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蜉蝣案——荆大州【完结】

时间:2024-11-23 17:39:07  作者:荆大州【完结】
  这也是数月前李珩在贵州试镜时就喜欢上“小叔叔”这个角色的原因。
  这部女性题材电影,既怀旧,又有乡土气息,不是商业片,很不容易才寻到投资方,但小成本电影,拍了主要就看能不能拿奖,不指望能有多高票房,自然也请不起知名演员。
  从商业角度看,金璐拒绝这个电影没有任何问题。怎么看怎么不挣钱,怎么算怎么亏本。要是李珩在开演唱会之前先来拍这部电影,金璐都不建议他来,何况现在他上升势头这么好,就这么平白空出这么长的档期,一头扎进偏僻的村子里,除了算得出的商业收益,这四个月时间李珩还要错失多少潜在的好项目,那更让金璐心头滴血。
  封灼灼不知道金璐最终为什么同意他来,也不知道李珩为什么非来不可。可是站在热风里,看着不远处拿着摄像机捕捉女主角奔跑镜头的女导演,封灼灼似乎理解了李珩的选择。
  《故乡的旅人》导演叫张红缨,是一位80年代出生的年轻女导演,拍纪录片出身,这是她的电影处女作。
  电影还没开机,导演带着8岁的女主角和65岁的奶奶在村里已经生活几个月了,李珩是进组最晚的主要角色,也是剧组最“大牌”的演员。
  奶奶是湖北籍的一位演员,能说本地方言,但好些年没拍过戏了。
  小女孩是荆州人,据说是导演在一百多个候选人里挑出来的,现在封灼灼完全看不出她身上15后城里人的气质了,小姑娘晒得脸蛋发红,穿着一身80年代才有的衣服,又土又健康,满眼质朴单纯的气息。
  相比之下,李珩显得更像“专业演员”。
  1988年离李珩十分遥远,他难以捕捉那个时代的特质,身上“专业演员”的气质就显得与那对祖孙俩格格不入。
  他也就明白了导演要求他提前来村里体验生活的原因。
  张红缨用上世纪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们那种认真较真的精神,在拍一部无人看好商业价值的电影。
  第二天,李珩的“戏服”到了。他在电影里有五套衣服,春夏秋冬各一套,还有一套夏天穿着睡觉的背心短裤。
  李珩换上夏天的那一套的确良衬衣和半旧裤子,又剪了一个80年代流行的复古发型。
  张导点评:“看起来倒是有三四分农村人的样子了。”她绕着李珩转了一圈,又摇摇头,“太白了,去晒晒吧,先晒一个月。”又捏捏他的手,“太嫩了,哪像能拿锄头铁锹的样子?”
  李珩从善如流,一概答应。
  看他这么配合,张导问:“到时候白不回来影响你接别的戏哦。”
  “先全力以赴把这一部拍好吧。”李珩说,“别的戏影子都还没有,不想它。”
  本来张导之前没见过李珩本人,知道他红了以后就不太想用他。一个没什么“钱途”的电影,前后四个月,他少挣多少钱?她可不觉得自己拍文艺电影就高贵,人家靠流量挣粉丝的钱就低贱。
  等到李珩的经纪人拒绝了他们,张导觉得都在意料之中,她已经开始物色其他演员了,没想到李珩态度倒是很坚定,排除万难来了这里。张导对他颇有点刮目相看。现在看他态度还这么配合,她心情更好了。大家相处顺畅,电影拍摄的难度要大大减少。
  李珩开始按村里人的生活节奏早睡早起,早出晚归。他住在一户种地的人家,剧组租了房子,连他们家三亩地也租下来,李珩就开始忙活地里这些事。
  “哪有站直了薅草的?”路边一个大爷扛着锄头,对李珩说,“要弯下腰,省力,还快。你要这么直挺挺站着薅一天,活干不了多少,晚上还腰疼。”
  李珩就调整姿势。
  还不对。
  老大爷亲自示范。
  李珩有样学样,慢慢调整得老大爷满意了。
  旁边村里其他干活的人看了,都哈哈大笑,又夸李珩学得快。
  这村子仿佛世外桃源,村里人特别纯朴,忙了一上午,到了饭点,大家也吆喝李珩一声:“回家吃了饭,傍晚再来。”
  李珩在村里的“家”,是一栋很老的房子,房子建于1980年代,青砖板瓦三间房,坐北朝南的格局,高高的房梁,低低的雨檐。屋子里有一口天井,抬头能看见没有遮挡的天。
  李珩把锄头放在杂物间,走过天井,就见封灼灼在后面的厨房里做饭,两道蔬菜已经摆上桌,又盛了一碗西红柿鸡蛋汤,这顿午饭就算做好了。
  这也是张导的安排,为了让李珩尽快融入角色,这一个月他都住这里,以“小叔叔”这个角色的状态生活。
  由于“小婶婶”和两个“儿子”戏份不多,临开机的时候才进组,封灼灼就被张导安排过来,“你也住这里,给他搭搭戏,让他提前体验一下夫妻生活,培养一下人夫感。”
  封灼灼万万没想到自己也要陪着体验生活。李珩对这安排却十分满意。
  “老婆,帮我盛碗饭,我要一大碗。”李珩坐下来的时候对封灼灼说。
  “老板,你入戏有点快。”封灼灼叹息一声,“果然80年代的男人都更加大男子主义啊,我们2024年的家庭里都是老公给老婆盛饭。”
  李珩笑着站起身,给封灼灼盛了饭,还舀了一碗汤,放在封灼灼面前:“不管在哪个年代,我都是疼老婆的。”
第57章 封灼灼田园牧歌的生活
  有几位剧组制片和置景等相关工作人员已经提前开始着手准备工作,因为村子小,他们住在离村子五公里的小镇上。
  花了十分钟从村头走到村尾,封灼灼才知道这个镜湖村究竟有多小,同样小的还有这个电影的成本――绝大部分拍摄都在镜湖村里完成,“小叔叔”都不用转场去别的地方,全部戏份都在这里。
  这意味着李珩将在这个村子里安稳居住四个月,而封灼灼的工作量将大减。
  一时间封灼灼有一种带薪休假的快乐。
  李珩白天去地里干活,封灼灼开始还背着那硕大的包跟着,随时打算送个水递个毛巾,有不明真相的阿姨奶奶看了,还说封灼灼:“你也太娇惯屋里男人了,是把他当皇帝在伺候吧?”
  “屋里男人”是当地方言,特指丈夫。
  封灼灼说:“他是我老板,不是屋里男人。”
  “瞎说,你们不是住在村头那一家,住一屋的?”
  村里就这么几十百来户,来点新面孔,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老人们也不懂年轻男女住一屋也许不是夫妻,只是室友。她们默认李珩与封灼灼是一对,只是小姑娘脸皮薄,不好意思承认。
  “他长得好,你有眼光。”一位老奶奶对封灼灼竖起大拇指,“你有福气。”
  男色果然是无往不利的杀器,连80岁奶奶也不能免疫。
  看封灼灼站那儿尴尬,李珩说:“你回去吧,又没开机,陪着我晒太阳干吗,女孩子晒黑了要养回来还难。要是觉得无聊,去镇上逛逛也行。”
  封灼灼从地里回村子的时候,听到阿姨老奶奶们夸李珩会疼老婆,他说:“是我同事,陪我来这边工作的。”
  下午7点多,天边是大片大片七彩的晚霞,李珩扛着锄头回来了。
  来这里以后,每天早晚两次去地里干活,李珩已经跟村里人一个节奏了。这个时间,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封灼灼也跟别家一样,做好了饭。
  李珩吃饭的时候说:“刘阿姨家里还有一间空房间,是她女儿出嫁前住的,你明天就搬过去,住她家吧。”
  封灼灼错愕地问:“是小婶婶要来了吗?”
  “没有。是我之前考虑不周。农村风气纯朴,以为住一起就是夫妻,我无所谓,但是对你名声不好。”
  两间房,他们每天分开住的,也是工作方便。但李珩特别提到这个,封灼灼也没有多说什么。
  晚上洗完澡,李珩搬了两把竹椅出来,在门口打谷场乘凉,封灼灼后洗的,洗完澡出来,就见门口坐了好多人了。他们找李珩聊天,问他多大年纪,问他是不是那个什么剧组的,说他们这里第一次来这么多外地人,第一次有人来拍戏,就这么个小村子也不知道拍什么……
  他们说方言,李珩居然跟他们聊得很投机,好像理解无障碍,他甚至能讲几句“小时候怕麻老虎”“喜欢七煮包子跟麻叶子”。
  封灼灼自己是湖北人,但湖北方言十里不同音的情况很多,这边方言她连蒙带猜能听懂,但说是无法说得这么流畅地道的,李珩才来几天,说得这么好,学霸连语言技能都这么逆天吗?
  等萤火虫飞来的时候,夜深了,村民们陆续散去。封灼灼和李珩收拾好长凳茶壶和大家没吃完的水果回屋。临睡前封灼灼问:“李老师方言跟谁学的?比我还好。”
  “我就是荆州人,从小就会。”
  封灼灼有几分惊讶。她竟然不知道。
  “你也是湖北人吧?”李珩问。
  封灼灼迟疑地点头,“算是吧。小时候在竟陵出生,据说那里1994年以前也属于荆州。”
  “后来呢?”
  “后来我妈跟我爸离婚,她就带我去了武汉,再后来我考上北京的大学,她就跟我去了北京。”
  “你爸妈离婚了啊……那个时候你几岁?”
  “七岁。”
  李珩沉默片刻,才安慰道:“小时候一定很辛苦吧?难怪你现在这么能吃苦。”
  “好在长大了。长大真好。”封灼灼回避了李珩的问题。
  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在二十出头的年纪不肯承认受过苦,或者不想回忆那些苦。
  这一夜两人睡得都不太踏实。
  第二天一早,封灼灼准时起床做早餐,两人吃了饭,李珩没去地里,倒是带着她去了刘阿姨家。刘阿姨是那个打趣封灼灼疼男人的人,喊奶奶也过得去,但李珩就叫人阿姨,刘阿姨就笑得很灿烂。
  她已经把那间小房间收拾好了,屋子干干净净,一张木板床,铺了干净的草席,还挂上了一个绣花门帘。
  村里人也不兴签合同,李珩当场一口气交了四个月房租,加起来也才2000块钱。
  “赶上两亩地的收入了。”刘阿姨很高兴,要给李珩打一个收据。
  李珩说不用了,“信得过刘阿姨。”
  刘阿姨笑得更开心了。
  这是一户很和善的人家,刘阿姨的老伴去世了,儿子儿媳在武汉做点生意,她就在家种点地,帮儿子儿媳带孩子。孙女小名汤圆,才五六岁,长着圆圆的脸,扎个小揪揪,十分喜庆可爱。
  封灼灼踏踏实实住下了。
  住下以后,封灼灼才明白李珩为什么选了这一家,是觉得这家和善,人员简单,一起住方便,也安全吧。
  李珩做事细致周到,也是天选打工人呢。
  分开住以后,封灼灼更闲了。刘阿姨每天做饭顺带把李珩和封灼灼的量也做了,李珩一日三餐就过来一起吃。
  工作不多,封灼灼闲着从村头逛到村尾,日子就变长了。封灼灼好多年来一直忙忙碌碌,忙着存钱,忙着生活,突然闲成这样,她竟然一下子就适应了这田园牧歌的生活。她开始捣鼓着去镇上买水果,做水果捞。又给小汤圆梳头,买可爱的新衣服,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又戴上草帽,跟刘阿姨去地里干活。晚上还陪小汤圆拿了扇子扑萤火虫,捉到了又放飞……她天天嘎嘎乐,玩得连自己姓名都快忘了。
  李珩体验生活的时候,封灼灼已经融入这里的生活了。
  一个月的时光,很快过去,《故乡的旅人》即将开机。
第58章 李爸爸
  开机那天,天气很好,白天是两场比较轻松的戏,晚上有一场大群戏,拍的是1988年春节,8岁的连晓雾母亲重病,父亲决定带她还有两个孩子进山里养病,将大女儿连晓雾留在家中,商量着交给谁来带。奶奶有三个儿子,李珩饰演时年28岁的幼子,女主角的小叔叔。一家人夜里开着15瓦的灯,围坐在灯下一起商量事。全场有奶奶、连家三子、三妯娌和七个孩子。
  李珩在这场群戏里,有几句对白,戏份很少,重点在“奶奶”“母亲”“孙女”等人身上,因为离别还有不少哭戏。
  李珩饰演的小叔叔在剧中是除了“孙女”和“奶奶”之外戏份最多的,剧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4岁,还有一个还在襁褓里,多数时候是“小婶婶”抱着或者在床上睡着,跟李珩同框不多,镜头也少,是导演在村子里物色到的小孩。这场夜戏里,重点剧情不在李珩身上,但他一直专注在角色里,任何时候镜头带到他,他都在状态里。不知不觉拍了近三小时。
  在小小的屋子里,昏黄的灯光下,夏天拍着冬天的戏份,几个小时下来,大人还没什么,几个小孩穿着厚衣服开始觉得燥热难安。尤其是挨着李珩坐的4岁小演员韬韬,他剧中的“长子”,开始耐不住,时常忍不住抓耳挠腮。因为小演员NG两次以后,李珩问导演,他能不能抱着韬韬,把他哄睡,孩子就两句台词,也说完了,后面要是睡着了也方便拍摄。
  导演同意后,李珩跟韬韬商量:“一会叔叔抱着你,你要是困了,就悄悄地睡,睡着了也没事。”
  韬韬后来果然在李珩怀里没多久就睡着了,后面的戏拍摄也很顺利。
  后面的几天,都没李珩的镜头,就更没有韬韬什么戏份了。4岁的小演员韬韬非常可爱,进组后觉得什么都新奇,常常在村子里跑来跑去,招猫逗狗,李珩就以“培养父子默契”为由,时常带着韬韬一起玩。
  没几天,韬韬就跟他熟了,喊他“李爸爸”。孩子第一次这么喊的时候,李珩的表情十分复杂,好像不知道如何应答。封灼灼看得直乐。但孩子最懂拿捏人,看李珩对自己十分包容,韬韬很快就对他信任有加,跟李珩说:“我妈妈想要你的签名照,不懂,你的签名照特别好吗?”又举一反三问封灼灼,“你想要我的签名照吗?”
  “哦?你也有签名照啊?”封灼灼逗他。
  “我会写字的!”韬韬认认真真在李珩照片上写了自己的名字,给封灼灼,“我的签名照,给你。”
  封灼灼被他可爱到了。她接过照片,妥帖地收好,笑着摸摸韬韬的头说:“谢谢韬韬,我会好好收藏的。”
  韬韬在村里交了一个好朋友,他的汤圆姐姐,常常跑到刘家来混吃混喝。
  傍晚,天边出现七彩的晚霞,在晴朗的天空,绚烂得让人失去语言。韬韬跟小汤圆一人拿着小半个西瓜,坐在门前石阶上,用勺子挖着吃。剩下的部分封灼灼拿刀切好,放在碟子里,搁在李珩手边。两个小朋友叽叽咕咕笑着聊天,李珩和风灼灼静静地望着天边晚霞,吃着西瓜,这样的时光里,一切像一个不期而遇的童话。
  韬韬有了好朋友,也没忘记他的李爸爸,偶尔也雨露均沾,跟李珩聊几句天:“李爸爸,我吃不完了,给你。”然后李珩把剩下的西瓜用勺子慢慢挖着吃完。
  封灼灼看他丝毫不介意吃小朋友剩下的东西,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李珩以后一定是一个好爸爸。
  因为剧组预算有限,幕后工作人员好几个人都被安排了“固定角色”,比如一些有一两句台词的村民角色,没有台词但镜头要带过的“围观群众”。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