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似乎一点都不急着去五台山,在静宜园待了几日,他又爆出一个重磅消息,“皇额娘,在去五台山之前,朕想去一趟泰陵谒拜,两日后就出发。”
泰陵,先帝雍正的长眠之地,皇帝难道是想去告诉他爹,他要去五台山啦?
太后听到这话时,正在喝茶,闻言放下了茶碗,慢吞吞地说:“这样怕是太仓促了些吧。”
弘历笑道:“皇额娘放心,朕已将一切都安排好了,咱们先去泰陵,然后直接从泰陵出发去五台山,顺路,两边的事都不会耽误。”
泰陵在河北保定,五台山在山西忻州,不是那么顺路吧,但皇帝已经说了顺路,那它就是顺路的,毕竟出巡的路线是由他定的。
太后只是点了点头,就没再说话了。
她似乎是有些累了,兴致很明显不高,原本说是要去香山寺烧香,也说不去了,要回屋歇着。
弘历劝她:“皇额娘刚用过午膳,还是散散步,免得积食,若是累了,就坐在步辇上吧。”
太后叹一声,“我老人家,精力实在不济,走不动喽。”
弘历不敢再劝,于是要与皇后送太后回静宜园虚朗斋歇息。
太后拒绝:“庆嫔送我回去就行了。”
待太后离开后,弘历不明所以然,“皇额娘先前兴致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想逛了。”
皇后猜到了一点,但不敢说,而是道:“她老人家已年过五旬,游玩之际难免会觉得疲乏。”
太后的本性是喜爱热闹的一个人,不然也不会跟着皇帝儿子到处出巡,当然她的身子一直以来都十分康健,这也是能她能出巡的重要原因。
可这次情况不同,太后回屋就躺下了,一整日情绪都非常低落。
当天晚上她做了噩梦,醒来后冷汗淋漓,彩玉端来安神汤请她服用,她不喝。
之后就去了小佛堂,一待就是半宿。
老太太几乎一夜没怎么睡觉,再怎么身体好,第二天脸色也非常差。
陆薇看到后都吓了一跳,前几天还精神抖擞的,这怎么一夜之间变化这么大。
御医过来瞧了,开了一剂半夏厚朴汤调养。
《金匮要略》中有记载半夏厚朴汤,主要作用是疏肝解郁。
这在宫里其实是一副常见的药剂。后妃们常年居住在深宫大院,日子漫长寂寞,得宠的怕失宠,不得宠得想得宠,人人心里都积压着一股郁气,只能靠汤药来疏解。
太后虽然是皇帝的亲妈,比嫔妃们的日子好过,但她时不时会喝这些汤药。
后宫就是一个充斥着压抑的地方,要不是陆薇一直在给自己做心理疏导,她自己都想喝中药呢,不想喝药的原因,只是因为太苦了。
所以在最开始得知太后喝药时,陆薇没太放在心上,以为过两日就好了。
谁知,到了晚上,太后直接同皇帝说:“我身子不适,怕是受不得路途奔波,五台山还是不去了,皇上明日派人送我回畅春园吧。”
弘历是个孝子,哪有老妈生病,他出巡的道理?他道:“那就推迟几日,等皇额娘身子好了再出发吧。”
太后不肯,“我没什么大碍,回畅春园休养几日就好了,皇上正事要紧。”
皇帝也不肯,“皇额娘的健康就是朕的正事。”
总之,母子俩就杠在这里了。
这场面不妙啊,陆薇与皇后赶紧对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她看了一眼西洋钟,稍稍提高声音道:“老佛爷,您该吃药了呀。”
皇后则对皇上说:“这药吃了就有些闹瞌睡,皇上不如先让皇额娘吃药后好好歇着,这样身子也好得快。”
就这么一顿岔开话题,太后去吃她的药,皇帝也在皇后的劝说下离开了。
……
到了第三日,太后身体没啥事,只是精神还不见好,一见到皇帝只是坚持要回畅春园。
皇帝就一定要亲自送她回畅春园。
她不肯。
母子俩纠结啊纠结。
陆薇与皇后使出浑身解数才分开了他们,各自安抚。
皇帝这边,有点回过味来了,“之前说起去五台山,皇额娘兴致勃勃,后来朕又说先去一趟泰陵,自此以后皇额娘身子就突然不好了,莫非皇额娘不想去泰陵?”
自弘历登基后,第一次亲自去拜谒泰陵,除了他这个做儿子想去祭拜父亲了,更是为了带太后去看看先帝。
先帝已经过世十一年了,太后怎么能不思念先帝,这次机会正正合适。
在他眼里丈夫怀念亡妻,或者妻子怀念亡夫,都是极正常的事,虽然太后极少在他面前提及先帝,但她只是把思念深深的埋在心里。
可是太后为什么不愿意去呢?
富察皇后小心翼翼道:“可能皇额娘是有近乡情怯,触景伤情之感吧。”
弘历:“大概是吧。”
至于太后这边,在小佛堂待的时间变多了。
陆薇有时候也会陪她敲敲小木鱼。
敲着敲着,她顿悟了。
真是现代人的思维误导了她这么久。
太后跟先帝实乃是没啥深情厚谊的,直到先帝去世,儿子登基,太后在晚年才迎来了人生的黄金时代。
陆薇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太后,那就是人生赢家哇!
太后现在跟着儿子去五台山旅游的路上,顺便再去给死去的老公扫个墓。
当然墓里不止老公一个人,还有老公的元妻与爱妃。
太后活着享无边富贵,再看着早死的老公与情敌们,那可真是扬眉吐气。
这就是一出小人物逆袭的爽文剧本!
但是,身为古代封建女人的太后她不这么想啊。
先帝对于她,是君王,是丈夫,每一重身份都如同枷锁一样重重压在她的肩头。
就如同以前的弘嘤衽迨录,太后对先帝有深深的怨恨,但这种怨恨已然是不容于世,绝不能诉诸于外。
太后会做噩梦,更说明她对先帝不止有怨恨,更有惧怕,是以她根本不想去泰陵。
这个乾小四,他又自以为是了。
他爹毕竟给他继承了皇位,他想他爹可以,但不能逼着他妈想他爹呀。
她能想通这一节,同样作为封建社会土生土长的富察皇后自会比她更快想通。
两人私下见面,无须多说什么,这几天产生的默契,让她们对了几个眼神就明白了彼此心中所想。
陆薇就发愁道:“虽说先帝驾崩到如今也有十来年了,但太后心里一直为此悲伤难耐,此番身子不适就是这个原因。若是骤然去泰陵祭拜先帝,她必定会情难自抑啊,她老人家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悲伤过度,伤身子可怎么办呀?”
富察皇后点点头,“我正是这么想的。”
陆薇顺势道:“不如到了泰陵,寻个合适的人代替太后去祭拜,一则太后的心意尽到了,二则,也是为她老人家的身子着想。”
富察皇后:“有道理,不管怎样一切要以太后的身子为重,我会劝说皇上的。”
第101章 按乾小四安排的路线,……
按乾小四安排的路线,去五台山就一定要去泰陵,太后不想去泰陵,所以连五台山都不要去了。
在得知她本人不用亲自去泰陵祭拜后,她的身体就康复了,五台山是肯定要去的。
真就是薛定谔的身子不适,哈哈!
不过总算是解决了一桩小麻烦。
日后她升仙后,肯定是不愿意与先帝合葬的,这也是个问题,但这至少是二十年后的事了,留待以后再说
。
皇帝过来探望老妈,
看着精神抖擞的太后,他似乎并没有为她康复而感到特别欣喜,非常平静的样子。
太后并不去猜测儿子怎么想,她的目的达到了就成。
她兴致勃勃问皇帝:“明日就出发是吧,此去五台山路上多远呢,章嘉国师会一同去吧?”
陆薇在一边哀叹,太后呀太后,您老人家装个样子行不行呀,不能去给亡夫扫墓,好歹当着儿子面作出个遗憾的样子啊。
这乾小四还不得起疑心啊。
但太后就是太后,在她心里内耗是完全不存在,有什么不爽的地方,不管以什么方式,她至少都能发泄出来。
心地宽舒,长命百岁哇!
皇帝请过安后,陆薇送他出虚朗斋。
虽然事情是她与皇后两人合谋做的,但陆薇面对乾小四时,还是挺心虚的。
乾小四是个聪明人,虽然他有着传统的封建大男子主义,但一次他可能看不出来,两次他未必不能发现端倪。
尤其是太后表现得除了她嘴巴上从来不说先帝的不好,但她身体力行,种种表现就是,我跟他不熟,关系不好,他的事别叫上我!
陆薇在她身边侍奉这些年,就从来没听她怀念过先帝一字半句。
当然,以他俩的关系,估计也没啥温情之初可以怀念的。
陆薇跟在皇帝身后走着走着,皇帝突然回头,她立刻刹住了脚步,保持微笑:“皇上有什么要吩咐的?”
弘历的一双眼睛幽深似海,像是要看进她心里,沉声问:“太后是真的生病了吗?”
天啊!
这话他为什么不去问富察皇后呢,他们俩是夫妻,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的。
但他既然这么问了,想必心里早有答案。
陆薇略作思考,答曰:“心病也是病。”
身体病了,还可以吃药;可心病呢,在古代可是连心理医生都没有呢。
弘历脸色变得很难看,怔怔无语,他作为人子,不管是对先帝,还是对太后,很多话没法说。
他半响才说道:“先帝给予太后的一切难道还不够吗?”
子嗣、地位、荣华,没有先帝,哪有今日的太后。
他说的没错,可是这些充满这不确定性啊。
当年像太后一样入宫的女子何其多,她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生命都早早就消逝在了压抑苦闷的后宫之中。
太后在宫里苦熬了大半辈子,最后完全是一不小心中了头等彩票!
那是她自己运气好,不能非逼着她感激彩票公司吧。
估计她感谢儿子,感谢父母,感谢老天爷,她都不会去感谢先帝……陆薇想了想,这么回答他,“太后现在所得的一切皆是因皇上您而来。”
所以,正确的逻辑顺序是,先帝给予皇帝,皇帝然后给予太后。
太后是最享福的太后,但不是最享福的皇后啊啊啊。
不知道乾小四听懂了没有。
男人的思维很直接,乾小四只觉得都是些无畏得纠结,“因谁而来又有什么要紧的?斯人已逝,还计较那些前尘往事做什么!”
陆薇在心里翻白眼,这位就是命好,但凡他像先帝一样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风浪,都不会轻轻松松说出这句话来。
算了,以后等着时间来给他打脸。
是以,陆薇道:“权势也好,地位也罢,但都不能真正控制人心。”
皇帝定定地看着她,“你是这样想得?”
陆薇点点头,“是,但不独我一个人这么想。”
皇帝神色难辨,“朕知道了。”
……
乾小四离开了。
陆薇回去向太后复命。
太后拍拍她的手,“辛苦你了。”
陆薇赶紧摇摇头,“我不辛苦。”
有太后撑腰啊,不然她哪敢跟皇帝说些有的没的。
太后揉揉自己的太阳穴,叹道:“我不愿再跟他兜圈子了,他也不必装不知道,大家心知肚明,省得日后再为这样的事折腾。”
翌日是九月初十,这对母子就跟没事人一样,从静宜园出发前往泰陵,在出发前,娴贵妃带着其他嫔妃们,由和亲王护送至静宜园,与皇帝汇合。
四日后就到达了泰陵附近的行宫。
皇太后因悲伤过度身子不适,只能在行宫卧床养病,无法亲自前去祭祀。
那一天,陆薇也待在行宫陪伴太后。
后来听宫人们说起来,皇帝当时可伤心了,像婴儿一样嗷嗷哭个不停。
他远远地一看到碑亭就开始哭,过了隆恩门依然在哭,等到了地宫宝城时,已经哭得快站不住了。
皇上至孝感天动地呀!
拜谒泰陵只用了一日的时间,御驾在行宫歇了一晚上,次日重新启程前往五台山。
临行前,皇帝来给太后请安,眼睛略有些肿,嗓子也有些嘶哑。
太后对老公没感情,却还是心疼儿子的,劝他“节哀,保重自身”。
弘历看着这样的母亲,心里不知是啥滋味,“您也是,保重自身。”
这句话他白叮嘱了,太后比谁都懂得保重自身。
这一趟出巡,从京城出发,接近进入房山县城,之后则是在保定府的地界内行走,保定府真不小啊,加上拜谒泰陵的那一日,足足在保定走了十日,总算是到达忻州。
五台山就位于忻州。
所以,乾小四说的去五台山顺路给先帝扫墓,确实是有那么一点顺路滴。
皇帝在忻州停驻一日,考察当地的世风民情,接见州府县官员以及乡绅,勉励教化百姓,敦行孝悌等等。
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御驾终于到达五台山灵鹫峰菩萨顶。
……
菩萨顶不是真正的行宫,而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庙。说是庙,但红墙琉璃瓦,金碧辉煌,跟皇家园林一样的气派。
菩萨顶有山门,有大雄宝殿,还有钟楼与鼓楼,看起来与寻常的寺庙差不多,但陆薇没找到广大汉人老百姓们最喜欢的观音菩萨。
所以,观音菩萨应该是属于禅宗。
陆薇对佛没信仰,她更专注于休闲旅游。
但皇帝信佛呀,大家肯定都得跟着烧烧香,听听佛会。
陆薇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三世)章嘉国师,这位大师今年二十九岁,比皇帝还小六岁,很得清宫众人的尊敬。
这位国师深得皇帝宠信,他的作用不止在佛法上,更在于政治上协助皇帝,稳固蒙藏之地。
在五台山待了两日,陆薇这个完全的门外汉也了解了一点十分浅显的知识。
比如,五台山的寺庙分为青庙与黄庙,青庙是禅宗,修行者称和尚;黄庙是喇嘛教,修行者称喇嘛。
再深奥就没有了,对于佛,她不了解,但持有一个尊重的态度。
五台山的风景绝美,五台山的菌菇汤好喝。
众人在这里过得很愉快,乾小四遵循祖父康熙帝的脚步,重走康熙曾走过的路,诗兴大发,每天一首诗,追思怀念祖父。
在帝后二人侍奉太后进行更高深的佛学探讨时,陆薇便与令嫔结伴游览五台山风景区。
64/160 首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