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平定西北之乱啊,平三藩啊,收复郑氏(湾湾)等等。
乾小四毫无意外会遵循他爷爷的脚步走五台山呀。
太后肯定会跟着去五台山,令陆薇没想到是皇后竟然也会去。
她四月生的七阿哥,就算是她的身子养好了,可这趟去山西一来一回足有两个月,她舍得离开年幼的孩子吗?
令嫔道:“皇后娘娘自是舍不得,可她不能不去。”
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理当陪伴皇帝左右,而且太后也去了,作为儿媳妇,肯定要服侍婆母的。
陆薇心有戚戚。
想去的人却去不了,不想去的人必须要去,这皇后当得也太不容易了。
令嫔又道:“好在和敬公主如今长进了许多,她说要留在圆明园替娘娘好好照顾七阿哥。”
挺好啊,这姑娘看来是终于转过弯来了。
这次随驾五台山的后妃名单有:皇后、娴贵妃、舒嫔、庆嫔、令嫔,另外还有几个贵人答应。
陆薇觉得自己本该跟纯贵妃差不多的,她能混上出游,完全是凭了太后的关系。
至于皇帝,怎么说呢,就很奇怪。
以前陆薇与他见面时,气氛算好,可自从那一回韵松轩谈心之后,皇帝再见她,化身高贵无情的头牌,从不搭理她。
她父亲犯事受罚,皇帝冷待她,陆薇觉得正常。
可杏子却觉得十分不正常,“皇上以前多喜欢同您说话,为何突然就疏远了您?”
“疏远”,陆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两个字。
皇帝疏远她,大概发现被她牵着鼻子走啦?
她没去多想,“皇上的心思谁能琢磨得透,宫里的嫔妃们那么多,旧人新人来来去去,我不算什么呀。从前皇上也没对我另眼相看,所以现在也谈不上什么疏远。”
杏子想想当年盛宠的纯贵妃、怡嫔,顿时深以为然。
第99章 陆薇在现代时只知道五台……
陆薇在现代时只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他的还真没多了解。
作为汉人,她有限的佛教知识来源――《西游记》。
如来佛祖、观音大士,还有历史课本里著名的玄奘法师(非书里的唐僧!),再多就没有了。
因此,这次去五台山,她纯粹的目的就是游览中国大好河山。
陆薇以为的去五台山就只是单纯去五台山,然而皇帝是个精力无限充沛之人,在去五台山之前,突然想要去游幸香山静宜园,皇帝在静宜园待了两日后,然后再恭请皇太后驾临。
太后现在出远门都带着陆薇,这次也不例外。
虽然说乾小四现在对她高贵冷艳无情,但陆薇还是厚脸皮跟上了太后,出门游玩,干嘛不去?
静宜园的前身时康熙帝早年修建的香山行宫,经过几十年的修建,早已今非昔比。
去之前,陆薇以为静宜园再美也比不过畅春园、圆明园,去到之后才发现她错了。
静宜园位于京城西郊的太行山余脉上,虽然没有那么多精致的江南仿景,但它因山制宜,苍翠层叠、清泉石流,进入园中就让人感到深深的清、幽、静、凉。
园子里自是少不了宫阙楼台,轩榭寺庙,但皆点缀山林之中,毫不突出,主打的就是一个“天然”。
陆薇啧啧称赞,打趣道:“以后夏天倒不用去避暑山庄了,这里比避暑山庄更凉快!”
太后笑着对左右道:“瞧瞧,这还是世面见少了。静宜园虽好,但你却没说到点子上,这里景致最好的季节实则是在冬季,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即在此地。”
陆薇笑道:“老佛爷带我见世面,我们冬季等下雪的时候再来吧。”
太后乐呵呵地答应她:“行!”
今日原本是帝后二人侍奉太后游玩静宜园,这母子婆媳三人寒暄客套完毕,太后便开始召唤陆薇:“庆嫔去哪里了?”
大佬们游玩闲聊,小跟班庆嫔自然是跟在后面。
闻得太后召唤,陆薇上前搀住她的手臂,“老佛爷,我在这里呢。”
于是,格局就演变成陆薇扶着太后走在最前面,弘历与富察皇后跟在她们身后了。
一路上,陆薇与太后两人谈天说地。
帝后二人反倒沉默了许多。
弘历神色平静,看不出在想什么,富察皇后眉眼间略微有些疲惫,庆嫔侍奉太后很好,这让她大大松了一口气。
她今年三十四岁了,生七阿哥让她元气大伤,从表面上看她身子恢复得还可以,实际上亏损严重。她精神短缺,容易疲惫,很多时候都强撑着自己。
幸亏有庆嫔在,她现在不用太过耗神去服侍太后。
行至途中,众人在翠微亭暂歇饮茶。
陆薇对着太后,两个人单独说话,可以。
但她还不至于察觉不到乾小四对她的冷淡,现在这种场合,她识趣就闭口不言。
太后是长辈,弘历是帝王,这两人都算是高高在上的上位者,如此,最辛苦的就是皇后了。
她一边要留神服侍太后婆母,另一边她的君王丈夫也不能落下。主持中馈的女主人必须八面周到,有条不紊,否则稍有差错,她就会落下不是。
太后、皇帝母子端坐闲聊,皇后则亲自安排宫人们煮茶。
陆薇过去给她帮忙,她撮了些茶叶放在鼻尖嗅闻,“这是什么茶?”
宫女恭敬道:“回庆嫔娘娘,这是产自洞庭湖的君山茶。”
陆薇不得不提醒皇后,“太后近来喝了绿茶,就觉得心里发慌,不如换成武夷岩茶,虽不如绿茶清香,但更醇厚温和。”
如果是娴贵妃说这话,皇后还会犹疑一二,对于庆嫔,她还是放心的,从善如流换了武夷岩茶。
待茶煮好后,皇后亲手奉了一杯给太后。
果
然,太后抿了一口后,点点头,“这茶不错,皇后有心了。”
皇后笑道:“这得多谢庆嫔提醒我。”
俗语说,花花轿子人抬人,陆薇乐得与皇后互相成全。
因此她谦虚道:“我闲人一个,日日都跟着您,若是连这点小事都不知道,那才是真的粗枝大叶了!”
弘历在一旁冷眼旁观,他发现庆嫔待人处世很有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旁人就能感受到她的好。
心中无鬼坦荡荡,陆薇坦然自若,无意中撞上了乾小四打量她的目光,她不慌不忙问道:“皇上要不要尝尝五夷岩茶?”
皇帝立刻转过头,淡淡道:“不必了。”
那还省事了!
陆薇不再说话,麻利地福身退下,把空间留给这母子婆媳三人。
这大清地位最高的三个人聊天充斥着母慈子孝,媳贤婆慈,所以,就挺无聊的。
公众场合,身份太高反而是一种约束,毕竟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各自的身份。
陆薇就待在角落里做一只安静的小鹌鹑。
喝过茶,太后无心再逛园子了,说是要回去歇息。
帝后二人送她回了虚朗斋。
太后安置在虚朗斋正屋,陆薇住了厢房。
弘历与富察皇后离开后,彩玉彩娟两人服侍太后躺下,陆薇则拨弄香炉,百合能凝神静气,她在香炉里加了不少百合香片。
见太后已经安安稳稳地合上了眼睛,三人放轻步履,悄悄退出了屋子。
……
山中静谧,鸟语花香。
爬山看水累了,睡觉就是最好的选择。
太后睡觉,陆薇也回自己的厢房睡大觉。
她认为自己的心态怡然自得,孰不知旁人看她却是小可怜一枚。
太后小憩了不过半个时辰就醒了,问起陆薇:“庆嫔去哪里了,这山里到底不比畅春园,让她出门多带点人,可别迷路啊,或者摔倒了。”
彩娟道:“庆嫔娘娘倒没出去,这会儿还在睡午觉呢!”
太后惊讶,“她一点都闲不住,平时不大睡午觉呀。”
彩玉有几分同情道:“她家里出了那些事,只怕是在人前强颜欢笑,实际上心里很不好过。”
彩娟跟着道:“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但跟红顶白的人可不少,有些委屈也只好自己咽下去。”
旁的都好说,最明显的是皇上的态度。
自他重罚庆嫔之父后,虽然没有牵连到庆嫔,但这两个月来皇上待庆嫔非常冷淡,对比过去,天壤之别。
皇帝的态度摆在这里,那么其他人就不用再多说了。
太后若有所思。
待到晚上,皇帝来给她请安时,太后就直接说:“皇上,庆嫔这些年侍奉我周到贴心,就算你对她不喜之处,看在我的面子宽待她吧。”
弘历不意太后突然提及陆薇,愣了一下道:“朕没有不喜欢她。”
太后了然,“她是没有不让人喜欢的地方,唯一惋惜的是有个那样的父亲。但她十四岁就进宫了,到如今都快十年了,她父亲现在做下的腌H事儿怎么也牵连不到她身上吧。”
皇帝算是听明白了,感情太后是以为他因陆士隆的事情牵连庆嫔。
“朕没有迁怒她。”
太后根本不相信,“明眼人都看得到,皇上你待庆嫔未免也太冷淡了些。上行下效,长此以往,别人该怎么看待她。她只是个柔弱女子,皇上稍稍怜惜她些。”
弘历无言以对,他又没法跟太后反驳,最后只能道:“朕知道了。”
柔弱女子庆嫔不止让太后心疼她,连皇后都心疼她。
到了就寝时,皇后也提及了庆嫔。
“虽然她的父亲很不堪,但她是个聪明可人的姑娘,皇额娘那么喜欢她,您就算是看皇额娘的面子,也稍稍对庆嫔假以辞色。”
弘历匪夷所思,“皇额娘说她好也罢了,连你也说她好,她给你们喝迷魂汤了?”
夫妻二人私下相处,闲适自在。
皇后笑不可抑,“庆嫔没有迷魂汤,皇上您却是有迷魂汤的,不然何以宫里那么多人对您情根深种?”
潜邸的旧人们不提,只说舒嫔、那贵人巴林氏,每回见皇帝,必定含情脉脉。
弘历抓着她的手腕,故意板着脸说道:“你胆敢开朕的玩笑!”
富察皇后并不害怕,笑道:“不开玩笑,实话实说而已。”
七阿哥的诞生,让他们的感情更加坚固,富察皇后的心安定而轻松。
夫妻俩玩笑过后,重新回到庆嫔的话题上。
“朕知道了。”
弘历把对太后说的话,又重新对皇后说了一遍。
……
对于陆薇,他现在是矛盾的心态,看见了心烦意乱,看不见的时候却还是想见她的。
至于为什么冷淡她?无非是一种隐隐约约的挫败感作祟。
但他渐渐发现,越是刻意冷淡,越显得不自然,反而凸显自己更看重她。
实在没必要。
他堂堂大清天子,魅力与诚意都不缺,顺其自然地相处,假以时日,他不相信陆薇会看不到。
翌日早晨,他给太后请过安后,自自然然地去厢房看望陆薇。
陆薇正在与针线做斗争。
太后身边的米嬷嬷曾经就是刺绣高手,偶尔她会指点陆薇做女红。
陆薇让她教自己双面绣,她笑道:“娘娘,这譬如婴孩,连走都没学会,就开始跑,未免也太强人所难了些。”
弘历进来时,刚好听到了这一句,顿时就笑了。
众人连忙行礼,米嬷嬷告退。
弘历拿起她的绣花棚子瞧了瞧,又放下了,评价了一句:“针脚太疏了!”
陆薇瞅了他一眼,没吭声,拿着绣花棚子,自顾自开始干活。
弘历道:“你这得绣到什么时候?”
陆薇回他的话,“老佛爷说绣到我能做一个荷包,一双皮手套,外加一双靴子就算是学成了。”
弘历:“那等你学成,给朕做一双手套吧。”
陆薇痛快地答应了他,当然在她心里,这个学成遥遥无期。
皇帝奇奇怪怪,喜怒无常,陆薇若老僧入定,绝不中了他的圈套,患得患失。
到了吃晚膳的时候,他又给陆薇赐了两道菜肴。
所以,他们这样算是和好了吧,虽然陆薇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
第100章 二更
“和好如初”的陆薇与乾小四两人甚至还去爬了一回香炉峰,完全靠的是两条腿!
香炉峰是香山的主峰,海拔近了六百米,号称“鬼见愁”。
陆薇觉得这外号一定是没怎么爬过山的人给起的。
这香炉峰再险峻陡峭,比得上华山与泰山吗?
想当年,也就是她穿越前啦,可是一口气爬完了泰山,在十八盘那里不带停歇的。
太后毕竟年纪大了,皇后体弱,她们二人没去,陆薇作为小跟班陪皇帝爬山。
在畅春园时,徒步与爬山也是她最经常进行的两项活动,她自诩体力还算不错,但爬至中途,觉得自己低估了香炉峰。
古人之峰,与今人之峰,还是大有不同的。现代的高山险峰的爬山线路大都经过适当改造,利于游人攀爬。
香炉峰只有少部分地段有台阶,更多的地方纯靠攀爬,真得挺累人的。
陆薇上山时还好,等到下山后小腿打颤,几乎站立不住。
弘历扶住她胳膊肘,夸她:“还成,朕真怕你停在半山腰,上不去又下不来哭鼻子,最后连累朕要背你下山。”
陆薇轻轻“哼”了一声,“让您失望了,我从不哭鼻子。”
女儿有累不轻弹,哭有啥用!
但哭虽然没什么用,但她确实腿软得走不了路了,最后是乾小四抱着她上辇车。
他抱着陆薇往上掂了掂,似乎在估摸重量。
陆薇问他:“重吗?”
皇帝轻轻松松地说:“比羽毛还轻。”
大庭广众之下,搂搂抱抱成何体统啊。
但杏子等人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
吧,从今日起,大家伙儿应该都知道庆嫔“复宠”了。
太后那边算是自己人,无话可说;但皇后那边,难免会有人蛐蛐。
“不庄重,”她的乳娘何嬷嬷道,“一个纯贵妃,一个柏贵人,再就是现在的庆嫔,汉人骨子里就是轻佻。”
“嬷嬷闭嘴,”富察皇后神色严肃,“我以后都不想听到这样的话。”
皇上不喜欢古板沉闷的人,私下里相处,就是富察皇后,除了有作为皇后的庄重,也有妻子的可爱。
男人喜欢的就是画眉之乐般的俏皮,庆嫔并没有失格之处。
皇后与皇上两心相通,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她不介意这些来来往往的宠妃,尤其还是一个汉妃。
63/160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