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如果酿好了麦酒,以后要不要拿到铺子里面去卖?”江文珊问。
江文珠笑眯眯的说:“等酿出来再说吧,看看卖麦酒的味道怎么样。”
他们家的生意不宜做的过大,果子就已经很招眼了,所以她主动抱上了当时逃难遇到的大腿,当时把他们从土匪窝里救出来的将军——韦时猛。
那时他们母子五人,在土匪窝里面挣扎求生,好不容易被韦时猛救了。
江文珠谎称,他们要去扬州投亲生,怕以后没有生计,希望能够得到韦时猛的帮助。
于是韦时猛就给自己在扬州的远方表亲,当时在扬州任县令的于文风,写了一封信。
在信里面嘱咐于文峰,照顾一下母子几人。
林氏几个带着信,一路紧赶慢赶往扬州来了,好不容易在桃花村安家落户。
在村里面买了地,建了房,又从操老本行做了咸菜,但是咸菜这个东西在扬州这个地方,卖起来不如在凉州那样畅销,干菜也没有什么市场。
所以不得已他们又换了营生,酿果子酒,林氏当时还是很不自信,但是江文珠做成了,而且做得很好,果子酒不光清冽干凉,而且度数很高,口感很好。
虽然是果子酒,但是与市面上的烈酒相比,也不差什么,喝起来没有什么酒味,但是后劲很大,可以算得上是上等的好酒。
直到这时,林氏才确定他们可以做这个生意。
当果子酒酿好的时候,林氏和江文珠就带着信,去县里面托人,走了县太爷的路子。
林氏是个妇道人家,不好直接见县太爷,所以当时第一次去拜见的时候,是拜见县太爷的夫人马氏。
马氏是一个标准的管家太太,不会过分的看重他们,也不会过低的贬低他们,出身大家族的马氏虽然是个庶女,但是眼界心胸,都非小家小户的姑娘可比。
原本见林氏他们的时候,马氏也就是想顺手帮一帮他们,毕竟是走了她的路子,她是管事婆子是个很有眼力见儿的人,愿意十分愿意引荐林氏,说明林氏这个人,应该有可取之处,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反正只是举手之劳,马氏也乐的做这个人情。
可谁知道,林氏给她送了丰厚的礼物,而且还带来了自家酿的酒。
这些丰厚的礼物,就是江文珠从空间里面拿出来的狐裘皮毛。
在北地,皮毛的价格要比南方低多了,江文珠拿出来的皮毛是顶级的狐裘大衣。
当年在凉州的时候,她就有意识地让当时的商队,给她买一些皮毛和珠宝,就想着能到南方来,把这些东西卖出个好价钱。
可惜她当时的钱不多,买的皮毛料子和珠宝原石还是比较少的,不过也足够她用了,现在想要重新开始,有足够的启动资金,不必再为钱发愁。
因为空间的存在,这些重要的物品一件都没有丢。
就算是在土匪窝里身陷囹圄,她也没有损失什么东西?反而因为落到土匪窝里,把土匪收刮的那些金银财宝和各种贵重物品,收了整整一空间。
如今拿出来的只是两张皮子而已,能讨得马氏的欢心,帮他们在县令大人面前说话,如果他们夫妇愿意当他们的大腿和靠山,让他们抱住,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江文珠给的皮子确实好,即便是当做贡品也是使得的,马氏特别喜欢。
当他们拿出了韦时猛给出的信以后,马氏对他们更是高看一眼。
得知他们现在已经安定好了,而且想要做一些小生意,想要给他们送些股份,希望马氏出面,马氏当时就心动了。
然而马氏并没有表现得很猴急,她一个县令夫人,跟一个农妇合伙做生意有什么好呢?
然而当您是表示他们要做的是果子酒的生意,马氏就坐不住了。
“我家的方子限制比较多,每一年出产的酒数量有限,实在是因为酿酒房子里面有一味材料难得,那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一种原材料,只在一个特殊的地方出产,其他地方都涨不了,所以就限制了产量,但是仅凭我们做不了这个生意,求夫人帮帮我们。”
林氏说出了他们在家里面早就准备好的话,让马氏打消了疑虑,同时也表明了果子酒的方子没什么稀奇,而是酿酒的材料稀奇。
酒曲方子其实很普通,但是江文珠没想着把东西做太多,实在是不想引起别人注意,又想用酒挣点钱,挣的又多又轻松,而且还安全,所以她才朝这个下手。
马氏当时没有同意,但是跟于文峰商量了之后,就同意了。
于文峰见到韦时猛信以后,找了个时间,和马氏一起见了林氏,和江文珠,对他们很是客气的,问他们现在的情况,还客气的问他们要不要帮他们在县里面安置安置。
林氏连忙委婉的拒绝了,说自己已经在县里面买了一个带院子的铺子带院子。
于文峰这才罢了,然后在林氏一番恳求之下,答应了跟她一起开酒坊。
林氏出铺子和方子,本钱和伙计,马氏只要配个管账的掌柜,跟您似的人一起看着酒坊,每个月给她两成利,这两成利是纯收入,除此之外,还要给远在边关的韦时猛两成利。
给韦时猛的这两成利,是林氏主动提出来的,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江文珠提出来的。
毕竟当初韦时猛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他们得报恩,而且有韦时猛的存在,于文峰也不会太过看清他们。
合同一下子拟好,又通过了余文峰联系到韦时猛,江文珠很满意,于文峰也很满意。
至于韦时猛,得知林氏他们干出这样大的事,开始的时候是不同意的,但是因为离得远,边长莫及,无法实时沟通。
加上于文峰的信一起寄过来的,还有江文珠的信和几坛子果酒,这几坛子果酒的质量特别好,而且度数很高,有烈酒的功效。
第76章 076士农工商
随着余于文峰来的信里,还有一封江文珠的信。
在信里,江文珠把他们一起办酒坊的事情讲了一遍,澄清了想要借韦时猛的名头,安心做生意,所以才给他两成利的事情,因此诚恳的请求韦时猛帮忙。
并且承诺,每年会给边关送去很多果子酒,和一些可以帮助战士疗伤的高浓度烈酒,还附上了用烈酒消毒的法子,价格优惠。
如此一来,韦时猛就顺驴下坡,答应了这次的捆绑合作。
如果江文珠借他的名头想要挣钱,开诚布公的跟他讲了,他虽然不会有什么意见,但是不会要这两成的利,但是既然有可以疗伤的烈酒,还有以后提供的果子酒,那就是一项长期的生意。
既然是做生意,那么就应该算的清楚一点,利益捆绑才能让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对于一个只是在土匪窝里面遇上的人,他并不能够做出合适的判断,这个人究竟是不是个好人,有没有其他坏心思,会不会打着他的零头做一些违法的事情,他都不知道。
不过就于文峰寄过来的信里面,把所有的契约都写好了,而且他也用这些烈酒,给边关身上的战士用过了,确定的高浓度的烈酒确实可以帮助疗伤。
而且那些果子酒的质量很不错,他们边关地区,地处高寒,一年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是寒冷的冬天,能够御寒的物资很少。
每次到了冬天,士兵们都会冻得瑟瑟发抖,手脚开裂,连脸上都是通红通红的,皮子都烂了。
在野外行走,巡查边关的士兵们,什么时候手脚都是烂的,而且身上的棉衣根本挡不了什么风,大多数都是冰,都是被冻受不了,年纪轻轻的就骨头痛。
他们也想过用其他的方法御寒,可是对于十时刻刻都要在外行走的士兵而言,基本上没什么好方法。
基本上都只能靠硬扛,生冻疮那是常有的事情。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用酒御寒,一口酒喝下去,也可以从头暖到脚。
可是酒这种东西贵呀,朝廷提供不了,酿酒是多费粮食的事情?朝廷根本提供不了那么多的酒,他们就是花钱也买不到东西啊。
现在好了,他尝了这谷子酒虽然喝起来味道比较淡,但是后劲儿足,用来御寒是处处有余的。
而且除了这个果子酒之外,还有烈酒这种高浓度的烈酒,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居然可以帮助处理腐烂的伤口,他试过了,只要用这种酒在伤口上涂抹。虽然痛苦了一点,但是却能够治好很多严重的伤。
还有那个什么蒸馏酒和纱布,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总之军医已经确定过了,十分有用,但就这两点而言,他们就愿意花费大价钱买。
何况他们给的价钱十分合理,并没有狮子打开口。
韦时猛觉得当初救了林氏母女,真的是一件特别划算的事情。
虽然换做谁他都会救,但是救人以后,带来这么有效的回报,他还是很高兴的。
韦时猛当场就答应了合作,而且还专门派了人,跟着于文峰派来的信使回了扬州,把这个事情办好。
回去的过程十分顺利,而且因为雁门这里需要的东西很多,林氏这里正好有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且要价合理,还有韦时猛这一层关系在,所以声音很顺利的就谈成了。
当时韦时猛派来的人,直接把江文珠他们良好的果子,就以及各种烈酒,都一股脑儿的拉走了。
并且当场与江文珠他们商定好,每个月看人送去的果子酒、烈酒的数量。
这笔生意就算做成了。
因为要做这个生意,所以每次当新鲜果子出来的话,无论是什么果子,林氏和将稳着都会大量的收购,确保每个月送去的果子酒数量能保证。
每个月一千坛,一坛一斤酒,江文珠负责酿酒,于文峰负责派人运输,而韦时猛就花钱买。
如果边关的情形有变,也会把每一次交易的数量稍作调整。
可以说拿到了这批固定的订单,给姜文州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她不光不用愁销路,而且跟韦时猛和余文峰打好了关系,形成了利益联盟,做了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所以为了开好酒坊,他们家在金江买了一个庄子,专门用来收购果子和酿酒。
为了提高做酒的效率,他们还专门去人家那里买了许许多多的下人,而且是签了死契的下人。
用这些签了死契的下人酿酒,把所有的步骤都走完,然后再放酒曲的时候,一家人自己动手,基本上就杜绝了秘方泄露的可能性。
虽然这些下人把所有的酿酒步骤都记得牢牢的会亮着各种各样的酒,但是为了最关键的酒曲配方,他们也酿不出就来。
何况他们的卖身契都被林氏捏着,生死接在别人一念之间,所以除了好好干活,别的也不用想了,翻不出什么花来。
为了酿酒,他们还专门买了一个犯了事的管家,又从丫行里面买了一个懂得经济事物的掌柜,两人一个负责采买果子,一个负责监管酿酒的各种步骤和人员安排,还从做活儿的下人里面选了一个工头,专门登记每个人做活的情况。
三方互相互监督,工人们多劳多得,杜绝了弄虚作假,核桃能爽滑的情况。
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保证秘密不外传。
管家名唤蔡运生,当年是从一个通判府里面发卖出来的,因为通判大人家里面放的事,家中的奴仆全都被发卖了,当时江文珠用了他的能力,把他买下来当的家里的管家。
酒坊的生意就是挂在蔡运生的名下。
为什么我把生意挂在自己的名下?
因为古代的阶层十分分明,市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下,如把酒房放在自己的名下,那么他们就是商业户口,商户是没有资格进入科举考试的。
而如果不能够进入科学考试,通过读书的途径改换门庭,那么他们就无法摆脱底层低下的地位,那是江文珠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第77章 077丰收年
他们家的江文延以后要读书,不管以后能读到哪一步,秀才及举人还是进士,都不能够因为他们经商断了他的路子。
一个家庭只要入了商籍,那么后辈子孙的科举路就断绝了,所以得想个办法规避一下,于是才有了把产业挂在下人名下的路子。
这便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般来说,所有的官宦人家,都会有自己的路子做生意,把自家的产业挂在签了死契的下人名下,然后再以他们的名头做生意,赚了钱,又没有断自己的路。
否则,单单靠几个庄子的出产,靠朝廷发的几个俸禄,不贪污受贿,如何能够维持他们奢华的生活需求?
除非是家里有矿,否则又如何能够多到奢华的享受生活?
想要有高贵的身份,又要保证活质量,基本上都会走这一条路。
所以江文珠就是按照他们大多数人走的路,把产业挂在了管家蔡运生的名下。
而掌柜的杨路达,这是安排了酿酒房里面的一切事宜,并且还跟铺子里面的江文珊相互交接,是的,现在就放铺子里面的生意是江文珊在管着。
因为她自认为是长女,想要在挣钱这方面多多出力,二来他也确实口才很好,心很细,足够八面玲珑,有能力管好铺子里的事情。
最开始的时候是林氏跟江文珊一起管着的,现在林氏已经从酒坊里面解脱出来了,江文珊一个人就一个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好。
江文珊的能力很出乎江文珠意料,原本她去铺子里面做事的时候,胆子很小,但是就因为是长女,觉得自己应该帮母亲的忙,不能把所有的担子都给妹妹挑着,得让姜文珠轻松一点,于是硬着头皮上了。
后来做的多了,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又有江文珠在一旁鼓励她开导她,加上铺子里的生意越来越好,那种每天过得充实,每天有沉甸甸的铜钱入手的感觉,让江文珊逐渐抛弃了胆怯,慢慢的放开自己,到最后彻底的爱上了这种忙碌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江文瑚和江文宝,也会来铺子里面帮她,而且每天至少帮两个时辰,用江文珠的说法就是,人不能跟社会脱节,要懂得劳动的必要性和劳动的重要性,不能够只享受生活,而不为生活奔波,这会让人忘了生活的本质。
其实说的那么高雅,也就是人不能太懒,太懒了,就会感觉不到生活的艰难和快乐。
所以即便家里的近况好了很多,能赚到很多钱,完全不用为钱发愁,但家里面的孩子,都要很勤快的做事。
其实,家里面的酒存量很多。
为了保证送到边关的酒不断货,他们每每在收果子的时候都会多收一些,多样一些,反正人手足够。只要做好了就不卖出去,让市面上的就保证在一定数量之内,不知道乱市场的供应量,那么多酿一些酒,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何况工人们酿酒拿钱,拿到的工钱是多还是少,跟他们酿酒数量有关,为了多拿工钱,工人们酿酒的积极性可是很高的。
除了每个月固定给边关送酒,林氏他们还要在县里面再卖一些酒,当然卖的数量不多,这也是为了藏拙的意思。
33/101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