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拎着冰鞋去冰场训练,走路的时候都吹着口哨。
他并不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
而齐择知道。
“你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姐姐?”
“她在生病,你在干什么?”
“陈业昂,我觉得你很自私。你姐姐都癌症晚期,却看不到你去照料。”
齐择的话曾经无数次回响在陈业昂耳畔。
陈业昂开始怀疑自己的成功与喜悦,是否都带着对姐姐的漠视。
他不知道。
姐姐去世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天气。
她晒着太阳,然后皱眉说:“我好痛啊,小昂。我要走了。”
救护车呼啸而来,但在此之前,姐姐已经溘然长逝。
陈业昂知道她的痛。
病魔把他的姐姐折磨得不成人样。
他们找过专家,也有过会诊,后来甚至于自愿试药。
可到最后,姐姐还是离开了。
陈业昂亲手刻下姐姐的墓碑。
陈业静。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姐姐,我未必还能再拿金牌。
但是我想让你知道,我还在努力地生活。
我不会放弃自己。
即便你已经不在了。”
然后他站起身,老陈教练弯腰帮陈业昂拍掉膝盖上的尘。
师徒二人就这样离开了陵园。
“孩子,你回来的时候,我一定会接你。”
彼时道别退队的话语还犹在耳畔。
而现在的老陈,小心翼翼地攥紧了自己徒弟的手,把他交给周七河。
武侠小说中的盖世英雄,蛰伏是为了重新名震天下。
而一个运动员在鼎盛时期的沉寂,可能需要花费更长久的时间去弥补。
竞技体育没有金手指。
他们都清楚地明白陈业昂会从头再来。
但只要有重新出发的勇气,就足够了。
第69章 世界杯第三站,江为止正式复出。
part1 「世界杯第三站, 江为止正式复出。」
周七河真正把江为止放出去比赛,是世界杯的第三站。
他有着漫长的休息调整期。
而季锋则开始了轮换。
她坐在赛场边,准备等着看男子五百米的比赛。
有人牵着几个小孩子走过来, 在季锋的身边坐下。
“来啦?”
“嗯,来了。”
苏瀚延坐下来, 笑着跟周围人打招呼, 介绍着自己带来的小队员。
季锋其实对他不甚了解。
印象中,那是一个沉默寡言又十分刻苦的大运动员了。
苏瀚延临退役前, 在世锦赛里得到了第五名的成绩。
这算是个挺好的结果了。
然后呢?
包括季锋在内的大部分人, 其实都没有再关注他的去向。
而现在, 他回到了观众席。
脸上带着释怀的笑容,还有比从前更热情友善的性格。
苏瀚延对季锋说:“对了,恭喜你在上一站世界杯取得1500米金牌!当时周姐就给我票了, 但是我在带训练, 不然还真挺想来现场观赛呢!”
周姐是指周七河。
从她上任开始,就经常轮换着送票给各种基层教练。
没错, 苏瀚延在退役之后读完了大学,然后成为了一名地方体育局的选材教练。
他现在正带着三个最得意的弟子, 前来观看1000米的男子比赛。
暌违许久的冰场了啊。
江为止站在赛场之中, 觉得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在周七河的刻意压制下,江为止已经很久没有上过这么正式的比赛了。
当时的周七河是这么说的:“你的训练和比赛思路已经全混乱了, 现在需要做的是——呃,那句话咋说来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江为止需要把自己的比赛思路理清楚,重新深耕中长距离。
他并不适合500米比赛。
这点已经被印证, 且为了保障优势项目而全员掰短, 并不科学。
现在,是江为止要重回赛场的时候了。
嘘——
赛场寂静, 万箭齐发。
令号枪一响,引爆了全场的欢呼加油声。
几个小队员是第一次看实地世界杯,已经开始大叫“中国队加油”。
江为止却并没有急于卡位。
他缀在队伍末端,很冷静地观察形势。
K国的李东万这次却打得很主动。
他几乎是倾泻了所有的力量去滑行,这和他从前的风格大不相符。
如果放在从前,江为止可能也就上去追了。
他是那种遇强则强的类型。
但是现在江为止并没有去追击。
他仍然冷静地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滑行。
小队员问道:“苏教练,耳机里的转播解说刚才讲,小江哥哥是因为他实力不足所以才不追上去的,对吗?”
转播里的王弘喋喋不休,像从前一样在自己毫无认知的领域夸夸其谈。
苏瀚延摘掉孩子们的耳机,温和地说:“你们是运动选手,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听别人怎么说,要认真地看哦。”
几个孩子懵懂地点点头,开始认真地看比赛。
苏瀚延这才侧身和季锋讨论着赛况。
“他变得更自信了——虽然他之前也是如此。”
季锋明白苏瀚延的意思。
那是对自己后程能力的自信,以及对比赛对手的了解。
本次世界杯分站赛,男子1000米属于新老同台竞技。
像江为止算有点资历的,k国李东万则属于老运动员了,几乎处于退役边缘——k国最近男子有点青黄不接,好几个奥运名将都没出来比赛。
算是给二线队员些机会。
还有一些小将,稚嫩得很。
李东万这次是真的拼了。
他奋力地滑行,如果没有意外,这将是他的最后告别赛。
江为止没有追上来,但李东万并没有松一口气。
外界都说江为止低谷期,他透过八卦也大概知道一些,江为止在国内综艺通告不少,拍摄杂志很多。
有人评价他在忙着捞钱,无心训练。
但李东万作为对手,反而比很多本国人更相信江为止的能力。
所以,此时此刻,李东万丝毫不松懈,一丝不苟地执行着自己的战术。
第五圈,江为止动了。
“噢——江为止几乎是四两拨千斤地超越了两个人!在前方两位选手缠斗的时候,他走了个S曲线,先从弯道内侧过掉了黑国的KK,然后迅速的外拉超越了第三名的Mike。”
卡位上了两个。
江为止来到第三名。
他刚才的超越只是微微提速,抓住了kk的路线纰漏。
Kk属于新出来的小将,在控制路线上有点问题,过弯的时候由于惯性力的缘故,整个人有些偏移,虽然只有一瞬,可江为止抓住了时机。
而拉外道的时候才真正起速。
他冷静地上到第三位,速度却仍然不减,反而继续提速。
前方的李东万已经感受到压迫,但他也并不畏惧——
“上一次我输了,而且输得很难看。可现在,我不会再给自己的告别赛抹黑。”
李东万自认没有什么充裕的体力去对抗,所以他的选择是,用他多年的比赛经验去控制赛事。
身后的第二名选手是著名的红国名将塞万提斯,是一个刚冒头就成绩奇佳的新人。
新人的毛病就是着急。
而塞万提斯作为欧美人,还多了一个毛病,那就是身材高大但风格大开大合。
这也算是欧美猛女猛男的通病。
李东万稍微调紧了路线,整个人显得有点偏内侧。
塞万提斯果然忍不住就要冲——他的爆发力同样很强。他还有兼项500米,绝对速度很快。
塞万提斯并不擅长路线超越,他蛮干前冲,却总觉得自己的每一步都被李东万给算准了。
李东万守着内侧,塞万提斯卡在外侧。
江为止似乎无路可走。
“我觉得小江哥哥一定能行!”
“就是!他可是最能抓住机会的人!”
苏瀚延忽然对季锋说:“你是否记得,从前我们在队里做的反应力培训。”
季锋当然记得。
那是老陈教练特意加训的内容:抓握随机掉落的重物,击打随机乒乓球,甚至打倍速地鼠。
看似与短道速滑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大大培养了反应力。
而队伍里反应最快的,是江为止。
他永远都能抓满掉落的物体。
不管球从哪个方位随机刷新,他都能击打得分。
打地鼠能打出残影。
这是江为止幽灵滑法的根基。
瞬息万变的赛场上,他总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是人就会犯错。
犯错就会被江为止抓住时机。
塞万提斯觉得自己没有失误——我明明是在自己的线路正常滑行!
但在江为止眼中:塞万提斯已经失误了。他的路线太过于粗糙,出弯道没有及时回归正路。
发现机会,抓住机会,超越。
江为止像是赛场上的bug,只是短暂的卡频之后就莫名刷新成了第二位。
但看懂的人都知道,这就是时机把控。
最后两圈。
李东万知道,自己必须守好路线。
他确实这么做了,按照自己既定的路线,严密地滑行。
但是江为止就像幽灵一样,紧随其后。
最后一圈,李东万出弯道。
最后一寸,江为止先伸出刀尖。
他赢了,而李东万输了。
掌声如潮水一般涌来,王弘有点不情愿地播报着战况:“江为止险胜啊,这场比赛拿下得很吃力。
什么时候我们的比赛能够让人全程平静地看完呢?看江为止的比赛总是让我十分地紧张。
绝对实力需要用实打实的训练铸造,希望江为止能够专注赛场。”
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挂在热搜了。
【短道速滑解说】
【王弘】
【解说好烂】
王弘以为的博学,其实是在源源不断地显摆自己的学历。
王弘以为的公正,其实是一目了然的恶意。
“解说好烂啊我忍很久了,每次都是他是要怎样?”
“+1,我早就受不了了,我感觉他对江为止好嫉妒啊……”
“哈哈,本人已经不看1台转播多年,说真的,去看看网络转播,解说基本都是退役运动员,讲得都很中肯。”
“俺也是!在此要强烈推荐姜晓婷解说,她虽然是个纯新人也不是运动员,但是你能感觉到姜姐姐是真的喜欢短道速滑运动,自己做了很多功课。”
”太巧了,我也喜欢姜晓婷。由于王弘解说讲得实在是太离谱了,我自己做了个晓婷姐姐的解说切片,大家可以看看,以正视听!^^如果觉得有帮助就转发一下吧。”
姜晓婷的解说,确实十分中肯。
她和季锋等人的看法一致,甚至作为局外人,敏感地察觉到了江为止有留力——
“观众朋友们,虽然今天江为止只赢了一个刀尖,但是整场比赛呈现出来的内容很多,现在晓婷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江为止把自己本就擅长的幽灵滑法发挥到了极致。
时机的把握能力有所精进,而且,他最了不起的一点是,完全在规则范围内进行超越卡位。
据我所知,周七河教练十分重视ISU的规则解读,每个运动员都必须烂熟于心。
现在看来确有成效,近两个赛季,我国短道速滑的判罚率降低了5.32%。
其次,江为止对赛点的把握也很好。他没有埋头滑行,而是时时观察,伺机而动。
所以,晓婷认为,江为止选手现在的状态非常好,本次比赛可以说是强势复出。
我们将持续对中国短道速滑队关注!今天的转播到此结束,谢谢观众收看。”
苏瀚延刷了下手机,看到热搜,拿给季锋看。
他耸耸肩:“其实王弘有找过我,想做访谈,我能感受到他是想来挖热点的。可惜我并不是他要找的那种人。
你们要小心。”
王弘要找的那种人?
也许他已经找到了。
part2「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最是人间留不住。」
李东万闭上眼睛,屏住呼吸,感受着观众的欢呼和掌声——尽管他很明白,这些掌声其实不全是为了他。
但没关系。
起码他也在自己的落日余晖中加了一抹亮色。
是的。
这也许就是他最后一次国际大赛了。
李东万在领奖的时候,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
就像从前一般。
从礼仪小姐手中接过花束与奖牌。
一枚银牌,已经是他目前来说的最佳水平。
他老了,真的不再年轻。
李东万鞠躬,眼眶微酸。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轻轻的摘下了自己的手环。
那是李东万初入名利场时得到的馈赠。
对方是著名的教练,名震天下,带出了无数的短道速滑名将,还曾经执教美国,帮助他们塑造了第一个全能冠军。
李东万记得,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地方的私人俱乐部资助的运动员。
在结束了日常的训练之后,他摘下头盔,看到场边站着一行人,簇拥着一个西服革履的男子。
那男人就是著名的教练姜俊永——他刚结束了美国的执教合同,在国内寻求着机会,这次是来选材的。
姜俊永拿出了一个不值钱的手环。
尽管不值钱,却意义非凡。
所有小运动员都渴望着得到这枚手环,因为它意味着你被寄予厚望。
上面写着“努力奋进,为了梦想”。
那手环的意义比什么都重要。
戴上它,就像是戴上了灰姑娘的玻璃鞋,有盛大的舞会,有璀璨的光环。
也像是戴上了镣铐,接受了甜美的诅咒和既定的命运。
从那以后,李东万就成为了姜俊永的门生、西服派选拔的少年运动员。
被动——不,是主动地走进了那片黑夜。
44/50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