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年代女厂长——红叶似火

时间:2021-07-06 09:57:54  作者:红叶似火
  放下名单,余思雅快速地吩咐道:“你这两天将销售部几名员工的资料整理一下,不要知青,只整理我们本公社的,主要是他们的销售业绩,另外查查他们的在厂子里的人缘关系怎么样。”
  马冬云跟了余思雅一年多,顿时明白这是要选新的销售主管了,立即说:“好的,余厂长。”
  余思雅挥手让她下去忙,自己拿起名单仔细看起来。
  省城的知青是最多的,来报名的大约占了三分之一。余思雅挨个看每个人自己填的资料,将比较突出的圈出来,明天再看看叶梅的调查的资料,对比一下,综合录取四名人员,尽快定下来。
  又过了一天,叶梅如期将调查的资料送了上来,余思雅跟个人填写的对比,很快就发现有的人弄虚作假,填写了一些不实的背景,她直接将这些人都给划去了。在这种小事上都能糊弄她这个上司,以后她还能信任这些人吗?
  选定了八个人,余思雅将名单交给马冬云,让她通知这些人次日过来面试,从中选取合适的人。
  最后余思雅选了四名知青,分别是乔远航,周文义,薛彩月,还有叶梅,公布了名单之后,余思雅当场通知他们:“从明天起,你们放下手里的工作,到养殖场来参加培训。”
  还有上岗培训?几人都有点吃惊,卖东西不是挺简单的事吗?只要会算账就行了,面试的时候余思雅就考过他们的口算能力了,他们都还行啊。
  余思雅其实也不想这么麻烦,但大家的固有思维还没转换过来,说起销售,想到的就是百货大楼、供销社、国营饭店的售货员。这些人可是大爷,他们养殖场的售货员可不能这么干。
  所以哪怕再忙,她也得抽点时间出来,好好给他们树立一个服务意识。
  这个事,其实余思雅也没经验,但后世良好的服务她见过啊,依葫芦画瓢还是会的,不外乎热情有礼貌,对客人要耐心等等。当然还要加一个绩效考核。
  这批售货员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础工资二十块,另外一部分则是每个月的奖金,余思雅设置了几条规定,做到了根据业绩给他们发放一定的奖金,干得不好,被投诉并被证实了就扣奖金。
  事情太多,这一忙就到了13号这天。
  晚上,余思雅回到家在饭桌上宣布了一个事情:“后天养殖场在省城的第一个门市部开业,我得去盯着,所以明天我就要去省城了,家里就交给你们了。”
  沈建东已经习惯了余思雅时不时的出差,头也没抬:“知道了。”
  沈跃当时没说话,吃过饭,余思雅要回屋复习的时候,他蹙眉问道:“非要你去不可吗?高考不到一个月了。”
  最近,沈跃天天去知青点抄整理的资料,跟大家也熟络了起来,受到他们的感染,不自觉地也紧张了起来。别人都一天到晚复习,余思雅却只能晚上吃了饭抽空复习,这一去省城,又得耽搁好几天。
  余思雅也知道这点,她无奈地说:“门市部花了大价钱,也是我们清河鸭在省城的第一家门市部,这个头必须开好了,把名气打出去,不然会影响整个厂子后续的规划,我必须得去。”
  要不是因为高考,她前几天就得去一趟,看看装修怎么样了,明天再去,已经是拖延了。
  沈跃知道拗不过她,说道:“第一天开业肯定恨忙,我跟你一起去,说不定还能帮上不少忙,反正我在家里也没事,就当去逛逛省城了,你不用管我,我食宿自理。”
  这话好像也有道理,他确实是闲人一个。
  “好吧,那你收拾两件换洗的衣服,明天早上跟我们一起走。”余思雅同意了。
  沈跃笑着点头:“好,你去复习吧,早点睡,明天见。”
  说完转身出了门去灶房找沈建东:“我明天要跟你嫂子去省城出差,你在家照顾好自己,东西能卖就卖,不能卖就算了。”
  在烧火的沈建东好想扔掉火钳,他怎么感觉他哥回来是跟他抢嫂子的。
  ——
  第二天到了养殖场,上了车,看到大家打量的目光,余思雅有点后悔带上沈跃了。
  不过她脸皮一向厚,而且身份摆在这里,也没人敢开她的玩笑。咳了一声,余思雅淡定地指了指沈跃:“沈同志正好想要去省城一趟,搭咱们的顺风车。”
  “哦,好。”大家笑着跟沈跃打招呼。
  但多了个人,领导又在旁边,四个售货员到底有点紧张。
  余思雅知道这点,不过她也没想过跟他们打成一片,索性闭上了眼睛,靠在车上补觉。又要操心厂子,又要复习,她这段时间,睡眠严重不足,正好趁着这个时间补补眠,虽然车子上睡不了多好,但休息一会儿也是好的。
  余思雅抱着装书和衣服的包,挡住时有时无的风,头一歪,眯了过去。
  货车的后车斗是运货的,睡觉到底不舒服,车子一颠,余思雅的头就歪过去碰在铁皮车栏杆上,不是很痛,但刚睡着又被吵醒挺烦躁的,余思雅蹙了蹙眉,侧过身,避着阳光继续打瞌睡。
  行了一段路,车子驶过一个坑,车斗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正陷入沉睡的余思雅差点又撞在车栏杆上,这时一只手扶住了她的头,把她往后方掰:“靠我肩膀上睡一会儿吧。”
  余思雅实在太困了,迷迷糊糊的把头靠了过去。
  等她一觉睡醒,发现头靠着的不是冷冰冰的铁皮,而是热乎乎硬邦邦的东西,她摸了一把,然后一只手抓住了她的手:“别闹,渴了吧,起来喝点水。”
  余思雅顿时清醒,这才发现自己竟然躺在沈跃腿上睡着了,刚才摸的竟然是对方的肌肉。她囧得差点找个洞钻进去。
  但另一个当事人脸皮就要厚得多了,打开盖子,旁若无人地将军用水壶递给了她:“水有点凉了,将就喝,待会儿到了招待所再去打点热水。”
  对方的镇定感染了余思雅,她淡定地接过水壶:“谢谢。”
  喝完水,余思雅彻底冷静下来,低头看了一眼表:“到哪儿了?还有多久到省城?”
  “快了,大概还有七八里就进城了。”四个售货员家都是省城的,对这段路特别熟悉。眼看快到了,近乡情怯,几人激动不已。
  这种心情能理解,不过他们先是来办事的,余思雅说:“这两天你们先住招待所,开业突发情况多,等过几天稳定下来了,你们再回家,跟家里讲清楚,以后就回家住了。”
  她准备在门市部旁边的招待所开房间,这样省了奔波,找不到人等等情况。
  叶梅四人都没意见,几年他们都等了,也不急于这一两天。他们没忘记自己回城最主要的事,要是门市部搞砸了,他们也别想回城了,这可是关系着他们以后的生活。
  过了一会儿,货车两旁的景色开始变化,建筑物逐渐多了起来,货车缓缓驶入城里。
  因为车子里装了大车的货,他们直接先去门市部。
  十几天的时间,小元已经带人将门市部装修了一下,墙壁粉刷得雪白,地面的瓷砖比许多人家的灶台都干净,电灯也换成了五十瓦的大灯泡,货架整齐地摆放着,干净明亮整洁。
  不过这都不是最吸引人的,最让人意外的是外墙上的涂鸦。
  沈跃一眼就看了出来:“这是你们包装袋上的那只鸭子吧,谁画的,挺像的。”
  余思雅笑着说:“怎么能不像呢?包装袋上的鸭子都是元教授给咱们画的,他是一个美术教授,下放到咱们公社,几个月前平反回城了。走吧,既然你要帮忙,那就帮着搬东西吧,要是身体不舒服就别勉强。”
  “没事,这点东西不重。”沈跃挽起袖子去了车子前,几个男同志已经将车栏杆放了下来,然后开始搬东西。
  女同志们则负责摆放货物,除了放在仓库的货物,还有一部分要摆在货架上,摆得好看也是吸引顾客的一个点。
  余思雅则负责张贴价目表。他们用红纸毛笔字写了价目表,余思雅准备张贴在门口,这样路过的人都能看到,有意向,能接受价格的,自然就进去购买了,也省得售货员一样一样的介绍了。
  人多力量大,八个人一起花了一个多小时将货物搬下来摆放好,然后再将店铺收拾一趟就好了。
  收工后,潘永康和吴强当天就得回去了,养殖场就一辆车子,用车的时候还很多,离不了他们。
  余思雅则带着四人去吃饭,然后回招待所。
  到了招待所,办理入住的时候遇到了新的问题。为了省钱,大家住双人间,两个女同志一间屋,两个男同志一间屋,就剩余思雅和沈跃了。
  要依余思雅的意思,当然是开两间房,可叶梅他们都知道她跟沈跃是夫妻,还多花钱开房住,别人看了怎么想沈跃和她?
  “再开两间单人房,我们余厂长最近要复习,别影响到了她。我的房间价格单独算。”沈跃主动说道,而且很好地解释了他们为什么要分开住的理由。
  叶梅几人听了果然没多想,他们都知道余思雅在备考,这时候高考有多重要不用说。不过沈跃这么体贴,还是让大家挺意外的,回房的时候,叶梅就拉着余思雅羡慕地说:“余厂长,沈同志对你真好。”
  余思雅笑了:“那你也找个啊。”
  说起来叶梅比她还大几岁呢,要不是下乡,估计早嫁人了。
  叶梅苦笑:“哪那么容易呢,跟我差不多大的都结婚了,慢慢找吧。”
  现在的人都早婚,城里有工作的年轻人成年上班后就会考虑结婚这个事。她现在年龄拖大了,条件不错早结婚了,至于那些没工作,或者工作很差的,她也看不上,不想勉强自己。
  余思雅拍了拍她的手:“你这么能干,缘分很快就会到的,好好工作,说不定哪天买咱们清河鸭的客人就看上你们了。”
  这话本是玩笑话,但没想到几个同志后来因为工作热情,态度和蔼,深受大爷大妈的喜爱,竟然主动给他们介绍对象。
  ——
  因为前一天收工比较早,余思雅看了几个小时的书,十点多就睡了,睡了个饱觉,第二天起床精神特别好。
  大家先去国营饭店吃了早饭,然后七点多就到了门市部,先搞卫生,扫地拖地擦门窗玻璃柜台招牌,忙到八点,正式开业。
  虽说前一阵子清河鸭好好地出了一回风头,报纸广播都上了,但那到底是半个月前的事了。
  人都是健忘的,除了极其个别印象特别深,非常喜欢吃清河鸭的人,许多人都忘了清河鸭今天要开业的事。而且今天不是周日,大家都要上班,街上的人也不是很多。
  所以开业后的情况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到了十点才零零散散来了几个客人,买了三四十块钱的东西。
  这么下去可不行,他们这个开业还是弄得太冷清了。可惜现在还不能打广告,不然余思雅非得花钱去找电台打个广告不成。
  如果以今天的速度,一天大概只能卖个一两百块,周末多一些,算下来,一个月也只能卖出去七八千块钱。因为清河鸭的价格比较贵,毛利比较高,亏本是不会亏本,但这出货速度也太慢了,远远达不到余思雅回笼资金的要求。
  琢磨了一下,余思雅想了一个最简单最直白的方法。她跑到斜对面的百货公司,找孟兰借了个大喇叭,然后回到店铺里,拿着喇叭喊:“清河鸭开业大酬宾,全场九折,全场九折……”
  这个喇叭一出,果然很吸睛,引得不少没注意到这边开了一家店铺的人都望了过来,销量也上升了不少。当天就卖出去了一千多块钱。
  面对这个成绩,叶梅他们都挺高兴的,但余思雅不满意,太慢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天天拿着喇叭喊,太扰民了,得让更多的人知道清河鸭开业了。
  就在余思雅愁这个问题的时候,范老太太来了,高兴地说:“余厂长,你们开业了,哎呀,我昨天都忘了,今天才想起,就赶紧来了。”
  余思雅看到她,眼睛一亮,马上想到了一个后世用烂了的好办法。
 
 
第61章 
  11月16日这天清晨,省城人民发现了一件新鲜事。
  大清早的,八个老太太站成两派,走在大街上,最前面的两个手里各举止一个方方正正的木牌子,第一个牌子上写的是“清河鸭开业九折大酬宾”,第二个写着“地址:第二百货公司对面”,都是用鲜红的颜色写的,格外显眼。
  紧跟着的四个老太太身上绑着腰鼓,走散布就整齐地敲一下,最后面两个老太太则背着一个背篓,背篓上贴着白纸黑字的清河鸭标志。
  八个老太太都穿着统一的蓝色衣服,虽然款式不大一样,但看起来都差不多。她们一边走,一边敲腰鼓,鼓声阵阵,引得路人都驻足旁观,议论纷纷。
  “清河鸭?就是上回在省城销毁吃出了烟头的清河鸭吗?他们单位可整得真新鲜。”
  “对啊,我也去领了四小袋,包装得可好了,比咱们在外面买的散装饼干还干净啊,我家小孙子可喜欢了。”
  “是啊,听说一万多的货都这么白送人了,可真大气。”
  “可不是,就冲上次免费吃了他家的东西,我这次也要去买,这回九折呢,比以前便宜不少,要过年了,我囤一点,等我外孙回来的时候吃,能省不少钱。”
  “对啊,以前第二百货都从不打折的,现在买确实划算,等下班了我也去买一点!”
  ……
  人群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少人都在说清河鸭今天开业的事,有褒有贬,但名气是打出去了。随着队伍一路前行,聚在后方的人才陆续散开,买菜的买菜,上班的上班,没事干的嘛,就去第二百货公司对面买清河鸭呗。
  沈跃跟在人群后面,看着范老太太热情地跟人说“自己要去买,这次打折特别划算”之类的,简直是叹为观止。
  “你怎么想出来的?真是太神奇了。”他惊叹地望着余思雅。
  昨天见到范老太太,余思雅就直接请她帮忙,找了二十个老太太,八个就是前面举着牌子敲着腰鼓的宣传的,还有12个则分路段跟随在队伍后面,向好奇不解,看热闹的市民宣传清河鸭,并说“什么我家孙子最爱吃啦,这个单位卫生好,质量好,残次品都不卖,上回还上广播新闻了,这次打九折特别便宜”云云。
  别小看这些老太太的能力,她们那张嘴,特别会说,而且神情特逼真,不少人听了都心动。沈跃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是余思雅炮制的一场戏,他要在路上看到这一幕,肯定也要问问,听了老太太的话也会好奇,想去看看。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