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的故事,江婉吟不知听了多少。
可惜这一切都与她无缘,此后她将是笼中之鸟,离不开四方的天空。
她的心中满是愁绪,当赵晏拉住她的手时,她才感觉到一丝温暖。
江婉吟抬头向赵晏看去,只见年轻的帝王,笑得温柔,甚至因为有些白胖,而显得可爱。
皇上的婚礼自然是极其隆重的,有各种仪式。
赵晏在晚上和江婉吟独处的时候,没有为她承诺过什么,只说了自己对她的喜欢。
还送上了一支发簪,代表正妻之礼。
两个月后,江婉吟有孕。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不再催着赵晏选妃妾,就是怕伤着皇后的胎气。
而也在这个时候,黄河发大水的事情被爆了出来。
黄河之患,本就是从前朝开始就遗留下来的问题,多少人口都葬送在黄河之水中。
这次,黄河那边的镇水司,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还到处都有难民。
难民中还有人揭竿而起,成为难民中的领袖,四处作乱。
镇水司和当地衙门实在瞒不住了,这才往上禀报。
赵晏拿到这份奏折的时候,气得不行,大骂废物。
贴身的太监怕赵晏气出好歹来,连忙派人找了李耀安来。
李耀安听了原委,让丹青去将王氏给他准备解乏的蜜饯拿出来。
跟着太监来到养心殿,赵晏已经稳定了情绪。
只是地上乱七八糟的奏折还有被踹翻的椅子,能窥探出帝王的怒气。
李耀安进入养心殿后,先是把自己的蜜饯给了赵晏。
自己又去整理地上的奏折,太监也机灵,将地上的椅子扶好,就退了出去。
“耀安,黄河水患,难民作乱了。”赵晏的神色还是有些阴沉,可手已经伸向了蜜饯。
吃上几颗蜜饯,赵晏的脸色缓和了些。
李耀安看了折子,也有些生气。
明明早些禀报,朝廷能更好地处理,弄成现在这样的一堆烂摊子,真考验人的脾气。
“臣,去吧。”李耀安叹了一口气,又得出苦差了。
赵晏却摇了摇头道:“明日我在朝堂上问一问吧,若是实在没有能用之人,耀安你再去吧。”
李耀安点点头,毕竟能不出差他还是不想出差的。
赵晏下午回到后宫,去了皇后江婉吟的寝殿。
赵晏留了几颗蜜饯,给江婉吟分享了朝堂中的一些趣事。
看见旁边躺着休息的白胖天子,吃着他特意带回来的蜜饯,江婉吟心中有丝丝甜蜜。
下值后的李耀安,今天没有等着李耀明两个,打算去街上散散心。
他看见有一个点心铺子排了一些人,觉得那里的东西肯定好吃,他打算给家里的女眷们买些回去尝尝鲜。
哪知道他刚转身朝那边走,迎面就跑来一个疯疯癫癫的女子,撞了他一下。
女子身后还跟着一些家丁小厮在追,那女子撞了人,也没有停留。
口中一直在喊:“云儿!云儿!”
等女子并着那些家丁小厮离开,和李耀安一起排队的人里,才有人说:“啧啧啧,可怜啊。”
有人好奇,就问怎么可怜了?
那人一脸怜悯地说:“那女子是汪大人家的小妾,听说那家的四姑娘被歹人掳走,汪大人却不派人去找。”
“反而对外宣称,家里的四姑娘病故了!”
众人感叹,四姑娘命苦。
第166章 关于拐卖
李耀安听了汪四姑娘的事情,眉头皱起来就没有松下过。
在他那个时代,各种拐卖绑架屡见不鲜,明明到处是监控了,还是有人被拐。
在这个时代,那更是麻烦。
特别是消失的女眷,若是找回来,家族还会以她为羞耻。
能出家为尼还好,严格一些的家族甚至会逼死回来的女眷。
汪四姑娘的事情是前几天的事,那么拐卖她的人早已将人带出京城了。
看来关于拐卖这件事情,也需要一步步完善律法。
李耀安排队买了糕点,心里的思量千回百转。
他将糕点交给丹青去分发给家里的女眷,自己去了书房,写下关于拐卖自己能想到的事情。
首先,要从源头解决。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源头就是买家。
那他这里,就要安排各地衙门严查人口,避免突然出现的人口,不清楚来历。
还有,一些父母贫困后,就会卖儿卖女。
甚至还有一些父母,专门多生一些孩子,就为了卖出去。
这种买卖,他管不了太多。
但能让这事儿经过官府把关,毕竟这个世界等级严格,他若是不准卖儿卖女,那皇亲贵胄士族富商就要集体弄他。
只能要求这事儿由官府把关,不能卖于那些肮脏的地方去。
甚至还能评估卖儿卖女的人家,究竟是否是恶意专门做这事儿。
还有,对于人贩子。
一经抓住,必须凌迟处死!
对于帮助他人囚禁良户人口的,必须给予三十大板,并罚款十两银子。
当然,还要设立奖励规则。
帮助良户人口脱离掌控的,可获得白银十两。
帮忙抓住人贩子的,可获得白银二十两。
地方衙门也要将此作为考核,超过一定买卖失踪人口数量必须严惩。
李耀安洋洋洒洒写了很多,等写完之后,吹干墨迹。
李耀安抬头向外看去,天色已经黑了。
回到自己的房间,杨西宁正在看李耀光写的游记。
“你饿了没?刚刚见你写得很是认真,就没喊你吃饭。”杨西宁在李耀安进屋后,就放下游记站起来。
李耀安倒是真饿了,就朝杨西宁点了点头。
杨西宁出门吩咐了一下,就回了房间。
“李耀光写的游记咋这么有趣?你写的我倒是看不进去。”杨西宁坐到李耀安身边,和他闲话家常。
李耀安也讲起了今天自己关于拐卖这件事情的看法,两人一起聊天,等着晚饭。
第二天早朝,李耀安就呈上了这个折子,因为没有折损当朝为官这些人的利益,所以出奇顺利的通过了。
然后就是第二件事,关于黄河大水的事情。
赵晏简单说了一下黄河的事,然后沉声问到:“众爱卿,谁愿意前往处理啊?”
这件事情,文官们大多不敢去。
毕竟有难民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还有人聚众起事。
他们去,还得考虑考虑自己有没有命回来。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然后出来了一个头发胡须都已花白的人,乃是工部尚书周大人。
“臣……愿往。”周大人,出列行礼说话都不稳,却拼命让自己看起来很是硬朗的样子。
他是工部的定海神针,工部所有人都很是敬重他。
在他出列后,工部中就有人忧心忡忡,欲言又止。
李耀安站出来道:“皇上,下官认为周大人去黄河赈灾治水,此举不妥。”
工部中一个五品主事也连忙站出来道:“皇上,臣愿替周大人去。”
他是周大人的嫡孙,见自家祖父出列,他就急了。
他宁愿自己去,也不想等他祖父被抬着回来啊。
后面又陆陆续续出来了几个文臣武将,李耀安跟赵晏使了个眼色,才跪下说:“臣,愿往。”
百官听说他愿意去,就不再争执了。
其实李耀安去,真的很合适。
他年轻不说,对于地方政务也是熟悉的。
听说骑马射箭,也十分了得。
赵晏无法,只得同意。
还另外点了几个愿意去的文臣武将,由李耀安主事,明日启程。
第167章 赈灾抚民
李耀明和李耀光品阶还没有上去,没在朝堂。
等下朝后才知道了李耀安主动要去黄河赈灾抚民。
李耀明指着李耀安有些气结,还是叹了一口气,去了太医院。
李耀光则在李耀安耳边不停询问,准备了什么?黄河那边的情况咋样?
李耀安都一一回复了,还通过回复李耀光在脑海中完善自己的计划。
出发当天,全京城的百姓都来相送了,黄河的事情功在千秋。
李耀安骑在马上,一马当先。
杨西宁有些担心,听说有难民聚众呢。
这导致她的心绪有些不宁,一直没个笑模样。
崔念念看出来了,只得说:“放心吧,耀安身边跟着那么多人,他不会有事的。”
崔念念回到房间,就见自己的夫君,和杨西宁一样。
得,还得哄一个。
李耀安的打算是,一边走一边买粮。
这事儿他有经验,做起来也不麻烦。
其他跟着出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是想看看李耀安怎么折腾。
所以,也没什么其他声音出现,打乱李耀安的节奏。
为了不耽搁行进速度,李耀安都是先让一队人出去和人谈好粮食的收购。
等大部队到的时候,直接装了粮,结了账就走。
这样几次收购下来,粮食齐全了不说,队伍速度也保齐全了。
到了草药较多的地区,李耀安又吩咐人去收购草药,保证到了黄河后,灾民有药可医。
到黄河需要用到的一切物资,都这样全部一一凑齐。
从五品秦参领,是负责保护这支队伍的。
李耀安和他也说了关于队伍的防护工作,秦参领原本是看不惯这么一个白脸书生的。
但这一路上物资的收集,也让他不得不拿正眼瞧李耀安。
“秦参领,我们队伍中的物资越来越多。”
“一些小土匪山贼定是不敢动我们,但到了黄河那边……”
李耀安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
黄河那边,多的是亡命之徒。
他们受灾过后,又被当地衙门丢弃不管。
心中的怨念一定很大,到时候看到他们这支队伍,还能不能理性分析就不一定了。
更别说,现在这些灾民已经有人在统领。
秦参领点头,再和李耀安商量了一下布防的事情。
李耀安等人但黄河的时候,大水已经退去。
但房屋的倒塌,还有到处的尸体,这些场面让人不适。
有一两个跟着来的文官,吐得很是狼狈。
其中就有工部尚书的嫡孙,周大人。
他一直生活在京城,今儿头一回出京办事,就这么困难。
他不得不感叹,幸好没有让他爷爷来,否则他爷爷一定受不了。
他不由得望向已经开始指挥处理尸体等事务的李耀安。
作为朝堂当中的年轻人,恐怕家里都会把他和李耀安做比较。
在家里时,他还能争论一些。
可到了这里,他现在已经完全服了。
李耀安很多工作都是同时进行的,他收容灾民,施粥诊脉分流。
也幸好跟着来的,有一路上听闻黄河有难的大夫,不然灾民分流还不好实行。
强健的,李耀安让他们去帮着搭建庇护所,安排各种工作。
女眷这些能动的,则做一些轻巧些的活计。
孩子和老人们集中看管,有病的也在远一些的地方,有大夫看病,有药童熬药。
文官们,先不分后面要做什么,都加入了登记难民的工作。
等所有人忙碌了一天休息了,秦参领却还要安排人四处巡逻,怕灾民生事儿。
但在白天,大家都累得不轻,根本就没了生事儿的力气。
三天后,有一群在一个名叫龚庆的灾民带领下,对朝廷的赈灾队伍发起了进攻。
李耀安的身边,迅速围了好几人,这些人都是秦参领安排来保护李耀安的。
作为整支队伍的大脑,李耀安可不能出事儿。
但也因为这样,在原处的龚庆看来,李耀安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
只要杀了他,一切都会很顺利。
所以他指挥着人冲过来,偏偏李耀安也不能后退,后面就是灾民营,只能抽了一把刀跟着众人拼杀。
就在这个时候,一匹快马赶来,马上的人红缨枪一甩,李耀安身边的乱民就倒了一大半。
李耀安抬头,阳光下,一身红衣的杨西宁,英姿飒爽。
他们四目相对时,李耀安极其破坏气氛,他指着龚庆就说:“西宁快,擒贼先擒王,贼首在那里!”
第168章 捉拿
杨西宁点头,将李耀安身边的乱民再除去一些,才策马便龚庆而去。
也是这个时候,丹青拿着弓箭,并带着十多个士兵过来。
秦参领没办法过来,他正守着他们用于赈灾的粮食。
他刚刚看到李耀安被围,差点就放弃粮食,朝李耀安这边来了。
还好,杨西宁赶到了。
他连忙又抽了十几个人去李耀安身边,其余文官则因为一点武力值都没有,和粮食一起被保护着。
李耀安身边有将近三十个士兵了,他也就不用再关注自己的安危。
搭弓射箭,为杨西宁清路。
杨西宁也不回头,就算后方有箭射过来。
她眼神坚定,一挥一刺之间,横扫一片。
没一会儿就穿过乱民,一枪要了龚庆的命。
龚庆一个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势力,一夕之间轰然倒塌。
眼见着龚庆死了,乱民中有一些人,立马就丢了手中的杂七杂八的武器。
眼见着投降的人越来越多,乱民中,一个穿着较好的人想偷偷溜走。
可惜,他刚转身没走几步,就被杨西宁挡住了去路。
李耀安指挥着人将局面稳住,投降的乱民被单独关押,这些人,他要用来修筑黄河堤坝。
文官们也被秦参领放出来,开始干活。
李耀安回到自己的营帐,杨西宁跟了进来。
“有没有受伤啊?”杨西宁坐到李耀安的主位上,眼中带着笑意。
李耀安这些天真是疲累极了,走到杨西宁身边,环抱住她,头靠在她的肩膀上。
“没受伤,你呢,累不累?”李耀安的声音在耳边传来,让杨西宁有些痒。
杨西宁将李耀安扒拉开,给了李耀安一个白眼:“开什么玩笑,我以前跟随爹爹,那可比这累得多。”
李耀安温和一笑,对杨西宁道:“待会儿我叫秦参领给你一些人,你去抓些人回来吧。”
59/66 首页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