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实验区,贺中华教授带领团队正在忙,听说她来了,扭头看了一眼,又忙活去了。
余思雅退了出去,没有打扰他们。而是直接去了厂长办公室,拿起电话给食品加工厂那边打了个电话:“马冬云,是我,余思雅!”
听到她的声音,马冬云立即说:“余总,你找李厂长吗?我去叫他。”
“不用,我在饲料厂,你跟李厂长一块儿过来,到公社的时候顺便将王书记也一起请过来。”说完余思雅就挂断了电话。
听到电话里的嘟嘟声,马冬云吓了一跳,余总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还让他们去饲料厂,别是出了什么事吧?
她赶紧放下话筒去找李厂长。
挂了电话,余思雅又出了办公室,挨个地方检查,尤其是碰到先前看见迟到的同志,她会格外留意一点。
等马冬云三人过来的时候,余思雅已经去了仓库,她蹲在堆成高山一样的玉米堆里,伸手抓了一把玉米,在手里捏了捏。玉米硬邦邦的,没有坏。
“余总,你回来了?”王书记上前笑着跟余思雅打招呼。
小李跟马冬云察觉到余思雅这会儿的心情不大好,安静地站在一边。
余思雅冲王书记笑了笑:“我看看记录,王书记,仓库比较闷热,你们去办公室里坐着等我一会儿吧。”
王书记沉默了一下,点头走了。
马冬云和小李没走,还留在原地。
余思雅见他们没走,遂点头说:“走吧,跟我到办公室对账。马冬云,你去财务那里,将饲料厂今年的账册拿过来。”
马冬云连忙点头跑了出去。
小李帮余思雅分担了一部分记录本,跟在她后面,轻声问道:“余总,发生什么事了吗?”
余思雅摇头:“不知道,我查查账就清楚了。”
迟到现象这么严重,考勤本子上却没任何记载,谁知道蛀虫有没有将手伸向厂里的物资和钱财。
既然要查,她就查个彻底。
四个人在办公室里忙活了半天,将饲料厂的账目查了一遍,原材料入库,加工成饲料出库,收回来的账目和花销,大体能对得上,只有比较小的误差,应该是生产中的损耗问题。
问题不严重,四个人都齐齐松了口气。
这时候,施立平也调查清楚了。他走进来,惭愧地说:“余总,从两个月前起,李雪刚收了一部分迟到职工的贿赂,所以对这些人迟到早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时候还帮他们打掩护。”
“李雪刚什么来头?那些经常迟到的人是什么岗位的员工?”余思雅冷静地问道。
施立平苦笑道:“李雪刚是一个研究员的小舅子,今年到咱们厂子的,招工的时候看他文化水平不低,笔杆子不错,能说会道的,就将他安排在了行政,谁知道他竟然……迟到的员工名单都在这里,主要是食堂和后勤的职工,还有个别搬运队的。”
余思雅捏着名单,数了数名字,比她今天早上看到的还多,总共有24个人,其中有13个已经养成了迟到的习惯,一个月几乎有一半的时间迟到。不过因为他们是后勤的员工,主要负责食堂和厂区的卫生,每天下班前都打扫过,食堂不供应早饭,只有午饭和少量的晚饭,所以他们迟到影响也不大,也没人管。
施立平大体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就是人比较粗心,将精力全投入到了生产中,细枝末节的地方没管好。
余思雅语气稍缓,将名单还给了施立平:“这上面的人扣一半的年终奖,其直属领导包庇不作为,降职处分。至于你施厂长,写一份检讨交给我,扣掉一半的年终奖,再出现这种事,你这厂长也不用做了。今天下午就将这件事的处罚张贴在厂子门口的布告栏里,以儆效尤!”
施立平没有怨言:“是,余总,这是我失职!”
余思雅点头:“确实是你失职,刚开始只有一两个人敢堂而皇之的迟到早退,但因为你没发现,也没人向你反映情况,这股迟到的妖风愈演愈烈,已经扩大到二十几人。如果再不制止,到年底还有多少人能按时上班?本来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上班的同志受到影响,也会消极怠工。不要小瞧了这件事的影响,无规矩不成方圆,真有特殊情况,可以请假。这样的情况食品加工厂和养殖场也要引以为戒。”
小李连忙点头:“好的,余总!”
虽然两人都答应得很好,这也只是个小问题,可这件事还是给余思雅敲响了警钟。千里之堤毁于蚁巢,不要低估了这些小事的影响,要怎样才能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不等余思雅想出办法,县里忽然来了电话。
梅书记兴高采烈地对余思雅:“小余同志,你真是料事如神,市粮食局刚才来电话说了,他们分配五千吨粮食给清河鸭饲料厂。下半年,清河鸭饲料厂将参与全市粮食分配,以后咱们都不用担心饲料的原材料这件事了。你们那边做好准备,这几天,市里的五千吨粮食,还有平化县的两千五百吨玉米都会陆续送到饲料厂。”
挂电话后,余思雅直接问施立平:“市里和平化县拨了一批粮食,总共7500吨,仓库能安排吗?“
施立平摇头:“余总,我们的四个仓库总存储量在6000吨左右。下个月玉米就要陆续收获了,咱们的仓库都占满了,到时候恐怕挪不出多少空间。只能建仓库。”
这确实是个问题,而且不光他们县,还有隔壁平化县,加起来的粮食可是个不小的数目。这些要全拉回来,再建十座,二十座这样的仓库都不够储存。
这个成本太高了,建设费用,占地费用,管理费用加起来很不划算,余思雅按了按眉心,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粮食太多而发愁。
第135章
虽然发愁这么多的粮食怎么储存,可送到手的粮食也不可能要,不然下次再问上面要粮,人家直接一句“上次给你们都不要,以为你们不需要”就能给顶回去。自己吃了哑巴亏还没法说,所以这些粮食必须得要,哪怕暂时没地方放也要拿。
思忖间,余思雅已经想好了暂时的解决办法,她对施立平说:“你安排一下,这几天加快生产,多消耗一批粮食。再联系施工队,采购一批材料,建6座仓库。”
施立平点头,有些担忧地说:“余总就是马上动工,6座仓库也得大半个月才能建好,还要晾个一两周,才能将水汽蒸发干,正式投入使用,怕是来不及。”
“我知道,这是建来秋收的时候应急用的,饲料厂的规模一直在扩大,4座仓库远远不够用,就是10座也不够,暂时先顶着吧。至于这批粮食,市里给的5000吨直接拉回来,平化县的2500吨借个仓库先放着,等咱们的仓库腾出来了再去拉回来。”余思雅说道。
施立平这才放心了:“嗯,那我这就去安排。”
余思雅点头:“把饲料厂所有职工的资料给我拿过来。”
施立平不明所以,还是按照吩咐将录用时各员工的资料给拿了过来,厚厚一大叠。
余思雅让施立平去忙,自己拿着资料挨个看了起来。
今年以来,饲料厂的人员出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变化,年初面向全县招了一批工人,后来又接受了几十名烈属,此外还走了十几名知青。
今年知青返城的政策出来后,不少知青都回城了,不过也有一部分留在了红云公社。余思雅挨个看过去,先大致筛选一遍,初中以下学历全部淘汰,字写得很丑的也淘汰,个人应聘简历没重点,表达混乱,或是没有实际内容,很多拍马溜须话的也统统淘汰。
一阵筛选下来,最后她手里还有26份简历。
余思雅这才认真看了起来,都说文如其人,一份简历虽然短,不过字里行间也能透露出此人某些方面的性格。施立平这个人比较粗心,管大方向没问题,但细枝末节需要另外的人来把关。
而且随着饲料厂规模的扩大,以后人员和部门会越来越多,分权,将部门职责细分也势在必行。
从这26份简历中,余思雅精挑细选了6份,交给施立平:“让这些人过来,我想跟他们谈谈。”
不一会儿,施立平将人带了过来,两男四女,其中有一男一女是知青,还有一个女同志是本公社的,另外三名男同志是其他公社的,都是今年进入的饲料厂。
从这点来看,其他公社也没敢糊弄他们,送过来的人文化水平都不错,人也比较勤快。
余思雅挨个点名,一一跟他们交谈。
这6个职工突然被叫过来,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都非常忐忑,说话很小心局促。
余思雅一边问一边观察他们。
一刻钟后,她留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同志,女的那个是知青,男的是其他公社的社员。
“康远,你做事比较细心,提拔为仓库部门的负责人,负责管理仓库,所有跟仓库有关的事全权由你负责,仓库的账目、原材料如果出了问题,唯你是问。徐佳华,你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后勤、考勤这两块的内容,协助施厂长管理好厂子。”
康远和徐佳华两人都惊呆了,没想到竟然是提拔他们的。
两人连忙欣喜地表示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余思雅发布了任命,让他们回去交接工作,然后对施立平说:“施厂长,希望你能理解,我们饲料厂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团队也势必要扩容。以后你主要负责生产和销售、运输这几个最重要的环节,其他杂事交给他们帮你分担。咱们饲料厂已经在农业厅挂了号,绝不能出岔子。”
施立平今天才犯了错误,态度特别好:“我明白,余总,你不必解释,我跟李厂长、丁厂长这些领导也是因此起来的。咱们饲料厂的规模越来越大,方方面面涉及的事情就越来越多,我一个人总力有不逮之处,多几个能干的同事分担工作是好事。”
余思雅点头:“你能这么想就对了。你们也是来帮我分担工作,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我就是有三头六臂,分身之术,也没法将咱们的集团建设到现在的规模,只有厂子越做越大,大家才能都往上走!”
“嗯,余总,你不必担心我有什么情绪,我明白的。”施立平笑呵呵地说。
余思雅见他脸上没有任何勉强之色,便略过这一茬不提,又问了问生产的事,得知新一批的机器机械厂正在赶制,六月底就能交货,余思雅放心了。
“好,尽快将产能提上去。对了,贺教授的夫人快生了吧?”
施立平说:“还有一两个月吧。”
余思雅还是不大放心:“你让徐佳华多照看一点,贺教授给咱们厂子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后饲料配方的进一步改进还是要靠他。他可是咱们饲料厂最重要的财富,一定要保障他的家人衣食无忧、平平安安。”
“贺教授每天下班回家,我也会跟着去看看他夫人的情况,医院那边也随时有医生值班,只要情况不对,我们会立即将她送去医院。”施立平连忙说道。
医院就在饲料厂隔壁,非常近,站在楼上,扯着嗓子大喊一声都能听到,有什么状况都能及时反应过来。
余思雅又问了问他医院的情况:“咱们医院的病人多吗?”
施立平说:“多,现在不光咱们公社,附近好些公社都跑到咱们这里来看病,最远的有县城附近的公社社员。因为咱们这里看病比较便宜,来的人特别多,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都很忙,幸亏咱们这里没设住院部,不然他们就是不睡觉恐怕也忙不过来。”
清河医院算是半公益性质,看诊不收费,只收药费和治疗费,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药品大概就比进价高了15%左右。这个利润也就勉强能够维持医院的运转,其他的都要集团贴钱。
余思雅也没想过从医院里赚钱,问过之后就算了,至于医院的账,那边有会计单独做账,年底的时候再查一次就行了。
“那就好,医生护士们辛苦了,你们离得近,帮忙看着点,有什么情况向我反映。施厂长,饲料厂就交给你了,有问题打电话给我,我得去李厂长那边看看。”
余思雅本来打算中午就回县城,坐下午的车去省城。可这么一耽搁,时间肯定来不及了,只能先去食品加工厂那边看看。
好在小李是个老同志,管理经验比较丰富,余思雅去检查了一遍车间和养殖场,发现厂子一切运转正常,没什么比较大的毛病,遂放心了,谢绝了小李他们的挽留,她下午坐车去了县里找梅书记。
梅书记看到她觉得挺新鲜的:“小余同志,咱们上午才通了电话,你下午就来找我,肯定是有事。”
余思雅笑着说:“又被梅书记你给说中了,我有个想法想请梅书记参考参考,你看行不行?”
梅书记指了指座位:“坐下说。”
余思雅依言坐下,接过胡秘书递来的茶水,将自己的计划缓缓道来:“梅书记,我们饲料厂目前只有4个仓库,6000吨的储量,无法满足饲料厂的储备需求。我准备再建6个仓库,但即便将储量提高到一万多吨,但恐怕也应付不了今年粮食丰收的季节。你知道的,咱们县和平化县今年粮食肯定大丰收,10个仓库肯定装不下,还有市里会分配一部分粮食给我们饲料厂,这个应该是分批按月给,但量也不小,饲料厂自己的仓库根本没法存储这么多粮食。”
梅书记接到市里通知,特别高兴,但没想到存储又成了问题。
他问余思雅:“你们不能多建些仓库吗?我知道你们清河鸭有这个能力。”
修建仓库并不贵,一个也就一两万块就能建成,主要是材料费,比如石灰水泥砖瓦等。拿出几十万建仓库,以清河鸭集团目前的流动资金来说并不困难。
余思雅也承认了这点:“对,梅书记说得是,咱们清河鸭拿得出这个钱。但我觉得没这个必要,仓库最紧张的时候也就是八、九、十这三四个月,这段时间秋收,粮食一下子积累太多,导致仓库爆满。可过了这几个月,需要存储的粮食就会急剧下滑,然后每个月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照我目前的估计,十个仓库应该就差不多了,能够满足平时的仓储需求。”
“过了这段时间,多余的仓库就会闲置下来,而且每年的闲置时间高达七八个月。而建仓库需要侵占大量的农田,最后用不上了,还需要人去管理维护,这样会浪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很不划算。”
梅书记心算了一下这笔帐:“确实不划算,闲置时间太长了,岗位的工作人员还不能取消,时间长了也是个问题。但这么多粮食也总得找个地方堆放,小余同志是不是有什么其他想法?”
234/277 首页 上一页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