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良才跟韩氏听到申启说的话,已经信了七七八八了。
他们也是听到村里有人说在县里看到他大外甥女在县里做掌柜,那食铺生意好得不得了。
起初他们不信,大姐家什么情况他们也知道,那青禾也才十一二岁,怎么做掌柜,可是那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他们便决定来看一眼,果然看见她的大外甥女在店铺的柜台后面,而且穿着一身城里姑娘才穿的襦裙,才上来套近乎,哪想这外甥女直接哭穷,还说欠了五百两。
本来他们不太相信,但是听到这位穿着锦衣的公子收的话,便信了大半。
方良才赶紧否认:“不,不,不是,我做不了担保,我家里还有事就先走了。”
说完就拉着韩氏落荒而逃。
“哎,舅舅,舅母,你们别走呀”,李青禾要追上去挽留。
看到这样,方良才两人更是加快脚步,他们可不想平白无故欠人家五百两啊。
李青禾扶着门框见他俩走远,收起哀伤的情绪,也不理会客人们怪异的眼光,对申启道:“机智,今天吃什么我请客。”
“那还用说,不过我有些好奇你为什么要这样?”申启饶有兴趣地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别问这么多”,李青禾说完就又走到柜台后,问:“吃啥?”
申启见她不愿意说,便也不多问,道:“有啥新菜式吗?”
“鱼丸青菜汤?”
“来一份,还有吗?”
“没了”,之前做月饼实在是太忙了,没时间捣鼓这些。
“行吧,那我要糖醋排骨,红烧肉,酸笋炖鸭掌,再来一份水饺和一碗米饭”,申启看着墙上挂着的菜单道。
“行”,说着李青禾就去了厨房。
“东家,那两碗米粉怎么办?”冬至问。
“你端去吃了。”
“好嘞”,冬至高兴道,早饭吃的早,他早就饿了。
方桃见李青禾进来,问:“他们走了吗?”
“走了,都说了我办事你放心,嘻嘻”,李青禾笑嘻嘻道。
“我肯定放心,只是好奇你是怎么说的。”
李青禾就把刚才的事说给方桃听。
“那到时候他们发现你骗他们的怎么办?”
李青禾无所谓,“知道就知道呗,我还想跟她们撕破脸呢。不过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今天那种情形也不好扯破脸皮。”
这事迟早瞒不住,而且这时候奶奶在村子盖房子,等青砖瓦房盖好了,他们到上溪村一看,就穿帮了,到时候在见招拆招呗。
“好吧,按你的想法就行。”
跟方桃说完,李青禾便又去大堂了。
“青禾,那个月饼现在不卖了吗?”除了饺子还没煮好,菜都上完了,申启这吃着嘴里的,还不忘想着月饼。
“月饼那定是要中秋节吃才有意思呀”,李青禾道。
“你们的月饼可比蜜芳斋的点心还好吃,为啥平时不卖?”
中秋节卖半个月就能挣一百多两,这她肯定不会说的。不过申启也提醒了她,月饼平时不卖,但是可以卖它的衍生产品蛋黄酥呀,省得后面的炉子闲置着。
“我准备卖一种类似的糕点,到时候给你送些给你吃”,李青禾道。
“那感情好,什么时候?”
“你下次来吧。”
李青禾不知道的是,类似蛋黄酥的产品,这几天已经在蜜芳斋卖了。
蜜芳斋的三个厨师月饼没做出来,因为他们做的月饼皮一直都是酥的,没参透为啥禾食记月饼的皮是软的。但是却把豆沙和莲蓉研究透了,然后这几天用这两样东西做了不少新糕点,不过客人对这些新糕点的评价却没有月饼高。
咸鸭蛋的市场价要两文钱一个,这就是当初她没做蛋黄月饼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才第一年,先做简单的,明年再做蛋黄的,这样明年客人们才觉得有新鲜感。
两文钱的咸鸭蛋成本有些高,她只买了一百个,先做一批卖卖看,卖得好的话咸鸭蛋自已腌就是。
原先想着要不要再开一个糕点铺,她会做的糕点可不止一两样。但前两日陈氏让人递消息来,说是小何村有人要卖田卖地,问她要不要买。
在这个时代,什么店铺酒楼,都没有土地让人安心,她便听从陈氏和方桃地建议先买地,糕点铺过些时候再说。
……
近日来禾食记吃饭的食客一进门就能看到,柜台旁边摆了一个木架子,木架子上摆满了各种鸡蛋糕,红糖发糕和一种圆圆的黄灿灿上面还点缀着几粒黑芝麻的糕点,一问才知道这叫蛋黄酥,里面有整颗蛋黄呢。只是价格偏贵,小孩拳头大的一个就要五文钱。
其实蛋黄酥的成本比月饼还高,但月饼凑了个中秋佳节的热度,才得以卖七文钱,蛋黄酥若还卖这么贵的话,估计没几个人舍得吃,所以才定了个五文钱的价格,一个获利两文。
蛋黄酥贵虽贵,但是味道是极好,尤其是蛋黄的咸味跟莲蓉豆沙的香甜融合后,酥脆余香,咸甜相宜,只要吃过的就没有差评的。
第44章 看地
昨日是秋收后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的,秋雨不似春雨温润,它带着一丝丝冷冽,只一夜,就让凉意席卷了清石县。
下过雨的土地十分湿润,一踩一个脚印,李青禾这会儿正在小何村的村口等陈氏,前几日就约定今天来小何村看田地的。
没一会儿就看到了陈氏走路带风的身影,李青禾赶紧上前去,“奶奶,你怎么走路过来呀,去让张叔的牛车送一下啊。”
“就几步路要甚牛车”,陈氏无所谓道,小何村就在上溪村和清石县城的中间,从村里走过来也就半个时辰。
“菱儿呢?”李青禾问。
“我让狗儿带她去你冯婆婆家玩了,我们路上说吧”,说着就拉着李青禾往村里走,“这小何村离县城近,做什么都比我们方便,但有个不好的,就是地卖得贵些,贵些也有贵些的好处,到时候我们佃出去租金也贵些,若是请人来种的话,粮食蔬菜拿到县城去卖也方便。”
李青禾也懂其中的道理,距离县城的地皮自然比偏远的好。
“那户人家姓梁,他们家人丁稀薄,只有两个女儿,子侄又不争气,不肯让他们过继到自已膝下,如今老了干不动,便打算把田地都卖了,去投靠嫁到大行县的小女儿”,陈氏解释道。
大行县在清石县的隔壁,说远也不算很远,但在这个时代来说也算远嫁,便问:“那他们大女儿呢?”
“老两口给大女儿招了个赘婿,育有一子,可命运捉弄人,女儿女婿带孩子去探亲路上遇上山体滑坡,一家三口都埋在了黄泥土下,唉。”
确实造化弄人,这老两口白发人送黑发人了,李青禾感慨道。
小河村离县城近,比上溪村还要富裕些,上溪村可只有申地主家和她们李家大房是青砖瓦房,而小河村一进来就看见了五六家。
两人在一个村民的带引下,终于找到了那个要卖地的老夫妻家。
“昨天下雨,我还以为你们今天不来了呢”,梁婆子如今六十多岁,头发花白,满脸褶子。
“说好了今天来就今天来”,陈氏笑道。
“走累了吧,先进屋喝口水吧?”梁婆子说着就要把两人往家里引。
“不喝了,我孙女她时间紧,我们快去把地看了吧”,陈氏道。
“那成,我这就带你们去,我老头子也在那边呢”,梁婆子说着就要带李青禾二人去看地。
梁家共有三亩水田,五亩旱地,陈氏的想法是只买水田,整个宁州府都是习惯吃大米,少有人种小麦,旱地只能种些瓜果蔬菜作用不大。
但是李青禾却觉得旱地也不错,这里离县城近,瓜果蔬菜带到县城去卖也方便,以后她还想去宁州府或者别的地方去看看有没有稀奇的种子,若有的话旱地地作用就大了。
陈氏知道自已孙女心里主意一向正,便随她吧。
先去看的水田,发现那梁老头这会儿伫立在田埂边凝望着这些自已耕种了几十年的土地,似是十分不舍。
梁老头看到自已婆娘带着人来了,便收起情绪,热情地接待二人,介绍自家的水田如何如何,完了又带二人去看了旱地。
他们家的水田跟旱地都比较集中,方便管理,李青禾跟陈氏都挺满意。
“我也是诚心卖的,水田一亩二十两,旱地一亩十两,如何?”两老头对陈氏道。
这个价格比陈氏打听到的价格还要低些,看来这梁老头是急着卖的,陈氏也不和他讨价还价了,问过李青禾的意见后,道:“那成,不如现在就去找里正,今天就把这事情办了,省得我们多跑一趟。”
“要的要的”,梁老头答应着,就和梁婆子一起把李青禾跟陈氏先带回家里。
哪知还没到家,就被五六个汉子给拦住了。
“老二老三,你们这是要做什么?”,梁老头指着为首的两个老头呵斥道。
“我们要做什么?你要卖祖宗的地,我们当然要阻止你们”,其中一个老头道。
这个老头虽然表面上大义凛然,眼里的一抹算计没逃过李青禾的眼睛,李青禾明白,这些人是想吃绝户的,感觉今天买地是不会顺利的。
“祖宗的地?老二你还真有脸说?分家那会儿你们欺我大房没有儿子,硬是分走了大部分的田地,只留我一亩田二亩地,剩下的可是我跟你们嫂子这些年勤干苦干慢慢积攒的,与你们何干?”梁老头气得脸红脖子粗。
“那也是我们小河村的地,岂能轻易卖给外人?”梁老二指着李青禾两人道。
“卖给外人?说得好像你家的地没卖给外人?你家老二那年赌博,欠了人家二十两,还不是你们卖地给填上的,那地不也是卖给其他村的?”
“你……”,梁老二一时语塞,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过去这么多年,都忘了这一茬,这会热被老大说得无力反驳,只能踹一脚自家二儿子出气。
梁老二的二儿子也知道自已理亏,被踢了也不敢吭声,只往兄弟后面挤一下。
“老大,我说句公道话”,梁老三鄙视地看了一眼梁老二,便背着手站了出来,“你想把地卖了去找荷丫头,这山远水远的不说,她毕竟是外嫁女,哪能顾得了你们这么多,还不如安心留下来,你这些侄儿虽然不成器了些,但也定不会让你们孤苦无依的,将来身边端茶倒水,他们绝无怨言。”
不待梁老头说话,梁婆子先嗤笑了一声,道:“指望他们端茶倒水?我怕是要做梦才行,平日就不把我老两口放在眼里,还指望老了能看顾一下?”
这些个侄子平时都散漫惯了,对自已的大伯大伯母无半分尊重,平时身子不舒坦想让他们去县城帮请个大夫来,就推三阻四不肯去,还不如村里别的年轻人得用。
“大伯母,你这样说就不对了,我们什么时候不将你放在眼里啊?”一个年轻人不服气道,其他的几个也跟着附和。
“不说这么多了,我的地我做主,今天我这地就卖定了”,梁老头说着就绕开他们。
李青禾跟陈氏赶紧跟上,陈氏这会儿心里有些动摇了,这地买了怕也不安生。
“我看你这些地谁敢买?”,梁老二在李青禾跟陈氏经过他身边时大声道,接着眼神死盯着陈氏威胁道:“你要是敢买,我定然让你们什么也种不出来。”
李青禾本来觉得这地买不买都无所谓,但这人居然敢威胁她奶奶,是人都有三分血性,她才不受这个气,插着腰道:“这地我今天就买定了,看你们能拿我怎么着?”
陈氏赶紧拉她一把,示意她别说话。
“啧,你这黄毛丫头,大人说话你别吱声”,那梁老二的二儿子说完了还轻佻地吹了个口哨。
陈氏阴沉着一张脸,把孙女挡在了身后。
“就你们这种货色,还配肖想我的地,呸”,梁婆子说完就和梁老头带着李青禾二人走了。
第45章 买地
回到梁老头家,梁婆子给李青禾一人倒了一碗热水,让两人喝口水歇息会儿。
“唉~”,两老头在一旁长叹了口气,但凡两个弟弟不欺他无儿,侄子再成器点,他也不想卖田卖地,被他们这么一闹,他现在心里也有些没底,担心这祖孙两不愿意买了。
陈氏其实确实不想买了,这些田地在人家村里,到时候一个看顾不到,不知道会出什么差错呢,但她见孙女的心意没改,只能欲言又止。
李青禾摩擦着碗口,沉思了会儿,问:“老爷爷,你们村有没有那种兄弟多,人品不错但又不能太老实的人家?”
“有一户人家,梁有根家,他光儿子就五个,五个儿子个个高大威猛,以前我的地就是请他们帮种的”,梁老头想了一会儿提出了这么一户人家,说完他又开始羡慕,若是自已有个儿子多好啊,岂会被人欺负至此。
“若是我们买了你的地,让他们佃这些地来耕种,他们可愿意?”李青禾问,若是在这样的人家租了这些田地,她就不信他们会容忍梁老头的兄弟胡作非为。
“定是乐意的,他们家儿子多孙儿更多,二十几人口耕种十来亩地,一年下来基本没有余粮,之前还想佃我的地来种,只是那时候我能干得动,就没舍得佃出去,顶多就是请他们做长工”,梁老头道。
“行,那劳烦你去把他们请过来,若是他们要种的话,我们今天就去里正那里办手续”,李青禾道,她也懒得再跑一趟了。
“好,好嘞,我立马就去”,梁老头一脸感激,说完就开心地出门了。
“禾儿?”陈氏不赞同地喊了声。
“奶奶,你放宽心,这些无赖痞子,就交由他们自已村的人去治”,李青禾劝慰道。
“行,你看着办吧”,陈氏也知道自家孙女一向有主意,就由着她吧。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梁老头就带着梁有根跟他的两个儿子来了。
“我路上都跟他们提了,他们都十分乐意佃种这些地”,梁老头跟李青禾道,这会儿他也看出来李青禾才是这祖孙二人中主事的那个。
“没错,这些地佃给我们种您尽管放心,那梁老二跟梁老三若是敢在田地里动手脚,我定让他们吃不完兜着走”,梁有根已经五十多了,头发花白脸上沟壑纵横,但是依然精神矍铄,眼神锐利。
他带来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老大和老四,确实如梁老头说的,身材魁梧人高马大。
“佃给你们我自是放心,这样吧,到时候你们只需要上缴五成租子,若是同意的话,我们也一起去里正那里把手续办了”,李青禾道。
“同意同意”,梁有根慌忙答应,要知道五成租子在附近算是十分低的了,大部分都要六成租子,还有些吝啬的地主可是要七成呢。
于是梁老头提上一篮子鸡蛋,与梁有根父子三人簇拥着李青禾两人前往里正家。路上还遇上了梁老二他们,因为有梁有根三人在,他们也只能愤恨地看着李青禾跟陈氏,不敢做什么幺蛾子。
19/107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