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娘子没料到随口多嘴的一句话就让主子盛怒了,忍不住腿发软,连忙以头抢地:“请主子恕罪。”
她心中懊恼自己怎就说了这样的话。
明知道主子恨不得将婵姑娘身边的男子都弄走,还要说身边有李府的公子。
尤其是刚才主子看见婵姑娘被娄子胥抱了,当时脸色便沉了。
若在平素,她绝对不会看见主子冷沉隐忍的神情,他向来肆意,无论是谁都未曾在他手下吃过亏,唯独将心尖最干净,最耐心的留给婵姑娘。
结果偏生婵姑娘的眼里、心里都没有主子。
秦娘子又想到,主子为何会在花船上了,他是来问娄子胥与她相处得如何的。
主子现在是这个男人还没有解决完,下一个男人又来了,心中不痛快许久了,她还上赶着去主动说。
息扶藐没责罚秦娘子,而是望着断开的琴弦,忽然笑了,眼中却半分笑意也没有。
刚见了娄子胥,又去见李默,他的妹妹整日真是比他都要忙碌。
他指尖卷起断弦,骨节勒出深痕。
且说这头。
孟婵音与两人赏了一会儿花,时至落幕时才分开。
她乘坐马车回府。
回府的路上,她闭目靠在马车壁上,想着刚才听见的琴弦声。
虽然不少人都是说笑着猜了很多人,但她确实听着那琴弦声很熟悉。
似乎真有几分息扶藐的指法,很多年没有听过他正经弹琴,上一次还是他醉后发疯,随意拨弄了几下。
一时,她听见了也不敢确认。
正想着,忽然马车骤停。
“发生何事了?”孟婵音撩开马车往外探去。
车夫下轿检查,然后道:“姑娘,无碍,只是轱辘上掉了一颗钉,可能需要姑娘先下轿一会儿,待小的将钉子打进去。”
孟婵音从马车中下来。
马车正巧停在官道右侧,她寻了处干净的石板坐下,望着远方将要落下夕阳。
山峰赤练,白鹭飞过。
车夫很快就将钉子弄进去了,打开轿门:“姑娘请上轿子。”
孟婵音重新踏上木杌上了轿子。
马车再次朝着息府的方向行驶。
孟婵音本是想闭目小憩,可刚一闭眼,脖颈上忽被架上一把匕首。
她倏然睁开眼,入目是一张清秀的脸。
女人的年龄不大,莫约三十岁左右,眉眼冷厉。
一眼瞧着便是常年在刀口舔血的江湖人。
女人正拿着匕首,捏住她的脖颈,目光上下而扫视,低声威胁:“不许叫。”
孟婵音咽下险些要溢出唇齿的声音,面色微白地眨眼看着她,示意不会出声。
女人目光落在她的脸上,低鬟蝉影动,肤如凝雪,是个难得的美人。
见是个娇娇小姐,她不似刚才那般狠厉。
想了想,她将手中的刀尖微移,道:“姑娘,我无意伤你,只是有人在追我,不得已才弄坏你的马车,想借你的宝地躲一躲。”
“你若帮我这次,算我欠姑娘一条命,日后若是用得上我的,姑娘尽管吩咐。”说完,她顿了顿,续说:“姑娘若是同意,便眨眼示意。”
孟婵音后颈贴在马车壁上,透白的鼻翼渗出薄汗,对她轻颤眼睫。
“好。”女人对她一笑,也不担忧她是否在骗自己,直接将匕首一收。
危险撤离,孟婵音忍不住捂着胸口,难受地轻喘,但很克制不让外面的车夫听见。
她没忘身边的女人,转过绯染白颊的脸,问她:“你是谁?”
女人睨她如此脆弱,歪头道:“姑娘别怕,我不是什么坏人,只是一介江湖人,遭人追杀来此,见姑娘马车宽大,才起意进来躲一躲的。”
她似觉得孟婵音可能不信任自己,便主动道:“姑娘瞧着是心善的,我也并非是什么坏人,姑娘一会儿将我放在城郊的乌巷便是,我住在那里,我也只是想来搭程姑娘的马车。”
城外的乌巷里面住的要么是流民,要么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乞丐。
乱世之中不少百姓流离失所,因不知那些没有身份的流民,究竟有没有混入敌军的探子,官府便只准许在城外设立乌巷,不准许这些没有身份的人进去长住。
孟婵音打量女人,目光不经意扫至她的手,留意到上面都是常年劳作的茧。
况且女人面容生得和善,虽然瞧不出什么来,但既选了上她的轿,定然是早有预谋。
孟婵音收回视线,同意她暂时乘坐:“好。”
女人一笑:“姑娘果然是好人,我姓陈,姑娘唤我陈娘便是。”
孟婵音颔首,转身对外面吩咐:“一会在乌巷停一下。”
车夫不知里面多了个人,听见姑娘的吩咐,虽然疑惑,但也没有多想便应下。
马车内的孟婵音面上一副怯生生的模样,实际悄然移了身,距她较远,细长的手指扣住坐垫。
下面有一把匕首。
陈娘见她稳重安静,目光转而又落在她的脸上,打量了一眼便别过头。
陈娘双手抱臂地靠在马车壁上,似真的对她很放心。
她没有任何动作,孟婵音自然也不会冲动。
直到马车停在乌巷,陈娘睁开眼,用匕首撬开身后的窗正欲下去。
临了想起什么,她转头看向正睁着漂亮的眸儿看自己的娇弱小姐,忽然展颜一笑,从腰上扯下一只香囊丢在她怀中。
“我没有什么可报答姑娘的的,这个送给姑娘,日后若是有事,可以派人将此香囊送至乌巷,寻一个叫三哥的。”
话落下,她便轻巧地下了轿子,然后迅速地拐进暗巷中。
车夫久久不见姑娘下轿子,敲着轿门:“姑娘?”
孟婵音捏住香囊,快速将被撬开的后窗拉回来,扭头对车夫道:“忽然想起来不用了,我们回去罢。”
车夫虽然摸不准头脑,但也没多问主子的事,重新坐上去驱使马车,赶在天黑之前回府了。
回府时已经傍晚,门口点起华灯。
孟婵音踏进院子没有看见春心,反而看见青年一袭墨黑长袍融入黑暗中,怀中抱着一把青琴立在院中,似等在此地很久了。
看他的一瞬间,孟婵音下意识往后退一步。
冷静下来后,她转身关上门,神色如常地朝他走去:“阿兄怎么在这里,春心呢?”
息扶藐此刻周身温和,抱着琴像是温雅的书生。
他空出手,上前牵起她的手往里面走去:“我让她去别的地方睡了。”
不知道他在外面等多久了,手冷得惊人,如同刚才握过冰凉的冰块,身体还没有回温。
孟婵音被他冻得一哆嗦,想抽出手却被他握住得紧紧的。
他的力气很大,她挣扎不开只得放弃,由着他牵着自己往里走。
待走到室内,他将琴放在架上,转身又抱起她。
“阿兄!”孟婵音抱住他的脖颈,呼吸有些急乱。
息扶藐抬眸对她轻笑,一手拂过桌上的棋盘,然后将她放在上面。
黑的、白的碎玉珠子落在地上如同淅沥沥的雨滴,溅得四处都是。
他低头含住她的下唇,用牙轻咬,不解地扬起眉骨乜斜她,“嗯,怎么了?”
他今夜很奇怪。
孟婵音心跳震耳,猜想到今日那艘乌蓬船上的或许真的是他,主动启唇将舌送过去。
第48章 别怕,我是在讨好你
送上门来的柔软,他自然是不会推拒,顺势吮住她的舌尖,含在口中慢慢品尝。
她抬着下巴迎合他的的吻。
两人相融的呼吸渐渐变得急促、凌乱,酥麻如钻进了骨子,勾起翻涌的情慾。
早以不是单纯的男女,过于缠绵悱恻的厮磨很容易朝着情不自禁而去。
他松开她,急促地喘着,抱起她直径放在桌上,匆忙解下腰间的圆玉革带暗扣,松懈了上裳,随后便欺身至上方,湿绯的眼尾泛起风流的渴望,咬着她的下唇索取得不留余地。
少女的春衫薄,很快白玉似的薄肩露在黑夜中,尤其是翘起的那一双白雪似的腿,一晃一晃的,白得招人眼。
“阿兄,白日你是不是在那秦娘子的船上?”
就在他埋头细吻时,耳畔响起少女带着轻喘、扬着娇媚的音儿。
因为动情得厉害,听不出是吃味儿地质问,还是不经意地试探,亦或者是好奇。
息扶藐一顿,从她的腿上抬起微红的脸,望着她,分明没有笑,却因春水让眉宇间的冷淡稍减。
此时她白嫩的肌肤泛着热浪的潮红,衣裳半懈,玉门大敞,明媚的眼眸蒙着雾气,整个人都似溺在水中,连鬓边的发都是湿漉漉的。
又娇又魅,不禁让他想到一些不正经的词,当含在唇舌间时,又不舍得用在她的身上。
息扶藐咽了那些下流的话,神态痴迷地去吻她的唇。
她颇为嫌弃地别过脸不让他吻,可抓住他的衣袖却没有松开。
她快活完了,总是这样,那点小任性总能踏着他的心尖上,引起难以言喻的酸胀。
他失笑,唇印在她的粉嫩到脸颊上。
她又问:“阿兄在秦娘子的船上作何?”
这话乍然听起来是在吃味儿,可细听来却又全是警惕。
息扶藐低头将脸埋在她的脖颈,轻声地喘吁:“……以后就知道了。”
孟婵音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想要推开他从桌上下去,却被他搦住腰死死地压住。
随着青色长裙被丢在地上,那雪缎似的软身被刺穿了。
在黑暗中她显得格外脆弱,单薄的肩膀抖着,眼中一下盈满了晶莹的水光。
他脸上的赤绯越发浓,漆黑的眼底盛着翻涌的暗涌,在温软吸附得厉害是,喉咙忍不住发出沙哑的闷哼,尤其是脖颈的青筋鼓起,性慾像是瞬间暴涨。
探了又出,近乎粗鲁的野蛮力道,扇声在夜里作响得过于明显又频繁。
“轻些,要……被人听见了。”她着仰头,涣散了眼。
听见她断断续续地埋怨,他微抬着脸,口中叼含着被拉长的红尖儿,喉结轻滚地‘嗯’了声回应她,动作却不见轻。
孟婵音闷声地咬住抿住下唇,整个人像是在水中漂浮的一只乌蓬船,晃悠悠地发出声音。
月光透过树枝落在窗牖上,照得少女启唇扬起的脸颊陀红,白皙的身子在月下好似连骨子都酥得透出薄粉。
原本清冷的夜,随着迭起的几声时有时无的气息吐纳,多了几分不言而喻色慾之气。
最后究竟是如何睡下去的,孟婵音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他打捞起软得骨头都塌了的她,先是放在小榻上,用干净的帕子擦拭她身上黏腻的痕迹,然后放在床上,又俯身捧着她的脸,继续吻。
还不够,还不够!
她又累又恼,还得迎合他的吻,最后索性闭上眼睡过去,由他黏人地吻着不再管。
乔儿的婚事定在七月初七,是个好日子。
出嫁前几天,府上早早便开始着手准备,乔儿虽是庶出,但也是自幼长在大夫人膝下,大夫人对一众子女皆视如己出,出嫁规格也都是按照嫡女对待。
乔儿很感激大夫人。
为了彰显姊妹一起长大的情意,众人都从私库抽出银钱,暗自给乔儿添嫁妆。
孟婵音的细软不多,房中的那些东西都是息扶藐送的,她不好典卖,故而囊中很羞涩。
好在她听闻乔儿出嫁所需的帕子,还没有绣完,这几日便提着针线去乔儿绣阁帮她。
息府女孩们有专门学刺绣的阁楼,幼时大家都在一道学刺绣,只是后来随着年龄大了,各自也就不在绣阁中待,只有要出嫁的姑娘偶尔会来这里。
侍女打开门,看见门口秀丽单薄的少女,脸上不自觉浮起一丝笑意。
“婵姑娘来了。”
孟婵音弯唇笑:“嗯,乔儿姐姐呢?”
侍女让开路,道:“我们姑娘早就在等婵姑娘了,今儿早上起来看见还剩下的那些绣品,还说着头疼呢,姑娘来了,正巧解了姑娘的头疼。”
孟婵音走进绣房。
坐在绣架前的乔儿头发都没梳,初起床,眼下泛着疲倦的青乌。
听见声音乍然抬眸,看见进来的孟婵音,又是一亮。
乔儿站起身,欢喜上前:“婵妹妹,你终于来了,快快来这里坐。”
孟婵音被她按在木杌上,怀中被塞了绷子。
她拿着绷子开始穿针线,转头问:“还有多少没有绣完?”
乔儿轻叹:“不多,还有二十几张。”
“怎么这么多?”孟婵音诧异。
乔儿无奈道:“这还算好的,在你没有帮我之前,我可还剩下一百张帕子。”
“还剩一百多……”孟婵音没想到乔儿嫁人要这么多喜帕,成一次亲,带去的绢帕怕是一辈子都用不完。
乔儿长叹:“谁知道嫁人要亲自绣这么多,绣嫁衣不够,还有盖头,鞋子,连帕子都要自己绣。”
因赫连尤是京城人,那边人的风俗与扬州不同,极其讲究新娘是否贤惠,但凡到了十二岁便要开始自己绣嫁妆,待到出阁时再一道抬过去。
而扬州没有这样的风俗,故而乔儿从订婚开始便着手此事,眼看着还有几日就要上花轿了,她还差些没有绣完,好在有孟婵音帮忙。
孟婵音埋头开始绣花样,安抚道:“无碍,已经快了,今日我在你这里多留会子,帮你绣完再走。”
48/95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