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少人不是用钱买东西,而是以物易物,有的人用鸡蛋换青菜,一个鸡蛋就能换“一抱”菠菜。所谓“一抱”,就是卖菜的农民6岁的儿子张开双臂抱一下,抱多少就是多少,那个孩子很实诚,每次都给抱满。
回到家,把所有的东西都放下,一家人互相拍了拍衣服,把沾上的灰尘给拍掉。赵凤霞又用湿毛巾给宁安和自己都擦了擦头发,把上面的浮土擦掉。
她跟宁安爷俩说:“把新衣服都换下来,在家用不着穿新的。待会要杀鸡,别再溅上血。”
说完,她自己就带头换上了旧衣服。
宁安和江学工也都听话的换了。他们的旧衣服和别人比起来也算好的,都没有补丁。
爹妈忙碌着,宁安就坐在门槛上看着。
江学工去烧热水,赵凤霞磨刀,等到水烧的差不多了,她揪住公鸡脖子一抹,然后就把它扔一边了,公鸡扑棱着翅膀挣扎了一会儿就没动静了。
然后,赵凤霞抓起公鸡开始放血。
二道沟吃鸡有个习惯,不吃鸡血,统统放掉。因为传言吃鸡血脸上会长麻子。
这种说法当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是却在二道沟经久流传。
放完血,把鸡用开水浇透,方便拔毛。
赵凤霞干活干脆利落,杀鸡是一把好手。一边忍着烫拔毛一边跟宁安说话:“你就不能搬个凳子坐啊?你坐那门槛上不嫌硌得慌?”
“不硌。”
她又跟江学工说:“多烧点热水,把热水壶灌满,泡壶茶喝。”
“哎。”
扭过头她继续笑着跟宁安说:“你在那儿看着,是想学杀鸡吗?我跟你说,小姑娘家家的,别学这个,以后等你嫁了人,想吃鸡的话,让妈去给你杀,或者我买好杀了给你送过去。你不用自己动手。咱们家最会杀鸡的就是我,你爸都不行。”
宁安噗嗤一声笑起来。
赵凤霞和江学工也跟着笑,显然都想起了往事,江学工有一次杀鸡,一刀下去那鸡就受了一点伤,满院子扑棱着跑,半天都没死。最后还是赵凤霞抓住它又补了一刀。
第14章
70被抛弃的原配(13)
江学工烧好热水,宁安揽过了泡茶的任务。她爸妈原来喝的也是2毛钱一包的茶叶,宁安来了以后,已经给换成两块五一盒的毛尖。这茶宁安试过,还可以。
因为换茶叶,她爹还补贴了她十块钱。
“又是买布又是买茶的,钱花完了吧?”
宁安表示:“怎么可能,我每个月都有8块钱,这个月的虽然花完了,但之前攒的还在呢,我有一百多块呢。”
江学工说:“哟,那你可真富。”
宁安嘿嘿乐,她可不是富吗?放眼整个村子,像她一样有钱的小姑娘,压根就没有。
她泡了茶,在里面加了一点培元丹的粉末,已经用灵泉排过毒了,现在可以把身体养起来。
赵凤霞从小吃苦,战乱之中,家里人相继离世,就剩下她和老母亲相依为命,那时候她年纪不大,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宁安的姥姥是个三寸金莲老太太,连屋门都很少出,只能靠女儿养着。赵凤霞因此养成了格外刚强的性子,但是又兼具一点为人处世的圆滑。
吃得苦多,营养又跟不上,赵凤霞的身体底子不算好,结婚后又接连生了三个孩子,亏空更是厉害。
江学工也差不多,他父亲早丧,和寡母相依为命,宁安的奶奶也裹了脚,但是不像她姥姥那么夸张,家里的活都能干,院子里种点菜也可以,但是也没法下地,外面的事全靠江学工撑着。
后来他去煤矿上班,天天下井挖煤,其实比种地也不轻松。
要是放在生活富足的时代,照他俩这身体状况,可能都得吃着七八九十种保健品,不是躺在床上哎哟哎哟,就是找地方推拿按摩了,不可能做到像他俩现在这样,还能下地下井!
这大概是这个时期的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贫苦,却又充满希望。受尽苦难,却依然坚强乐观。很矛盾,又很真实。
宁安的空间里有各种丹药,是她在修真界的时候炼着玩的,初级丹药堆积如山,让他们当糖豆磕都可以,但是,还是那句话,他们的身体承受不了。
一点粉末,就足够他们身体健健康康的活到自然老去了。隔段时间给一点,可以保他们长命百岁。
江学工和赵凤霞喝着宁安泡的茶,不住嘴的夸夸。
“还是我闺女泡的茶好喝,我泡的就没这味。”
宁安得意。她泡的茶好喝,是因为她泡茶技术好,和培元丹没关系。那药没这效果。
中午,赵凤霞做饭,江学工找了点材料,给兔子弄了个大笼子,把两只兔子都放在里面养着。弄好了以后他才发现,女儿随手指的这两只兔子,好像是一公一母,放在一起养,大概能生小兔子。
算了,不管了,先养着吧。就算生了小兔子也没啥,养着呗,兔子也就吃点草的事。养大了就能卖,都不用跑远,他宰好了拿到煤矿去,肯定就有不少同事抢着要。
城里不比他们农村,自己还能养点东西,吃肉也方便,最起码你自己杀只鸡吃没人管。城里就真的只能单纯依靠肉票了。
想通了关窍,江学工心情愉悦,吃完午饭,媳妇和闺女晾晒棉衣,他就出去给兔子割草了。还得抓紧时间多割点,在家里存一点,不然冬天没得吃。
傍晚的时候,他又骑着自行车去了二道梁,找到卖羊的人家,花了一毛钱,买回一桶羊奶。煮好了以后,正好够三个人一人一碗。
“以后我和安安下班回来的路上去他家买,跟他说好了,我们到了以后现挤,这样比较新鲜。他家那只羊刚生了不到一个月,说是还能卖好几个月的羊奶呢。安安能喝到明年四五月份。到时候可能又有新的羊下崽了,能续上。”
“那感情好。咱闺女也能好好补补。以前咋没发现这个办法呢!”
江学工笑道:“现在补也不晚。”
宁安就没说话。
亲爹妈滤镜挺厚的,她吃的喝的都不差,奶粉麦乳精都不稀罕,肉也经常能吃到,蔬菜种类很多,天天都有鸡蛋,吃的都是细粮,哪怕放到后世,也称得上营养均衡。根本不需要补。
小桔子笑嘻嘻:“这就叫做,有一种虚,是你妈觉得你虚。”
宁安感慨:“原主真的可惜了。有这么好的爹妈,干嘛还在意那个男人!他走就走了,当他死了就完了。何必为了这样一个人,把自己弄抑郁了!”
“大环境如此,女人要是没有丈夫孩子,就好像人生不完整一样。别说现在了,也别说国内,就说几十年后的国外,一个事业有成风光无限的女人,因为和丈夫离婚,一直没有孩子,还被世人无限同情指指点点呢。就好像没有了幸福的婚姻,她的成功就不能算成功一样。”
“说这话的,一部分是嫉妒的女人。她们达不到人家的高度,取得不了人家那样的成功,就只能鸡蛋里挑骨头,用一些世俗的条条框框去给人家做评价。‘你再成功又怎么样,还不是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女人’?‘你再成功又怎么样,还不是连个孩子也没有’?丈夫和孩子就是她们唯一能拿出来和人家打擂台的东西了。还有一部分,是破防的男人。他们不愿意承认,女人离了男人,一样可以风光无限。他们不愿意女人脱离男权社会的掌控!”
“安安说的有道理!其实有的女人,丈夫不怎么样,孩子也不怎么样,但是她们有,就可以拿出来支撑自己的优越感。哎,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宁安喷笑。她的小桔子,真的太可爱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宁安也能理解原主的怨愤和不甘。原主所接受的教育,让她没有办法做到那么洒脱。
秋收过后,农活基本上就忙完了。但是农民没法休息,因为他们要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河工”生涯。给河流清淤,开挖新的灌溉渠,每年都要干,效果也确实是有的,灌溉渠网越来越密,浇灌越来越方便,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确实变强了。
就是累!
原则上来说,上河工这事是自愿的,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但是村里人都抢着去,累怕什么呢?上河工不但有工分,还管饭。虽然吃的是咸菜窝头,不是什么好饭,那大家也愿意去。吃集体的就省家里的。老人媳妇孩子就能多吃几口。
去上河工的都是男劳力,因为到了那儿以后就要集体吃住,再加上河工比干农活还辛苦,所以,大队这边就把女劳力给刷下去了,只收男的。大队长集合好人,把他们带到干活的地方,一住就是一个月,每个人都背着自己的铺盖卷。
小桔子跟宁安通报:“安安,男主也去上河工了。”
“剧情里他去了吗?”
“没有。那时候知青和村民的关系比现在要好得多,作为城里来的年轻人,大家对他们也比较包容,他们不主动报名去上河工,大家也觉得正常。这辈子,他们和大家关系不好,大队的男劳力都去上河工,他们也不好意思不去。还有人激他们,到了农村什么都得见识见识,上河工是农民每年都要干的事,知青们不去怎么行。所以三个男知青都报名了。”
小桔子将最新的监控画面放给宁安看。
男主看着比刚来的时候憔悴了很多,背都有点挺不直了。宁安看的心情愉悦。
她跟小桔子说:“你给李长玲透个信,让她知道,她省吃俭用寄给她哥的钱,她哥一分也没花到,全都寄给张玉洁了。”
“哎!”
小桔子答应的脆生生。搞事情嘛,它最喜欢了!
第15章
70被抛弃的原配(14)
在此之前,宁安曾经在邮局见过男主一面,那次她午休的时候闲着没事去邮局买邮票,她也不挑,能买到的全都来一份。邮票有4分的有8分的,虽然不贵,但是宁安把邮局里的存货都挑了一遍,也花了好几块钱。
远超过男主当时刚刚从邮局取到手的5块钱。
那是他来到二道沟之后第一次收到妹妹寄来的钱,应该也是最后一次了。
说起来,李长玲对家人也算是有情有义。一个月一共20块钱的工资,给哥哥寄5块,给父母爷奶花10块,自己就留5块,一个17岁的姑娘,有这样的自制力,算是相当不错了。
要知道,粗粮9分钱一斤,大米一毛三一斤,她就算有配额,也是需要花钱买的,只留五块钱给自己,一个月基本上就只能吃窝头咸菜,细粮都吃不上几顿。
李长玲能做到这样,是因为她对自己的家人有很深的感情,她愿意尽最大努力让大家都过得好一点。她能留在城里,这本身就是家人对她的关爱,她也愿意和大家同甘共苦、同舟共济。
但是,她对张玉洁的感情可没有那么深。虽然她们也算从小认识,平时交流也不错,但也就仅此而已了,还达不到让她愿意为了张玉洁去吃苦的程度。
既然寄给李长卫的钱他也不花,那她宁肯全都寄给自己的祖父母和父母,也不会再给哥哥寄了。
那一天,李长卫隐晦地看了宁安好几眼,眼神里有羡慕也有嫉妒,还有藏得比较深的不甘。
大概是不愿意接受一个小地方的人有这么好的生活,可以穿的这么好,养的这么好,花钱这么随意又大手大脚,还可以和邮局的工作人员说说笑笑。
而他,明明出身书香世家,却要和一群泥腿子一起下地干活,整天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吃的很差不说,甚至还吃不饱。
宁安对这样的眼神完全免疫,甚至,男主的心里越是憋屈越是不甘,她才越高兴呢。在乡下这几年的苦,李长卫必须吃够了才行。
男主比她提前离开,出门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哪只脚没迈好,绊了一跤,“梆”的一声砸在地上,光听就觉得膝盖疼。
正在和宁安一起看邮票的邮局营业员小姐姐王秋菊用手捂住嘴,才没让自己笑出声来。这位男知青根本认不清形势,都下乡了,眼神里还透着一股高傲的、不把农村人放在眼里的劲儿,好像自己比农民高贵似的,真是讨人嫌得很。
通常碰上这种人,她一个好脸都不给。下乡的知青那么多,好人也有不少,有的人就特别会来事儿,一来就融入环境,和大家打成一片,说话做事都让人觉得舒适。对于这样的知青,王秋菊小姐姐就热情一点,好说话一点。
宁安和她相视一笑。虽然她没回头,但是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桔宝,是不是你弄的?”
“哼!谁让他那样看安安,摔他一跤是轻的!”
“做的好。但是宝啊,咱们得让他细水长流的吃苦头,可别一下摔坏了。”
“知道了安安,我有分寸的。顶多让他疼几天,不耽误干活的。”
“桔子真棒!”
宁安挑完邮票,塞给王秋菊两块奶糖,“谢了姐,麻烦你半天。”
“谢啥。我也正好看一遍,熟悉一下业务。有空来找我玩啊。”
“好嘞。”
那一天,宁安通过门市回办公室的时候,又遇见了男主,正在供销社精打细算的买东西。李长卫没有票,只能买那些不需要票的议价物资。李长玲每个月发的福利票都买成东西寄给长辈了,没有多余的给哥哥。
而且,除了军队里出来的票和一些特殊票据是全国通用的,大部分票都是地域性的,一个城市的票到了另一个城市就无法使用了。
宁安和售货员大姐聊着天,看着男主花一块五毛钱买了一斤大白兔奶糖,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来了50颗,一共花掉了2块钱。
带着这些东西,李长卫扭头又去了邮局。
小桔子跟她说:“东西不是直接寄给张玉洁的,是寄给王根柱的。安安,王根柱是剧情里张玉洁的丈夫。”
“他们这么早就在一起了?”
“还没有在一起。张玉洁是在利用他。张家在村里是下放人员,干什么都不方便,男主最开始寄给张玉洁的东西,根本就到不了张家人手上。后来,张玉洁就勾搭上了王根柱,她写信给男主,让他把东西都寄给王根柱,再由王根柱转交给她。”
“那男主寄给他自己父母爷奶的东西能到他们手上?”
“李家下放的那个村子,风气比张家下放的地方好一些。大队长没有为难过他们。寄过去的东西,大队长检查一下,没有问题就都给他们了。”
“可见一个好领导有多么重要。”
“是的,法治不健全的时候,人性和道德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张家那个村子,领导也不算坏,就是特别死板。”
“男主知道王根柱的存在,一点也不介意?”
“张玉洁跟他说了缘由,他明白并体谅她的不易,也相信她不会真的和一个乡下泥腿子有牵扯。”
这些细节都是小桔子来到小世界之后采集到的。剧情里讲不了这么详细。
宁安鼓了鼓腮帮子,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站在张玉洁的立场上,她一个弱女子,为了生存,出卖一点点道德和良心,似乎也无可厚非…个屁啊。
8/215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