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首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腓力的求婚。西班牙的大使为她带来了腓力的提亲意愿,并暗示伊丽莎白能够上位有腓力的支持,两国之间应该再次结盟。伊丽莎白心里知道西班牙大使是在鬼扯,她能登基靠得是亨利八世的遗嘱和玛丽的指定,还有人民的拥戴,跟西班牙没有任何关系。大约唯一的关系就是腓力自己没有以玛丽丈夫的名义索求英格兰王位,但这跟支持伊丽莎白关系不大。因为他自己也害怕如果自己索求王位,法国更有借口借苏格兰玛丽的名义出兵英格兰,与其便宜法国,不如按兵不动。】
【彼时法国和西班牙还没有结束意大利战争,双方仍在僵持,腓力放弃争王位,但不表示不想拖住英格兰这个盟友。】
【伊丽莎白根本不想答应这场求婚,她更不想结婚。先不说亨利八世带给她的阴影,玛丽的前车之鉴伊丽莎白再清楚不过了。】
【伊丽莎白自己后来表明过她当时的想法:她的婚姻很难让所有人满意。同外国君主结婚,不可避免会搅入国际局势,同时也要小心英格兰会沦为附庸,玛丽的婚姻就是一个危险的例子。而同国内贵族结婚,选谁都不合适,这会搅乱贵族势力,让国内贵族为了权势争斗。另一方面就是她的丈夫势必会是天主教或者新教一员,选谁都会让另一方派别不满,再次挑起宗教矛盾。】
【虽然不想答应求婚,伊丽莎白却没有明确表示拒绝,这个时候她不能在和法国敌对的情况下再将西班牙推走,她采用了拖字诀。拖延,也是伊丽莎白执政过程中的鲜明特色,对于她不认可的方案和政策她一般不明确反对,就是拖着,直到拖到时机过去或者政策被遗忘。】
亨利八世若有所思,拖延......
他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也许以后可以试一试。
如果廷臣们知道亨利八世的想法,大概会告诉他:陛下,你这辈子都学不会这种方法。
性格不同,执政方式自然也会不同。
小时候的成长环境让伊丽莎白善于忍耐,同样的境况要是换成亨利八世,大概会暴跳如雷后将廷臣骂得狗血淋头,并强制执行让自己满意的方案,完全不管后果。
【对腓力的结婚请求一拖就拖到了1559年4月,法国和西班牙都没有钱再维持战争,双方加上英格兰一起签订了一份合约,最终终结陆续维持了六十多年的意大利战争。】
【这份合约即《卡托-康布雷齐合约》。在英法方面,仅做了对加莱的规定:法国以50万埃居的价格分八年赎回加莱地区。】(注3)
【而在法国和西班牙部分的规定中,法国吃了大亏。法国放弃了意大利战争中的绝大部分成果,仅保留了洛林和都灵的部分教区和要塞。西班牙收回了意大利山麓和萨伏伊公国。合约中还附加两项婚姻安排,法王亨利二世之妹和女儿分别嫁给萨伏依公爵和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注4)
听到此处,法国特使大惊失色,怎么会这样?
查理五世的特使则喜形于色。
各国大使颇有些茫然,萨伏伊公国的使者连自家公国什么时候被法国占领的都不知道。
也不对啊,为什么公国是被西班牙国王收回,他们的公爵呢?公国并入西班牙了?
这一刻,大使们恨不得神迹说得再详细一些。
只有英格兰君臣面无表情,意大利战争又不关他们的事。他们的加莱没了,彻底没了!!!
【既然在合约中腓力已经有了新的王后人选,伊丽莎白便顺理成章地推掉了婚事。】
【这份合约中英格兰虽然没有占到半分便宜,但总算给了伊丽莎白喘息之机,让她不用时时刻刻面临战争风险,也能抽出手来整顿国内的宗教事务。】
【英格兰目前的宗教情况想必也不用再跟大家细说,总体而言就是天主教和新教斗得你死我活,而由于玛丽的倾向,目前天主教占据上风,新教势力被打入谷底。不过在伊丽莎白上台之后,新教势力开始抬头,没被玛丽烧死的异端从伦敦塔中走了出来,准备和天主教再次大战一回。】
【但伊丽莎白制定的宗教政策出乎意料。表面上她是个新教徒,可她实际上和亨利八世一样,她只想让所有人为君主所用,而不是作为一个君主被宗教裹挟,所以她的宗教政策是基于让天主教派和新教派和解的妥协产物,完全是一个四不像。新的宗教政策跟路德宗、加尔文主义、归正宗、天主教都能搭上边,哪里都想踩一脚,更没有统一的核心理论,仔细研究一下,还能看出完全是披着新教壳子的天主教内容。这套政策刚出来时受到天主教人士和激进新教人士的猛烈抨击。但事实证明,妥协没什么不好,这种妥协非常适合英格兰,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经历过考验之后,被一直沿用下去,成为了之后所有英格兰王朝的宗教政策。】
【作者有话说】
1、出自百科
2、出自《英格兰简史》
3、出自百科
4、出自百科、《伊丽莎白一世时代》
--
感谢在2023-11-13 22:25:22~2023-11-14 21:41: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泡泡 10瓶;开心 7瓶;木争 3瓶;萌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8章 三姐弟三国王(11)
原本兴奋的改革派人士越听脸上的笑容越浅, 听到最后,眼神里透出一股清澈的愚蠢。
他们不理解并且大为震惊。
伊丽莎白女王信奉的新教是这样的新教吗?跟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一个骑墙的,哪里都想扒拉一下的宗教还算是他们要为之奋斗的宗教吗?
他们想要的不是这样的结果。
保守派人士同样大感不解,表示不能接受, 哪怕神迹说这样的宗教内里的核心还是天主教, 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一个杂糅出来的怪胎, 是不可被接受的改革。
哦, 他们一直不接受改革, 那没事了, 以后该反对还是反对。
至于亨利八世, 他非常赞同君主不该被宗教裹挟, 而且——
亨利八世禁不住想着他目前的改革方案,对于宗教改革他一直在摸索中。既然知道最终激进的方案会导致求恩巡礼, 是不是也可以在某些方面做一点妥协。
当然, 隐修院是一定要没收的,妥协不能让他损失金钱,收入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虽然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最后一直为各王朝沿用,但它也并非一蹴而就, 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不断完善成型,并且在政策最初,也遭受过不少波折。在政策刚出来时,伦敦召开过一场辩论会, 这场辩论没有得出任何有效结果,但这恰恰能说明当时英格兰的情况——天主教和新教谁也压不住谁。如果伊丽莎白还要坚定地选一方支持, 那将导致英格兰的再次分裂, 妥协是最好的方式。】
亨利八世还等着神迹继续说伊丽莎白是怎么妥协的, 他好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没想到神迹并未继续,反而说起了另一件事。
【在宗教政策缓慢推行的过程中,伊丽莎白再次碰到挑战,英格兰的老邻居苏格兰爆发了新教起义。】
【到伊丽莎白统治时期的欧洲,新教起义在各国已经非常普遍,国际局势和宗教问题已经息息相关,这在随后伊丽莎白经历的两场战争中表现非常明显。】
新教起义?非常普遍?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现在的碰到新教学说最流行的地区是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新教改革最激烈的是英格兰地区,其他国家都尚算平和,怎么二十多年后这些新教徒就蔓延到所有地方了吗?
这些新教徒难不成是什么病菌吗?传染得这么迅速?!
对比其他人在考虑新教起义,亨利八世则在琢磨着战争,还是两场!伊丽莎白打赢了?规模大吗?哪里来的钱?
没错,亨利八世也不蠢,他早就知道国库应该没钱了。
【苏格兰的起义事件本来跟英格兰没什么关系,甚至伊丽莎白很乐意看到苏格兰乱起来,只有这样,这位老邻居才没空骚扰英格兰。但谁让当时苏格兰摄政的是玛丽·吉斯呢?】
【在将女儿送到法国后,玛丽·吉斯当选为苏格兰的摄政王,她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她的家族跟她一样。而吉斯家族当时在法国如日中天,玛丽·吉斯的兄弟们个个成材,因为收复加莱,吉斯公爵威望陡升,在法国极有权势。】
【要是有一个强势的国王,大概可以压下吉斯家族的势力,但非常微妙的一点是,原本的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在庆祝女儿和西班牙国王腓力的结婚庆典上参加了比武大会上,却不幸被苏格兰卫队长蒙哥马利刺穿头部,不久伤重不治死亡。】(注1)
“啊!”
法国特使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叫。众人看向他,发现他翻着白眼,一副要晕倒的模样。
嗯,可以理解法国特使的心情。
“阁下,你是头晕吗?需要让医生为你检查身体吗?”亨利八世礼貌地发出询问,实际上在心里暗自翻了个白眼,对法国特斯这副大惊小怪的模样非常讨厌。ћʟȿý
之前又不是不知道这个消息,连信都写给弗朗索瓦了,现在还有必要表现得这么惊慌吗?
他听到英格兰连换三任国王的时候说什么了吗?不一样很镇定。法国人就是心理脆弱。
法国特使捂着心脏,扯出一抹笑容,道:“感谢陛下的好意,我只是突然觉得呼吸困难,大概是在这里待久了。”
“哦?是吗?”
什么意思?嫌这里的气味难闻?
亨利八世不阴不阳地道:“那阁下是否要出去散散步?也许花园里新鲜的空气能让阁下心情舒畅一些。”
法国特使放下手:“陛下,多谢您的建议,不过我现在觉得好多了。”
他又不是脑子有问题,大晚上外面黑漆漆地去花园吹冷风,说不定这会儿外面还下着雪呢!
“那就好。”亨利八世皮笑肉不笑地道:“阁下还是要多注意一些,要是再不舒服,医生就在这里,随时可以为你检查身体。”
奥尔伯特特地向法国特使行了一礼,昭示他的存在感。
法国特使脸皮抽搐:“当然,一定会的。”
刺了法国特使几句后,亨利八世心满意足地转回视线。
法国特使告诫自己忍耐!
【亨利二世死后,他的儿子,年仅15岁的弗朗索瓦二世即位为法国国王。这对于英格兰来说本来也该是一件好事,因为年轻的国王意味着他手上权力不大,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但他的王后就是苏格兰的玛丽。】
【玛丽·吉斯的其中一个兄弟洛林枢机主教夏尔成为年轻国王身边的得力大臣,作为一个天主教徒,夏尔自然要为维护信仰而战。夏尔向国王夫妇建议开始宣称对英格兰王位的权力。这一主张严重威胁到了伊丽莎白的地位,私生女的身份永远是伊丽莎白身上隐藏的定时炸弹,从她即位起就时时困扰着她,在她执政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和这个问题做斗争。苏格兰玛丽的宣称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伊丽莎白起初不是很想理会苏格兰的新教起义,尽管苏格兰的新教徒向伊丽莎白发出求助,希望英格兰能派兵援助他们,双方大概都没想到他们还会有合作的一天。但伊丽莎白没钱出兵,国库空空如也。况且她也不是很喜欢苏格兰新教派的领袖约翰·诺克斯。这位激进主义者为了推翻玛丽·吉斯的政权发表过一篇名为《反妖妇乱政第一声》的文章,文章将伊丽莎白也扫射进去了。】hᒠՏӱ
【但很快她不得不参与进去,因为镇压不了起义的玛丽·吉斯向法国求援,法国的军队很快出兵苏格兰,这不是伊丽莎白愿意看到的局面。】
【正如英格兰议会的一位议员所说:法国一脚踩着加莱,一脚横跨苏格兰,英格兰面临威胁。】(注2)
亨利八世和英格兰贵族们不由紧张起来。
英格兰情况危急!
【伊丽莎白凑出了一支军队派往苏格兰,并派出舰队在海上封堵法国军队的后路。英格兰的军队围攻了被法国占领的利斯,但出师不利,利斯久攻不下,这让伊丽莎白很恼火。】
......
没赢?
【不过法国本土也不好受,因为法国本身因为常年的意大利战争负债累累,反对夏尔和吉斯家族权势的改革派也非常活跃,他们联合起来企图挟持弗朗索瓦二世,借此摧毁吉斯家族的权势。挟持计划进行得非常匆忙,仓促集结的起义军被轻松击退,这支集结起来的起义军就是“胡格诺派”,胡格诺派在之后也专指法国新教徒。】(注3)
“恶棍!叛逆!”法国特使狠狠咒骂道。
亨利八世顿了顿,他没有心情再讽刺法国特使。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说,他也认为这些胆敢计划挟持国王的新教徒胆大包天,的确是叛逆,法国特使骂得很对。
亨利八世有些头疼地按住脑袋,根据求恩巡礼和法国这个所谓的胡格诺派的行动,他看出来国王无论站在新旧哪派,都免不了惹另一方的不满,所以还是要妥协。但妥协到什么程度呢?
神迹怎么就没说伊丽莎白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还有战争是怎么结束的?
【虽然胡格诺派的起义失败了,但枢机主教夏尔意识到国内的情况也很危急,他需要支援,于是匆忙从苏格兰撤回了法国军队。1560年7月,英、苏、法三国签订了《爱丁堡条约》。条约中针对英格兰的一条条款是弗朗索瓦二世和苏格兰的玛丽承认伊丽莎白的女王身份,不再宣称对英格兰王位主张。】(注4)
【虽然未曾胜利,但伊丽莎白对此结果仍然心满意足。】
【可这个合约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
【合约签订时玛丽·吉斯已经去世,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苏格兰的玛丽正在法国宫廷,未曾亲自在合约上签字,也就是说她随时可以不承认这个合约,在此之后她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伊丽莎白不得不和苏格兰的玛丽进行了长达近30年的有关继承权的争斗。说到底,还是亨利八世的问题,给伊丽莎白的身份留下了巨大隐患。】
亨利八世:知道了,不用再强调了。
【这些是后话。回到1560年,伊丽莎白在苏格兰新教起义中收获寥寥,在之后,她又做了一次战争尝试,这次更加谨慎但也非常大胆,她以调停者的身份插手了法国的斗争,并借此期望收复加莱。】
英格兰君臣:收复加莱?!
亨利八世骤然捏紧拳头,随后又松开,这次战争应该也没成功。他还记得神迹说过玛丽那一次就是永远失去了加莱。
【1560年12月,年轻的国王弗朗索瓦二世即位刚刚一年就去世了,年仅是十岁的查理九世成为法国国王。身为国王的母亲,凯瑟琳·美第奇开始替其摄政。】
法国特使:???又没啦?国王又没啦?!
各国大使隐晦的眼神扫过英格兰国王和法国特使。
英格兰和法国是不是绑定了什么诅咒?命运竟然如此同步。
38/94 首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