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个月后户部的调任结果出来,他就该离开京城了。
即使康宜淼愿意,长公主或者是当今皇后,会愿意自已的女儿(外孙女),跟着他去任上吃苦吗?
康宜淼听完他的话,也失魂落魄起来,“有时候,我真希望,我还在清石县。”
第225章 新的挣钱路子
小时候,邻居的婆婆婶婶,总是逗她,长大了可要做砚哥的新娘子?
后来她长大些,婶婶们便也不再用这个话题逗她,但她心里,却真的很想做那个新娘子。
很清楚地记得回京城的前一天,那时候不懂门第之差的她,天真地问沈砚:“你会去京城找我吗?”
那时候的沈砚也很天真,以为只要去京城了,就能娶到这个姑娘,很坚定地道:“你等我,我定会去京城找你的。”
天真的承诺,只不过是小小的人儿不成熟的想法。
……
康宜淼也不知道自已是怎么丫鬟扶上马车的,只记得沈砚离开五里亭时,那一声藏着诀别的“保重”。
回到府里,康宜淼就被她娘的丫鬟叫去,说有要事。
康宜淼没什么心情,但也没有拒绝,带着一张苦闷脸来到昭阳长公主的院子。
“你今日去哪里?还不肯带婉萍。”长公主赵玉娴问道。
婉萍便是跟在她身边教她规矩的女官。
康宜淼兴致不高,闷闷道:“出门散散心。”
赵玉娴无奈道:“好了,心也散够了吧?快过来看看。”
康宜淼瞄了一眼她娘手里的册子,不用猜,也知道是什么,无非就是京城世家子弟的名册吗,“不看。”
赵玉娴:“哎,你这孩子,如今都快十八了,你过来看看,新科探花郎,样貌才学都不错,如今还未满十六,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只比你小两岁,小点不要紧……”
“娘。”康宜淼不想再听,道:“要我嫁人可以,我想嫁沈砚。”
“沈,砚?”赵玉娴愣了一下,才想起沈砚是何人,以前在清石县,住同一个巷子的小孩,很皮实,随即叹了一口气,“他不是良配,自小就顽皮。”
定然也没有什么出息,只不过这句没说出来。
康宜淼不服,“他如今不一样,他今年也考上进土了。”
“哦?那他可是二甲进土?”康宜淼这句话终于引起了她娘的兴趣。
康宜淼嘴唇张合,“三,三甲,不过已经很厉害了,能在这么多举子里脱颖而出。”
赵玉娴听闻,有些失望,能考上进土的,自然不简单。
只是她来京城没几年,也知道三甲同进土出身,日后的前途也有限,可不能跟一甲二甲这些左右相或六部尚书候选人相比。
于是苦口婆心道:“你如今是郡主,可选择的很多,他真的不适合,况且,你外祖定然不会同意的。”
这一句话,让康宜淼泄气了,外祖父对外祖母虽然宠爱他们一家,但相处这么久,也看得出来,二老最爱的,还是面子,就像她爹,平民一个,又没有什么本事,从来不得二老的召见,可能是觉得丢份。
就在这时,一个小丫鬟进来,刚开口,就见康宜淼也在,就跑到赵玉娴耳边,低声道:“府外有个叫沈砚的求见。”
赵玉娴看了一眼康宜淼,道:“你先回去休息吧。”
康宜淼正好不想再跟她娘讨论婚配的事,便行个礼就离开了。
等康宜淼走后,赵玉娴才对丫鬟道:“你将人带到偏房去吧。”
沈砚回到客栈,也是魂不守舍一阵,后来一想,自已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为何不再走一步试试,便赶紧来到长公主府。
长公主府外面奢华,里面更是富丽堂皇,山水楼阁,应有尽有,可想而知,当今圣上,有多宠爱自已遗失在外的长女。
他被带到一个偏房,刚坐下,赵玉娴就进来了。
在沈砚印象里,赵玉娴是一个脾气好的邻家婶子,今日一件,这个影响却模糊了,今日的长公主,穿金戴银,跟这公主府一样,气派华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温婉朴素的模样。
赵玉娴坐在正位上,“你也坐吧。”
沈砚呆呆地行了个礼,然后坐在她下位。
赵玉娴:“你也长这么大了,都说女大十八变,男大何尝不是十八变?不知道你此番拜访,是为何?”
沈砚本来是想见康宜淼的,如今看来,得先过长公主这关,便站起来,拱手道:“在下此次前来,是想求娶宁康郡主。”
赵玉娴喝茶的手一顿,道:“你们不合适,就此回吧。”
她也有私心,希望女儿能有一个好归宿。
这是直接下逐客令,沈砚还想说些什么,就见两个家丁进来,做出请的姿势。
最后只能落魄地被送出长公主府。
……
李青禾最近有些苦恼,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的风声,说她的牛肉干作坊招工,也要小孩,每日都有十岁左右的孩子前来,甚至还有个七八岁的。
真是作孽,一时心软,竟惹来这烦恼,不过当初她就预想到过,也不算太出人意料。
麦粒整日担心,怕这样下去,他会被赶走,于是每日做事都分外勤快,刚研墨完香料,就到厨房帮烧火,或者是给杀牛的工人打下手。
李青禾也看在眼里,这几日我她了解到,居庸关的人,是真的穷,前两年,很多青壮年出关放牛放羊,都没回来,说是两国关系僵硬,被鞑靼人杀害了,以至城里的孤儿寡母很多。
既然她都来到这里,又有现代的知识,只能想想,能不能帮一下这些孤儿寡母。
这日她正烦恼,就见石梅牵着一头羊进来,“姑娘,这是黄村正送来的,说是送给我们宰了吃。”
黄村正就是黄沙庄的村正,李青禾将他们村的牛都预订了,他感激不尽,经常会给她送些萝卜白菜之类的,今日竟送一只羊回来。
她看着这头毛茸茸的羊,突然又想到一条挣钱的路子,还能给县上的妇孺一份活计。
羊毛在现代应用得很广,什么呢绒大衣,羊毛针织衫,毛毯等等。
在古代,这羊毛顶多是像像棉花一样,填充入被褥里面或者是衣裳里面,臃肿又没有美感。
若是将羊毛搓成线团,再织成毛衣,只穿在里面,保暖又好看,必定会得到京中贵人们的青睐。
如今,大越朝可还没有织毛衣的技术。
第226章 羊毛线
李青禾大学的时候,加了一个叫民俗民艺的社团,有次活动内容就是教如何捻羊毛线和织毛衣。
她现在还依稀记得羊毛线要如何捻。x
交代石梅等会儿把羊毛线留出来之后,她就出门前往县城的铁匠铺。
羊毛处理的时候,有一道极为重要的工序,就是将羊毛铺在在一个密密麻麻的针梳上,再用另一个针梳向同一个方向拉扯羊毛,使得卷曲的羊毛拉直,而且不断的拉伸,还可以拉长羊毛纤维。
这个针梳,就有些类似于后世比较宽大的长方形宠物梳,只是针梳的针要短平一些。
来到铁匠铺,李青禾说了自已的需要,铁匠听完,表示能做,只不过大概要三天左右。
三天也不是很久,她付完定金就离开了。
次日,她洗净羊毛上的油脂和杂质,放在一个簸箕上晾干。
等从铁匠那里拿回两个针梳之后,她在针梳上铺上薄薄的一层羊毛,再用另一个针梳,不停的沿同一个方向梳,这样能将杂质梳出来,还能梳直梳长羊毛纤维。
等梳好后,用手将羊毛卷起来,放在一旁,接着又梳剩余的羊毛。
直到梳完所有的羊毛后,找来一根干净光滑的木棍,将刚才卷起的羊毛缠在木棍上,通过旋转将羊毛变成粗粗的羊毛线,不断的旋转,不断地添加羊毛,这样可以纺织成一股很长的羊毛线。
将卷好的羊毛线取下来,这个羊毛线比较粗比较蓬松,还要像刚才那般,再次将羊毛线缠上木棍上。
不同的是,这次要不断用手拉扯粗羊毛线,使羊毛线变得更细,再缠绕在木棍上,这期间,一定要注意力度,将线把握得粗细一致。
经过再次缠绕的羊毛线,又细又柔软,跟后世机器搓出来的线团手感差不多。
用力拉扯也不会断,李青禾极其满意。
织毛衣的针昨日她就用木棍削了两根,由于技术不到位,这针不够光滑,有些勾线,她随便织了一小块布,摸起来柔软又温暖。
确定了这个织毛衣的计划可行之后,她便开始收羊毛。
如今北疆都快开春了,现在织毛衣也只能等入冬的时候卖,这正合她的意。
正好够她多囤点毛衣,等冬天的时候,卖一个高价,毕竟这毛衣的技术也不是很难,织一批卖一批的话,手巧的妇人得到毛衣,很容易就参透其中的奥秘,到时候她还挣个屁的钱。
羊毛在北疆不值钱,因为养羊的人家太多了,羊毛体积大,运到别的地方卖,成本也大。
养羊的人家舍不得丢羊毛,又卖不出去,便在家里存了很多,留着过冬的时候,填入被褥里取暖。
李青禾叫麦粒去跑腿,将她六文钱一斤收羊毛的消息散布出去。
第二天就有不少人带着羊毛上门。
很快,作坊的杂货房就堆满了羊毛。
李青禾只好又去买了一个作坊,这个作坊跟牛肉干作坊差不多大,但要比牛肉干作坊新一些,不用再花心思修葺。
作坊买好后,她便让人将羊毛都搬到新作坊这边。
另一头,她开始招人,她这次主要招的,都是家境比较困难,手又巧的妇人,像麦粒情况相似的小孩也要,可以做些梳羊毛、捻毛线这样的轻活。
李青禾跟她们说了作坊的规矩之后,一群妇孺点头如捣蒜,保证不会违背规矩的。
一声令下,妇孺们就开始干活,最开始这几天,主要是清洗羊毛,捻毛线,等毛线出来之后,她再教那些妇人织毛衣,然后挑出手巧的,专门负责织毛衣,而手不够巧的,只能再外面做杂活了。
李青禾不想两个作坊跑,便将牛肉干作坊暂时交给石梅看管,她主要盯着毛衣作坊这边。
这日李青禾刚检验完妇孺们捻出来的毛线后,石梅就跑来说牛肉干作坊那边有人找她。
李青禾:“何人?”
石梅:“就上次从我们作坊买走一千斤牛肉干那个商行掌柜。”
李青禾一听,交代工人们一声,就跟着石梅回牛肉干作坊。
那掌柜姓刘,见到李青禾也不寒暄,直接道:“李姑娘,有些日子不见,不知道贵作坊还有多少牛肉干?”
李青禾也不绕弯子,道:“约莫有一千多斤。”
这个掌柜买走一千斤牛肉干之后,李青禾又卖了八百斤给另一个商行,如今还有一千多斤成品牛肉干。
刘掌柜一听,失望之色从眼底一闪而过,随后神情自若地道:“我此次前来,是还想在订三千斤牛肉干。”
先前的一千斤牛肉干,他们只运到京城去卖,那牛肉干不管是下酒还是当零嘴,都十分合适,没多久就被几个酒馆茶楼抢售一空了。
李青禾心里一喜,看来她的牛肉干还挺受欢迎,心里算一下,三千斤的牛肉干大概能出货的时间,便道:“如此甚好,只是三千斤的牛肉干,怕要五六天的时间才能交货。”
刘掌柜:“五六天可以,只是这次我们拿的货多,不知能不能再便宜些。”
李青禾笑道:“你我做生意都不容易,不如这样吧,我一斤再将半文钱,权当交个朋友。”
刘掌柜:“……”
这个姑娘看这人畜无害,怎的这么扣,不过降半文也总比没有好。
刘掌柜:“那就多谢姑娘了。”
李青禾笑意盈盈:“客气了,我这边还有件事,想拜托一下刘掌柜,不知道刘掌柜那边方不方便?”
果然没有白得的好处,刘掌柜心想,但脸上不显,笑道:“姑娘直说无妨,若是能帮,我定会帮。”
李青禾:“我想托你们运货去京城的伙计帮忙带一封信。”
北疆地广人稀还贫困,没有信客,寄信十分不方便,她早就想给小文寄一封信,询问殿试的结果。
刘掌柜心里莫名地松了一口气,道:“小事一桩。”
送走刘掌柜,交代石梅五六天之后要出货三千斤牛肉干,让她盯紧点之后,就又去毛衣作坊忙活了。
来到作坊,李青禾也没有打扰他们干活,拿出一个线团,一副前两日让铁匠打好铁针,开始回忆以前会的毛衣花样。
第227章 归来
四月中旬,在路上奔波了一个多月的李用,终于看到了城门口“清石县”三个字,突然热泪盈眶,眼泪没忍住,流了下来。
快九年了,即使他恢复记忆才三个多月,但时间却是实实在在地过去快九年。
城门口出入的百姓,瞧着一个一个高大威猛的汉子,在马背上不停地抹眼泪,都纷纷侧眼看过来。
李用也不怕他们看。
或许是近乡情怯,他现在反倒让马放慢速度。
原本他骑马,应该不用一个月就能到的,奈何路不熟,走岔了好几次,足足地晚了半个多月。
大闺女跟他说,如今一家人都住在城北的梧桐巷,他以前在城北码头搬货,依稀知道梧桐巷在哪里。
到了梧桐巷口,找到那家种着石榴树的院子,抬起有些颤抖的手,“砰砰砰”地敲了三下。
菱儿昨晚上染了风寒,整个人都病恹恹地窝在院子的竹躺椅上晒太阳,方桃去赵家族学帮她告假还未回来,陈氏则是在厨房熬汤药。
院门外响起敲门声,陈氏往炉子里丢了个柴,就起身去开门。
一开门,看见李用的一瞬间,她有些疑惑,喃喃自语:“我这是又在做梦呢?”
李用看见开门的是个老妇人,在她花白的头发里,以及苍老的面容上,依稀找出点他娘的影子。
娘怎么这么老了?
李用的眼泪又忍不住地流了下来,“噗通”一声跪下,嚎啕大哭,“娘,我回来了。”
陈氏被他这一跪,跪清醒了,不敢相信地掐了自已大腿一下,是痛的,眼泪夺眶而出,嘴唇颤抖,“你,可真是我的阿用?”
李用跪着往前两步,抱住他娘的大腿,“是我,儿子不孝,让你们受苦了。”
陈氏无数次做梦,梦到自已一开门,她那孝顺的儿子,就像往常一样,笑呵呵地回家,但每次儿子要进门的时候,她又会惊醒,这次大腿上的温热告诉她,这不是在做梦。
于是她双手颤抖着,要将李用扶起来。
她老了,驼背了,这会儿的儿子貌似比以前还要高大一些,“真的是你,真的是你。”
陈氏依偎在李用的胸膛,老泪纵横地哭起来,她不问这些年他去哪里了,也不问为什么不回来,她只要知道,她的儿子还活着,就满足了。
93/107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