的破坏力大多了,参照他自己的例子。
  那时候怎么办?
  直接掐死?
  好像不大好啊!
  那毕竟是个孩子。但,那是警幻派来破坏他的所作所为的.......留下吗?留下心里又有些别扭。
  患得患失了几天,贾琏并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只得先把这个念头暂时压下,决定等王熙凤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再决定怎么办。
  得到王熙凤怀孕的消息后,没有兴奋几天,贾琏又得到了另外一个消息。
  远在姑苏的贾敏来了一封信,说有人家向迎春求亲。
  那孩子姓杨,杨铭,今年十三岁,在四海书院学习,品貌兼优,一向得林如海看中。
  就是家事差点儿。他的父亲只是个七品知县,但早已过世,上头有两个哥哥,俱已成婚,中了进士后,都在外做官,但最高的也只是个知府。只有他,年纪小,未成亲,跟着寡母在姑苏生活。
  贾敏信中说,杨夫人时常到她那里去,见了迎春,爱得不得了,就想求娶。但知道迎春是荣国府的千金小姐后,颇为踟躇,怕人家说高攀,犹豫了一阵儿后,原本是不想提这事儿的。
  贾敏说,是她见那孩子好,难得是个有情人,林如海又经常夸,才动了问一问的念头。遂给贾琏写了信,叫贾琏尽快拿个主意,决定后,给个回信。
  接到信的同时,又传出内阁首辅张固想为自家庶出孙子求娶迎春的消息。
  贾琏看着这两样消息,倒是有些犹豫,一时之间不知道选哪个好。
 
  ☆、第 67 章
 
  对于贾敏的来信,贾琏看完后,没有立即做决定,先亲自给迎春写了一封信,说:“你的婚事最近就要定,两家来求,一家首辅张家,一家你认识的杨家,到底哪家,你拿主意,若不然,终身一误,后悔不及。”
  信叫侯松带走后,又问了王熙凤的意见。
  一来是试探,看看她的眼光,二来,也是叫她多见见世事。
  王熙凤读了信,想了想,说道:“二妹妹的出身,若是想嫁给高门大户的嫡子却是难。”
  贾琏点头,这一点不错。迎春想嫁给公侯之府的嫡子,无论是什么样儿的嫡子,都很难。张固求亲,就是为他的庶出孙子求的。
  “庶子么,”王熙凤又往王夫人的院子指了指,“且看三妹妹和环儿就知道庶子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了。”
  庶出子女,无论有没有本事,都是嫡母眼中的一根儿刺,区别只是这根刺扎眼的程度而已。
  王熙凤的意思很明确,迎春若是能嫁个嫡子,哪怕这一家的出身低一点儿,也还是嫁个嫡子的好。
  贾琏其实也是一样的看法。
  无论怎么说,嫡子好歹是亲生儿子,无论如何,不会随意给脸色看。
  杨铭和杨夫人又跟着林家送信人一起来了,因杨家在京城并没有宅子,现暂住在客栈内。
  贾敏信中也交代贾琏见一见两人再做决定。
  看完信后,贾琏并没有立即见杨夫人和杨铭,而是先到户部,找出杨铭的大哥杨锢和二哥杨镉所在的州府,看历年的赋税情况,发现基本平稳之后,又去刑部找出两地的案卷看了看,两人在任时,他们所管辖的地方并没有发生大案子,比较平静;之后又去礼部,找出科举人数的档案,和以往对了对,虽然没多,但是也没少几个。
  从这几方面看,杨铭的大哥和二哥,虽然不是能力出众之辈,但也不是平庸之辈,因为守成其实也挺难的。
  特别是科举上面,一个不好,中进士的人数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下滑,但是他们两人在任的时候倒是还行。
  看完这些,贾琏才带着王熙凤去见了杨夫人和杨铭。
  对于杨铭,看了之后,贾琏是比较满意的。
  大约是因为父亲早逝、兄长在外、他需要挑起家中事务的缘故,虽然才十三岁,但整体看上去比较稳重,据说一路上京也是他在安排行程。
  长相上不说多好,看着也还算顺眼,最起码贾琏并不讨厌。谈吐斯文,举止规矩,对贾琏既恭敬,但又不显得卑躬屈膝。
  虽然如此,贾琏还是有心试一试他,就说道:“想娶我妹妹,有一点你要明白,我是绝对不会允许我的妹夫纳妾的。若是你不能接受这一点,或者是你母亲不接受这一点,那这门婚事,我绝不会答应。”
  迎春无论嫁给谁,妹夫纳妾,他都不会接受。
  杨铭听了这话,起身大方说道:“这点还请师兄放心,我们家,我母亲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只因我原来有个妹妹,三岁时被一个妾害死了,我母亲深以为恨,并不许我们兄弟三人纳妾。我大哥二哥就没有妾。我也告诉了...咳咳咳,我也向我母亲保证过,以后绝对不会纳妾。”
  中间断了的那半句,贾琏看杨铭通红的脸色,并未过多追究。
  至于杨锢、杨镉两人没有妾这个事儿,贾琏查过了,确实没有。他原来以为是两人夫妻感情好,不愿意纳妾,没想到还有这么个缘故。
  既然如此,贾琏就放心了。
  只是,作为大舅哥,少不得要例行威胁两句,“你的话你记好,若是将来反悔,或者是做出对不起我妹妹的事儿,你即使官位再高,我也一剑劈了你。不信你就试试。”
  “不敢,不敢。”杨铭自然是连连保证。
  见完杨铭后,贾琏又问了王熙凤对杨夫人的态度。
  王熙凤对杨夫人赞不绝口,说她“懂大局识大体,言谈爽利,不是那拿大拿乔的人,也不是目中无人、作威作福的人”。
  更叫王熙凤羡慕的是,人家杨夫人在两个儿子成亲后,立即把家给分了,说:“各人过各人的,谁也别打扰谁。媳妇儿也不用往我这儿请安问好,我累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把他们三兄弟拉扯大,想歇一歇,不想起那么早”。
  此时媳妇儿需要给婆婆请安,但媳妇儿起的早,婆婆同样也得早起,所以杨夫人才有此一说。
  贾琏听了更加满意。杨夫人倒是个难得的清楚明白的爽利人。
  这个杨家对于迎春而言倒是个不可多得的和善人家。
  那张首辅家,家世高是不假,但孙子是庶出,家里人口又多,张固自己就有五六个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张家即使家风很好,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但这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够人头疼的了。
  再者,看贾敏信中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杨铭的表现,杨铭和迎春恐怕已经郎情妾意了,那他何必做棒打鸳鸯的事儿呢?
  至于得罪首辅家什么的,贾琏一点儿不担心,他已经在皇帝那儿挂了号,又有贾代善的面子在,若是真的有事儿,可以直接面见皇帝,怕什么?
  贾家这种情况,若是他的官职能不断上升的话,结亲高门反而不大好,还不如杨铭这种家风好、家里婆婆和善、杨铭本身又是嫡子的人家合适。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这件事儿贾母已经知道,贾琏和王熙凤回来一说,贾母对迎春不大上心,并没有说什么,只叫他们两人拿主意就成。
  此时,迎春的信也来了,写得很清楚,“今生只愿做杨家妇”。
  当事人的态度确定,事情就好办了,只需说服贾赦就行。
  贾赦挺好对付,贾琏只说了一句话,他就同意了,“杨家情愿拿出全部现银,大约有七八千两银子置办彩礼。”
  张家规矩大,嫡长子成亲才用了五千两,此时庶子成亲,肯定不能超过五千这个数目,这样一比,贾赦眼中只有银子的主儿,当然选择杨家。
  至于杨家怎么样,杨铭是不是吃喝嫖赌,杨夫人是不是不慈,并不在贾赦的考虑范围之内。
  原著中的他不就是五千两银子卖了迎春么?现今杨家出的钱还多了呢,自然更加乐意。
  于是,迎春的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杨家找了个有名的媒人提了亲,两家换了庚帖,合了八字之后,送了聘礼过来,算是彻底定下杨铭和迎春的婚事。
  至于婚期,两人现今还小,自然要往后拖。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