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19

混在乱时空(快穿)——沙柳273

时间:2019-01-31 11:02:25  作者:沙柳273
  各家开始抽签决定属于自己的房子,老太太家的代表是肖国胜,房子位置靠北最后一排,对别人来说有些偏,但是老太太和雨桐都喜欢,距离生产队也不远。
  隔壁说来也巧,东边是老么家大儿子么建刚家,西边是李茂兴二儿子李克俭家,老太太和雨桐都很满意,东隔壁的张巧云接触的不多,但是没交恶。西边的李秋菊跟她关系一直不错。
  分到房子各家开始脱坯撘炕,有的起盖厢房,夹篱笆墙。
  雨桐把老院的缸和箱子锅都带了过来,各家的老院都归各家,所以下工后人们都会去自己家拆能用的东西。雨桐一样,她把小件用排子车都推了过来,剩余的木料和石头清理出来后老刘头用驴车拉过来。
  那头毛驴对他们很是亲热,拉东西都是非常卖力。这让很多人大跌眼界。因为谁都知道那是一头倔驴,一般人都使唤不动它,脾气还贼不好。之所以一直留着,就是因为这头驴脾气顺了很能吃苦,村上拉磨少不得它。唯一好的就是老刘头和那个地主婆子,大伙都说两人伺候的好。
  雨桐把石头拉回来后,老刘头帮着盘上大屋的炕,屋里凉了几天烧上火开始住人。闲余她开始挖地基起盖西厢房,她挖的地基连同地窖都起来了,老房有石头有砖,再说就是没有,她空间也有。总之地窖是用石头和水泥垒的,但是表面看不出什么,上面封顶后开始盖厢房。
  当范文斌和田毅带人过来,正看一个小女人像模像样垒墙。看到院外来的军车,雨桐放下手里的瓦刀。范文斌进了院笑道:“你还真挺能!自己都会盖房了?”
  雨桐笑笑下了高凳:“你们怎么来了?”
  “部队下来做任务,在你们村东干活,到村委才知道你们来这里了,上次跟你说的事有结果了,过来告诉你一声”范文斌道。肖国胜从屋里跑出来喊着:“范叔叔,田叔叔”田毅一把抱起肖国胜:“长个了!”
  老太太闻声也出来,两人忙问候:“大娘身体可好”
  老太太笑道:“好着呢!你们怎么过啦?”
  “做任务去路过,办点事顺便来看看您”
  “那就别走了,雨桐啊,去做饭”老太太道。
  “好,范政委,田连长,要是不赶就留下吃顿饭”雨桐道。
  “不麻烦了,我跟你说说就走,还得回去汇报”范文斌道,“以后还有机会,部队要在这里干半年的活儿,可能会住村上,到时候免不了上门打扰”
  “你们有正事就不留了,这是干什么要干半年?”老太太问道。
  “是搞测量的设备,需要部队建设,到时候你们会看到,很高的。现在我们在找位置,估计正式干得开春,马上上冻,基础没办法干。”
  两人被让进屋里,屋里收拾的很干净,雨桐给他们倒上水等着下文,范文斌有些不好意思道:“关于你的问题,我们把材料交上去后,也跟当地政府反映了你的情况,但是地方还是坚持原来的划分,所以我们无能为力”
  雨桐笑笑“谢谢你们,这是意料中的事,我自己早看开了”
  “那就好!我们还有事,就不打扰了”两人喝了水上车离开。、
  雨桐和老太太国胜送出院子,等车走了才回转,隔壁的两家都出来看,李秋菊探头问道:“那不是范政委吗?他们来干什么?”
  那边的张巧云也侧耳听着,雨桐声音不小道:“上次不是来咱们村住我家了吗?他们部队明年过来做任务,可能还住咱们村,问问我家还有地方没?顺便看看我妈,嫂子也知道,我妈这人对谁都好着呢!”
  李秋菊忙道:“可不是,大娘真是一个好人,对谁都掏心掏肺的!那明年来住应该都有地方,咱们村这次各家住着都很宽敞了。”
  “那嫂子你家的厢房快起来,明年你家也能住进几个”雨桐道。
  “嗯,你看你一个女的都快把房子盖起来了!我们家也抓紧了,不然快上冻了。”
 
 
第256章 256.六十年代地主婆 18
  第二天来了几个小战士, 二话不说, 帮着雨桐家干了五天,把没完成的厢房很快封了顶,厢房两大间, 封顶后剩余的活计就没什么了, 所差按窗户门, 老太太找了木匠正在做着。雨桐把里间盘了炕,她想着过年的时候让老刘头吃顿饭住下, 明年部队真来了,过来住就住吧!也好挡挡众人的嘴。
  外间就做储藏间,粮食下来后各家分了救济粮和小米土豆,水退后野地里长出一层野菜,娘俩没少晒干菜。搭着吃到来年没问题。今年各家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没柴, 以前分秸秆, 再自己拾草能过冬, 今年秸秆没有,河里的苇子几乎全部用作盖房。
  地里的荒草越来越少,谁家做饭不需要柴禾?面对这个问题,村上开始组织人员赶车出去砍柴,目标是树林里的树,修理树就会有树枝。除了砍树枝还要割草晒草, 人可以将就, 牲口不能饿到, 他们可是干活的主力。
  临近隆冬, 上面有了指示,河坝存在隐患,决口需要修复,派谁去?不用研究,上面明确的是需要劳动改造成员,雨桐接到通知什么也没说,老太太倒是哭起来:“大冷天修河坝得多遭罪?我闺女真是-----”她不敢说了,就怕被人听到反而对雨桐更不利。
  “娘,我是女人,女人去了不过是帮着做做饭,累不到,饿不到。您放心吧!”雨桐安慰老太太。想着自己不在家很是不放心,这一老一小咋好?地窖里留了足够的粮食,屋里堆了满满一堆的劈柴,她再次拜托老刘头多多关照祖孙俩,背上行李跟着那些人出发。
  行李很简单,是一床援助的被子,家里那床留给了老太太。一身棉衣也是救济的,穿着很不合体,还有一身是被水泡了的,后来找出来拆拆洗洗也能凑合,但是她给老太条和国胜各做了新棉衣。她可以有更好的,但是不敢那么做的露骨,里面可以穿保暖的,外面只能随大流。一顶自己做的棉帽子扣在头上,根本不觉得冷。
  河坝上已经搭起了帐篷,每个帐篷里生了洋炉子,来的人男人多,女人少,需要改造的只有当事人不涉及子女。雨桐跟高久立媳妇陈素娥还有高长寿的媳妇高董氏,侯左星的媳妇吴梅,马文涛的媳妇月娘分到一起,同住的还有四个别的村的。一个叫肖东珍,一个叫朱玉华另外两个叫张招娣、李菊花。按年龄说,这里数雨桐年龄小。
  “高长寿、高久立、候左星、马文涛、樊立兴........”负责人员安排的张建设念了一串名字,“你们一组负责北面十米河堤”雨桐仔细听着自己的名字,“肖玉珍、李月娥、诸葛雨桐.......”终于到了自己,“你们负责后勤,具体工作安排找后勤队长李开复”
  不用下河挖泥就好,雨桐舒了一口气,众人散开,“女同志都到这边来”一个五十上岁的男子喊道。雨桐随着人到了那人面前。
  “我是管理后勤的李开复,现在我给大家分一下活计,做饭就由陈素娥和高董氏、肖玉珍、吴梅负责,菜就由朱玉华、董晓玉......诸葛雨桐负责拾柴,物资车来后,大家要一起听从调遣,都记住自己要做的事了吗?”
  “记住了!”一群女人的声音。大伙开始各忙各的,雨桐的活计不怎么好干,现在村上已经组织人员上大河这边修理树枝,好在他们这儿离着村子远些,但捡不到树枝的也不嫌远过来了。
  所以雨桐拾柴的任务很艰巨,当然了,做为地主婆就要干最不好干的。他们这段干活的有一百多人,需要消耗大量的柴,因为不光做饭需要,各帐篷生火也需要,虽然拉了一堆煤,引火把炉子升起来也是要用柴引燃。
  拿起一条准备好的绳子和一辆推车,朝远处走去。陈素娥狠狠啐了一口,揣着袖子跟在高董氏后面领粮食准备做饭。
  雨桐走出人们的视线,用柴刀砍一些树杈和捡地上被风刮下来的树枝,到了河堤下面就闪进空间,韩沐尘飘过来,带着一大捆木柴,“以后应付一下就是,空间树枝多得是,我帮你准备。先吃点东西歇歇吧!外面我看着”
  “谢谢”雨桐进去喝了一碗热汤,暖喝了才把身上的衣服脱下。管家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来,一罐佛跳墙,一盘拌菜,一大碗米饭。速快解决完,雨桐便出来,虽然韩沐尘看着,她还是不敢更多停留。
  出来身边多了一大捆收拾整齐的树枝。雨桐又砍了三捆苇子草,上去后再加了一捆树枝才回来。满满一车推到了放柴的地方。
  “怎么才来?还让人做饭不?饭做不出来你让干活的爷们喝西北风是不?”陈素娥吼道,她就是看这个地主婆不顺眼。
  雨桐瞟了她一眼,推车接着去拾柴。“都干活!怎么那么多事!”李开复喊了一声。
  等第二车推回来,人们已经吃上了饭。雨桐去大灶拿了一个窝窝夹了两口咸菜坐在一边吃起来,喝了一碗热水就算完事。
  一旁的朱玉华张了几次口终是没多话,都是来改造的,那个叫陈素娥的何必这样针对一个村的呢?她看诸葛雨桐不是什么坏心眼的人,干活很卖力,不然一上午怎么可能拾了那么多柴?如果是自己,还真办不到。
  大灶上一直火不断,即使不做饭,里面也生着火,不然棚子里会很冷,所以柴很费。下午,雨桐还是满满两大车。晚上各个棚子里都要生火,虽然有煤,但引燃还是需要草和树枝。生火的事也就落到了女人身上。
  李开复很公平,一共十个棚子,每个女人负责一个。男人们回来后,她们女人做完饭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帮着清理工具,主要是检查破损的,能修的放一边,不能修的单独挑出来。
  等男人们吃饱拖着疲惫子的身子躺下后,女人们一天的活计算是结束。夜晚棚子里再生火也是很冷,里面的位置都被人占了,雨桐只好擦这边躺下。她的衣服被子里面都加了一层特殊物材料,外面再冷,与她无关。
  第二天起来又是新的一天开始。早上没有雨桐的事,但是多了一项装卸活计,这些人吃喝需要一笔物资,所以,隔三五天就会有人运物资过来,把破旧的工具带走。
  雨桐对这些活无所谓,也不是她一人干,李开复都会喊几个男劳力帮着卸车。但是她却有一个小麻烦,分给她生火的帐篷是管理这一段工程的县水利局科长张长武,以前在国民党政府做过部长,是一个文官,年龄约五十上岁,国民党投降后,被安排到宁海县水利局工作。
  据雨桐观察,张长武没什么生活经验,在家可能都是家里人干。所以他的炉子经常忘记添煤,每次灭了就喊人帮着生火,雨桐经常出去不在,大伙儿都有的是事情忙,难免有些怠慢。
  每次雨桐运柴回来都要帮着看火,相熟后,直言告诉他,炉子里的煤需要自己看着添加。
  张长武答应的很好,但是还是老样子,雨桐无奈,只得尽量抽空了就过来帮着添添。来的次数多了,了解了张长武最大嗜好就是看书。雨桐扫了一眼,看的都是有关水利的书籍,他桌子上永远满满当当,书和纸堆得到处都是。
  看书着迷,吃饭也就忘点,所以张长武的饭菜经常放到冰凉,拿到火上热热凑合着吃了。所以雨桐偶尔看到他胃难受很正常,“张科长,我看你该准备一个小锅自己熬一点粥,或热热饭菜用,你再这样下去身体也吃不消”熟了,雨桐给了一个小建议。
  “诸葛同志啊!锅倒是好说,你看我一个大男的哪会那些”他就差说不如你帮我做。
  雨桐道:“咱们的柴根本跟不上,要是能减少捡柴的时间,我倒是能帮你做点饭”谈条件谁不会!
  “怎么减少?”
  “灶上可以用煤作燃料,煤充足了柴用的就少”
  “哦,我打个报告上去,咱们这里煤矿多,用煤不成问题”张长武为了自己的胃积极打了报告,隔两天煤就拉了两大车来,大灶上用上煤后连烧火的都跟着省事。雨桐上午生火、看火整理工具,帮着张长武熬一点稀饭或者煮一碗汤,下午去拾柴就够用。
  雨桐不闲着,自从张长武买了一个小铁锅后,她开始打水里的鱼的主意,河面刚结冰,凿开后鱼就过来,有的鱼就冻到了水面,捉到鱼先给张长武熬了一锅鱼汤,自己顺便喝了一碗。
  张长武叫来负责工程的几个人吃了一顿后,大伙儿把捕鱼的任务交给了雨桐。
  李开复在背地里嘱咐雨桐:“以后做事多当心,有事了能忍则忍,你的身份特殊,真闹出点事来,上面不管你对错,可能各打五十大板,明白我的意思吗?”李开复能说这些,也是看在雨桐干活踏实吃苦的份上,他怕那几个女的生事干傻事。
  “谢谢李队长提醒,我明白你的意思,以后我自己会小心”雨桐没想到到哪儿都会遇到好人,人家能提醒到这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有了工具,堤坝上人人都有份,小鱼仔多了熬上一大锅咸菜小鱼黄豆,贴饼子蒸窝窝都是最好的左食。虽然做这个费点事,但是大家都吃,也就不在乎了。
  陈素娥看雨桐越来越不顺眼,怎么到哪儿都有人护着她,她明显感觉到那些领导对雨桐的维护,上次因为自己烧柴多了,李开复还训斥了她。岂有此理!诸葛雨桐跟他们不同,在村上属于孤家寡人。而陈素娥素来与高家、侯家有来往,解放前各村大户都是有来往的。
 
 
第257章 257.六十年代地主婆 19
  雨桐觉得他们好像商量好了的, 晚上大伙闷头干活, 却没一个人理自己,不理就不理,这样
  她更清净。另外四人抱成团, 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这天睡觉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被湿乎乎的, 现在大冬天被湿了就等于挨冻。
  雨桐拿起被起来看她们:“我不管这是谁干的,这次我可以不计较, 不计较不等于我任人欺负!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大冬天能来这里干活很光彩?
  我是成分比你们高了一点,但是你们有比我好到哪里去?别忘了咱们来是干什么的?你们给我牢牢记住!是劳动改造!不怕死得快就闹!
  你们不怕,我更不怕!我就光棍一条,没儿子没丈夫,大不了咱们就闹大了!看最后吃亏的是谁?实话告诉你们, 我就是那光脚的, 还就不怕穿鞋的!”
  雨桐话毕, 帐篷里的人脸色都不好看起来,光顾着整人了,却忘记了自己身份,她诸葛雨桐就是光棍一条,可她们有儿有女,真闹起来还真是闹不起, 吴梅道:“诸葛妹子, 别生气, 今天这事是我们做的不地道, 以后大伙儿会注意,咱们出来都不容易,就原谅我们这次,今晚你就盖我的被子吧!”
  “是啊,这事就别声张了,以后咱们要团结,都是被教育的,我们再不团结可就没活路了!”苏月娘也道。雨桐哼了一声,把自己的被子晾在一边盖上一件大棉袄不再搭理他们。众人看雨桐躺下都松了口气。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