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越农家,科举为上——唐轻寒【完结+番外】

时间:2025-02-09 14:38:33  作者:唐轻寒【完结+番外】
  杨西宁想了想道:“黄河县的知县?”
  李耀安给杨西宁倒了一杯茶水道:“大河府所有官员。”
  大河府也就是黄河这边的府城,黄河县仅仅只是大河府管辖下的一个县。
  这些官员,都瞒着朝廷。明明已经发生了灾患,他们自己也处理不了,却等到自己快要被波及才上报。
  还有黄河治水这件事,朝廷年年给钱,却没有丝毫成效,这其中没有猫腻,李耀安是不信的。
  “兵贵神速,西宁你需要尽快出发。”李耀安皱了一下眉头,他并不希望杨西宁这么劳累,但他这边走不开。
  秦参领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保护物资粮草,况且还要看管乱民。
  其余官员,他根本不敢相信,只能将这件事交给杨西宁去做了。
  杨西宁点头答应,也知道这件事很重要。
  李耀安连忙出了营帐,去和秦参领沟通。
  秦参领那边沟通好后,杨西宁就带着百来人走了。
  “丹青,你去准备一些吃食,尽量多弄点荤腥,给士兵们加餐。”李耀安想着今天也算是打了个胜仗,就算没有酒水,肉也是要有的。
  丹青应是,立马去了伙房。
  李耀安又招来工部周大人,拿出自己游历时画的黄河。
  “我们需要修筑堤坝,利用囤积的水,人为控制冲沙。”李耀安在图里指了几个点,周大人看了看,仔细思索。
  “这几天,你带人去看看吧,我们需要尽快动工。”
  周大人点头,拿了一张纸,简单勾勒了一下李耀安画的黄河。
  晚上,丹青安排的宴席也露出了真面目。
  他也真是干得出来,带人去捞鱼。
  唯一花了钱的,只有在猎户那里买来的两头猪。
  李耀安也不知道,丹青居然在队伍行进的路上,还带着伙房的人晒了不少野菜。
  这场宴席,真是不咋花钱。
  蘑菇汤、烤鱼、炖猪肉、溜猪下水、炒野菜,有肉有汤有菜,愣是吃得所有人都高高兴兴的。
  他还拿了猪油渣,给灾民炒了个野菜,一人能分一个猪油渣,两根儿野菜,规定得好好的。
  李耀安挑了一坨猪肉给丹青,丹青笑嘻嘻接过,凑到李耀安耳边说:“少夫人的份,我单独留出来了。”
  “等少夫人和她带的人回来,我保证有好吃的等着。”
  李耀安对于丹青这次的安排是真的很满意,他轻声对丹青道:“你有什么想要的,就先想着,等回去我给你。”
  丹青笑得见牙不见眼,今天晚上还多吃了一碗饭。
第169章 审理
  当天晚上,杨西宁带了一批人回来,同时还有二十多个五花大绑的。
  “我先带人抓了知府和周边的县令,剩下的,我们吃口饭再去。”杨西宁狼吞虎咽的,一边和李耀安交代,一边快速用饭。
  李耀安有些心疼,但也没有办法。
  若是不趁早,那些贪官污吏得到消息肯定跑远了。
  李耀安只得在一旁给杨西宁添茶水:“等黄河这边的事了了,我给你请功。”
  杨西宁点点头,继续用饭。
  等桌上所有的饭菜都没了,杨西宁拿帕子擦了擦嘴,再喝了一杯茶。
  站起身来,走出了营帐。
  等李耀安再见到杨西宁的时候,是三天之后了。
  她将能抓的全部抓了,一回来就撑不住睡了。
  跟着她一起出去的士兵,把人一交,也回了各自的营帐休息。
  剩下的,就是他李耀安的事情了。
  “秦参领,你带人去各衙门的户房去把账册和户籍册拿来,记住要保密。”秦参领也不质问为什么让他亲自去,默默带人出发了。
  回来的时候,其他人都不知道箱子里面是什么。
  李耀安让秦参领将这些人分成了三批关押,知府单独关押。
  这样他们就不会统一口径,他们就会互相猜疑,对方是否说了些什么,不利于自己的。
  李耀安先关押着他们,自己先去了灾民营地打听。
  他带着温和的笑,没有穿官服,只穿了一身平民百姓的衣服。
  他走近那些在熬粥的妇人,不经意的打听,被他听了不少的八卦。
  然后他又和灾民中的读书人一起干活聊天,又得到了读书人们知道的情报。
  这两天,他就四处乱走打听,看得其他人一脸雾水。
  等所有户籍账册到了,他又乖乖回了营帐,跟户籍账册较劲儿。
  杨西宁醒了后,见李耀安忙得头也不抬,只好加入进去。
  “幸好我阿娘教了我看账本,不然这些东西,可真是让人看不懂。”杨西宁一边扒拉算盘珠子,一边下笔记。
  李耀安翻了页账册才道:“西宁你累了就休息,这些不着急的。”
  杨西宁才不信不着急,不着急他李耀安能这么忙?
  眼下都青黑了,又不敢让其他文官读书人进来帮忙,就怕这人与朝中某人有勾结。
  杨西宁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也不再说话,继续死磕账册。
  两人忙活了十多天,李耀安还时不时需要出去看看外面黄河大坝的进程,还有故址重建这个也要提上日程。
  大水过后,农田房舍全部都毁了。
  李耀安怕木材不够,就提倡用土砖建房。
  因为起先就登记了人口村落,李耀安提了个大概,就让各村落负责人去处理这事儿。
  若是村民中有不服的,可来营地找官员做主。
  李耀安也吩咐了跟来的文官,至少有一人得带人出去巡视,以免争执和不法之事发生。
  乱民建堤坝,灾民重建家园,每个人都忙碌得很,自然也无暇顾及李耀安在营帐中做什么。
  半个月后,账册户籍都理清楚了。
  李耀安放了几个有心为民,却被上官压制的官员。
  其他官员,见有人出去,以为他们是因为交代了什么才被放的。
  各个闹着要见李耀安,大河府知府沉着脸缩在角落里。
  看着其他人张牙舞爪,挣扎着想要坦白的样子。
  对于官员的审理,对李耀安来说就轻松多了。
  他有来自灾民中的情报,又在账册户籍中查到了端倪。
  现在他要弄清楚的,就是缺失的五百九十八万两白银去哪了,还有就是这些贪官污吏的具体罪证。
  李耀安好好休息了一天,眼下的青黑淡了一些。
  休息好了,李耀安才开始了逐一审理。
  审理的速度不是很快,但一个官员审理完后就会被关押在其他地方。
  造成,那个被审理的人已经被放了的假象。
  所以,后面李耀安就模棱两可地说什么交代清楚,可能就放人的话。
  他们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所以李耀安审理结案的速度就更快了。
  很快就轮到了大河府的知府。
第170章 画押
  大河府知府被带到李耀安面前的时候,被除去了枷锁镣铐。
  李耀安请他坐下,自己给他倒了一杯茶。
  大河府知府揉了揉自己的手腕,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带着打量的神色坐在了李耀安的对面。
  茶水的热气升腾,李耀安吹了吹热气,淡淡饮了一口,就是没有先开口说话。
  经过这十几二十天的关押,大河府知府早就将耐心消磨了,自己开口问:“李大人来黄河,并不是只赈灾的吗?”
  他们这些黄河附近的官员,都以为李耀安只是来赈灾的。
  听说带了工部的官员,他们还以为只是让工部的人来指导一下。
  结果赈灾不假,督造黄河堤坝不假,但这居然还有清算他们。
  以往的钦差大人,在安排了灾民后,哪个不是直接回京了的。
  他们管住了自己辖下的百姓不去告状,就以为李耀安和以前的钦差们一样。
  只要不闹出幺蛾子,李耀安迟早都要走的。
  到时候,黄河还是他们的天下。
  李耀安放下茶杯,直视他道:“你觉得这些日子,我们掌握了些什么?”
  大河府知府被问得一噎,若是其他钦差他倒是不怕,这李耀安自当官以来,他的事他听了不少。
  这人不按寻常套路走,谁都没办法搞清楚李耀安到底做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线索。
  “就这么和你说吧,我呢把你大河府还有辖下的县衙所有账册户籍都看了。”
  “里面查出来的人口流失很不正常,那么这其中定然有人在贩卖良户人口。”
  “这贩卖人口的银子,你单独记了个账。”
  “虽然在你妻子的店面账册上记录,但到底还是让我看出了端倪。”
  “加上府衙县衙缺失的银两,这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李耀安越说,大河府知府的汗就越往下流。
  李耀安又接着说:“朝堂上下,只有一个人能让你做得这么毫无顾忌,还自信自己一定会得到他的庇护。”
  “那就是你的师傅,户部尚书高远道!”
  说到这里,大河府知府立马抬起了头。
  一双眼睛错愕的盯着李耀安,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快牵涉出他的恩师。
  李耀安乘胜追击,语速渐渐加快,声音也渐渐洪亮:“你出生京城,却家徒四壁,是高远道看中你读书的天赋,给了你读书的机会。”
  “你也曾是一个靠抄书维持生计的书生,也曾在文会上大谈天下局势,百姓民生。”
  “并立誓要为百姓谋福,亲自请命来了黄河。”
  “当初你还是小小知县的时候,就四处为民奔波,深受当地人爱戴。”
  “可现在遭难的,却是当初爱戴你的那些人。”
  大河府知府低下了头,不知在想什么。
  李耀安声音放缓了道:“你迷失了自己,已经无法回头。”
  “但,你可以在生命的尽头,再做一回自己。”
  李耀安起身,让人将大河府知府关押回去,并给他留下了一幅画。
  大河府知府在看管的人走后,过了好一会儿,才展开画卷。
  画上面,是一个年轻的书生,他的周围站满了其他书生。
  画中的书生,背对着所有人,指着天发着誓。
  画卷的右侧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大河府知府突然哭了,他双手覆面,泪水从他指缝中流出。
  他曾经的满腔热忱,不知从何时开始被一点点吞没了。
  想起自己库房中的银子,还有后院中的娇妻美妾,再看看这幅画。
  好像有另一个自己,正在控诉自己。
  当天夜里,大河府知府交代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并签字画押了。
  他的作为已经构成死罪,在他死之前,至少能再为百姓们做一件事吧。
  大河府知府认罪后,所有罪臣被秦参领押送回京,罪臣家眷被直接关押在大河府府衙的牢狱中。
  等到户部高远道和这些罪臣一并被押送菜市口斩首,众人才知,李耀安去黄河的真正目的。
第171章 交接
  黄河的蛀虫清理一空,现在就等朝廷派人来了。
  但是来人估计也要个十来天,这十来天大河府的政务就全部摆在了李耀安的案桌上。
  看到堆满桌子的折子,杨西宁想一把火给全烧了。
  李耀安马不停蹄地处理了黄河的贪官污吏,又要处理积累的折子。
  眼见着李耀安瘦了一大圈,杨西宁和丹青每天都在伙房发愁。
  这里不是京城,要啥没啥的。
  这里最好的东西就只有黄河鱼,可再好也让人快吃吐了。
  杨西宁想了好久,终于决定去远一点的地方打猎!
  丹青本来想跟着去,但想着李耀安身边不能缺人,就派了伙房几个认识野菜野果的跟着杨西宁。
  有了伙房的人,他们走之前还带了一辆马车,这是想大干一场。
  跟来的文官们,大多都是被赵晏指来帮李耀安的。
  如今大河府辖下的县衙事务,就被李耀安分出来锻炼他们了。
  为了方便讨教,他们都把案桌搬到了李耀安的营帐。
  几个人那是抓耳挠腮的,光是地方政务还好说,居然还要重新看各衙门判过的案子。
  一本《大昭律法》被他们翻得都快坏了,才堪堪处理完自己负责的衙门案件。
  想想,他们这还没有整理户籍和账册,这些李耀安都弄完了。
  若是还要他们处理这些,非累得吐血不可。
  弄完这些,他们以为就可以休息两天了,没想到会被李耀安带着出去走访!
  这出身稍微差些的,还不觉得怎么样。
  可有两个出身富贵的,就觉得难受了。
  毕竟走访走访,就意味着要走着到处访问,你想骑马坐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想他们在京城,去哪里不是骑马坐车的,哪用得着自己走那么远的路。
  可没办法,李耀安说要去,那就必须得去!
  李耀安给自己和文官们放了一天假,让他们好好休息。
  等他们走访完了,朝廷派来的官员应该也就到了。
  到时候两方交接,就不至于丢个烂摊子给人。
  因为李耀安来过这里,所以走访起来也不需要人带路。
  所有人换上便服,也带了几个精锐的护卫。
  杨西宁换了一身柔和的平民装束,跟在李耀安身边。
  几人走走停停,李耀安就像是在打听人文情怀一样,不管老少男女,他都能和人聊上几句。
  时不时他还要下田地里看看,遇到特别贫困又口碑好的人家,他还会告诉别人可以弄什么东西去卖。
  一圈走下来,除了受灾的地方,大多百姓都受过酷吏的苦。
  好在李耀安起先处理贪银案就除去了一些,后来梳理各县衙的案件和事务又处理一些酷吏。
  百姓们听了,高兴得不行,恨不得亲手送那些贪官污吏一程。
  也就是他们走访完大河府所有村落之后,朝廷派来的官员们都来了。
  李耀安带着的文官们跟来的官员们交接,等交接完毕后,李耀安将他们聚在了一起。
  李耀安还叫来了工部的周大人,周大人最近忙着黄河堤坝的修建,也瘦了一大圈,身上的官服都空荡了不少。
  见人都到齐了,李耀安坐在首位,声音沉了一些,才说道:“叫大家过来,一是为了黄河治水之事,二则是和大家聊聊大河府日后的发展情况。”
  众人立马起身,向李耀安行礼,李耀安让他们都坐下,接着说:“黄河治水,非一日能成。”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