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怪熊说了一句:“熊就要有个熊样”,熊都有个熊样,我郑老六当初一穷二白,人嫌狗不爱的,现在不也看上了新款影碟机?承包两块地怎么了?于是第二天就到村委会来了。
郑老六进村委会闹腾这事没歇气呢,美好商贸里的员工也琢磨起来,郑老六都能去闹,凭啥我们不能?
于是陈欣这几天,净忙着接待一波波的来访群众了,手里的工作是一点儿都没空做,只能找三美一起商量商量,而三美这边,这才知道农户和工人们在打这样的主意。
直到此刻三美才猛然惊觉,似乎自从上一次凤丽带着李教授回村里来之后,她就没有再好好看过菌林了。第二天,她没有提前通知任何人,一个人悄没声地到林子,看到一排女工背着小背篓,有的弓着腰、有的半蹲着,在慢慢从规划好的线路往前挪动,她们的动作很快,拍打菌盖、采摘整菌一气呵成。三美跟在她们身后,等人走远了,才蹲下来看刚刚采摘过的菌窝。
菌窝不算凌乱,看得出来工人在采摘时还是刻意控制了力道。公司规章制度要求采摘员工要做好野生菌孢子扩散和菌丝保护,操作规程写的是“拍打5次以上菌盖......”“禁止暴力撬、挖野生菌根部......”,实际操作中,大家确实有遵守这些规程,但只管做了,根本没管做没做好。
难怪最近野生菌残次量上去了一些,还以为是雨水影响的原因让野生菌的菌柄变脆弱了,直到现在三美才明白,不少工人为了省时间和力气,直接把野生菌的菌柄拦腰掐断,这样菌柄就很难保持水分,自然也就变残次品了。
她没有惊动工人们,只是原路悄悄地退出去。
回到木屋,三美把手心里两朵只有半截菌柄的牛肝菌放在桌子上,趴在一边盯着它思考。
工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明明一开始只有芬姐她们几个人时,大家做得都是又快又好。
她在大脑里搜刮着关于采摘季节的所有细节,发现最近一年来的记忆是真的模糊了。
她太久没有自己进到林子里和工人一起采摘了,以至于快忘记那种看到一个小小的鼓包——拨开表面的腐叶——一个圆头圆脑的菌帽出现在眼前——伸手进去菌盖下,摸到带点粘液的菌柄——清脆地“卡”一声,把它完整地采摘下来的感觉。
她还盯着两朵残缺的菌,断裂的菌柄处散发出丝丝缕缕的异香,她把指尖放在菌柄上轻轻摩擦,感受菌柄上的纹路,其中一朵很快就变色了,原本橙红色的菌子变成了靛蓝色,把菌子拿到林子边扔了进去,锁上门往大棚方向去。
这两天大棚里的温度很高,进出的工人整忙着采摘第一茬冒头的巴西菇。
600平米的大棚里,整齐排列着数不清的培植箱,箱子里的巴西菇大大小小,褐色的菌盖,雪白的菌柄,一阵阵鲜嫩的气息从四面八方而来,覆盖了棚里的每一个角落。
三美突然过来,让工人有些意外:“三美,你咋个来了?这儿热得很呢,今天采了三次拨了,下午再采两拨,估计下一波就等凌晨了。”
三美点点头,把手套戴上,跟着说话的大姐一边采一边聊天,问问收入,问问生活,问问家长里短,问着问着,还真让她问出点东西来。
大姐不知道三美打什么主意,又是个爽快人,加上老板来了又激动,一股脑把自己知道的事全倒了出来:“我可满意了,一个月三千多,一年三万多,可不比他们去安徽打工的强嘛?可那些小年轻,总想干点更好的,三美,你说说,以前一个月三千块钱,哪敢想啊?一年剩三千都要问问老天爷同不同意呢。唉,这些娃娃真的是......”
三美麻利地干着手里的活,“那他们都想干什么呢?”
“说是......也想种这巴西菇......”大姐四处看了看,确认没有人在偷听,才把头从菌菇上方探过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说,就是......几个年轻人打算干完这个月就不干了,到时候一起约着去邻村包地,我说他们哪能弄出来你这样的场合
阵仗、规模
嘛。你也别来气,年轻人就是,好争斗,不踏实,估计也就是凑一起没事干,吹吹牛。”
大姐一边说,一边偷瞄三美的脸,生怕她动气,结果只看到三美的手摘蘑菇摘得飞快,脸上也是笑眯眯的,这才放下心来,扯着扯着,又扯到别人的闲话上去了。
不用说,玫瑰种植园那边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晚上,三美一个人到镇上办事处,已经夜里十一点多了,负责电商业务的几个年轻人还在回复后台的消息,三美手里拎着几袋烧烤,一进屋就把袋子晃了几下,香味引得电脑前的人把头猛抬起来,看到是她,个个都高兴起来,手里的工作一结束,就围在了她身边:“哎呀刘总,您可算来了,前两天我们还问杨哥呢,您是不是把我们这帮人忘了。”
“菌季嘛,那边事情多。”
“哇,鸡脚,还是刘总大方,那杨俊哥每次只买几个根本不够分的......”
看大家啃得开心,三美给她们每人开了一瓶鲜榨杨梅汁:“最近这边有啥事吗?”
“啥事?没啥事啊。”
几人低头又猛啃了一阵,一个小姑娘突然抬起头:“我知道您是啥意思了,有事。有一天,杨俊哥好像被董总骂了来着......”
“你别胡说,那可算不上骂,其实就是,争了两句,董姐想让杨俊到厂里去做新机床验收,杨俊就说......”
“说什么了?”
“说他是您请来的,要使唤也是您使唤,轮不到董姐......董姐就说了他几句。”
三美一听,脑壳冒火,男人怎么这么幼稚?这算个屁的问题,打个电话就能解决的事,竟然还这样拗着,难怪前两天问他地理标志的事,他在电话那头叽里咕噜半天说不到重点,原来是在这儿憋着气呢。
世平高速的批文已经发下来了,正是钻头觅缝找机会的时候,三美不能在这个时候影响董国华做建筑公司那边的业务,可她心里也很是过不去。
她其实也明白,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有一些问题出现的,在何氏菌业打工的时候就见识过了。何况人员管理本来就不是她的强项,如今这些事看起来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不解决,还是得闹出别的麻烦事来。这些管理方面的事情真到自己头上,还是觉得不好处理,总的来说,还是最近太顺利了,她似乎有些习惯了顺利,所以疏忽了很多问题。
三美回木屋想了一夜,这一夜她没有询问任何人,也没有一时冲动把杨俊骂一顿,她只是冷静地抽出当初董国华给她的那本书,又静静地读了一遍。
第二天一大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她吵醒,迷迷糊糊扒开压在胸口的书,是冯玉斌打来的。
山下智久竟然真的找回来了,他没有通过上一次的项目介绍人,而是直接找到了镇政府。这个精明的日本人带来了一个消息,他的贸易公司谈下了日本方面的高端连锁超市野生菌供应的合作单,他想直接和产地建立联系,所以正在找合作商。
三美一听,这算一件大事,耽搁不得,于是急匆匆又赶回镇上,到了冯玉斌办公室里,山下智久本人并没有来,来的是一个说中文的小姑娘。
三美和她握了手,正准备问问题呢,冯玉斌说:“等会儿,还有几个人没来,一会儿去会议室说。”
等着也是等着,三美听着对方代表和冯玉斌聊一些和这件事没关的东西,渐渐走了神。她在想,公司里的年轻人做工做久了,想出来单干其实并不奇怪,采摘环节没有和工人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也很难保证她们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对待工作......是啊,对待自己的事。现在美好商贸就是自己和董国华的公司,她们做得再多再好,也就那点工资罢了,怎么可能当成自己的事。那如果,让他们也成为公司的主人,让他们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和他们自己的收入直接挂钩,是不是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呢?
“对不起冯书记,我们来晚了。”
一个温和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抬头一ᴊsɢ看,何云道,还有其他几个菌厂的老板。
好啊,看来山下智久这碗饭,是真的料很足了。
第61章 第三十一章 也似当时着意深(上)
说实在的,山下智久的订单并不算大,重量还不及马老板每年从美好商贸拿出去的一半,但是山下智久提出的交易条件实在是过于诱人
——
产地推广。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三美明白这意味着有了地理标志的世平菌子很有可能通过这条通道打开在日本的市场。在镇政府的会议开完以后,三美没有急于做决定,她想听听何氏是什么意思。
何云道想的和三美也差不多,何氏此前一直有外贸单,但都是通过外贸商,他也很想直接和日本市场建立联系。
现在三美的问题就不再是“争不争取”,而是变成了“如何争取”。
山下智久的标准很高,除了常见的规格、检测报告和水分含量等指标之外,他还要求包装标准比现行的市场标准多一道封膜的程序。几家小菌商才听完“封膜”就直接退出会议了,只有三美和何云道听到了最后。
封膜,就是在最后一道装盒工序前,在包装好的野生菌表面,用PVDC保鲜膜进行封装。
这么简单的一道工序,怎么就把大家都吓跑了呢?
对方要求的不是普通保鲜膜,而是PVDC保鲜膜。
且不说PVDC的价格比PE和PVC的价格高出许多,光是在装盒前增加一道工序,就足够要命的了。现在菌厂的包装都是由生产线完成,如果要增加这一道工序,只有两种办法——引进新的设备,或者增加人力。
这一单利润本来就不算太高,刨去PVDC的成本之后,最多也就挣个人工钱,要大家为了一个只有50%概率的市场机会,倒贴钱增加设备和人工,根本就不现实。
有这个实力的只有何氏和美好两家,他们也就没必要陪着唱戏了。
当天晚上,三美就把日娃和陈欣都约在木屋里,把自己的计划梳理了一遍:“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增加的这一道工序。我看何氏是志在必得,我这边……也不是不行,人力不是问题,就是我心里有点隐隐约约的不对劲,总觉得这个日本人不像好人。”
“你问了董国华吗?”日娃问。
三美欲言又止,陈欣看出来一点不对劲:“你们有分歧了?”
日娃的神情一下就紧张了起来:“怎么着?是因为玫瑰花的事吗?”
陈欣纳闷了,玫瑰花又是什么事,她一手把着一人的胳膊,眨着眼睛问:“等等,玫瑰花怎么了?不是还没到采摘季节吗?”
三美和董国华之间的分歧也许就是从玫瑰花开始的。
三美想争取政府资金,又想解决本地的人口就业问题,这才和陈欣配合搞耕地流转,种多头玫瑰。本来这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去龙柱县调查,争抢高铁站那一回,日娃和三美是背着董国华找的周老哥,最后换回来的也不是实际的好处,而是“异地妇女务工”,说实在的,董国华被三美的“热心”弄得有些疲倦了。
董国华是一个靠得住的商人,靠得住却不意味着谁都可以依靠她。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么久以来,她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八角笼中的斗士,一直小心翼翼,尽量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对手,并且只有非争不可的生死,她才会下死手。
所以长期以来,她的经营策略更偏保守,世平的菌子就这么多,整个野生菌市场也就这么大,你多一分,别人就要少一分,互相逼上绝境不是好事。
而三美更像一个撑杆跳运动员,在反覆不断的1.8米练习之后,现在打算由政府托着助跑一段,然后直接挑战2.5米的高度。
“要做对政府有用的商人”,这是她当初教给三美的,可她万万没想到,三美不仅“有用”,如今还想做领头人。
这对美好商贸来说十分冒险。在没有多一项玫瑰花种植的情况下,公司稳中求进已经够难的了,你刘三美的个人情怀,怎么能够左右公司的走向呢?
之前三美和日娃达成了协议,玫瑰花从地里到工厂,从工厂到食品加工公司两段都由日娃来完成,董国华管理着厂房,这件事却没有经过她这一环就直接决定了。现在三美还想在不确定高度的情况下,对着日本市场纵身一跃,董国华怎么能够没想法?
合伙做生意肯定会产生分歧,这事到了一定程度就是难以避免的,三美自己也明白,可现在事赶事,事情已经到这个份上了,不往前一步实在可惜。日本人的标准是高一点,但更高的标准意味着更高端的市场,现在损失的成本,可以在后续的订单中再添补回来,这样的机会,却没有那么容易再遇上了。
不过在贸然增加设备之前,三美决定先去日本一趟——她得去实际看看山下智久的公司和他所谓的供应链,才能最终决定。
7月中旬的东京正值梅雨的尾端和夏季的开始,感觉温湿度都和出发地上海差不多,体感却闷不少,三美一下飞机就呆愣住了,这成田机场也太多人了!人多的地方她就紧张,早知道就该同意等一等凤丽再来的。
好在同行的小姑娘小林——听陈欣的意见临时找的,日语和日式英语都讲得不错,叽叽咕咕了一会儿,就把电话卡和交通票都搞定了,带着三美就去坐大巴。
才听到大巴俩字,三美就觉得已经开始晕车了,“不是说这地方没多大嘛,不能打车吗?这人也太多了......”
小林捂着嘴笑了半天,“咱们国家的暑假就等于全世界的旺季,人当然少不了了。您不是这一趟说咱们考察为主,省钱为辅嘛!打车这事,可不符合咱们省钱的原则。走吧三美姐,日本人的大巴也舒服着呢,不是咱们那种。”
三美支支吾吾不情不愿地跟在小林后面,谁叫她学得慢,到现在了也只会“吃东西”那一章的内容,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也只能听人家小林的话了。
“刘三美?”
三美以为自己听错了,抠了两下耳朵。
“刘三美!”
这次小林也听到了,错不了,她们站在原地望了几圈,才找到声音的源头——何云道也是今天到日本。
他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两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位穿着制服的中年人,都看不出来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得知三美要去坐大巴,他轻松地说:“我们找了一辆车,7人座的,和我们一块儿吧?”
听到不用去坐大巴,三美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拉着状况外的小林,紧紧跟上他们的步伐。
这一趟日本之行,三美好像又回到了原先在何氏打工的时候,一路都跟着何云道,他们安排的行程比美好商贸考虑的行程合理得多,先去了销售终端观察了一天,把早中晚几个时段的客流量和当地人的消费习惯都摸了一摸,才转头联系山下智久。
看到两家公司的代表同坐一辆车来,山下智久还挺意外:“中国人は内部争いが好きだそうですが、お二人はそうではないと思います。”
这人不管说好赖话都是笑眯眯的,三美悄悄问:“他说啥呢?”
52/59 首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