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汾掀开帘子走了进来,对着赵峤简单地点了点头,然后说:“姜家和侯府的情况也很不好,我们需要赶快回去。”
其实,这其中是有很多漏洞的。
如若说一个王朝,真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动荡,让许多家族都受到了威胁,甚至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多数人都会劝诫:“你不要回去了,回去反正都是死,还不如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逍遥自在地过一辈子。”
可赵峤是什么人?
从小到大被当做家族里的掌权人来培养的,一旦家族里其他的男丁全都意外死亡,无论她嫁得有多远,她都得第一时间赶回家中主持大局。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她往往不会去想那么多,只想快点解决赵家的危机。
当然,如若赵家真的覆灭了,那么赵峤,也就真正地自由了。
她就再也没有束缚,可以无拘无束地生活了。
然而,这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她宁愿这一辈子充满了束缚,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在身边提醒:“你要考虑你身后的家族。”
她也不愿意走到了暮年之时,回首遥遥相望,身边身后空无一人。
想到这里,赵峤不顾身上的疼痛,挣扎着准备起身。
姜汾扶着她,让她能够感觉到好受一些。
而呼延阑,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心情挺好地说:“师出有名了。”
话音刚落,穹庐之外传来人声鼎沸的呼喊声。
“杀!杀!杀!”
这声音听起来庄重而严肃,最为重要的是,太过于整齐了。
就像是提前操练过一般。
就像是提前料想到了今天这些事一般。
赵峤不敢深想,她看着旁边姜汾的脸庞,发现她面色冷漠,嘴角却有意无意地噙着笑。
看起来像是势在必得。
第64章 太监 求求各位了,给口饭吃吧
天色昏暗, 微微泛红的霞光将本来慢慢隐入黑暗的云彩拉回了天空,照在每个人脸上,光影筹绰。
这是胡人大军向芪朝行进的第十三天。
前两天, 他们刚刚越过了边境, 成功踏上了芪朝的土地。
芪朝当真是完了。
他们军队的人数并不算少,甚至而言, 可以称得上是浩浩荡荡。
芪朝对匈奴最为严防死守的城墙,曾经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边界线,可以让百姓在一隅之地安居乐业。
现如今,城墙上砖瓦早已布满青苔, 城墙内部军营人去楼空。
靠近边疆的城里,人们不敢居住, 他们只能带着仅存不多的粮食, 背井离乡,去往从未踏足过的地方。
边疆生活的人走了,京城的人会好过吗?
人人自危。
有钱的人抓紧时间准备马匹, 他们连车都不敢备, 就是怕在路上招摇过市会被土匪劫财, 甚至而言,会被难民哄抢。
平民百姓就难了。
朝中波涛汹涌、天翻地覆的时候,他们一点消息都没有, 等到大多数富人的府邸都人去楼空了,他们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时候, 街上已经开始喊打喊杀了。
朝廷也颁布了命令,不允许百姓擅自离京。
此时此刻,对于外面还没有收到消息的人,京城就像是一个装饰华美的陷阱。
外面的人挤破头皮都想要冲进这纸醉金迷的地方, 里面的人饥一顿饱一顿,挠破脑袋都没办法养活自己,更不敢私自出逃。
直到有一天,朝廷突然下放了开棚布施粥饭的命令。
这对于已经饿了两三天的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即使他们吃的粥里面掺杂了很多的砂石,他们也喝得心满意足。
于是心满意足的他们,开始对着那些“善意”的官兵们赞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我们来世还做芪朝的百姓。”
按照以往,这不仅会多得一碗粥饭,还会讨得那些达官贵人们开心。
然而,这话抛出去没多久,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兵便横了他们一眼,然后怒气冲冲地说:“什么芪朝?”
这话放到以前,可是千万不能说的啊。
百姓们不禁喃喃自语,这当兵当久了,还真以为获得了皇权了,敢这么藐视皇帝。
这可是诛九族的戏码。
面对这么多面黄肌瘦的百姓都在窃窃私语,那肥头大耳的官兵忍不住出言讥讽道:
“真以为原本那个皇帝老儿还在呢?他早就跑了,现在是黄大将军的天下,这以后,不会再有芪朝了,只会存在一个庆国。”
“你们这些人,本来早就该死了,我们就该把你们的钱财全部抢光,让你们现在居无定所,要你们是命也没用,看你们敢乱说!”
“吃完这顿你们就待在家里等死吧,哦,不对,你们也可以看看家里面有没有耗子,可以靠它饱餐一顿,再也没有人会这么大发慈悲地救你们了。”
民众们这才发现一丝不对劲。
在他们天天焦虑如何活下去的时候,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国君身上,希望那位从来都没见到过的皇帝,可以开恩拯救他们。
可现在,在一个粗俗无比的人嘴里,他们得知了,那个唯一能够拯救他们的人,早就比他们先一步离去了。
这座城里,有点权势的人都跑了,只留下他们这群手无寸铁的百姓,看着老天爷的脸色,才能苟活下去。
原来他们只是政权颠覆下最直白地,可以被随意抛弃的物什。
所以,面对这肥头大耳的官兵源源不断地出言侮辱,他们也只能低着脑袋,默默吮吸着碗里本就不多的粥饭,然后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他们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结果,起码这样,他们不会直接死去。
世道乱了,他们就难以活下去了。
就在他们在心中感慨自己多舛的命运时,一道高大的身影挡住了照在他们身上的阳光。
正当他们想要说些什么让这个人离开时,他们抬头一看,竟发现眼前这人剑眉星目,身上竟然还背着一把剑。
这人看起来和他们的落魄困窘不一样,和那些鼠目寸光的官兵更不一样,他更像是一个英雄,一个可以拯救他们于水火的英雄。
英雄的脚步动了,朝着那群官兵慢慢移动,难道他要凭借一己之力将这群官兵全部打趴下吗?
英雄站立在了那个刚刚侮辱他们的官兵面前,然后慢慢抬起了他那英俊的脸庞,难道他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手了吗?
可是,英雄不能为了他们这么早地离开啊,如果他走了,下一个奔赴千里之外来拯救他们的人,又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英雄,其实可以先不用管我们的,你要先保护好自己,让自己更强大,才能更好地救我们!
他们无声的呐喊似乎打动了站立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英雄只见他左脚向前迈了一步,然后伸出手,缓缓起唇,似乎是刚要说些什么。
英雄,侠肝义胆,肝胆过人,百姓不会忘记你的!我们会好好……
“我也要喝。”
我们会好好……
诶?!
大家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只见英雄面不改色地对着官兵们说:“能给我舀那一边的吗?那一边沙子少一点。”
原本,官兵们看着他如此高大,又背着一把剑,便下意识地以为他是江湖上打抱不平的侠客,纷纷咽了咽口水,不知道待会儿该怎么办。
毕竟,虽然他们现在仗着自己是个兵,可以在这群平头老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可真要说他们有什么本事,那可以只能说是三脚猫功夫,不过草包一个。
可就在那个人越靠越近,他们能够清晰感受到那个人身上的威压的时候,那人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也要喝。”
他们立即有些群情激愤。
“老子还以为你有些什么本事,没想到是花公鸡扮长虫走路,下次老实点,没装模作样的。”
“大人物啊,身上还背着把剑,是准备拿这个把自己脖子两刀抹了吗?”
“你也配喝粥?现在已经过了发放时间了,自己来晚了,还让别人配合你,有这命享福吗?”
“他要是能享福,还会留在这里?这里的人不都是穷酸恶臭的耗子吗?但凡手里头有两个钱,哪怕是有两袋米的,早就跑了,剩下的这些人还不知道跑,活该被打,活该被骂!”
……
他们说的越多,底下的百姓心中的愤怒就被一点点地点燃。
他们握紧了拳头,死死咬住牙关,努力压制心中的不满。
就在这时,被他们看作是英雄的人,突然跪在了地上,向那群人渣臣服,“求求你们了,给我一碗粥吧,我什么都能做。”
隐隐约约可以听到哭腔。
这不禁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一下。
这个人怎么可以这么没骨气。
“好啊。”
官兵们听到他都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之后,直接开始狰狞地笑了起来,“如果今天你喝了我的粥,那你明天就得跟着我进宫当太监。”
太监,在大多数眼里都是看不起的存在,他们从命根子被割掉的那一刻,就成了谁都可以踩一脚的下贱货。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大老远跑到宫里面做这么个人人都嫌弃的活。
可跪在地上的人偏偏就答应了。
“只要给我一口吃的,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面对他卑微的祈求,官兵们彻底放声大笑。
他们又征服了别人。
他们随随便便舀了一碗粥,递给跪在地上的男人。
可就在男人即将接过碗的那一刻,他们毫不留情地把碗摔在了地上。
碗碎了,粥撒了,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他们在彻彻底底地践踏着地上那个人的尊严。
“粥撒了,我就不用去宫里了吧。”
他低着头,说话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波澜起伏,只觉得很平静。
“什么话?我们把粥给你了,只是你没接住罢了。”
言外之意,虽然你什么得到,但是你还得在我们面前扒了一层皮才能离开。
他们直接五花大绑把英雄捆住,然后三两个人把他抬起来,往宫里面走。
英雄闭上了眼睛,他不说话,似乎是认命了。
百姓们的目光不断交汇,似乎是在无言中交谈些什么。
就在他们即将走远的那一瞬间,百姓集体点点头,似乎是确定了什么事情,然后全都蜂拥而上!
他们把剩下的粥迅速抢完了。
连沙子都没剩。
而他们的英雄,正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
宫里面最近来了个新太监。
这个太监长得人高马壮的,跟以前那些畏畏缩缩、又瘦又小的太监不一样。
也因此呢,他很快便受到了提拔,从洗恭桶的最末等的太监,摇身一变成了伺候公公的小太监了。
可惜,没过多久,公公被菜给噎死了了,没办法,他的职位不能空着,于是乎,小太监就顶了上去。
小太监成了公公,去伺候千岁,可惜,千岁出门摔了一跤,直接驾鹤西去。
新的圣上为了填补千岁的职务,就提拔了几个公公代替千岁。
这里面,恰好就有那个新太监。
没过多久,伺候皇上饮食起居的公公生了场大病,一病不起,新太监临时被拉过去伺候皇上。
他勤勤恳恳,面对皇上时始终没有抬起过头,可他的人高马大,还是成功引起了皇上的注意。
“你是什么时候来宫里的?我怎么从来都没见过你?”
“禀告皇上。我是新来的,我姓盛。”
第65章 复仇 最近学院活动好多,我要黑化了……
宫里面那个姓盛的太监, 成为了皇上面前的红人。
本来,这位皇上就是谋权篡位登上的皇位,因此, 他对于朝中权力的掌握十分病态。
他不愿意把权力分给下面的官员, 觉得给他们的权利越多,他们谋朝篡位的想法就会越加强烈。
特别是武将, 他们绝对会拥兵自重,当初的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旧朝的皇帝为什么会选择同意闻行就在边疆的申请呢?很大的因素就是忌惮,他忌惮着闻行在军队当中可怕的召集力。
在他的印象中,闻行对闻家的情感不深, 只要姜汾远走草原,他便没有了什么软肋。这样的人, 才最容易那个篡位的乱臣贼子。
他千防万防, 没有料到最后的问题出现在了他身边一个一直不吵不闹的侍卫上。
没错,这个传闻中的黄大将军,前身只不过是一个侍卫罢了。
甚至连他的名字, 在登基之前, 都是叫做狗蛋这种贱名。
他没有什么出众的才能, 在众多侍卫中也一直排不上号。
唯一能拿的出手的能力,不过是没读过书,却能够模仿别人的字体, 惟妙惟肖,连原本的作者都看不出来任何的区别。
登基之后, 他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号召了所有能够占卜天命的能人,为自己改了一个新名字。
叫做黄旋风。
一听就散发着帝王之气,能够震慑住所有看到他的人。
黄旋风杀了皇帝, 很大的可能会被其他人当作谋逆的小人,当时的他,就必须得先出一个让大家信服他的理由,让他们能够心甘情愿的推崇自己当上帝王。
46/49 首页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