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殷倒退数步,猛地呕出一口鲜血,又拦了其余人朝他刺过来的剑,力有不怠就要跌倒。
薛揆眼中发急,却如何也赶不过去,下一刻,一直未动的裴元俭终于动了。
看不清他的身影,眨眼之间他便出现在黑衣人身后,一剑封喉。
刺红鲜血喷溅,星星点点落在男人侧脸、颈侧,却更添鬼魅嗜血,宛若荆棘丛中杀出来的阎罗,一步一步,血气与死气并染。
“想来找死?”裴元俭眼神似笑非笑,配上那一双漆黑冰冷的眼眸,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阴}。
他微一挑唇,
“本官亲来成全。”
半刻钟后,茱萸湾风平浪静,刺客无一活口。
那位盐运使,也是当朝中书令郭中槐的亲弟郭章,这才姗姗来迟。
“裴大人。”他面色惊恐不安。“本官来迟了。”
“来迟?”裴元俭皮笑肉不笑道:“郭大人来的正巧。”
一切结束才到,可真是够巧。
“裴。”一旁正在包扎的卢庚突然抬头,磕磕绊绊道:“大人?”
“小人不知,小人还以为。”卢庚猛地跪下,“小人有罪,小人竟然将大人错认为……
说到这,他骤然一顿,像是方才醒神,缩头道:“小人罪该万死。”
“罪该万死?”裴元俭呢喃着这四个字,一步步走到卢庚面前,手中剑尖一路滴血,留下刻目的血路。
“陛下面前才该罪该万死。”
“卢首总如此威风,我不过一个小官。”
“我,”他低眼审视着自己,一字一顿:“哪、里、敢?”
粘稠的一滴滴血侵入眼中,像是开的异常灿烂的曼陀罗骤然被践踏成泥成浆,鲜艳乍然化作死气,沿着颈侧细细的毛发猛地扣掐喉咙,憋涨的难以呼吸。
卢庚吓得跌倒在地。
裴元俭眼神轻蔑,眼尾看见正垂头站在旁边的官员时,唇角笑意尽敛,直起身,突然将剑,“正巧”架在旁边郭章颈侧,冷白剑光折射过郭章骤缩的瞳孔。
“郭大人觉得,本官说的可对?”
“大人乃为北朝肱骨之臣,陛下面前第一人,身份贵重,自然什么都配得。”郭章答的谨慎恭维。
“哦?那你的意思是本官说的有误?”裴元俭侧过眼,眼里不见丝毫喜怒。
“亦或觉得本官年迈,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剑刃擦过脖颈,鲜血喷涌而出,仿佛下一刻,他便会真的命殒当场。
郭章突的意识到这位裴大人的可怖,和朝堂众人对他的畏怯从何而来。
上一刻与人和乐宴饮,下一刻面不改色亲手灭人满门。
这就是朝堂之上,让人闻风丧胆的第一权臣。
郭章眼神急缩,看着越发进深的剑刃,疼痛与恐惧如蝼蚁啃食折磨过每一根神经。
胆战心惊。
“裴,裴大人。”他咽了咽口水,额头冷汗密麻滴进眼中,也不敢擦去,“裴大人风采出众,正值盛年,又怎会胡言乱语。”
“是微臣,不。”他道:“鄙臣昏昧,才会言语失度,头脑不清,冒犯大人,愿献田地百亩,钱一万两给大人赔罪。”
“原是如此。”仿佛这才意识到剑放在了郭章的颈侧,“本官收剑竟放错了位置。”
“薛揆,你也不提醒?”他侧目。
“属下失职。”薛揆道。
裴元俭不紧不慢收回,没什么诚意的问了一句:“郭大人可有碍?”
“不曾。”郭章捂着流血的脖颈,忍辱道。
正要离开时,裴元俭忽然停步,俊美的脸上乌云出日,疏淡轻狂:“方才卢首总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蛇打七寸,卢庚此刻仿佛被捏打虐杀七寸百次,脸色青白。
他们自诩黄雀,却不料黄雀另有其人。
自取其辱。
“主子。”藏在人群中的一人看着这一幕,眼里带着惊恐,垂首对身侧人道。
“慌什么,一切还未定。”谢冀道。
绿叶垂江,夜色将暮。
打发了郭章,裴元俭立刻对薛殷吩咐:“你立刻走水路。”
他侧眸:“进京面圣。”
“大人?”薛殷不解,怎么突然让他进京?
“就说我身中一剑,而剑刃涂毒,我命在旦夕。”
“薛揆,给他马。”
薛殷记下,还来不及细问便被推着上马,薛揆往他怀里塞了一瓶金疮药,一边狠拍了马臀,马儿受惊,疯一般前奔。
薛殷急急勒住缰绳,稳住身形,大颤声音被风吹散,“这么急的吗?”
裴元俭望着近在咫尺的湍流河水,眼眸也好似融进这一片汹涌,晦暗如深:
“恐怕,早已经有人先行一步,等不及了。”
作者有话说:
黄鼎铭《望江南百调》“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还乡”。
《水官宝诰》
第49章 、朝堂争锋
◎命悬一线◎
盛京。
重重宫殿,飞瓦高墙,黑鸟惊翅而飞。
议事殿内宛若滴水凝冰。
“陛下,臣要参枢密院正使,裴元俭。”寇之丞复道。
“裴元俭此刻不再京中,也碍了你们的眼了?”高坐上的人在冠冕之下看不清面容,却不难听出此刻的雷霆之怒。
“微臣既为御史,便有参奏百官、肃清朝堂之责。况且,微臣参奏之事,正与裴大人离京有关。”寇之丞此刻宛若刚直不阿的忠臣,顶着高位人逼视的目光,慷慨激昂道。
“裴大人离京去往禾州芜城,听闻当地盐商正在举行祭祀水官大帝之典,非但不请自来。”他呼吸加重,带了谴责:
“甚而,不问青红皂白便放暗箭射杀禾州盐商首总,卢庚。在场百姓亲眼所见。”
“用心之诡,让人莫测。”寇之丞道。
“你的意思是,裴大人奉命查处私盐一案,却掺杂私心,敢问,私心从何而来?”户部侍郎田屯侧身睇视。
“裴大人与卢庚素不相识,为何要杀他?再者,裴大人乃我北朝正一品院使,卢庚又有什么值得他毁了官声前程在众目睽睽之下杀他?”
“皇上,微臣不认为裴大人会如此愚蠢。”
若想杀人,自然有千万个毁灭罪证的法子,或火焚,或毒戗,死于意外的手段太多,而裴元俭又怎么会选择最愚蠢的一种,青天白日之下杀人,凭白将把柄置人手中?
一个区区盐商而已,又怎么值得?
“嗯。”皇帝轻笑,“朕也觉得不可能。”
“皇上,裴元俭自恃功高,自来狂悖骄衿,对我等都不放在眼中,仗着权势和陛下垂青,当众杀人,也未必没有可能。”中书令郭中槐道。
“怎么,中书令的意思是,朕会因裴元俭救驾之功偏袒他,而不顾百姓死活。”高位上的人平静出声,抬眸晒问。
“你是说,朕,是昏君?”
“微臣不敢!”
“臣等不敢。”
殿上跪倒一片,皇帝面色却越发铁青,“不敢?”
“依朕看,你敢的很啊。”
当初,他暗中扶持郭秩林取代了孟家的位置,可眼下,郭家却早生异心,罗植党羽,朋比为奸,甚至,敢在朝堂之上公然反驳,甚而僭越。
想必,荣华富贵的太久,郭家早已经忘了,是谁让他们登上高位。
更忘了,他才是皇帝。
“退。”太监得了示意,刚要扬声退朝,却被计相萧长善骤然打断。
“陛下,臣有证据。”
“当时微臣劝解裴大人查处私盐,应当缓之以审,切莫血流成河,可裴大人非但不领情,更甚至射箭三支悬于我等头颅,以此威胁。”他示意,太监去往殿外将三支箭羽呈于殿前。
“由此可见,裴大人却有专横跋扈之举,寇大人所言未必空穴来风。”萧长善敛目道。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裴大人奉陛下之令,萧大人私自‘劝诫’,微臣觉得并不妥当,至于这三支箭矢,更不能视为证据。”
“恰巧。”萧长善道,“寇大人今日上朝之间,正遇本官,竟然惊奇的发现,刺向卢庚的箭矢,与此箭一般无二。”
“箭矢一样,有何稀奇?”
“此箭并不是北朝常用箭矢。而是无羽箭,不缀羽毛,道是稀奇,为盛京城中一个不入流的书生所做,有人亲眼所见,裴大人身边人将其重金购去。是以,除裴大人之外,再无旁人所有,不知,这可算证据?”
萧长善混浊的眼眸划过暗色,他也没想到,裴元俭的猖狂,竟为他们做了嫁衣,这就叫,违逆上天者不可活。
太监查看一番,对着皇帝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
皇帝脸色阴沉,寇之丞继续奏禀:“非但如此,裴正使还在此之前买通刺客大闹祭祀大典,企图掩盖罪证,被人发觉之后,竟命人当场将此刻全部格杀,不留活口。”
“兵部尚书以为如何?”萧长善道。
兵部尚书裴征自始至终未发一言,既不曾为裴元俭跌落高位添一把火,也不曾为他证言半句,前者听上去颇具高义,后者听上去明哲保身也无过错,但若是加上一条。
裴征乃是裴元俭生父,便会让人背脊生寒,只剩凉薄。
“此事无关北朝政务,也不属兵部之责,萧大人问我无用。”裴征并不看他,只面立朝堂,淡淡道。
或惊奇,或看笑的目光都多在裴征身上停了几瞬,却无言反驳,萧长善几人状告,由他们几人提证,想辩驳的人无需问便会站出,自然与他无关。
“那,”萧长善哼笑,将目光移向田,又转向谢清,“谢太傅以为如何?”
“陛下自有圣裁。”
有小太监行色匆匆走来,一番耳语后,大太监道:“启禀陛下,枢密院副都承旨薛殷请见。”
皇上抬手允准。
“宣。”
“微臣薛殷,拜见陛下。”薛殷一路疾驰,不分昼夜,身上皆风尘仆仆,一路踏进殿中,正目直视掠过一众人。
忽然噗通一声跪下来。
朝堂深晦的气氛突然被打破,众人惶惑寻找,竟是粗喘的抽泣声。
薛殷神色凄肃,未语泪先流。
薛殷虽身形并不如寻常武夫高大威猛,却也健硕有力,却在朝堂之中,学家中小妾式样,这柔弱女子做来自然凄楚似雨中落花,婉婉柔情惹人百般怜惜,可由武中糙人做来实在,实在,一言难尽。
委实让人瞠目结舌。
“这,薛大人这是何故啊。”礼部尚书胡崇文难以直视,遮面侧过。
“成何体统啊。”
皇帝凝滞片刻,咳一声开口:“薛卿,你有何冤屈?朕在这里,你可直言。”
“陛下。”萧长善皱眉道。
薛殷跪伏往前,仿佛受了天大的冤屈终于找到了可以撑腰的亲人,从哽咽爆发成高声啼哭,殿堂之上,嘈若百鸭挣笼之集市。
皇帝忍不住侧脸忍见,身旁大太监头低了一寸。
薛殷哭声戛然而止,速度快的迥异,顶着哭腔道:
“陛下,青天白日,我枢密院正使裴大人,遭奸人所害,现命悬一线啊。”
此话一出,尽皆惊然。
皇帝怒拍椅首,“这怎么回事,你从头说来!”
“陛下命大人查办私盐一案,却不料朝堂之上有人企图将此案轻巧揭过,下了朝堂还赌在我家大人的必经之路威胁恐吓。”
“我家大人当时势单力薄,迫不得已答允。”
“却没想到,让步至此,他们仍苦苦相逼。”
从薛殷的话中,裴元俭下朝之后,便觉走运私盐一案应从源头查起,便决定微服前往禾州,却不料他的临时决定却忽然人尽皆知,萧相等人于清泉寺门前将他围堵,后被逼无奈选择退让一步,交出手中盛京让杨毂从旁辅助。
可到了禾城,却听得百姓议论,盐商和四大家族亲信正在祭水。祭水乃帝王之权,裴大人当即恼怒,却又深觉四大家族行事稳贴,断不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举,可到底忧心,便忍不住暗探一番,可谁料短短路上遭遇小贼,将他们随行物件偷龙转凤盗去不少,裴大人急于赶路,见重要物件安然无恙,便没有理会。
谁料,祭祀大典突然遭遇刺客,他好心襄助,却被污蔑为与刺客同伙,痛心疾首不甚遭了刺客暗算,本以为小伤,却谁知,箭上竟抹了毒汁。
裴元俭的话本不是如此,只是将无伤改为重病,薛殷在殿外听了半晌,却觉得一桩也是加两桩对方既然如此无耻,想必脸也撑得下,便三桩四桩的全填了进去。
“陛下,水祭乃是帝王之权,皇上乃人中之圣,方可为天下表率,敬天、拜地、祭水,裴大人骤闻此事,怒气交加,适才决定亲往查探,未曾料到,竟遭奸人陷害啊陛下。”
“呵,堂堂北朝枢密院正使,文韬武略的裴大人竟然会被小贼偷盗,说出去真是笑话!”郭中槐冷笑道。
“陛下,裴大人对陛下忠心无二,心中只有陛下,情急之下,旁的,自然顾不得。”薛殷同样回的分毫不让。
“祭水?”冕旒遮挡后的皇帝眼神露出阴鸷:“这件事朕怎么不知道?”
“寇之丞,你不是说,祭祀大典吗?”
北朝寻常官员百姓,只可祭祖而不能祭天地水,这些人竟敢阳奉阴违,简直该死。
“启禀陛下,禾州盐运使已于十日前写了奏折,微臣觉得实乃寻常小事,便做批复,暂代允准。”
“好一个暂代,好一个中书令。”
“北朝一品大员的行踪,竟然人尽皆知,若是想谋害,实在轻而易举。”
“萧长善,寇之丞诬告,赐杖责三十,告老。”
“陛下圣明。”薛殷装作看不懂萧长善几人的面色,高呼道。
“陛下不可。萧大人也是为我北朝,一时失察受人蒙蔽也是有的。”郭中槐沉声道。
“微臣附议。”
“太傅以为呢?”
“陛下,杖责警告即可,告老未免太过,以免为世人诟病陛下冷酷无情。”谢清没有忽视郭中槐看过来的威胁,面色难看,却还是为萧长善说了情。
世家,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叶之风,也不容忽视。
“好啊,”皇上看着跪下的半数官员,眼中怒火滔天,阴冷笑道:“既然尔等皆为萧计相说情,告老可免,杖责照旧,至于,寇之丞,玩忽职守,以下诬上,不但未尽监察百官之责,更甚欺君罔上,有负朕恩,赐死。”
“陛下。微臣冤枉啊。”寇之丞眼神希冀的看向郭中槐,却被他无视,眼神渐渐哀寂,被人狼狈拖出大殿。
而萧长善却未曾求饶,被一起压走。
37/77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