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个庶女,实在没什么前程。
如今能为自己而活,就不应该想什么嫁人的事了。
汪四姑娘再看了一眼空地上的所有人,转身回了她们的营帐。
李耀安和杨西宁没有注意到汪四姑娘,他们正在为新人祝词。
其他士兵也走出来祝贺,抬上大锅肉,拿出美酒,丹青还带了人放了爆竹。
李耀安端起酒杯道:“望各位互相扶持,永结同心!”
杨西宁也端起酒杯道:“望各位早生贵子,福寿绵延!”
士兵们鼓掌,李耀安和杨西宁敬了酒后,就先走了,怕他们不自在。
李耀安前世就不喜欢和领导一起吃饭,总是放不开。
所以他在这里,也就不讲究了,先走。
等李耀安和杨西宁走后,空地的气氛果然更加高涨了。
一些相熟的人,纷纷给自己兄弟灌酒。
李耀安和杨西宁相视一笑,回了李耀安的营帐。
营帐中,丹青单独准备了饭菜,一看就知道丹青给他们开了小灶。
旁边放了好些花,李耀安拿起那些花,三两下就编了一个花环,戴在了杨西宁的头上。
杨西宁一愣,摸了摸花环,开怀地笑出了声。
第175章 入户部
李耀安带队回了京城,汪四姑娘被杨西宁安排着送去了扬州。
其他已成亲的女子,则随着士兵一起到了京城。
李耀安给她们租了一套院子,等士兵们有空了,再让他们一起商量看要怎么办。
回京后,李耀安安排完这些士兵和他们的媳妇,就急匆匆进宫面圣了。
“耀安,你太过分了,黄河那边都安排好了,你也不快点回来。”赵晏看向自己对面的李耀安,带着一些取笑的意味。
“听说我们李大人当红娘了?”赵晏随手拿了一块蜜饯放进嘴里,还把蜜饯罐子往李耀安的方向推了推。
李耀安直接拿盖子,将他的蜜饯罐子给盖上了。
“皇上,你也该减肥了,这蜜饯还是少吃的好。”李耀安劝谏,毕竟这两年赵晏肉眼可见又胖回去了。
赵晏有些不满,但又不好去拿回自己的蜜饯,只能闷闷地说:“我都已经是皇上了,你让我吃点又怎么了?”
李耀安回他:“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因肥胖而短命吗?”
“你不是要做千古明君吗?短命的话,能做吗?”
也就是赵晏性情好,和李耀安关系也好,不然说皇上短命,纯粹找死。
赵晏放弃了蜜饯,转头对李耀安说:“耀安,你去户部吧。”
“户部的裴行之已经年老了,我需要有一个人给我管好钱袋子。”
李耀安点头,他也知道,回来后,他就会从翰林院出来了。
户部,也是他猜想过的。
“明年会有一批新的进士入朝,耀安到时候你要帮我看看有没有可用的人。”赵晏手底下缺人,先帝留下的人,都快致仕,他得自己培养一批人出来。
李耀安点头,在宫里陪赵晏用了晚饭,他才回去。
回到家里,一大家子人已经等在华厅了。
一看到李耀安就一脸笑容,杨西宁回家的时候,已经被王氏等人拉着问了李耀安在黄河的所作所为。
李梁和王氏以及李莲华自然是很骄傲的,王子言却是一脸的崇拜。
这些天,他跟着李莲华住在李家。
李耀明下值之后都会来跟他讲学,李耀光下值后也会到他书房来看看。
他偶尔还要去看在京城的爹娘,然后去茶馆坐坐再回李家。
他在茶馆听到了很多在清江府听不到的事,比如黄河治理的事情。
李耀安还没有回来,那边的一些消息就通过商人传到了京城。
他每次夜里和莲华讲自己听到的消息,莲华都很乐意听。
莲华最近忙着生意,根本没什么时间搭理他。
也就只有谈到生意上的事情,或者李耀安的事情,莲华才有兴趣。
这让王子言有些无力,但自己喜欢的李莲华,就是在生意场上意气风发的人啊。
现在李氏一族的生意,借着李耀安三人的名义,没人敢给他们吃挂落。
李莲华一门心思占领京城以及附近州府的生意,若不是因为他们李氏一族现在需要低调,早都将隔壁四进的院子买下,打通了。
李莲华今天特地抽出时间等李耀安,结果他愣是等到晚上才回来。
看到自家弟弟,想说一句瘦了,辛苦了。
但看着李耀安气色极好的脸,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这话。
只能转头对杨西宁说:“好在你跟去了,不然耀安气色不可能这么好。”
这话本该是王氏说,但王氏却抱着孙子在哄。
杨西宁笑着回:“哪是我的功劳,丹青为了我们两个的吃食,愁得可是不得了。”
听到这话,在李耀安身后的丹青笑眯了眼睛。
李莲华当即从袖子里拿了一个荷包出来,亲自递给丹青:“丹青照顾耀安也是辛苦,这回家了咱可就不用天天抠脑袋了。”
这是一句打笑话,丹青配合地笑了笑。
崔念念见李莲华给了,自己也掏了银子:“丹青辛苦了,这回家了,就好好歇息一下。”
丹青看向了李耀安,就算现在李家是崔念念掌家,但他丹青的主子是李耀安。
李耀安朝丹青点头,丹青这才确认了可以休息几天。
第二天一大早朝会,论功行赏。
李耀安升正三品户部侍郎,又是跳级上任。
众人一看就明白赵晏的打算了,现在的户部尚书裴行之就快致仕了,下一任的户部尚书就是他李耀安。
第176章 女子的崛起
在朝堂上,赵晏还直接封了杨西宁为正五品千户,可招女子入伍。
主要负责医务,但也需要上阵杀敌。
李耀安替杨西宁谢了恩,虽然王氏和杨西宁都因为他升官,也升了诰命。
但是这千户才是杨西宁值得骄傲的,相信不久的将来,她会成为大昭第一个女将军。
杨西宁第二天是直接找皇后江婉吟谢的恩,毕竟在古代还是讲究男女之别。
也是在这天,杨西宁提出了昨天李耀安和她提及的修建女学的事。
此事应该由大昭的国母来提出,并亲自监督。
若是由他们提出,此事反而不美。
现在赵晏对朝堂的把握,也更加紧了。
出现一些声音,想来也是压得住的。
所以,李耀安就适时和杨西宁提出了女学,并在昨晚入睡前商量了个大概。
杨西宁在皇后的凤仪宫,跪在地上,双手交合行礼道:“皇后娘娘,目前我大昭虽弃婴不多了,但女子的处境还是艰难。”
“既然臣能入朝为官,那也请娘娘给天下女子一个机会。”
江婉吟如今肚子也大了起来,人也有些疲累。
但听了杨西宁的话,她也来了些兴趣。
在宫里,实在有些无聊,皇上虽然每日都来,但到底还是要忙前朝的事。
后宫里的事,也没什么需要她忙碌的,整个人就闲了下来。
现在听说有事要做,她可来了精神。
杨西宁朗声道:“请皇后娘娘提议修建女学,选拔各方面有才能的女子,为大昭效力!”
江婉吟有些迟疑:“这……”
这事儿也太大了,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若是提出女学,这就是公然挑战父系权威。
她从小听的最多的,也是什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一生就该依附男子而活。
如今提出女学,让女子入朝为官,属实太不可能了。
就算她杨西宁获封了千户,可不是也不能跟男子一样,站在朝堂之上吗?
杨西宁见江婉吟迟疑,她又道:“娘娘,我们可以一步步来。”
“先建女学,教她们一些立身之本。”
“前期,我们可以先招收一些乡下穷苦人家的孩子。”
“只说是教导刺绣等女子可以赚钱的手艺,这样就算想把女孩子拘在家里的人家,为了钱也会把女孩子送到女学来。”
“我们再教导她们识字,教她们道理,挑选其中聪敏之人送入京城。”
“而京城,则兴建女学,鼓励大臣将自家的女儿送到女学来读书。”
“到时候,若是我们大昭需要人才,也就不愁了。”
江婉吟被说动了,让杨西宁去写个折子上来。
回到家,杨西宁在书房,费了好多纸,才写好了折子。
结果李耀安回来一看,就给她否了。
李耀安将杨西宁的折子放下道:“若是只建了女学,那对男子又不公平了。”
“到时候闹起来,就有得你们愁的。”
杨西宁想了想,觉得李耀安说得对。
就把刚写的折子给撕了,重新又写了一个。
朝堂上,赵晏刚提出修建女学男学。
就有吏部尚书韩建,大斥出声:“简直荒唐!”
“若是女子入学,她们可还会遵守妇道?”
“到时候,怕不是要反了天去!”
赵晏的脸色顿时就阴沉了起来。
这个韩建,仗着是两朝老人,多次不顾他的颜面。
赵晏觉得他韩建这样,也是忠直之人,也就没有过多计较。
但这次可不一样,这个提案,是非实行不可的。
韩建也看到赵晏脸色不好,立马转移炮火,对准李耀安:“李大人,你还是好好回家管管妻子,不要异想天开,掺和男人的事儿!”
李耀安出列,对赵晏行了一个礼,又对韩建行了一个礼才道:“韩大人,我相信我大昭男子,是不会因为女子入学,就认为自己会输给女子的。”
“男女都入学,机会都一样,难道我大昭的男子,会惧怕输给女子吗?”
“若真是如此,我大昭男儿,还谈什么保家卫国?”
这话说得还想反驳的人,都没了言语。
难道要他们承认,大昭的男子会不如女子吗?
如此,这个提案通过了,压力就给到需要支出银子的户部。
而户部尚书,也直接把这个摊子给了李耀安……
第177章 绽放
李耀安接收到这个事情,就明白了,他的任务就是搞钱。
各方开办学院要支钱,以后的一系列改革也要收钱。
他以后大抵会是户部尚书,那这事儿还是趁还有精力的时候,办了吧。
回到家里,杨西宁看见李耀安眉头紧锁,一经询问,得知始末,杨西宁只能给予同情。
李耀安饭后回到书房,一边写一边想。
首先要开海禁,不能让百姓守着海,却还没有吃的。
还可以提高晒海盐的方法,这个可以扔给工部去想。
其次得鼓励经商,大昭本不允许经商人家科考,可拿出十个名额做奖励。
依照经商人家行善积德的多寡来分这十个名额。
当然针对经商科考当官的人家,考核上也要严格些,避免其科考成功后,就不再行善。
另外一些小细节,再依次慢慢补充。
李耀安洋洋洒洒写了很多,等他完成回房,杨西宁已经睡着了。
在户部裴行之看过后,李耀安在朝堂上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经过赵晏的同意,李耀安就着手安排了下去。
李耀安因为和武将杨家结亲的原因,在武将之中,口碑不错。
一下朝,兵部尚书就拉着李耀安各种说兵部的不容易。
要给军饷还要给那些抚恤金,还要关注军粮和兵器之类的。
李耀安表示明白,也没打算为难兵部那边,那边来了申请的款项,确认没有问题,他都是签了字的。
若是银子没有批下去,也是现在的户部尚书还有他的考量。
国库在先帝的节省下,还算丰盈。
但是要鼓励工部创新,兵部扩兵,还要鼓励教育,真是哪哪都要钱。
李耀安也愁,头发都掉了一些。
还是李耀明怕自己弟弟英年早秃,给开了些药,不然李耀安的头发,可经不起考验。
这一年下来,可谓是十分忙碌,银子批下去后。
杨西宁也在皇后江婉吟的指示下,忙得脚不沾地。
京城的女学,是将曾经的一个王府拨来改建的,男学则建在南城门附近。
而后就是针对进学的考核分班,识字的根据掌握的知识分班,不识字的则按照各自的长处分班。
识字的帮助不识字的,不识字的则和识字的交流自己的长处。
等明年春天,她们和他们将迎来第一次考核,再根据掌握的知识分班。
李耀安带着一些官员去考察,还发现了一些善于工事的人才。
这个发现,使赵晏很是高兴。
赵晏下令,若是能造出为民为国的好东西,将破格封官。
杨西宁成为了女学的第一任院长,她独特的教育方式,教导着女子自立自强。
男子那边则出动了一个致仕的阁老,由他镇守。
接近年关,朝廷快封笔的时候,皇后江婉吟成功诞下一个男孩儿。
大昭后继有人,赵晏一高兴,忘了和李耀安商量。
当堂宣布,众臣工都多发一个月的俸禄。
李耀安生生在大冷天打了抖,这赵晏还真是一高兴,忘了自己还在扩建的项目需要钱了。
吏部尚书韩建提议大赦天下,赵晏给当场否了:“若是放了那些罪人,对死去的那些无辜之人,又该是多么不公。”
“既然犯法,就得伏法!”
“朕的儿子,可不是一生下来,就给其他百姓添堵的。”
李耀安首先跪下大呼:“皇上英明!”
其他人立马跟上,只余下提议的韩建满脸通红后,不得不跪下跟着众人大呼皇上英明。
年关至,因今年鼓励商贸,百姓们的物资也丰富了不少。
加上各地的男学女学均已建成,明年就能入学,有个盼头,家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而大昭的百姓们,无论男女,都将有机会在大昭的土地上绽放光彩!
第178章 李氏一族
清江府望远县李家村,收到李梁来信的李占,招来几个族老,开始研究。
建男学女学,李氏一族并不反感,甚至觉得这是个好事儿。
就是要李氏一族拿出钱捐赠,这事儿太大了,需要和族老们商量。
62/66 首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