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这种原因,薛攀倒是把贾珍的毛病都听了个清楚――果然还是因着不够节制造成的。
简单来说,就是……有点儿萎靡不振了。
这好办啊。
这是张先生的又一个强项啊……什么?你说张先生可有哪些不是强项的?
这么一想,好像还真的没有……
总之,先吃药调理一下再说。
但是吧,若是真的想要求子,那是另外的价钱……张友士笑眯眯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薛攀差点儿把茶碗里的水都喷出来。
好在最后关头他转过头去喷到了地上。
反倒是贾珍笑着道:“价钱的事儿,那自然好说。只要张先生能治了我的病,一切都好说。”
张友士依然笑嘻嘻地,然后开了方子,收了钱。贾珍这才带着方子千恩万谢地去了。
薛攀这下倒是终于绷不住了,正准备开口问时,张友士却递给了薛攀一张纸――正是给贾珍的药方。
薛攀见上面都是些寻常的补药,根本没有啥特殊功用,不免愣怔。
张友士却笑着把贾珍留下的银票塞进了薛攀的怀里,丢下了一句“不可说”,然后就翩然离开,只留下薛攀一个人在风中凌乱――这都是啥事儿啊,成年人的世界,真是充满着谜语人。
不说算了,反正,他原本也不感兴趣。
这事儿到了这儿就算过了。
毕竟相对于其他的事儿来说,这事儿就只是个小小的小插曲,压根儿就不算什么事儿。
因着七月很快就过完了,八月如期而至,贾珠的科举考试,正式开始啦。
作者有话要说:
艾玛,终于周末了,这崩溃的一周,加班到差点儿累死……争取周末多更点儿,呜呜呜。这么下去,难道还要再写一个月吗?哭着跑走。
第121章 中举
贾珠既然能够以十四岁的年纪进学,可以说在科举一道上,还是有些天分的。
故此,贾政也好,王夫人也好,甚至是整个贾家,都对这位荣国府二房的嫡长子寄予厚望――隔壁宁国府人家都有个敬大爷成功中了进士的先例了,未必咱们荣国府就不能?
那必须得冲一冲,看看能不能宁荣两开花,一门出两个进士老爷了。
所以,当贾珠在十四岁的年纪就中了秀才之后,整个贾家,不管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的人,都震惊了。
毕竟,一向有天才之称的、东府里的贾敬大老爷中秀才的时候,也都已经二十多岁了。但西府里头的这贾珠大爷,居然十四岁就中了。这不比隔壁他堂伯父贾敬还厉害了啊。
那简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呀,祖宗保佑,贾家的祖坟儿一定是冒青烟了。
因着此,整个贾家都轰动了,从贾母到贾蓉,从主子到下人,全部都期盼着贾珠接着奏乐接着舞,顺利拿下接下来的乡试、会试和殿试。
最好是“连中三元”,那就发达啦……
奈何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
天才儿童贾珠同学,在童子试上大放异彩之后,信心满满地去参加了乡试,直接就折戟沉沙了……
谁也不知道为啥那么难的童子试贾珠只参加了一次就顺利过关,倒是在乡试上失利了。
而且一失利还失利到差点儿小命儿都没有了……就是那年薛攀第一次进京时候的事儿了。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贾家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经历了薛攀的心灵鸡汤疗法,还有林如海的科举考试靠前突击培训之后,贾珠的状态大有改观,反正看着很是有那么点儿意思了。
故此,这一次,大家再次燃起了希望,盼着这位珠大爷能够一雪前耻、一举高中。
何况,这不是还有二胎宝宝的加持么?
身为古代的权贵家族,贾家他们全家多少还是有些迷信在身上的。
从李纨怀孕时候的“吉兆”开始,到贾老太太临近科考时候做的“好梦”,甚至是薛攀和林如海升官进京,每一件有关系、没有关系的好事儿,都被串联到贾珠“科举顺利”这个事儿上来。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难免有些同情理解。
就跟现代的高考差不多嘛。
而且这个科举考试的竞争,可是比现代的高考更严酷,当然,这种精神压力也更大的多了。
好在,不管是薛攀还是林如海,都尽可能地给贾珠力所能及的帮助。
别的不说,越是临近考试,贾珠越是离不开薛攀。最后甚至都住到了薛家,因着薛家离着考场更近……
好吧,是看到薛攀,贾珠感觉自己的心更静,这么一来,那就连拒绝都不好拒绝了。
好在考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贾珠带着全家人的希望走进了考场,开始了他人生第二次乡试。
考试当然没有容易的,特别是这种大考。
薛攀虽然觉得这位珠大哥终于去考试了,自己这儿总算是清静了,却也如同那些家有考生的现代家长一样,隐约有些担忧贾珠起来。
他的状态怎么样?
要是发挥不好,再失败的话,能不能恢复过来?
这种种问题,也成为了薛攀在意的事儿――不知不觉间,他跟贾珠还真得培养出来一些真挚的兄弟感情了。
不管怎么说,贾珠总是比贾宝玉靠谱多了。
难得从早逝的宿命中挣脱出来,若是能够一举高中,走上人生巅峰,那不是件锦上添花的美事儿?
总之,不管是作为表弟还是作为兄弟,甚至是作为普通读者,薛攀都还是很希望贾珠能够顺利高中的,这样的话,荣国府说不定还真的有救。
就算不为别的,只为了薛姨妈跟王夫人的姐妹感情,贾珠支棱起来了,自己也省不少的心不是。
不过担心归担心,薛攀却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时间精力关心这些――张友士已经来了一段时日,有余堂医学院京城分院的事儿也该操办起来了。
张友士一向是个能干的。
既然答应了薛攀来京城,本来就是为了帮着他把有余堂医学院京城分院的事儿弄起来的。
而且是说干就干、并无推诿畏难不前的那种。
既然是要开医学院分院,首先第一件事儿,就是选址了。
这事儿,其实薛攀之前已经在筹办了。
因着这个医学院分院的主要目标客群是京城中的人,甚至还有康师傅一家子、京中的权贵们――这些人可是高端客户,用来维持医学院运转的必要“工具人”,有了他们,才能在维持医学院顺畅运行的同时,做些慈善。
虽然说起来可能有点儿不好听,但是,薛攀在医疗和教育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相关行业上,多少还是走得“劫富济贫”路线的。
就,他有能力给这些达官贵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那么相应的,他们也应该多出点儿血,让薛攀多赚点儿钱,好帮助一下穷苦百姓吧。
反正,他们不差钱,随便从手里头漏点儿出来,就够薛攀他们医学院帮助好几个穷苦百姓了。
那何乐而不为呢?
简直就是无人受伤的世界嘛――你说钱?有钱人的钱,算什么钱?不过就是个玩意儿罢了。
反正赚那么点儿不过就是九牛一毛,毫无心理压力啊有没有。
薛攀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薅羊毛做慈善”,而且还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所以说,选址方面,肯定就要有所侧重了。
既不能离着京城主要街道太近,也不能太远――他一向是“什么都要”,而且也一定会要的到。故此,少不得要多。
刚好这些大官贵人们都不喜欢住在主要街道附近,因着嫌弃吵闹,倒是都往城郊走。
不过走归走,也大概有个集中的方向――毕竟,权贵们也需要交际,离得远了,很多事儿也不方便,还是得远近得宜才行。
这么一来就好办多了。
反正,按着他们居住地的集中方向选址就对了。
选好了地址之后,就是去搞地皮了。
按照惯例,这种事儿,那必须得找康师傅敲诈,啊,不对,是求助。
反正康师傅都习惯了,但凡这种事儿,薛攀肯定要来找他。那不如就主动一点儿,不等薛攀开口,康师傅一听他这个想要在京城开医学院分院的计划,就直接划了一大块地给他――说辞当然也是现成的:
“反正朕不给你,你也会来自己讨要,那还不如干脆就主动一点儿,直接给了你算了――反正这块地,原本也是朕自己的。”
看看,人家康师傅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意思是把自己私人的土地赠送给薛攀开设医学院用――简直太大公无私了有没有。
但是吧,万岁爷您是不是忘了,这天下的土地原本都是您老的――至于这种名义上是属于您老私产土地吧,那的确是有些不一样的意义,咱们还是十分感谢您老的。
不过啊您老也尽管放心,交给我,这块地,一定比您放在那儿吃灰好。
有时候土地太多了,也不好,撂荒啥的,就不好了啊,还是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价值更好些。
薛攀毫无迟疑地就输出了一番彩虹屁,成功让康师傅龙心大悦。
他甚至还大手一挥,给薛攀安排了一百万两银子的建设经费――当然,不是现钱,而是期货,他老人家现在已经没有啥现钱了。
毕竟国库还空虚着,就算是想给薛攀点儿赞助也没有那个能力了。
林如海和柳湘莲还在替他抓蛀虫。不过就算抓到了,那些钱也得拿到山东啦、江南啦,赈灾去或者是修建河坝去。
救灾和基建,永远都是第一顺位的大事儿,所以薛攀这里,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啦。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了。
一切都看薛攀的本事吧。
不过明年薛攀作为皇商要交的钱,可以豁免。这已经是康师傅给出的最大的诚意了。
薛攀看着多少有些窘迫的康师傅,心中也不免有些唏嘘。
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康师傅这么一个厉害的人,有一天居然会因为拿不出银子而感觉不好意思,这真的是……
所以说,他需要一个四大爷,帮助他去收账――虽然说,人家现在还在韬光养晦,但是但凡您老一声令下,人家也肯定会卖您老这个面子的。
毕竟,韬光养晦不是躺平摸鱼,不过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不过,既然康师傅目前没有这个意思,薛攀肯定也不会主动提这个茬儿――太子还在旁边儿虎视眈眈,他是疯了才会这盘浑水。
让他们父子兄弟几个自己玩儿去罢。
他才懒得掺和呢。
选址的事儿搞定了之后,跟着就是设计了。
姑苏的医学院是山子野设计的。这次京城的,薛攀虽然也想请这位大佬来,但是他也知道这位一向不吃达官贵人收买那一套,也最烦总是做同一类的活计,故此原本以为希望不大了。
但没有想到,张友士一封书信过去,人家山子野老先生就直接从江南跑过来了。
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之前薛大人在江南为百姓们做的好事儿,也得跑这一趟。
薛攀自然是感激不尽,顺势还给他在医学院留了个位置――倒不是为着给他治病,真有那天,自然不用他说,薛攀也必须得给安排好。
关键是这建筑学院也不是不能一起修……
以后这医学院说不定还得继续开分院,到时候若是再老是麻烦人家山子野老先生到处跑,就算他老人家不嫌烦,薛攀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如此,有张友士的活跃,还有各方好友的大力支持,位于京城近郊的医学院分院的建设很快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一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八月底,乙酉科乡试放榜,贾珠中了乙榜第十八名,正式成为了一名举人老爷。
作者有话要说:
小修了一下。嘿嘿嘿。
第122章 添丁
贾珠高中的捷报传来那天,薛攀正在荣国府陪着薛姨妈还有宝钗跟王夫人一家子吃饭。
虽然说,薛攀他们家搬出了荣国府也已经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说实话,在这一个月里头,薛姨妈和宝钗倒是有大半个月都还是在荣国府吃住,颇有些“搬家不离家”、“搬家了、又没有完全搬”的意思。
毕竟,薛姨妈跟王夫人这个亲姐姐的关系是真的好。而且,除了贾母和王夫人的盛情邀请之外,贾敏、小黛玉姐弟母子三个也在,这对薛姨妈和宝钗也是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的。
薛攀跟林如海在扬州任职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们几位女眷几乎日日在一处,关系好的得比亲姐妹也差不多了。如今两家人又都到了京城,那自然是还想着继续之前的日常,每日里腻在一处儿说话顽笑了。
都这么熟了,也正好有这么便利的条件,若是反倒因着搬家的问题生分了,那多可惜啊。
就这么着,薛姨妈和宝钗没事儿就往荣国府跑,去了也十有八\九会被留宿,其实跟没有搬出来之前也差不多,一来二去的,薛攀也只有随着她们去了。
再说贾敏她们那边儿,原本她们母子三人其实也是打算搬出荣国府的,但有贾母在,她们这娘仨简直是很难离开荣国府的――那天贾敏跑来找薛攀求助,就是想通过找个新房子住的方式渐渐离开。
薛攀也当即就帮了忙,给贾敏提供了自家隔壁的宅子做选择。
贾敏也很快就选好了房子,就还是选在了薛攀他们家宅子的隔壁,准备继续扬州的模式,两家人继续做好邻居,平日里也好有个照应。
一切都准备妥当了,贾敏就回去荣国府准备搬家的事儿了。
却不料才提了这个茬儿,贾母就哭了,口口声声说什么“住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搬,是不是不想陪着她这个老婆子”云云……
眼看着老太太越哭越伤心,越说越离谱,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凤姐儿也跟着苦留,贾敏无法,只能暂停了搬家计划,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现在的情况么,就是贾敏把房子也找好了,东西也搬出来了,但是吧,根本没有啥用。
因着她们娘仨基本上三天里头有两天得去荣国府,时不时还得住个两三天,倒像是有两头家一般,搞得薛攀都感觉,有时候这亲戚关系搞得太亲近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贾敏一家子是这种情况,薛姨妈和宝钗那边儿也差不多――大概就是贾敏她们住三天跟薛姨妈和宝钗住两天这种区别……本质上,还是没事儿就去,基本跟没搬出来也差不多。
薛攀对此已经日渐习惯甚至麻木,反正,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头奔波,最多偶尔回来家里吃个饭、晚上回来睡个觉,哪怕没有搬出来,对他的影响也不大。
但薛姨妈和宝钗就不一样了。
她们身为女眷,在这时代之下,并不能随便出门抛头露面。
100/139 首页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