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一族的人,虽然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了,但每一个李氏一族的人都投了银子或者精力进去。
李氏一族族内的每一个铜板,都是李氏一族共同所有,并不是他李梁或者李占直接能决定的。
所以,李梁在信中,就要求李占先找族老一起商量。
等族老们都同意了,再和族中的人商量。
李占现在主打一个听话,以前他自认为是老族长的儿子,在李氏一族中高人一等。
后来在服徭役时被李梁夺去了全部的风光,也只是想以后再寻机会和李梁比个高低。
可后来发生了太多事儿,这些事儿足以证明,李梁是李氏一族族长的最佳人选。
而他,早早地被淘汰了。
还是不得不佩服他老爹,过继了李梁一支,既保住了李氏一族崛起的希望,也为他们家留下了富贵。
李梁去京城发展李氏一族的生意之后,李氏一族就暂时由他看管。
虽没有族长之名,可现在谁看到他不喊一声老爷?
他拿出李梁的信,当着几位族老的面读了出来。
有一位族老在他读完后,伸手将信拿了过去。
他仔细对着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看了看,向其他族老点了点头。
这让刚刚还有些自满的李占,有些尴尬。
拿着信的族老说:“梁子说的事儿,我们觉得能行。”
“若是有人不同意,出来捣乱的,就拉到老族长的坟前。”
“到时候,我不介意亲自动手,给他长长记性。”
这人,一开口就是威胁,谁敢说不啊?
李占看向其他族老,结果其他族老也都点了头,恨不得现在就拉一个人出来打。
李占脑门都出汗了,若不是他一向乖觉,以李梁的话为先,他就是那个不愿意想捣乱的。
商量完了之后,李占就吩咐下人去通知其他族人到祠堂去。
李氏一族的人,现在无论男女老少,穿的衣服,戴的首饰,都已经像个府城里的人了。
甚至有些娃子,都觉得自己应该被称为公子小姐的。
可惜,要等到家里有人考了秀才举人才能有下人。
现在除了李耀光家,李泽家,也就李占沾了李耀安和李耀明的光,能使唤下人。
李占按照惯例讲了李梁的意思,但很明显有人有反对意见。
李占有些无法控制局面,族老直接拉开李占,自己站在众人面前道:“我李氏一族,在清江府内,没少受众人的恩惠。”
“咱们现在有那个能力,给清江府创造一些价值,所出的资产也不多,你们反对个什么劲儿?”
“既受人尊重,就得拿出该有的德行!”
“最近你们尾巴都翘到天上了,以为我们李氏一族的人可以无法无天了吗?”
“个个鼻孔朝天,嚷嚷着自己是当公子小姐了。”
“也不看看,自己脚下的泥巴洗干净了没有!”
“我们李氏一族,现在越是兴盛,就该越低调。”
“公子小姐,靠的不是吃喝穿着。”
“就算你们穿得再好,一开口就没点儿墨水,一言一行都跟土财主一样,谁会尊敬你?”
“今天,我就放话在这里,捐赠修建男学女学的事儿,就这么定了!”
“谁敢再反对,别怪我开祠堂,请族谱。”
得,从打一顿,变除族了。
这下,谁还敢反对,都笑着说听族长的。
散会后回到家里,有些人自然有些愤愤不平,在和别人聊天儿的时候,难免带了些情绪。
最后在脑子比较清醒的人举了很多个例子后,就闭嘴了。
自此以后,李氏一族更加注重自身德行了。
李梁收到族里族老的来信,心里道了声果然。
他当初敢丢下大本营给李占看着,就是因为族里还有好几位族老。
这些族老都是跟老族长待了很长时间的,是族中难得的明白人。
他走之后,虽然明面上把族里的相关事宜交给了李占处理。
但实际能做主的,还是那些经验老道的族老们。
除夕的时候,李梁为了奖励族人,让京城的镖局带了不少好东西,分给族人。
还送了赵晏从宫里选的几个年老的嬷嬷回李家村,为的就是教导李氏一族的族人,京城中的礼仪。
过了这个年,明年可有得他们忙了。
想到这里,李梁将族老的信点燃丢在了火盆里。
第179章 王子言入礼部
王子言在李家潜心读书,时不时请教李耀安等人,收获颇丰。
他的爹娘也十分赞成王子言在李家生活,不止生活质量能得到保障,就是和李家几个大人打好关系,也够护佑王子言的了。
他们在心里不止一次感谢,王老大夫的明智。
能得李莲华这么个儿媳妇,简直是太好了。
冬雪初融,春天即将到来,今年的春闱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王子言轻轻敲了敲李耀明的书房门:“大哥,在吗?”
李耀明从书案中抬头,回了声:“请进。”
王子言推门而入,脸上带着腼腆的笑意:“大哥,快春闱了,我明儿就搬回我爹娘那里。”
李耀明点头,王子言的确该搬出去避嫌了。
李家三人在朝为官,为免别人猜测他们漏题,王子言现在搬出去才是最好的。
李耀明又让王子言坐下,问了问他的功课,再指点了几句。
烛火下,李耀明的脸早已不复当初青涩的模样,已经是个严肃的成年男子了。
他轻轻皱眉,就有一丝威严,身上淡淡的药味儿,让人知道,他的初心从未改变。
以前想着治病救人,现在想着治国救人。
王子言自认识李莲华的两个兄弟后,就一直觉得自己面前,立了两座高山。
他赞叹于高山的巍峨,但也从未对高山生出恐惧之心。
哪怕自己如今是个小土坡,以后也定能成为一座和他们一样的高山。
李耀明见王子言一双眼睛看着自己,有些像黑狗崽崽,不自觉撇开自己的视线才接着道:“今年我会寻求外放。”
“耀光也会寻求外放的机会,耀安还在朝中,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就找耀安知道吗?”
王子言将李耀明的话,在心里过了一遍,也知道了为什么。
李耀安如今升得太快,皇上赵晏对李家三人的态度又实在太好。
如今李家想要韬光养晦,只要李耀安在朝堂,外放的李耀明和李耀光也是有保障的。
等他们两个在外放的地方,做出成绩,届时他们再回朝堂,就不会再有人不服了。
王子言又和李耀明说了几句,才退出了李耀明的书房。
后来,他又去和李耀安还有李耀光说了要搬出去的事。
两人都没有诧异,因为王氏和李梁那里,李莲华早已经和他们说过了。
王子言也就没有去王氏和李梁那里,不然,应该第一个就去和王氏还有李梁道别。
王子言搬出去,李莲华跟着一起去的。
就是为了方便在这么个节骨眼的时候,照料王子言。
二月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开始复苏。
京城的街道、客栈、茶馆又热闹了起来。
读书的举子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巡街的衙差也多了起来。
李耀安的马车缓缓前行,他掀开马车帘,仿佛又看到几年前的自己在街头走过。
铜锣声起,跨过龙门,王子言步入了考场。
十多天后,他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上,排在第十名。
李家这边,榜单还没有贴出来,就知道了。
等报喜的人去了王家后,李家就派了于伯去道喜。
王子言的爹娘,高兴地打赏了于伯。
于伯可以说是李家仆从中最有体面的,王家的人自然认识。
于伯带来的东西,不止有好几匹上好的布,还有一些上好的瓷器。
这些东西,在集市上买都买不到。
王子言会试后,看了榜单,又参加了殿试。
殿试后,他的名次排到了第八名。
赵晏问了李耀安的意见后,将王子言派到了礼部。
在王子言入礼部的时候,李耀明和李耀光也分别外放了。
随着李耀明和李耀光的离开,李梁和王氏也回了李家村。
原来是李梁收到族中来信,族中的有一位族老病重了。
李梁怕李占压不住李氏一族的人,也想回去照料族老,就带着王氏坐船回清江府了。
偌大的李家顿时就空了,大家好像都各自奔了前程。
李耀安拉住身旁的杨西宁,给她拢了拢被子。
第180章 李耀光外放
李耀光这次外放的地方,比较贫瘠。
按李耀安的话来说就是,江南富庶之地太过复杂,还不容易出成绩。
还不如去一个容易出成绩的地方,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不用怕别人说他走后门。
等他到外放的地方站稳脚跟,他李耀光的爹娘和媳妇儿秦仙仙也会过来。
到时候家里买几个仆从,让他爹娘好好享受晚年。
让仙仙给他生几个孩子,也有人帮忙带。
可惜的事是这里的大夫估计没有京城好,到时候只能向赵晏卖卖惨,让他派个人过来。
李耀光骑在马上,心里的算盘珠子啪啪作响。
他也是不容易,在工部熬资历,家里的银子加上他的俸禄又买不起京城的宅子。
他又不是吃媳妇儿银子的软蛋,只好先住在李耀安家。
爹娘媳妇儿因为这个,一直跟他两地分居。
李耀安他们又不是很喜欢和他聊天,后来大家都当官了。更是忙得没有时间。
偏生他一个人闲得很,好不容易有个王子言可以聊天,结果也参加春闱当官去了。
李耀光的表情变了又变,跟在他旁边的护卫,真是有些受够了。
每次他都以为,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护卫的苦日子还在后面,他不知道他奉命护卫的这个人,有多么不靠谱……
前面几天,李耀光还是很正常的,除了因为想事情变变脸色,就是偶尔碎碎念。
后面他就像是被放归山林的猴子,看到山上有果树,就要爬树去摘。
路上的野菜也没有放过,还指使他们去打猎。
晚上和他们坐在一起,让他们烤鸡烤鱼给他吃。
明明带了好些调味料,愣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放。
当护卫们看到他拿出那些调料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跟了个很会做饭的上官。
哪知道人家直接丢给你,等着吃现成的。
有一次李耀光心血来潮,自己煮了一碗蘑菇汤,众人都看到了小人儿,产生了幻觉。
这都不算什么,问题是那蘑菇汤还贼难喝。
后面护卫还听李耀光嘀咕,说什么,明明耀安就是这样做的。
护卫敢对天发誓,户部侍郎李耀安大人,绝不会是自家上官说的,是那样煮的汤。
他听护卫营的兄弟说过,李耀安大人煮的蘑菇汤可好喝了。
看着又上树的李耀光,护卫感叹自己是倒了八辈子霉,才被分来护卫他的。
一路上,出奇的,没有劫道的,没有其他什么天灾瘟疫,他们一行人连一个水土不服的都没有。
反而是等到走到滇云府的时候,护卫队加李耀光都还胖了一圈。
按李耀光的话来说,就是现在没人管,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及时行乐。
当时护卫还在想,堂堂一个五品知府,吃食上还会不自由?
几个月后,李耀光的妻子,爹娘都来了之后。
护卫发现,还真不自由。
李耀光不仅在他爹娘媳妇儿来了以后快速瘦了下去,就连整日没心没肺的笑容都少了不少。
处理公务上,他李耀光上手还算快,加上滇云府他最大,所以在这里他活得风生水起。
可他爹娘媳妇儿来了以后,就管着他的衣食住行,力求让他看起来像个有文气的读书人。
护卫偶尔还在前衙听到后面宅子里传来李耀光的求饶声,弄得外面的百姓还以为,是新来的知府在处罚犯人。
为了不被新来的知府抓起来实施酷刑,滇云府的犯罪率都降低了。
后面滇云府的百姓更是编出了十大酷刑,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想要到滇云府找个山当土匪的,也换了目的地,悄悄避开滇云府,去了其他州府了。
后来,又不知道是谁传出新来的知府食量巨大,爱吃好吃的食物,知府夫人爱美玉做的首饰。
知府夫妻给的赏银又丰厚,很多百姓就开始琢磨吃食和玉饰。
后来发现,他们做的美食美饰,知府那边的确在派族人收购,且价格不低。
滇云府所有人对种植和雕刻美饰就更是热情了,这就便宜了听到风声过来收购的李莲华。
李莲华借着李耀光的名声,到处散布这些半真半假的谣言。
推动了当地的发展,也使李氏一族的生意做得更大。
而她瞄准的,可不止大昭镜内!
第181章 倭人
李耀安收到李莲华的来信,晚上吃了晚饭就念给杨西宁听。
现在爹娘不在,大哥不在,好在杨西宁在,不至于只能和丹青一起分享。
说起丹青,他的婚事也该过问了。
丹青最近成天在厨房里待着,整个人都胖了些。
作为贴身伺候他的人,丹青可谓十分清闲。
就中午那会儿送点饭食茶点,剩下的时间就自己在安排。
除非遇到他休沐,否则丹青的日子真是如闲云野鹤般的退休生活。
李耀安把书信念完后,就顺势给杨西宁倒了一杯温水,让她多喝点水。
杨西宁忙着女学的事情,成日里忙得脚不沾地。
说了很多次,让她多喝水,稍微休息一下,也不听话。
李耀安只有在自己回家的时候,给杨西宁补上喝水量。
“莲华还真是厉害,才收到耀光的信没多久,就看到了商机。”杨西宁喝完了水,感叹了一句。
对于李莲华,她杨西宁和李耀安一样都不习惯喊她姐姐。
李莲华小时候还是介意的,后来听久了也就释怀了。
如今她天天忙得很,恨不得会分身之术,自然就更顾不上他们的称呼。
李氏一族的人,除了年龄大的,还有能读书的,就只留了几个实在太过老实的壮劳力在族里看地。
63/66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