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科举之男装大佬——田大伏

时间:2019-01-05 10:23:12  作者:田大伏
  与程平坐而论政,皇帝是高兴的。程平虽然不似陆允明是少年相识的朋友,但却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是自己真正的嫡系。他于政之一事,颇有天赋,总能给人些启发,他能把疑惑和想法摊开来,也说明与自己是真亲近。
  渐渐的,皇帝发现自己这位“门生”处理政务越来越得心应手,他对大军的后方支持也果真如陆允明先前说的,很是尽心尽责。或许是因为他领“邓党”,而“陈党”又不拆陆允明的台,朝中对前线的支持似乎比当初陆允明处理运河防务时还要顺一些。
  程平从皇帝的内书房出来,出宫城,朝政事堂走去。路上经过的官吏看程平走过来,都在路旁拱手敬立。这位年轻的宰相,明经及第,制科授户部度支主事,后升任米南县令,以治水之功擢汴州别驾,汴州任上,对抗宣武判将刘良,再升云州刺史,然后便是举朝皆知的云州保卫战……对这位传奇式的当朝宰辅,众官不无好奇,但更多地是敬畏。
  程平回到政事堂,坐在政事堂那张著名的食案前,仆役摆上饭来。
  政事堂这张餐桌很是神神道道,据传说,不能动,谁动了,当时的宰相就得罢相,多少名相都不敢惹它,从唐初到现在,绝对是政事堂一霸。
  原先陈相和邓相在时,陆允明不好动,后来单他自己在政事堂了,便让人清理了一下这张桌子,下面扫出好几簸箕的垃圾……
  那日程平恰巧来政事堂碰见,很是调戏了他两句,被陆允明含笑瞪了一眼,又在政事堂蹭了一顿饭。
  后来程平也搬来政事堂,两人每日都在这张食案上一起吃饭——政事堂有传统,宰相会食,要等齐了,一起开动的。
  对程平挑食,陆允明开始还忍着,后来就各种似有意似无意地念叨,什么 “稻、黍、稷、麦、菽五谷于人皆有益”什么“菜蔬五色润养五脏”,程平全当听不到,照旧挑食偏食得厉害,陆允明只好指明,“程相尝尝这个……”
  程平慢慢地嚼着米饭,心里升起无边的寂寞,还真是想他啊。
  作者有话要说:  这张神奇的餐桌,据说是真事。《唐语林》:李忠公之为相也,政事堂有会食之床。吏人相传,移之则宰臣当罢。不迁者五十年。公曰:“朝夕论道之所,岂可使朽蠹之物秽而不除?俗言拘忌,何足听也!以此获免,余之愿焉。敢彻而焚之。”其下铲去聚壤十四畚,议者称焉。
  ——————
  不好意思,卡得厉害,又拖更了。
 
 
第147章 皇帝是情种
  过了一个其累无比的年, 又是一年春天。
  其实对忙年这种事, 程平已经有点习惯了,入仕以来, 好像只有头一两年元正还算轻松,后来过年都忙得脚后跟踢后脑勺, 但这个新年元正尤其忙。
  新年,不说对朝中各部司工作汇总和明年工作安排的批示, 单说元日几万人的大朝会, 作为朝会的主持者,一套繁复的礼仪走下来,就累得够呛, 而且还不能出错——前面不是没有因为念错皇帝新加的尊号而被罚俸的宰相。罚一季工资没什么,关键是丢不起这个人啊。
  好赖算无波无澜地把这个形式远远大于实际意义的活儿忙完,程平松一口气。
  若别人知道程平怎么想的,得酸她“得了便宜还卖乖”。主持元正大朝会非宰相中第一人不可, 若说封相是文臣们的梦想,那么主持元正大朝会则是大唐群相制度下宰相们的奋斗目标。
  很长一段时间, 这个活儿都是陈相和邓相轮流的, 陆允明资历浅,且轮不上。后来两相贬的贬、死的死,才轮到陆相。对于程相才入政事堂一年就主持元正大朝会,众臣能说什么?只能叹一句,“有福之人啊。”
  其实“万国”使节、“四夷”宾客们也有点懵,尤其不是每年都来的, 看着上首念贺词的年轻面孔,恍惚记得一直是白胡须老大臣主持的,大唐这是——改仪制了?
  忙完了年,各部司新的工作安排、人事调动也终于最后敲定了,程平以为终于可以歇几天了,结果淑妃死了。按说只是皇帝的一个妃子死了,对朝臣们不是什么大事,但皇帝非要辍朝五日,又要追封她为皇后,这就是大事了。
  淑妃的出身低微到不可说的地步,一说是别人送的歌舞伎,一说干脆出自教坊司,于潜邸时便颇得宠爱,后来一直盛宠不衰,但命中无子,故而位份落后生两子的贵妃一步。
  自元后去世,中宫之位一直空虚,这会子要把这个位子追封出去,又是追封这样一个妃子,不管注重家世的士族官员,还是科举及第的寒族官员,不管是一心正直维护大唐礼仪颜面的,还是想着个人利益、提前投资未来君王的,谁都不同意!
  皇帝气苦。
  面对钻了牛角尖,情圣附体的皇帝,程平也很无奈。以程平个人来说,她是觉得没什么,英雄还不论出处呢,对吧?但作为当朝宰相,必须不能让皇帝这样折腾——皇帝家没私事,你今天以嬖封皇后,明天会不会“尊嬖臣而匹上卿”?后天会不会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废立太子?事实上,朝中已经有很杠的御史表示这是“乱政之兆”了。
  皇帝本就忧伤,让大臣们一气,再感于时气,竟然病了。得,这回不辍朝也得辍朝了。
  外面是等候着的大臣们,程平作为“百官之首”,只能来趟这个雷。看着脸似乎有些瘦了的皇帝,程平不是不感慨的,但还是要劝,话又说回来,怎么劝呢?出身帝王之家,在位十几载的皇帝,能不知道这些道理?
  坐在皇帝床边小凳上,程平轻叹:“您这又是何苦呢?”
  许是程平这一叹泄露出了些同情之意,皇帝倒也不似先前那般强硬了,看着程平年轻的脸,也叹一口气,“你啊,没经历过,不懂情。”
  程平:“……”
  “若是诚之在……罢了,他也是个不知情为何物的。”皇帝摇头。
  程平:“……”
  既然被扣上了“不懂情”的帽子,程平也就不挣扎了,干脆跟他说起朝中事,江南漕运,南诏派来的宗室子弟,吐蕃使团……当然还有淄青前线的情况。
  “陆相又打了胜仗了,照着这进度,入夏的时候估计就能班师回朝了。”
  皇帝欣慰地点点头,“甚好,甚好啊。”
  ……
  程平出了内殿。大臣们围上来,“程相,圣人如何了?”
  “操劳成疾,让圣人歇两天吧。”宰相愿意给皇帝遮掩,把这一病官方定性为“操劳成疾”,大臣们自然也不会揭老底儿。
  “只是,淑妃事——”到底还是有较真儿的。
  “无妨。”程平轻声道。听了皇帝那幽幽一叹,程平便知道,他已经愿意妥协了。因为一个后妃,与全体大臣对上,皇帝硬抗到底的,不多,至少今上不是。
  皇帝的身体一向不错,病症也不过就是着了凉,程平以为不过几天就能好的,谁知道缠缠绵绵二十余日还没痊愈,中间甚至一度起了高热,朝中空气变得敏感紧张起来。
  作为唯一在朝的宰相,程平经历几番生死历练出来的那点气度起了作用,每日沉稳应对,要么在禁中安皇帝之心,要么在政事堂稳朝堂之势,生生撑住了朝堂局面。
  看到程平,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们,哪怕是原陈党众人,不自觉地都把心松一松。
  程平陪着皇帝的时候多,他也确实看重程平,病人心思重,皇帝甚至一度丧气地吐露出托孤之语,又让程平教导太子处理政事。
  看着十岁出头的小太子,程平颇有点无奈。十岁在后世是小学还没毕业的年纪,但在唐,已经是半大小子了,而皇帝也不过三十多岁。现在皇帝满心哀凄,觉得自己命不久矣,故而让太子习政,与宰辅亲近,回头他好了,想起这个茬儿来,恐怕心里就膈应了。
  但这件事既不能挑破,又不能推却,程平想了想,便把课堂安在了皇帝卧房的外间,上课时间是太子来侍疾的时候,理由是,自己的资历浅,于如何教导储君没底,皇帝虽然病中,不能亲自教导,但可以把关。
  程平也不能真拿某部的政务来让小孩练手,于是便扯出太宗皇帝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来,给他讲史。中国史,很大程度上便是帝王史,里面多的是当皇帝的经验教训,其中帝王心术不能讲,但就伟光正的一面也足够程平给他讲到皇帝病好了。
  如此又熬了一个月,天气一天一天和暖起来,皇帝的病也渐渐好了,小太子看皇帝气色,露出真心的笑来。
  皇帝摸摸儿子的头,“大郎与程相公学史,和与学里的师傅学史,可有什么不同?”
  太子想了想道:“程相公不讲疏义学问,只讲政论道理。”
  皇帝笑起来,“让程相给你当师傅好不好?”
  程平赶忙站起来,做惶恐状行礼,太子却笑道,“甚好!多谢阿耶。”
  太子确实喜欢听程平讲课。程相不纠结于一词一句,肚子里有无穷的典故,又能参照时事,那些道理便不再漂浮在半空中了,听来格外真切易懂。且程相不爱板着面孔做夫子状,说话和蔼,从不训斥,最多只是皱眉道,“太子此言,有些意思。太子是不是觉得……”然后又比出一些例子来,若是之前理解有偏差的,这会子自己也就悟出来了。
  皇帝对程平笑道:“你便兼了这个太子少师吧。”
  其实到如今,太子“三师”“三少”已经是赠官的虚衔,太子又还不到参政的年纪,程平揣摩着,这大约就是皇帝为酬自己这阵子的辛劳,特意给的“奖金”。
  程平谦虚几句,也便受着了,倒是小太子挺高兴。程平感慨,皇帝儿子少,这孩子啊,让皇帝保护得太好了……好在年纪小,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皇帝再回朝堂,包括程平在内的朝臣都松了一口气——能不换老板还是不换的好,换老板固然代表着新机会,但换个中二年纪的小孩上来,不可控因素太多。
  大约是疾风知劲草,经过皇帝非要追封皇后以及生病这件事,朝中众臣对程平的认同感增加了不少,即便是原来陈党的,虽政见不同,却也认了她这个宰相。
  程平终于可以按时下班回到自己永兴坊的家里休息休息了,却又有不速之客到访。
  这位不速之客还是一位故人,原汴州宣武军节度使身边的幕僚常瑄之。
  作者有话要说:  宰相主持新年大朝会的事,有史实,有杜撰。
  ————
  皇帝对程平道:你不懂情。
  陆允明点头,心说,她确实冷心冷情,对我骗心骗身以后又不想负责任。
  皇帝对陆允明道:你也不懂情。
  陆允明一脸懵,程平大笑。
  ——《论两个不懂情的人怎么谈恋爱》
 
 
第148章 掉马与“掉马”
  程府外书房, 常瑄之打量如今已经贵为当朝宰辅的程平。样貌上与旧时似没什么不同,还是那般年轻清秀, 他嘴角噙着笑, 穿着一袭半新不旧的圆领袍子,微靠凭几,姿态随意悠闲, 很家常的样子,然而常瑄之还是感受到了眼前之人那种属于高官权贵的威势。
  “汴州一别, 已经四载,再见程相,风采更胜往昔。”常瑄之恭维道。
  “常公亦是如此。”程平笑道。当初汴州算是“和平解放”, 朝廷为表示优容安抚,对原宣武军节度使的属官幕僚一概没有加罪。程平自知必会调任,对这个政治妥协的葫芦僧葫芦案中的众人,除谢亭外, 她都没有再关注。
  况且,从前程平与这位常瑄之也是不熟的,对他的印象是话少, 似并不很受刘·氏·父·子·器重。这会子, 他来——用意何在?以其年龄资历, 关键是以自己与他曾经的对立身份,应该不是来求推荐的吧?
  “这几年,常公在哪里高就?”程平目露一丝恰到好处的故人关切。
  “落拓江湖,后在青州落脚。”常瑄之微笑道。
  程平眼睛微眯, 笑着看他:“青州——近来不大太平啊。”
  常瑄之端坐,面容整肃:“不瞒相公,瑄之便是受齐公托付而来。”
  “哦?”程平往凭几上又靠了靠,让自己更舒服一点。
  “于汴州时,瑄之便知道,程相是爱民如子的。如今淄青等地百姓苦甚,求程相公解民于倒悬。”常瑄之站起行礼。
  “齐公降了就是了。”程平淡淡地道。
  常瑄之微微一笑,撇开降不降这个话题,转而说起朝中党争来,“……若陆相一举拿下淄青之地,则旧族之党气焰更高,只怕再无寒族官员容身之处矣。”
  程平微笑。
  常瑄之从袖中取出齐晖的亲笔信,双手递给程平,“齐公是很有诚意的。”
  程平展开看,诚意确实很足啊,以整个淄青六州每年赋税的五一之数入相府……古来朝臣与地方势力大约便是这般勾结的吧?朝臣做地方势力的保护伞和耳目,地方势力提供朝臣资财。
  常瑄之接着游说。程平从来不知道,原来这位先生竟然长了这样一张巧嘴,若生在春秋战国时候,保不齐于纵横家中也能混得一席之地。陆允明啊陆允明,若不是我定力好,真就要对你不住了。
  看着程平波澜不兴的脸,常瑄之的心往下沉,果真如谢尚书所言,今天恐怕要无功而返了。
  程平听他说完,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反而问:“常公在汴州时,也是这般为刘都督鞠躬尽瘁的吗?”
  常瑄之正色道:“昔日刘公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而今齐公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这是自比漆身为厉、吞炭为哑的刺客豫让了……程平脸上的笑几乎淡得看不出来,“某与常公是一般无二的。某田舍汉出身,圣人不以某鄙薄,屡次拔擢,爱重有加,君恩如此深重,虽万死难报。”程平平静地看着常瑄之,“于朝廷不利的事,某是不会做的。”
  常瑄之抬头,对上程平清平庄重的目光,终究低下头,“既然如此,瑄之告辞。”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