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1

七零年代女厂长——红叶似火

时间:2021-07-06 09:57:54  作者:红叶似火
  余思雅好笑,神奇吗?一点都不,后世小地方经常有这样的老太太们举着牌子在街上穿行给商家打广告。那时候的装备可要完善得多,整齐统一的服装,上面印着厂商的名字等等,举起的横幅显眼又好看,都是请广告公司专门做的,就更别提还有音响跟着,走一路喊一路了。
  关键是受众都是目标群众,而且价格低廉。老太太老大爷们退休了没事干,一天给个三五十块,他们就能满城地给你打广告,这样算下来成本就几千块,可比上电视报纸网络便宜多了。尤其适合在本地促销或者开业的小店。
  现在他们穷,而且时间紧迫,也来不及搞其他的花样,所以余思雅就搞了这么个简单粗暴的法子。成本也非常低廉,一个老太太一块钱,总共二十块,就能在省城达到宣传的效果。
  主要还是这个时代是计划经济,供不应求,所以没什么宣传手段,所以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宣传手段才能凑效。
  眼看宣传效果不错,余思雅也不准备一路继续跟下去了,浪费时间,她转身对沈跃说:“走吧,咱们回店铺看看。”
  两人返回店铺,发现宣传已经卓有成效了,与昨天的冷清不同,今天店铺外面排了几十米的长队,估计都是听到了广告,来排队买东西的人。
  沈跃见了,忙说:“这么多人排队,忙不过来,咱们去店里帮忙吧。”
  余思雅看出他想表现的心思,不由好笑,但拒绝了:“不用,就是要有人排队,排的人越多,买的人越多,这叫从众心理。”
  看看后世出来个什么网红店,为了买份鲜肉月饼,买杯网红奶茶,吃货们那是排几个小时的队都在所不惜,甚至还由此诞生了排队的黄牛。
  沈跃在心里默默地念了念“从众心理”这四个字,他虽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但不妨碍他通过眼前的场景来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
  果然,后面新来的顾客看到前面排着的长龙,不但没嫌麻烦转身走人,大部分竟还规规矩矩地排到了后面,等着买东西。
  沈跃恍然:“你说得对,大家排队买粮买肉都习惯了,这点队伍算什么?只会给清河鸭打响名气。原来做生意还有这么多的弯弯道道,早知道带建东也来见识见识的。”
  “以后机会多的是。”余思雅沉默了一下,本来想跟沈跃聊一聊沈建东的安排,以前她是准备过完年就将沈建东带到省城。但现在人家正儿八经的亲哥哥回来了,这个自然要看沈跃怎么安排。可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人,她还有很多事要忙,余思雅便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是等高考完了再说吧。
  这边没他们什么事了,但到底是开业第二天,四个售货员经验不足,顾客又多,未免出现什么突发情况,余思雅还是决定在这儿盯着,不过沈跃就不必了。
  于是,她对沈跃说:“你要不要去逛逛省城,拜访拜访老朋友之类的,这里没什么工作了。”
  沈跃想了一下:“我有个战友,三年前退伍到了省城,既然到了省城,我去拜访拜访他,你要不要跟我一道去,他好像去了公安局。”
  余思雅有点心动,他们在省城开了店,以后少不得要跟这种政府部门打交道,尤其过几年治安很差,能结识公安,多个人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是她跟沈跃的关系还不明朗,万一离婚了,以后找对方多尴尬。而且吧,她也不放心店里。
  犹豫了一下,余思雅还是拒绝了:“你去吧,我得在这里盯着,免得出了意外情况,造成不好的影响。”
  沈跃有点遗憾,但也明白余思雅对工作有多上心,店铺目前也是真离不开她,只能作罢。
  “好,那我去了,下次有机会再介绍你们认识。”
  “嗯。”余思雅点头,想了下,又从口袋里掏出了钱和票,“你带上吧,看看买点什么。”
  关系是需要维护的,哪怕是老朋友,空着手上门也不好。
  沈跃拒绝:“不用,我还有点钱。”
  余思雅瞥了他一眼,他有多少钱她不知道啊,三十多块,上次去县里就花了十几块钱,最近一段时间还经常去各大队买鱼,买肉的,昨天又自己掏房钱,饭钱,这么算下来,估计也就剩几块钱了。
  “算了,咱们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票。走,我带你去买。”余思雅拽着他的袖子,把他拉去了第二百货公司。
  过马路的时候,余思雅问:“你这朋友家里有什么人,经济条件怎么样?”
  送礼也要根据对方的情况来送,不然不合适的礼物对别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其实转业能分到省城这种大城市就说明对方家里条件不会太差。
  沈跃大致了解:“他家就是省城的,媳妇好像是个老师吧,他以前的同学。”
  余思雅心里有数了,直接到柜台对售货员说:“来一包大白兔奶糖,一袋麦乳精。”
  买了这两样,她又去店铺里自己掏钱买了一份清河鸭礼包,包括鸭脖子、鸭腿、鸭架……还有火腿肠。然后将这些东西一股脑地塞给了沈跃:“今天店里没你什么事,你们尽管聚。”
  沈跃去了肯定要跟对方说自己为什么来省城,不可避免的会提到清河鸭,作为本地特产怎么也要送一份才对。而且这也是活生生打广告的一种方式,有益无害。
  “好,我走了。”沈跃拎着东西心情大好地走了。
  他根据战友退伍前留下的地址找到了对方的家里,他们家在刀片厂的宿舍楼里。
  开门的是个老太太,看沈跃穿着一身熟悉的军装,身材挺拔,气宇轩扬,心里就生了好感:“同志,你找谁啊?”
  “阿姨,你好,这是赵东进家吗?我是他战友沈跃。”沈跃笑着介绍道。
  老太太一听是儿子战友,非常热情:“小沈啊,进来坐,东进去上班了,我让人喊他回来。”
  说着,老太太就跑到阳台上,冲楼下喊了一声:“老头子,东进战友来了,没什么事,你就让他早点回来。”
  楼下赵父应了一声,没多久就上来了,高兴地招呼沈跃,老太太则拎着篮子出去买菜了。
  赵母前脚出门,赵东进后脚就回来了。
  看到沈跃,他简直不敢相信,上下打量了沈跃好一阵,然后一拳打在沈跃的肩上,满脸惊喜:“好小子,你回来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小孙这小子乱带话,前年退伍回来,跟我说你牺牲了。我就说嘛,你小子体能枪法那么好,怎么可能出事。”
  “他没乱说,当时我们在南边出了点事,迷路了,同行的同志伤亡过半,大家都以为我们牺牲了。”沈跃简单地解释了一下当时的情况。
  赵东进知道有保密规定,也没多问,只是拍着沈跃的肩膀上:“人没事就好,什么时候回来的,还回部队吗?”
  沈跃说:“受了点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让我回来养伤休假,年后走吧。”
  “那好,待会儿我联络咱们在省城的几个战友,今晚聚聚,你不急着回家吧?”赵东进问道。
  沈跃笑着说:“今天不回去。”
  赵东进爽朗地笑了:“那就好,咱们今晚喝了不醉不归。”
  赵父见他们相谈甚欢,便说:“东进,好好招待小沈,我去看看你妈买菜回来了没有。”
  赵东进点头,不好意思地对沈跃说:“你瞧我,光拉着你说话了,坐,喝点水。”
  然后他拿起暖水瓶,弯腰的时候看到了桌子上的奶糖、麦乳精和清河鸭礼包,顿时皱紧了眉头:“沈跃,你人来就行了,买这么贵的东西干什么?你还把不把我当兄弟了?”
  这些东西加起来得十几块钱,沈跃家可是农村的,家里就指着他那点津贴,哪怕这两年工资提了提,但要养好几口人吃饭,弟弟妹妹上学,开销也不小。这些东西,连他们家大人都舍不得吃,都是买给父母和小孩子吃的。
  沈跃看他要生气的样子,按住他的胳膊:“你还是这个暴脾气,听我说,这不是我买的,是我媳妇让我带的,不带她要生气。”
  赵东进惊讶地看着他:“你结婚了?什么时候的事,弟妹家哪里的?”
  “嗯,两年前结的,老家的,跟我一个公社的。”沈跃一脸笑意地说道。
  赵东进看他那副春风得意的样子,将信将疑,一个公社的,他们家那地方挺偏僻困难的,家里也不宽裕,舍得买这么多好东西吗?不过看沈跃的样子,挺满意这个媳妇的,他便没有多说。
  “那谢谢弟妹了,她真是太客气了……不对啊,你这麦乳精是省第二百货公司的吧,这袋子上还写着第二百货的名字呢。好小子,怕我不收礼,就推到弟妹身上,你还是跟以前一样不老实。”赵东进指着包装的纸袋,控诉。
  沈跃哭笑不得:“我没骗你,我媳妇也来省城了,真是她买的。”
  赵东进还是不信:“那你怎么不把弟妹带过来,把她一个放在招待所干什么?”
  沈跃只得解释:“她有工作,她是清河鸭的厂长,昨天清河鸭不是在第二百货公司对面开了个门市部吗?今天生意特别好,忙不过来,她走不开,让我代她向你问声好。”
  赵东进瞠目结舌地看着沈跃,还是有点不敢置信。最近这一两年清河鸭闹的风头比较大,电视广播报纸都上过了,尤其是半个月前免费送鸭子的事更是闹得沸沸扬扬,连他妈都去领了四包免费的清河鸭回来。别说,除了分量太少外,没其他毛病。
  现在他的战友告诉他,在省城闹得沸沸扬扬的清河鸭竟然是战友老婆搞的,这就跟你身边知根知底的人突然告诉你,他xx家里谁谁是著名的电影演员没什么区别。
  太意外了,赵东进上下打量着沈跃,啧啧称奇:“真的假的,你小子厉害啊,老婆更厉害。”
  这话没错,沈跃坦然接受:“她确实挺能干的。”
  赵东进越看越觉得好笑:“我看你尾巴都要翘上天了,什么时候介绍弟妹跟我们认识认识?”
  沈跃也想将朋友介绍给余思雅,尤其是省城的朋友,等他不在的时候,多少有个照应,只是目前余思雅恐怕抽不出时间。
  “过阵子吧,最近养殖场事情多,思雅又要准备高考,等考完了以后吧,到时候联系小孙几个,咱们都聚聚。”
  赵东进这下更意外了:“弟妹还要准备高考?这……我只能说你小子真的是有福气,娶了这么能干的媳妇。”
  沈跃不想向外人过多地提余思雅,先前说那些也是希望赵东进照顾照顾清河鸭的店铺一二,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就转开了话题:“是啊,我运气是真好。对了,你转业回来分到哪个公安局了,主要负责什么?”
  地方工作跟部队里不同,提起这个,赵东进有一肚子的话:“我转业到了……”
  ——
  广告效果很好,今天上门的顾客络绎不绝,到了中午,都还有顾客。叶梅四人忙得脚不沾地,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吃饭都得轮流着吃,还是余思雅打回来的饭菜。
  吃午饭的间隙,叶梅兴奋地说:“余厂长,咱们今天上午卖了好几千块,这一天得卖出去一两万吧,真是不敢相信!”
  销量这么好,余思雅也有点意外,看来她是低估了省城人民的购买力。
  “是啊,好好干,你们这个月的奖金少不了。”余思雅笑着开口承诺道。
  叶梅听了更是踌躇满志,只是新的问题来了:“余厂长,以这个速度,咱们这点货只怕卖不了多久吧,后面怎么办?”
  他们这次一共就带了两三万的货,要是一天卖一万多,那只够卖两天就没了。
  余思雅看着空了近四分之一的货架,也明白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用着急,今天是有宣传,所以销量特别高,后面应该会有所下降。”
  要天天这么卖,他们四个人也吃不消。
  只是哪怕一天卖几千块,这点货也不够卖。不行,得加快产量,好不容易打响了名气,不趁着这波势头正好赚一笔,那得等什么时候去了?
  想到这里,余思雅合上了空饭盒说:“我去借孟经理他们的电话,给小李打个电话回去,让他抓紧生产,这几天安排工人们加加班。”
  说干就干,将饭盒洗干净放好,余思雅就转身去了斜对面的百货公司找孟兰。
  孟兰看到她真是羡慕得很:“余厂长,你们这个门市部的生意也太好了,今天的客流量比咱们百货公司都还大。”
  余思雅笑眯眯地说:“孟经理夸张了,咱们的客流量是大,但一个人就买几毛一两块钱的东西居多,哪里赶得上你们百货公司,你们一天的流水是我们的好多倍。”
  这话成功地抚慰了孟兰心底的那点酸意。不过她还是艳羡地说:“就没有你办不到的事,我都不知道你怎么有这么多的法子。老太太上街也是你搞的吧,中午的时候明惠过来了,说大家对这个觉得挺好奇的,还有人说可以报道,只是他们报纸比较严肃,版面有限,只能放弃,她还挺可惜的。”
  余思雅也不知道这话的真假,但还是笑眯眯地说:“路同志过誉了,雕虫小技,咱们这也是没法子了,你知道我压力有多大,不折腾厂子就快活不下去了,几百号人没饭吃。”
  “你真是太不容易了,余厂长,你真的不考虑来我们百货公司吗?我这个位置给你留着。”孟兰再次诚恳地相邀道。她已经得到了内部风声,年后她可能就要往上提一提,但第二百货还是她的根基,自然要找一个信得过,又有能力的人接手。
  余思雅受宠若惊地望着她:“孟经理,恭喜恭喜,你对我真是太好了。不过你知道的,我准备参加下个月的高考,要是考上了接下来三四年得去念书。”
  孟兰很遗憾地看着她:“既然准备参加高考去念书了,你还这么卖力干什么,都不复习,天天为了厂子里奔波,你这人啊,真是太实诚了。”
  就只差没说余思雅是替他人做嫁衣了。
  余思雅含笑道:“厂子也对我不薄,允了我上学也不卸职,所以这是本职工作,我得好好干才对得起领导的栽培啊。”
  这下轮到孟兰吃惊了,不过惊愕过后,她也理解,这个清河鸭就是余思雅搞起来的,她要是去念了大学,身份跟着水涨船高,而且还能结识更多更有用的人脉,清河鸭一个村办企业,傻了才放走这么一个人才呢!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