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南渡是吗,这次他们绝对逃不了,就算还避免不了五胡乱华的悲惨命运,我们也要带着司马家皇室和那些士族陪葬!”
“对,要死一块死,这次要让他们当我们垫背的!”
五胡乱华期间的百姓们行动起来。
刚开始他们人数还不多,可等后来,他们人数越来越多,他们把皇宫和贵族府邸们围起来,眼中满满的恨意。
“那些贱民居然敢阻拦我们去路!”晋朝权贵们气急败坏。
天幕给他们剧透未来以后,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收拾家当,提前衣冠南渡。
却不想这次他们行为有了阻碍。
那些同样知情的百姓不让他们走,要让他们一块面对凶悍吃人的异族们。
“这是你们司马家造的孽,就用你们的血来偿还吧。”有抓到司马家人的百姓们冲司马家人狞笑道。
他们已经做好玉石俱焚的准备。
【司马家挑挑拣拣,也捡不出几个好的,很多时候人们都在想,如果司马家提前灭国,是不是会对华夏情况更好?
毕竟他们的存在,只对华夏有害,而无一利。】
“噗!”司马炎吐血,同时眼前一片黑暗。
他很清楚,现在已经不是纠结立不立傻儿子为太。子的问题了,而是他帝位被彻底动摇。
如果说得位不正,还有人跟随、服从他。
那在损害士族巨大利益的五胡乱华面前,他将众叛亲离。
“司马懿,看你子孙后代干的好事,放心,你司马家没了后,我曹家会努力守护好华夏。”
“起码我们魏朝实力,不像你晋朝那么分散。”曹丕对司马懿道,这也是他的底气所在。
而司马懿,眸光也不复之前的明亮和强烈求生欲,面对死亡,他深恨,“那群废物儿孙,给了他们机会,他们都抓不住!”
对他来说,司马家对曹家取而代之,是多么好的机会,可是司马家却没把握住,而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若是他们做的好,他死了也能瞑目。
关键是他们做的那么差,他真是死了也没办法瞑目!
三国时期,曹操几个互相通信,“等解决完周边异族们,咱们再分胜负。”
他们不可能在知道异族会对华夏造成巨大伤亡的情况下对其视而不见,只顾自身利益。
“好,好消息,异族们看不到天幕,而我们可以借助天幕里的知识制造威力大的热。武器,对其进行反击。”五胡乱华期间,人们发现道。
尽管制作热。武器对他们来说很难,可再难,也让他们看到希望。
“呵呵,等杀完异族,我们一定南下,司马家的东晋,不配一百多年的国祚!”
东晋时期,被抛弃的北方百姓们反击异族后,确定新目标道。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一百零四章
姜叶和江雪不知道观众们, 也就是三国到五胡乱华等乱世的情况。
他们继续讲下去,【魏晋五胡乱华往后数,唐朝的安史之乱也算一个, 只是这个我们之前提过,现在就不再细讲。】
【关于安史之乱, 有人说安史之乱的爆发无可避免。
但不管安史之乱是否注定爆发, 都不能否认李隆基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砰!”李隆基气急败坏,努力深呼吸, “朕已经改正了。”
所以关于安史之乱的事, 就不要再提了!
李隆基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 好事他喜欢宣扬,坏事他喜欢遮掩。
安史之乱这茬,就是他避恐不及, 想要抹消粉饰的存在。
但凡揭李隆基短的不是直播天幕,此时恐怕已经彻底闭嘴。
但也因为天幕高高在上,李隆基拿天幕没有办法。
“天幕, 朕的帝位已经动摇,你还嫌不够吗, 是不是朕真的退位, 你才会放过朕?”
“但可惜朕的儿子们不争气,之前那么好的机会, 他们都没抓住。”想到自己的儿子们,李隆基冷笑。
哪怕是年迈昏庸的他, 能力也强过自己的儿子们。
这也是为什么减少安史之乱对大唐造成的影响以后,李隆基现在依旧是帝王的原因。
但凡李隆基的儿子们争气点, 此时李隆基已经成为失权的太上皇。
可惜李隆基儿子里面, 没有那种惊才绝艳的存在。
【唐末后, 有一个五代十国时期。
这个时期,乱的可以和五胡十六国有的一拼,其血。腥程度,也不遑多让。
只是跟五胡十六国时期比起来,五代十国混乱时间没超过百年。
不过也因为它们,奠定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基调。】
“几十年的时间,五代十国争相出现,混乱程度就不说了。”
“但比起五胡十六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居然还算是好的,因为五胡十六国持续了数百年时间,五代十国时间不到百年,总体上,五代十国损失小于五胡十六国。”
“感觉就是差劲和更差劲之间的差距,明明五代十国距离五胡十六国已经过去多年,可是战争的残酷和血。腥,依旧没有改变。”
“感觉还是改变了的,五代十国时代靠后,武器威力比五胡十六国时期更大。”
【五代十国,因为军阀割据混乱,宋朝吸取教训,有意识的限制武将军权。
这个做法并没有错,错的是宋朝过后,一步步走向重文轻武的极端。】
“武将独大不行,文臣们权势过重也不可以,双方之间得平衡,也不知道宋朝开国帝王,对宋朝未来情况,是何想法。”李世民叹道。
赵匡胤:“……”
【宋朝的重文轻武,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时期,杯酒释兵权,文武双方的实力还是比较均衡的。
直到他弟弟赵光义疑似篡位登基,开始加大科举力度,提拔文臣,文臣那边被就此加码。】①
姜叶说着,身后出现两个天平。
一个天平代表五代十国,严重向武将方向倾斜,或者说乱世,没有武力,只有智慧,根本无法自保。
相比起五代十国已经倾斜失衡的天平,另一个代表宋朝天平,较为平稳。
此时天平模拟的是宋朝开国初期的文武情况,那个时候,宋朝文武还没失衡到后世程度。
随着赵匡胤一招杯酒释兵权,宋朝武将一方为之一轻,但天平还没彻底失衡。
直到赵匡胤消失,赵光义登场,用科举制给文臣们加码,天平开始明显晃悠。
看到自己弟弟,赵匡胤还活着的时空,脸色猛地一沉。
他看向自己身边的赵光义,“看到另一个你登基为帝,你心里是不是很高兴?”
“臣弟不敢!”
赵光义哪敢承认,他已经被赵匡胤收拾的够惨,很清楚他一旦承认,绝对会更惨。
而赵光义执政的时空,群臣小心翼翼去看赵光义的脸色。
赵光义脸色当然不好,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表现出来,要不然那才坐实自己的心虚。
【赵光义之后,是他儿子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心性比之赵光义更不如。
因为宋真宗赵恒,打赢了也会给敌人送钱,也是自他之后,宋朝帝王们,养成花钱买和平的习惯。】
姜叶说着,天平武将、文臣们再次此消彼长。
赵匡胤看的脑子抽疼,不打仗,武将地位自然低下,反之文臣重要性则上升。
这个时候,帝王该做的,是对文臣们有所防范,可是宋朝的帝王们没有。
相反,他们厌恶武将,喜欢文臣。
而宋朝重文轻武情况,也在宋朝帝王们层层加码下,彻底形成定局。
赵匡胤终于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格局怎么形成,都是赵光义一脉干的好事!
“你子孙后代的脑子呢?!”赵匡胤指着赵光义手指颤抖,恨铁不成钢道。
“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赵光义欲哭无泪道,他也难以理解自己儿子打赢了还给敌人送钱的想法。
“感觉宋朝帝王们,都在把不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好的一面,通通没有继承。”诸朝有人忍不住道。
“可不,有点作为的明君都英年早逝,昏君们反而都很长寿,真是奇了怪了。”
【终于,宋朝内部彻底文武失衡。
而外界危机,也悄然降临。
就很难让人理解,宋朝如果是大一统朝代,周边没有强敌情况,重文轻武可以理解,但在外敌环伺的情况下,还走重文轻武的路子,无异于自掘坟墓。】
就像姜叶和江雪不理解宋朝的做法,宋朝帝王们也不理解姜叶和江雪的说法。
“我们可是给了辽国钱的,他们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为什么还会打我们?”
“难道是辽国后来不讲信用?”
“不行,得给他们加钱!”不需要辽国主动提,宋朝帝王们就主动行动。
【宋真宗的花钱买平安,的确为宋朝带来和平,同时也让安逸蒙蔽了宋朝双眼。
好消息,辽国也被宋朝的糖衣炮。弹腐蚀,实力不复最初的勇猛,坏消息,金国磨刀霍霍,看宋朝和辽国,就像两只大肥羊。】
“居然是金国,早知道就给金国也送钱了。”
“给辽国的钱亏了啊,也不知道金国能不能用钱收买……”宋朝大部分帝王,第。一念头,还是花钱买和平。
他们不知道,历史上他们也做过许多骚操作。
而金国,却没有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放过他们。
【靖康之变,也叫靖康之耻。
内容是靖康二年,金兵攻打宋朝首都,掳走宋徽宗赵佶和其儿子宋钦宗赵桓。
是北宋灭亡的标志事件。】②
“情况不妙!”宋徽宗赵佶时期,还没到靖康二年,但他知道自己和儿子被掳就行。
“走,我必须得赶紧走。”宋徽宗赵佶准备开溜,什么儿子、北宋灭亡,他都不放在心上。
不过他到底是帝王,其离开的动静不小,很快被群臣发现。
“陛下,您这是?”群臣疑惑,心头涌起不祥预感。
“诸位没听天幕说,金兵马上就要攻打过来,咱们得赶紧离开啊!”赵佶理直气壮道。
“朕知道诸位爱卿担忧家眷和财产,朕给你们收拾的时间。”
“陛下!您和我们可以走,百姓们该怎么办?”还有点良心的臣子忍不住道。
他们想走,当然容易,可是百姓们,不可能大面积迁徙。
赵佶没有回答,他自身都难保了,哪还有心情关心百姓。
更别说他本来就是不把百姓放在心上的明君、仁君。
看到赵佶做派,还有良心的臣子们忍不住心寒。
同时也忍不住担忧,要知道可不光他们能看到天幕,百姓们也可以。
要是百姓们知道他们帝王想抛弃他们逃跑,他们会怎么想?
他们一定会失望,这样一来,帝王就算还活着,也会失去民心。
或者再极端点,百姓们愤怒之下,直接对帝王出手……
“宋徽宗赵佶,为什么是赵佶成了帝王?”宋哲宗赵煦不解。
他得是什么情况,才能让弟弟登基?而且还是和他不亲近的弟弟。
想到自己的身体和子嗣情况,宋哲宗赵煦心里涌起不祥预感。
“加上赵佶和儿子年龄,北宋灭亡距离我如此近吗?”一想到这个事实,宋哲宗赵煦就大脑嗡鸣,久久没反应过来。
“为什么同时有两个皇帝?而且都被掳?”宋朝前的人们惊呆了。
至于赵匡胤,在知道宋朝二帝被掳以后,直接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
姜叶和江雪身后出现更详细的靖康之耻资。料,为人们解惑。
比如宋朝为什么二帝并存,是因为宋徽宗赵佶不愿意背负亡国之君的。名号,执意传位给自己儿子宋钦宗赵桓。
靖康,就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③
【关于靖康之耻,也是后世女子们地位变得低下的转折点。
很多人觉得靖康之耻时,女人们的遭遇十分可怜,但是,自古以来战争时期,女性的遭遇就没有好过,为什么独独靖康之耻时期的女人们遭遇会被重点提及?】
“对啊,为什么?难道靖康之耻时期,女人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总之,绝不可能是好的方面。”诸朝古人们神色凝重。
【原因有二,第。一,因为微、钦二帝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后面文官们总不能指责帝王,男人们他们也得罪不起,女人们就成了他们的出气筒。
同时,辱骂女人,也可以帮微、钦二帝转移一定的注意力,因为被金兵掳走以后,这两位宋朝帝王选择冲金兵们摇尾乞怜。
诸位是觉得女人们被侮。辱,对国家更为耻辱,还是帝王们和群臣行牵羊礼,更具侮。辱性?】
“为什么要帮帝王们转移注意力?”
“因为帝王们的遭遇一定不太好,所以才需要转移遮掩。”
听到姜叶的提问,诸朝古人们想也不想道:“肯定是帝王们更能代表国家脸面了!”
“不过什么是牵羊礼?”诸朝华夏人对少数民族习俗不太了解。
【所谓牵羊礼,就是俘虏赤。身。裸。体,身披羊皮,脖子和四肢带着刑具,像羊一样被牵着行走,也不知道是站着还是跪着,区别好像也不大。
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被金人明确行过牵羊礼。】④
听到牵羊礼细节,诸朝执政者忍不住气血上涌,“都被侮。辱到这种程度了,他们为什么不以身殉国?”
“要知道他们丢的不止自己的脸,还有整个华夏的脸面!”
同为华夏执政者,他们只是想想,就浑身宛若火烧般难受。
比起这样受辱,他们宁愿一死了之。
可是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两人不一样,人家就算受到这样的折辱,依旧选择活着。
哪怕他们代表的华夏脸面,被敌人们彻底踩在脚下。
“咚!”赵匡胤终于支撑不住,整个人晕过去。
尽管他已经做好宋朝帝王们拉胯的准备,但没想到赵光义的后世子孙,能贪生怕死到那种程度。
他们不是普通人,而是帝王,代表华夏脸面的帝王。
可是他们只要帝王身份和权力,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噗,赵佶绝不能为帝,谁敢让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帝王登基,谁就是卖国贼!”宋哲宗赵煦忍不住吐血怒吼。
当看到自己弟弟宋徽宗赵佶父子俩没有选择殉国,而是苟且偷生那一刻,宋哲宗赵煦感觉天都塌了。
115/125 首页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