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折茵——一一枝春【完结】

时间:2025-02-19 14:54:52  作者:一一枝春【完结】
  同样的问题昨夜沈慕已经问过她一遍了,现在,该她做决定了。
  爹娘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她能有个归宿。
  留在云溪村,就只能过孙娘子那样的日子。
  随他同去京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境遇。
  更何况,朝夕相处,她敢肯定,沈慕是个很好的人,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阿茵……”
  沈慕轻声唤她,却让她有一种被窥探心事的无措。
  她一时心慌,差点站不稳,右手压上桌案,却在慌乱中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冰凉的事物。
  那是一个白瓷花瓶,里面插着一捧开得正好的茉莉花,通体洁白微黄的花朵被绿叶簇拥,正丝丝缕缕盈出馥郁香气来。
  “这是……”
  沈慕弯弯嘴角,“阿茵不是说喜欢茉莉吗?这是……”
  “只送给你一个人的。”
第2章 回京 “我会帮阿茵找到真正的家。”……
  流云缓缓,风和日暄。
  在爬满了暄妍盛开的牵牛花的小院子前,悠然停着三辆木质漆黑、通体气派的马车。
  是沈家派来接他们归京的人到了。
  李茵答应了与沈慕一同回京,只是她昨夜回房后,辗转一宿,直至天明。
  她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若是换了旁人,定会认为这是终身大事议定,尽可心安了,昨夜的难眠是在憧憬来日的荣华富贵与甜蜜。
  可是,李茵不是。
  她在害怕。就像是吃下来桃脯之后,短暂的清甜消失,回味却有点苦。
  屋里需要收拾带走的书籍、衣物及值得留念的东西都已经包好了,沈家来的小厮正往马车上搬。李茵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脑海中回忆的是曾与父母生活在此的点点滴滴。
  读书习字的书桌煤油灯,阿娘坐着绣花的矮床,阿爹雕刻给她的小老虎……
  “阿茵,你昨日不是说走之前想要去拜拜父母,与他们告别吗?”沈慕帮她放好了行囊,走进屋来,见她孤零零一个人站着,柔声道,“我陪你一起去吧。”
  李茵嗯了声,正要随着他往外走。她父母的墓就在后山,离这儿不远。
  “这花不带走吗?”沈慕忽然问。
  李茵回头,见他指着供在别无他物的矮桌上的那捧茉莉,那花尤自生机盎然,朵朵盛开,半点枯萎的迹象也没有。
  “我摘下了几朵,夹在书册里带走了。”
  沈慕露出略不解的神色。
  李茵盯着那茉莉,将那葱葱郁郁的白和绿映在眼里,半晌,回转视线看着沈慕,“每年四五月,云溪村漫山遍野都生茉莉花。我想,比起京城,它或许更适合这里。”
  “有道理。”沈慕了然点头,眼里点上些笑意,又看了那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的花瓶一眼,便与李茵一同出门,向后山走去。
  走出门,直至拐角处,李茵尤有些不自在,她总觉得自出门起,小厮的视线就没从他们二人身上撤开过。
  她回身看沈慕,对方站在一个离她不近不远的距离。
  “怎么了?”
  李茵将那点异样压下心头,摇摇头,“没事。”
  顺着蜿蜒蛇行的山路小道走了片刻,两座矮矮的土坟就在眼前了。
  这里密林丛生,头上有宽阔如掌的翠绿叶子遮着烈日,只筛漏下有些稀疏的阳光。矮土坟上一丝杂草也无,墓前被仔细扫出了一块平地以供跪拜,砖块架起的避风之所里还残留着黄纸余烬,一看就是不久前有后人来祭拜打扫过的。
  李茵站在坟茔前,面无表情,心中却只有半数凄凉。
  沈慕见她木着脸一言不发,唤道:“阿茵……”
  “我没事,”李茵垂着头,缓缓开口,“公子从未问过我的过去,我也就没向公子提起过,其实,我觉得,我爹娘,是两个很奇怪的人——”
  说实话,李茵的父母先前对她并不好。
  李父祖上是医学世家,曾出过太医院院首,但等传到他太祖那一代,族中却无人能精通祖辈医术,只能勉强支着个药铺子过活。等到了李父这里,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家产败光,药铺子抵了赌债,只能搬进深山老林里采药草为生。
  虽落魄到了这个境地,李父却仍端着京中的气派,不事农桑,幻想一日高中,一飞冲天。
  李母苦苦支撑家用,谨小慎微了一辈子,说过最多的话就是“夫为妻纲”,一辈子以丈夫马首是瞻,最大的愿望就是给他生一个儿子传宗接代。
  但这对夫妻直到而立之年,仍没有一子半女,直到李茵出生。
  李茵自觉记事晚,六七岁以前的日子都没什么印象了,但是,爹娘与她同吃同住却待她如外人一般,这却是印象深刻。
  起初,读书习字是不许的,因为女儿家家的用不着;烧水洗衣做饭是必须的,不然嫁不出去;容貌不可太艳,最好是灰头土脸……
  后来虽有好转,但也是反复无常,时好时坏。
  “……有时候我甚至会想,我会不会压根就不是爹娘亲生的。”
  她不是“老蚌生珠”的那颗珠,更像是半路捡来的野丫头。
  沈慕曲着指节,轻轻拭去了她脸上的泪。
  他的语气有些不忍,“这些年,阿茵受苦了,等回了京,我会帮阿茵找到真正的家。”
  李茵跪在坟前,干脆利落地磕了三个头,又站起来,脊背挺得笔直。
  “多谢爹娘多年来的养育之恩,阿茵走了。”
  长风无声,将余烬吹了个干干净净。
  回去的路依然是那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李茵却觉得走得顺畅不少,大约是来时已将两侧旁逸斜出的枝条扫清的缘故。
  路至拐角,沈慕忽然又问:“既然茉莉更适合在这里,那为什么要折几枝带去京城呢?”
  李茵在野花丛丛的小道上停下脚步,初夏的明媚日光映着她清秀的侧脸,晕出柔和、宁静。
  她对沈慕说:“因为,我想试一试。”
  沈慕眼中含笑,没有问她是要试什么。
  直到登上马车,李茵也没有再说话。
  *
  大晋民风开放,但礼法不可失,在寻常乡野也就算了,要回京,李茵与沈慕须得分坐两辆马车。
  对此,李茵欣然接受,向帮她搬行李驾马的小厮道了谢,提着草绿苎麻裙登上了马车。
  车内宽敞,放着烫金梅花纹金丝软靠枕,李茵捏着自己略褪色的麻布裙子,踟躇许久,才靠了上去。
  “阿茵。”
  马车外,沈慕走到窗边,唤她的名字。
  李茵伸手,将垂下的珠帘撩起,珠玉相击,撞出叮咚脆声。
  沈慕站在窗边,身上的流水落花纹白锦缎长袍在日光下熠熠生辉,面容如玉纯粹,眸光一派柔和。
  李茵侧首与他相对,这才发现,他的眸子偏浅,如同琥珀一般颜色。
  风吹帘外轻纱缓动,这双眼睛恍若含情脉脉,正蕴着笑将李茵映在其中。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公子怎么了?”
  “方才他们告诉我,你晒制的药材太多,没法全部带走,有一些只能等日后再来拿了。”
  “没事,这些都不打紧的。”
  沈慕点点头,交代了前方的小厮几句话,又问李茵,“玉佩可带出来了?”
  说的是李茵从小就有的那半块玉佩,由上等羊脂玉制成,莹润剔透,触则升温。精致的如意纹上绕着缠枝花卉,巧夺天工,只是一侧有明显的断痕。若是在有生之年找到另一半,或可合二为一。
  只是,它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李家会有的东西。
  爹娘告诉她,这是她出生的时候一位恩人所赠,叫她一定好好带在身上,有朝一日说不定能救命。
  李茵一笑,从袖中摸出那半块玉佩,“这是爹娘留给我的,我自然贴身带着。”
  “那就好,我怕阿茵去了京城,会思念旧物,这个若是丢了,怕是要哭。”虽然她自称在家过得不如意,但是沈慕知道,她还是不舍得这里的。
  李茵表面上柔弱,内里却是个要强的性子,这些年,无论受了什么委屈,她都鲜少在人前落泪。
  沈慕这是笑话她呢。
  李茵倏然放下珠帘,转过身故意不看他,“我才不会。”
  回应她的是沈慕的一声轻笑。
  随后,马蹄飞扬,拉着马车在泥土路上留下了几行车辙印,将绿树繁花萦绕的小院丢在身后,向着京城奔去。
  直至头顶烈日西沉,送来阵阵晚风,他们终于抵达天子脚下,踏进了繁华赫赫的帝京。
  这一路上,李茵怀着忐忑与期待,不敢闭眼更不敢多想,怕美梦破碎,怕一切成空。
  只因,沈慕是个极好的人……
  马车缓缓停下,李茵有些紧张,攥紧了裙子深吸一口气,而后才挑开厚重的藏蓝帘子,走了下来。
  夜幕笼罩,月光如银,苍穹上只有零星几点闪烁。
  沈慕先她一步下了马车,身披月光,快步走过来,伸手扶着李茵下了马车。
  “此处是沈家门下的宅院,这些年都是由我在打理,”沈慕见她站定,放开了她的手腕,依旧与她站得不近不远,“今日已晚,阿茵就先安心在这里住着。”
  李茵抬头,就见大门匾额上写着三个字——竹林苑,不知是哪位书法家挥毫泼墨所就,潇洒之意在行笔间尽显。
  尚未婚配,若是大半夜的带着她进沈家祖宅,确实不妥。
  李茵俯身拜谢,“多谢公子。”
  “阿茵是我的救命恩人,这都是我应当做的,何足言谢?”沈慕的视线落在她的眉目间,声音如山泉潺潺流过青石,“阿茵,我陪你进去看看吧。”
  “好。”
  竹林苑并不甚大,内中景色如名所见,各处遍植翠竹,银辉洒下,映得石砖上竹影婆娑,清风扫过,夏夜烦闷顿然消失。
  进了屋,李茵才发现此处虽少人居,但桌案茶盏都干净非常,床铺如新,要么是寻常就有人勤加打扫,要么……
  “我将近两月不归家,爹娘必定睡不安寝食不下咽担心我的安危,沈府里大概也是一团乱遭,”沈慕站在烛火晦暗处,指着正在给油灯添油的小丫鬟道,“这是怀玉,这些天就让她先照顾你,等处理完家中的事,我就来接你。”
  沈慕曾对她提起过,他是族中长子,族中人对他寄予厚望,连开始习字读书都比寻常孩童早一年。这样的担子压在身上,想来不会轻松。
  李茵抿嘴一笑,暖黄的烛火给她清秀的眉眼又多添几分柔美。
  “公子但且去吧,我不怕。”
  沈慕听了,脸上也浮起笑意,与李茵告了别,便匆匆离去。
  沈慕一走,怀玉的存在就格外显眼。
  她站在烛台边上,小心翼翼地瞟着李茵。
  她梳着双丫髻,脸微圆,一双杏眼黑且圆润,仿佛看谁都是十二分的善意喜欢,桃腮红唇,唇边还带着淡淡笑意。
  李茵看着她,有些好奇,“你叫怀玉?是‘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的‘怀玉’?”
  怀玉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她,连连点头,“是。”
  李茵向她走了几步,笑着称赞,“怀玉,你的名字真好听。”
  “姑娘谬赞了,”怀玉有些不好意思,但脸上的笑意却止不住,“姑娘真是博闻强识,京中闺阁女子们多用心女红插花,没人能将《道德经》信手拈来。”
  这下轮到李茵不好意思了,“我,我不过随便看看。”
  “姑娘这随便看看,倒是抵过不少日日上学堂的公子哥们。”
  “只是……碰巧罢了。”
  怀玉眯起眼睛,笑得狡黠,明明白白说着不信。
  “姑娘是何处人氏?”
  “青州月山县云溪村人。”
  怀玉略有所思,“那距京城可不太近……”
  ……
  这一夜,从名字谈起,二人坐在这小小的卧房里,倒是说了不少话。怀玉说她只是沈府的一个小丫鬟,不过跟着府中小姐们读过几天书,可是李茵觉得她聪慧过人,半点不像是“只读过几天书”的样子。
  ……
  人与人一旦投缘起来,由陌生到熟识只需几天。
  一转眼,李茵就在这里住了快七日了。
  沈慕鲜少露面,只来过一次,偏偏李茵因彻夜难眠,趁着困意在午睡,他在门口瞧了一眼就回去了。
  二人就此错过。
  李茵醒后,后悔与自责之余,又多了忐忑不安,之后便总是盼着沈慕来。也不需他起什么山盟海誓,只要陪她说说话就好,但每日等到日薄西山,却杳无人踪。
  怀玉告诉李茵,沈大人家中的长辈难对付,这几日正在为公事争辩不休。那些人自诩德行高尚,心却是黑的,不给他们些真切的利益,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茵无法,只能等。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端午了。
  李茵见怀玉抱着一大捆翠绿欲滴的新鲜艾叶草进屋,心里还有点疑惑,“怎么抱这么多艾叶进门?你近来可是伤寒头疼了?”
  “姑娘怎么连日子都忘了,今儿个是端午呀!”怀玉将高得快遮住脸的艾草放下地,又从袖中掏出几样东西,“我还买了些艾草香囊和彩丝,据说这家铺子的香囊挂在身上驱蚊虫可管用了。”
  怀玉一边说,一边就给李茵系上了。
  她瞧着李茵兴致不高,又道:“姑娘,沈大人说了,今日街上热闹,您可以出去逛逛。”
  听见“沈大人”,李茵神色微动。
  怀玉趁热打铁,“姑娘还没在京城过过端午吧?现下外面可多人了,河里赛龙舟,岸上争相观看的人密密麻麻的,这桥上路上酒楼里,都有姑娘小姐们的身影。姑娘不如出去走走,看看各处风景?这看得多了,总没有坏处。”
  不知是哪一句触动了李茵,她明眸微抬,缓缓点了下头,“好。”
第3章 花灯 “你还想高攀沈家门楣不成?”……
  说是随意走走,但一晃眼便已至华灯初上。
  每逢佳节,总有人趁着热闹在路边摆摊,或引人猜谜赠礼,或卖艺杂耍讨个喝彩。
  李茵与怀玉走马观花,在人群中穿梭,这里瞧瞧花灯,那里看看吃食。李茵看起来还挺像欣然出游的模样,但怀玉知道,她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这个病,沈大人一日不出现,就一日好不了。
  又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了一段,转过街角,到了货郎商贩最密集的地方,各声吆喝不绝于耳。
  “各位看一看瞧一瞧,我这手艺巧夺天工,京城之最!”
  这一声自夸入耳,引得她们双双侧目。
  李茵回身站定,只见一墙花灯映入眼帘。
  有状如虾蟹的,有形如游鱼的,更兼有百花及动物昆虫者,确实都精巧绝伦,只是距离“京城之最”,还有些差距。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