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残疾王爷站起来了——笑佳人【完结】

时间:2025-02-05 14:37:57  作者:笑佳人【完结】
  姚黄笑了,将两张银票递给母亲:“给,您的好姑爷孝敬您的。”
  罗金花不肯收,红着脸数落女儿:“都怪你多嘴,你不跟他哭穷,王爷哪里会送这个。”
  姚黄:“娘先装阔气的,哥哥考完武科举差不多也该娶媳妇了,您给王爷五十两压岁钱,恐怕就没银子给大哥娶媳妇了吧?再说了,我那话才不是跟王爷哭穷,是想让他知道我爹我娘虽然没多少银子,待姑爷却诚心诚意,在王爷那,你们这份心意比给他五百两更让他高兴。”
  罗金花不说话了。
  姚麟瞅瞅母亲再瞅瞅妹妹,道:“我可没着急娶媳妇啊,大不了过两年再娶,等我考上武进士封官有了俸禄,我自己攒礼钱。”
  姚震虎瞅瞅媳妇再瞅瞅儿女,耷拉下脑袋:“怪我,如果我有本事升官……”
  罗金花一根手指头戳过来:“闭嘴吧,没人嫌弃你!”
  就丈夫这脾气,不升官才是好事,升了她更要提心吊胆了,唯恐丈夫卷进什么官场是非中。
  在家人身边待了一下午,天很快就黑了。
  阿吉跟姐姐巧娘睡去了,今晚罗金花陪女儿睡,西厢房的炕烧得热乎乎的,女儿的被窝也提前塞了汤婆子。
  母女俩一直聊到三更天才睡下。
  初三一早,姚黄派张岳去给惠王爷传个口信儿,于是,快午时的时候,惠王爷又坐着马车来了长寿巷。
  吃过午饭,姚黄陪着惠王爷一起上了马车。
  车门一关,姚黄就坐到惠王爷腿上去了。
  赵j低头去看王妃的脸,只看到一片绯红,闭着眼睛有些羞的样子。
  搭在王妃腰间的手指微微收紧,赵j问:“不是说住三晚,怎么突然改了主意?”
  姚黄闷声道:“我家的炕太热,离了炕又冷,不如王府从内室到堂屋都暖融融的。”
  赵j:“……我让工匠过来,给你们这边挖掘火道?”
  姚黄抬眸,嗔着他道:“是单单火道的事吗?有了火道还得烧柴烧炭,一冬的炭火就得一大笔银子,别说你给出,我爹我娘可不会占女婿这个便宜,况且他们早就习惯家里的热炕了,不像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赵j默然。
  姚黄问他:“昨晚我不在,王爷在哪睡的?”
  赵j如实道:“前院。”
  姚黄勾他腰间的玉佩:“少了我的聒噪,王爷是不是睡得特别香?”
  赵j垂眸:“从未觉得你聒噪。”
  姚黄瞧着惠王爷低垂的睫毛:“王爷还没说睡得香不香呢?”
  赵j侧首:“还好。”
  姚黄:“这样啊,那让马车停下,我还是继续在这边住满三晚吧,毕竟我是担心王爷少了我睡不习惯才想提前回府的。”
  父母哥哥想她,但他们还有彼此,平时也见得到她的面,惠王爷不一样,他只她这一个真正亲近的枕边人。
  昨晚入睡前,姚黄的脑海里便闪过惠王爷一个人冷冷清清躺在床上的画面,平时也就罢了,最近可是过年。
  但惠王爷的回答可有可无的,姚黄便扭头看向外面:“停……”
  才发出一个短音,惠王爷的大手蓦地捂了上来。
  他没让王妃转回来,也没有解释什么,只是这么捂着王妃的嘴,一直到马车转出长寿巷,惠王爷才松开手。
  姚黄气鼓鼓地瞪着他:“为何捂我?”
  赵j不答,因为他知道王妃知道。
  听不到自己想听的,姚黄恼得去咬惠王爷那两片浑似摆设的好看的薄唇。
  惠王爷反应很快,在王妃咬上来的前一瞬提前张开,扣住王妃的后脑吻了下来。
第112章
  正月初六官员们就又要开始当差了,傍晚就寝前,姚黄从衣橱里取出一套红色蟒袍,提前替惠王爷放在他的轮椅上。
  无论双腿落残之前还是之后,赵j都很少穿红色的衣袍,除了节庆宴席偶尔必须穿红应景,进宫当差的时候,赵j只穿过一次绛红蟒袍,还疑似被王妃看出了他惹她生气之后的取悦之意。
  “为何拿这套?”坐在床上,赵j看着王妃问。
  姚黄:“新年新气象,年后王爷第一日当差,图个红红火火的吉利。”
  赵j想到四品、五品官员皆穿绯色官袍,他这一身在朝堂在工部都不算太扎眼,便接受了王妃的安排。
  躺到床上,姚黄好奇地问惠王爷:“年前那些卷宗王爷都看完了,今年要开始接差事了吗?”
  赵j握着王妃的手,问:“你希望我接?”
  杜贵妃说他什么赵j都不会放在心上,也不在意旁人如何想他,只怕王妃因为他颜面受损。
  姚黄:“我又不懂工部的门门道道,王爷才是要做事的人,也只有王爷知道你自己有没有准备好,我就是随口问问,顺便也想知道王爷在工部的一天都会忙些什么,不然难道我要天天拉着王爷聊家里长短吗?总得有些新鲜事可说。”
  赵j:“嗯,我准备看看之前有哪些悬而未定的工事,若有合适的,我会接过来。”
  姚黄抱着他的肩膀笑:“才准备两个月就有把握了,我家王爷就是厉害!”
  赵j:“……”
  早朝散后,工部尚书严纶陪着惠王爷一起回了工部官署,王妃都知道惠王爷看完了那一屋子的卷宗,每日坐镇工部的尚书大人就更清楚了,他倒要瞧瞧今年惠王爷是继续耐着性子看卷宗,还是有什么新打算。
  赵j:“将去年悬而未决的工事提案都送去我的公房。”
  一件工事若悬而未决,基本可以归为在四个方面还没定好:是否有必要做这个工事、官员工匠是否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事、工事款项预估是否准确以及朝廷是否有多余的银两支持这个工事。
  与乌国那场持续三年的战事才结束一年多,朝廷的国库并不充盈,很多惠国惠民的大小工事都卡在了银两上,户部只能先紧着要紧的工事给批银款。
  严纶一听,知道惠王爷终于要出手了,立即派小吏去搬那些待定的折子,然后再悄悄将他认为可以做却被户部卡了银子的一批工事提案折子摆在最上头。
  赵j翻了几本就看出了严纶的意图,户部那边卡着自然也有户部的道理,且都是朝廷官员们紧紧盯着的大工事,动辄上百万两银子,赵j很清楚国库的情况,直接将这些折子放到一旁,试图挑一些工期短、耗银少又确实需要尽快动工的工事。
  短短一日,赵j选出了七个地方州府县衙银库可以承担的工事提案,让负责核算工程银子的官吏预估款项,估出来的跟地方官算出来的一致或是相差无几,这样的提案就可以直接报给户部、中书省去审批,如果地方官虚报太多,工部会在折子里修正款项数目。
  严纶收到消息,一下子明白了惠王爷的为官之道:既做实事,又不出风头。
  若是一个普通官员,有才的严纶可以逼着对方出头,若是一个平庸的官员,严纶可以只让对方做些平庸的差事。
  惠王爷自然有才,可惠王爷还是王爷,一个早已对更进一步死心的王爷,无利可诱,严纶就只能任凭惠王爷自己挑差事,再在必须惠王爷出面的时候才去劳烦人家。
  待到月底,距离春闱开考只剩九天了,各地的举子基本全部进了京。
  姚黄从惠王爷那里了解到,今年参加文春闱的有五千六百多名举人,参加武春闱的有一千五百多人。
  虽然武春闱比文春闱要晚一个月,这时候武举人们也大多进了京,使得京城四大街常常出现三五成群的举子们,或一身青衫温文儒雅,或身形挺拔威武健壮。
  这可是整个大齐朝最有前途的一批人!
  姚黄的表妹罗月今年十六了,自从姚黄嫁入皇家做了惠王妃,去罗家提亲的官员之家就多了起来,有想把女儿嫁给罗鲲三兄弟的,也有想把罗月娶到自家当儿媳妇的。
  罗家众长辈觉得这些人都是奔着攀附惠王府的心思,一个都没应,罗鲲三兄弟可以等考完武进士再慢慢挑选合适的女方,罗月嘛,跟很多京城的小官富商一样,罗家也打起了在新科文武进士里面挑个如意郎君的主意。
  关系到自己的婚姻大事,罗月直接住进了京城的姑母家,有时候由姑母陪着去街上闲逛提前认认那些颇有才名的地方才子,有时候是姚黄把她叫出来,表姐妹俩边玩边逛。
  这事不知怎么被周皇后知道了,还特意把姚黄叫进宫,问她都听说了哪些才子的事迹。
  姚黄见坐在一旁的大公主微微红了脸,打趣道:“母后也想从这批进士里为妹妹选驸马?”
  周皇后笑道:“她都十七了,若有合适的,我与你们父皇自然要替她做主。”
  姚黄直接问大公主:“妹妹更喜欢哪种才子呢,君子如玉的文进士,还是英武非凡的武进士?”
  大公主羞红着脸不肯说。
  姚黄干脆把她打听到的各地才子的消息都说了一遍,全是二十出头未曾婚配的年轻儿郎,至于到底哪个更适合大公主,就要看母女俩以及永昌帝的意思了,姚黄可不会具体推举某个人,免得将来夫妻俩感情不和怨怪到姚黄头上。
  文春闱二月初九开考,连考三场,二月十五考完。
  三月十二,文春闱发榜,共上榜三百余人,考虑到这里面可能有自己未来的表妹夫,姚黄让人誊写了一份名单回来,再把母亲、表妹都叫到王府,娘仨对着满满几页的名单,先把她们打听清楚且能对上脸的十几个名字勾了出来。
  勾着勾着,姚黄在榜后尾巴处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何文宾。
  罗月:“姐姐认识此人?”
  姚黄笑道:“外出避暑时见过几面,长得还行,可惜他们一家人都不太讨人喜欢。”
  怕表妹看上何文宾,姚黄还专门在何文宾的名字上打了个叉。
  傍晚,惠王爷回来了,在次间的桌子上看到了这几页名单。
  姚黄:“王爷可有看过他们的答卷?”
  赵j:“不曾。”
  没当差前看以前的春闱答卷是好学,当差后再看这些封存的卷宗就不合适了,尤其是这次春闱,赵j从始至终都没有留心。
  此时得了名单,赵j随意阅览起来,知道打勾的是罗家可能会接触的女婿人选,打叉的……
  姚黄见他盯着何文宾的名字看,笑着解释了一句。
  赵j看的却是何文宾上面的那个名字:狄献。
  姚黄确认过他的视线,疑惑问:“王爷认得此人?”
  赵j:“不认识,只是想起了另一个同姓的官员。”
  能让惠王爷记住的,肯定有些故事,姚黄催他讲细些。
  赵j回忆片刻,道:“还是永昌二十五年,一次早朝,工部与户部尚书为凉州一个修渠的工事起了争执,最终因为当年国库紧张否决了那个工事,提请该工事的知县便姓狄,具体名字我记不清了。”
  姚黄:“……永昌二十五年,都过去六年了,王爷竟然还记得一个跟你无关的事,什么渠啊?”
  赵j摇摇头,他也记不清渠名了,只记得那渠位于黄河沿岸。
  次日,赵j到了工部,带着青霭去了存放早年被否决工事提案的库房,他自己推动轮椅,让青霭一排一排地翻找,找到下午,青霭才成功找到一本落满灰尘的旧折子,折皮上书:凉州青峡县知县狄雍呈递。
  青霭拿帕子将奏折擦拭得干干净净,再递给惠王爷。
  赵j翻开,很厚的一封奏折,里面还绘制了几处渠道的位置图,包括所需人力物力所耗工期都算得清清楚楚。
  看完了,赵j让青霭将这封奏折放回原处。
  三日后便是文科举的殿试,永昌帝亲自主持,点了三位亲王以及几位大臣陪同。
  来自灵山县的何文宾排在最后一排的位置,进入大殿后他恪守规矩不敢抬头,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收到试题垂眸思索片刻,提笔作答起来,一个时辰后他遵守报时公公的话放下笔,这时,何文宾才悄悄看向大殿前方。
  帝王龙威甚重,何文宾看了一眼便匆匆看向别处,旁边站着是应该是王爷们,坐轮椅的是惠王……
  何文宾猛地瞪大了眼睛。
  惠王爷与他对视了一眼,平平静静的一眼,与在灵山镇偶遇时的神色并无不同。
  何文宾心慌意乱地随着其他人退下了,彻夜难眠,很怕惠王会因为母亲的那些不敬之言迁怒他,让他连同进士都得不到。
  次日殿试就有了结果,何文宾如他预料的那般,中了三甲“同进士出身”,基本能外放做个知县!
  何文宾深深地松了口气。
  “我与何兄还真是有缘,两榜名字都挨着。”
  也考了三甲同进士出身的狄献笑着走了过来。
  何文宾刚要应,忽然有个穿布衣的健硕男子追上狄献,拱手道:“狄公子,我家主子久仰公子才名,不知可否请公子到府上一叙?”
  狄献:“你家主子是?”
  健硕男子从袖子中取出一枚腰牌。
  何文宾就见狄献脸色一变,匆匆朝他道声别,这就随着那人走了。
  何文宾很是羡慕,能叫一位同进士去对方府上的主子,至少是位京官,都是三甲,名次也相仿,为何他就没这个福气?
  作者有话说:
  原型北魏刁雍修艾山渠,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搜,当然放在文中修渠人的经历我给改编啦
第113章
  这日是三月十七,朝廷下午发放的殿试结果,赵j也提前一个时辰回了王府。
  参加殿试的贡士不会再有落选之说,只会评分一甲、二甲、三甲三个等级,其中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会直接入翰林院为官,二甲进士与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则需要再在吏部那边进行一次铨选,最后根据铨选结果安排京城的低阶官职或是外放知县、县丞等职。
  能留在京城的基本是二甲排名朝前的进士,像狄献、何文宾这种挂在三甲尾巴的,如无特殊际遇基本就是外放知县了。
  赵j要在工部当差,狄献即将迎来各种应酬以及吏部的铨选,赵j只能利用刚刚发榜后的这点时间见他一面。
  狄献被王府的布衣侍卫请上了一辆马车,车夫默默赶路,很快就将马车赶进了王府西边的一处侧门。
  狄献跟在领路的年轻公公身后,心跳如鼓,亦心乱如麻,完全摸不清惠王殿下为何要见他,狄献已经在脑海里把他进京后所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筛查了一遍,他十分确定自己没有跟惠王殿下扯上过半点关系。
  飞泉将狄献带到二进院的厅堂,推开门,示意狄献自己进去。
  透过渐渐变大的门缝,狄献看到了单独坐在北面长几后的王府主人,他曾经在殿试时远远窥视过一次的惠王殿下。
  厅堂里已经掌了灯,惠王手持书卷,听到开门声,惠王抬眸看来。
  狄献及时垂眸,跨过并不存在的门槛,撩起衣摆恭恭敬敬地跪下,拜见惠王。
  赵j放下书:“免礼。”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