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分明是商量好的结果,老陈王仍然做出一副心疼儿子远征,有所伤痛的模样,不同意众人的意见。
太尉再次进谏,“陈王万不可感情用事,当以天下黎民百姓为重啊。臣想,六公子定愿一马当先,为陵县百姓谋得福祉。”
众臣随着太尉的有意指引,目光都看向宇文博。
而宇文博并无此意,众人逼迫之下,举棋不定,保持沉默。
老陈王装出面上犹疑,有些为难之色,丞相便适时当了那解疑的人。
丞相手执象笏,分别向陈王和宇文博行了礼,针对症结所在,下了重药。
“王上,平定陵县刻不容缓。六公子乃王孙贵胄,身份足够,又文武双全,早年征战西北,了解雪山的形势,是最佳人选。”
丞相跪在金殿上,掷地有声,“六公子远征陵县,为国为民,如能凯旋,必定,也当得起国本之重。”
丞相此言,不可谓不荒唐,宇文博冷笑。
这些人,为了让他能名正言顺的死,不惜下了如此重的诱饵,他又如何看不透。
立太子非同小可,岂是平复陵县就能换来的,丞相却能如儿戏一般,轻松诉之于口,无非,就是想要逼迫宇文博上战场罢。
但是能换来太子位的战场,又哪里有轻松可言。
先不说陵县地势崎岖,易守难攻,仅是恶劣的天气,就不易征讨。
就算万幸,死里逃生,奏响凯歌,三公也留有万全之策,挖下不知多少陷阱留给他,让他无法活着回朝。
更好笑的是,老陈王杀他心切,不假思索,拍案立决,当众允诺丞相的建议。
纡尊降贵,为了这个不喜爱的儿子,御笔亲书,立下圣旨。
上书:寡人登机几十载,惜年事渐高。恐日后国之无主,今特立储君,以固国本。王六子宇文博,征讨陵县有功,颖才具备,天下归心,有乃父之风范,可以承宗庙,立为太子。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而后,加盖王印,送往宗庙加封,宇文博如果不出征陵县,圣旨便作废。
宇文博被迫卷入其中,朝廷上下多数人支持,无法全身而退,不得不出征陵县。
他内心明镜一般,这次远征,凶多吉少,甚至是必死无疑。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又怎能认输。
☆、第 30 章
宇文博打定主意,他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仅要活着回来,势必坐上那至尊之位,要老陈王后悔,今天立下的圣旨,是多么草率而又可笑的行为。
当天下朝之后,老陈王派人送去铠甲,戈矛。
三天之后,宇文博城外点兵,众军士都知道此行苦寒,没什么油水,且有命去,无命回。愿意随同他出征的,仅有两千人。
这个结果,无疑是老陈王最喜闻乐见的。他的近侍汇报后,在宇文博誓师大典上,派人送上御酒,作为抚恤。
两千军士饮罢御酒,辞别老陈王,拔营往胡州陵县而去。
几月艰辛跋涉,到了胡州,军士不能适应寒冷天气,伤病增加,又赶上大雪封山,行军进程减缓数倍。
前后耗时半月有余,才赶至陵县。
从王都越州到胡州陵县,两千人日夜兼程,疲累不堪,伤病累累。
还来不及做任何休整,火光通天,山贼下山了。
宇文博不愧是带过兵的,有大将风范,当机立断,兵分两路。
点了一百人在此安营扎寨,三百人留守后方,伤病过重的,也留在营地休整。自己带领剩下的人,救助各个村庄的百姓。
宇文博不过是,为救一位,被困在黑刺火海里的孩子,扑灭黑刺上的火,也意外因此救下了杨静娴。
在杨静娴的眼中,那位英勇善战的人类将军,虽然纵马跳过黑刺,抱了孩子离开去,没有留给她,哪怕一个眼神,可是时隔多年,她依然记忆犹新。
而她对于宇文博的影响,也始终留在那个雪夜,任年月如何更替,都无法抹灭。
杨静娴不堪灼烧,终究晕了过去。
等她再次醒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她唯一能确定的,是那夜一定经过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而她的恩人,运筹帷幄,旗开得胜了。
因为,她再次看到的,只有村里剩下的山贼尸体,还有恩人的部下收拾着战场。
她只在火光的映衬下,看到他的侧脸,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
曾经高僧点化她时,就说过,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他有恩与她,还是救命的恩。
等到年满十年,禁锢破解开来,她一定化了人形,去寻他,去报他的恩情。
宇文博的无意之举,救了杨静娴,也从此开始他们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万般愁绪。
那晚,宇文博小试牛刀,便旗开得胜。
之后,率领一千多人,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摧毁雪山上所有的山寨,斩杀山贼无数,俘虏两百,其中头目十人。
剩余活口,力不能敌,逃至晋国,不敢再犯。
宇文博立下大功,按照老陈王圣旨,只要他能活着回去,即是太子无疑。
可能这一路上,直至摧毁山贼窝点,都太顺利,导致他大意,差点为奸人所害。
军中一名伍长,是太尉买通,派来谋害他的人。
伍长身份低微,总也没有找到靠近宇文博的机会。
等到了陵县,宇文博即刻踏上战场,形影更加难以捕捉,伍长计无所出。
他混迹在军队中,大战之后,终于等来机会。
剿匪的几天中,宇文博从未休息,此下困极,收拾战场,清算伤亡和余孽的事,他全部交给了先锋,自己回到帐中歇下。
多数军士在外,营地只剩下老弱病残,中帐守备微弱,正是伍长下手的好机会。
早在离开越州前,太尉就为他备好□□。
此毒名为鹰狼毒,听说鹰狼毒恶狠,遇血即融。中毒之人,生不如死,没有解药,就是大罗神仙都救不了。
此毒还有一个妙处,便是中毒之人初始,并不会有任何征兆。
一月后才会发现身体不适,此时仍不会立即死去,只会拖着奄奄一息的病体,度日如年的熬过三五月后,才一命呜呼。
鹰狼毒可谓是最佳的选择,既不会让人怀疑到自己的身上,又能让宇文博在死前,受尽折磨。
趁着宇文博睡熟,伍长偷偷摸进中帐,将鹰狼毒,倒在宇文博左臂的伤口上。
亲眼看见□□顺着伤口处残血,融入宇文博的身体,伍长便算完成太尉的使命,偷偷溜出中帐。
可惜,伍长被钱财蒙蔽双眼,太尉是何人,怎么会留下谋杀王子的把柄。
太尉能提供鹰狼毒给他,自然知道其中的妙用,给宇文博用之前,当然先用在了他的身上。
伍长之于太尉,不过是多月后,陈国又一具尸体罢了。
太尉收到伍长飞鸽传信时,大喜。
他助王上除去眼中钉,肉中刺,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此后的人生,势必成为陈国上下,举足轻重的人,更为显赫。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精明一世的太尉,还是漏算一条。
他忘记了,鹰狼毒来自塞外,而宇文博曾经领兵西北,在塞外驻扎多年,他对鹰狼毒,可比太尉了解的更多。
宇文博知晓自己中的是鹰狼毒后,并未声张,正好,他可以来个将计就计。
返回越州的路上,宇文博毒发,一受寒,就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
军报和宇文博重伤的消息,一并传回王宫,还委婉地表达了宇文博将不治身亡,告知老陈王安排后事,做好准备。
老陈王心里是释怀了,表面上却不得不悲痛欲绝,独怆然而涕下。
两月后,宇文博回到王都,已经被鹰狼毒折磨的瘦骨嶙峋,浑浑噩噩,不成人样,终日缠绵病榻,已经没有清醒的时刻。
明眼人都清楚,他剩下的日子,都是按天算了。
宇文博归朝后,老陈王亲临,见过他一次,确如探子所报,其命不久。
他有言在先,且宇文博也是将死之人,当即放心大胆,大手一挥,命宗庙取出圣旨,颂于朝堂,昭告天下。
朝上文武大臣跪成一片,三呼王上万岁,太子千岁。
退朝后,圣旨由老陈王近侍,亲手送到宇文博府上,逐字逐句读给宇文博。
立太子一事,便形成定局,板上钉钉,覆水难收了。
一月后,太子府上进宫来报,太子已经水米不进。
老陈王沐浴斋戒三日,除去鞋袜,徒步到护国寺,为太子祈福。
宫外传的家喻户晓,民间甚至编了歌谣,歌颂老陈王的爱子美德,列国也说老陈王不避讳太子重病,堪当列国表率。
当这些赞美之词,传到老陈王耳朵里时,简直是意外之喜。
老陈王在后宫内自夸,此次不仅平定了陵县,还除了眼中钉,且收获民心,留下美名。
派宇文博出征一事,可谓是一石三鸟啊
然,老陈王高兴了没多久,太子府上又来人了。
这次,说的却是老陈王亲自祈福,感动上苍,太子的病有了起色。
民间又跟着传的轰轰烈烈,都说老陈王哀感天地,才救了太子一命。
老陈王这回是哑巴吃黄连,有苦却不能诉之于口,苦闷郁积于心。
偏偏还不好作罢,装作不知道,毕竟天下人都看着呢,面子上也得派了御医前去瞧瞧。
每天,御医回宫跟老陈王汇报的,不是太子病情好转,就是太子已经能下地走动。
时常气的老陈王大动肝火,踢翻几案。
随着宇文博病情逐渐好转,老陈王的身体却是每况愈下。
他再想杀了宇文博,已是有心无力,更堵不住悠悠众口,自是后悔莫及。
宇文博靠着鹰狼毒,使了一招苦肉计,跟着立太子的事落下帷幕,顺利达成野心,并且稳固在朝在野的地位。
朝堂上没人再不敢多言,唯一的瑕疵和例外,是申时乙。
他是如今的御史大夫,而那会儿,他只是太尉的门客之一。
原本申时乙想着随大流,做那见风使舵的墙头草,站在太子一派,息事宁人。
现实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因为下毒、远征的主意,全是出自申时乙的手笔,并且被宇文博查到头上。
他若成为太子阵营,太子如何能接纳,必定杀鸡儆猴。
若他继续跟着太尉,太尉不管是讨好太子,还是跟他撇清关系,都会杀人灭口。
算来算去,都是一死。
申时乙经过一番深谋远虑,一不做二不休,打算破釜沉舟。
干脆放手一搏,要谋就谋天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申时乙不敢掉以轻心,投宇文博爱才之好,斗智斗勇,大展手脚。
果然,申时乙得宇文博欣赏,虽然一直不敢重用,也未动过杀心。
朝堂上,宇文博留下可用之人,肃清了太尉之流,大兴商业,选举能人贤士。
一时,权利达到鼎盛,陈国也迎来文治盛况。
三五年的光景,老陈王的臭脾气,在现实中被磨的精光。
并且他已年迈,身体每况愈下,早不复几年前的精神,再大的火气,再倔强的心性,在衰老前,都不得不低头。
夜深人静,回过头再看看,他和兄弟斗,和嫔妃斗,和大臣斗,到了晚年,和自己的儿子斗,结果又得到什么。
揽镜自照,不过暮年的身体,衰老褶皱的容颜罢了。
他就是一国之王,又能如何,还不是得服老啊。
这么些年,他累了,终于发现自己累了。
老陈王独自安坐王位上,招手招呼近侍上前。
他拍着座下的龙椅,问近侍:“太子博,可当得起啊?”
近侍揣摩王意,谨慎恭谨回答道:“太子卓绝,仍不及王上当年万一。”
近侍间接回答了老陈王的问题,又不损他的面子。
近侍圆滑的奉承,已经不能让今天的老陈王大笑。
他除了摇头,感叹自己的衰老,再也没有多余的想法。
第二天上朝,老陈王的近侍宣读圣旨,禅位于太子。愿退处宽闲,优游岁月。
这边,宇文博顺利继位为陈王,陈国的朝堂迎来暂时的安宁,而另外一边,杨静娴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养好了伤。
山贼之乱,让她修为大损。
而十年之期将近,她得抓紧时间悟道,争取突破,化形成功,去还宇文博的救命之恩。
悟道切忌急躁,杨静娴性子安宁,最是适合不过。
佛家常说,岁末寒九,若无闲事,正是悟道好时机。
杨静娴参悟自然之法,天地之道,沉浸在道法中。
前后不过几月,她在冬日的静谧里,参悟了花开花落,达到超然洒脱的心境,成功化形。
那是她第一次,用人类的手指,触摸到白雪,用眼睛,看到云卷云舒。
原先,杨静娴想化形,无非是为了报恩。
化形后,心境已然大不相同,比起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享受生活的安逸,她更喜欢参悟自然道法。
她感叹,道法奥妙无边,博大精深。
杨静娴感谢高僧的指引,如今侥幸窥见道法的冰山一角,怎可止步不前。
高僧说过,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还说过,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自己的内心没有放下。
杨静娴抛开苦恼,决定放下。
既已种下因,那就顺其自然,报恩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参悟呢。
只是杨静娴不知道,她荆棘化形,并无木心,不通世事,为人单纯质朴。
这一场参悟,被人利用,导致她与道法就此缘尽。
杨静娴化了形,离开陵县。
对于寻找宇文博,她不知从何处下手。
凭借着记忆,画下宇文博侧脸的画像,随身携带,便于询问。
辗转数月过去,她寻找了很多地方,俱是一无所获。
宇文博如今贵为陈王,出入王宫,又岂是平民老百姓认识的人。他们只觉得画上公子风采翩翩,不应该是等闲之辈,建议杨静娴去越州寻找。
☆、第 31 章
27/34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