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却是真的就将他视为仇寇,几乎要推出去斩了一般痛恨。
可见太上皇心性之变。
皇上见此,忍不住出声痛臣甄应嘉之过,若说南安郡王府和周琼还有戴罪立功的机会,那甄应嘉所行之事,流放三千里真是都一点不亏。
不是看在太上皇的面子,皇上才不会容他押解进京,能当场斩立决。
结果太上皇居然还不满意,皇上只觉得肺都气炸了。
商铎见皇上脸色就知要遭,只是太上皇在上面虎视眈眈,他也不敢拦着皇上。
所以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皇上装了这么多年的孙子,终于炸了:不但慷慨陈词历数罪过,还硬刚太上皇,表示就是要办甄应嘉!
更怒而表示,不光甄应嘉,甄家也别想跑:“他敢侵吞军饷,朕就抄了他的家,让他都吐出来!”
太上皇何曾见过皇上这样不恭敬的样子,当即怒发冲冠。要是能动的话,肯定会上去亲自踹这个逆子。
然而偏生不能动。
越是身不由己,太上皇越是怒火冲头。一时居然抓起桌上剪烛花的银剪子对着皇上就劈面掷了过去。
好在商铎一直留心父子俩的举动,见此简直魂飞魄散,情急之下,顾不得僭越,直接伸手去抓那枚银剪。
掌心便被硬剪刺入,伤势颇重深可见骨。
登时鲜血汩汩涌出,淋漓一地,染红了磨得光洁如镜的泥金地面。
一时内室寂静如死。
半晌后,皇上才惊怒交加,瞠目结舌道:“为了个罪臣,父皇居然要儿子的命!”
其实太上皇掷出后当即就后悔了,他不过是随手抓了个物件。等自己发现是剪子也吃了一惊,有些悔意。
但见皇上这种目眦欲裂的样子,又怒道:“君要臣死,父要子亡,本就是正道,你如此倒行逆施,难道朕还管不得你了吗?”
然后又呵斥商铎道:“天家之事,也是你一外臣能插手的!”
商铎眉目肃然,俯身叩拜,双手就按在自己流下的血泊中:“臣芥子微尘,不敢有涉天家之事。然圣人之躯不可损。臣甘领太上皇责罚。”
老圣人见鲜血满地,实在是壮烈凄凉,一时也觉伤心疲惫,只道:“还不快都离了朕这里!甄应嘉之事,先将他提回京城,不许伤他性命!至于抄家,也待刑部和大理寺审过后再说。”
皇上当真恨得双目滴血:今日这一闹,太上皇的心腹旧臣们岂能不知。
估计早就有人跟甄家通风报信了,到时候将财产转移一番,等皇上再去抄家,估计只剩个空壳子了!
然见太上皇已经决断至此,商铎在旁失血都失的脸色苍白,皇上只能咬牙起身,君臣两个退了出去。
至此,这一对天家父子已然彼此撕破脸面,再不能转圜。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1-08 14:05:56~2020-01-08 23:26: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糯香碎银子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15483679 14瓶;****、evania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4章 战事安排
且说君臣两个被太上皇赶出后, 俱是身心俱疲。
刚踏出门外,商铎就是一晃。
他毕竟是文臣,且打小便是金尊玉贵的侯府嫡子,这么多年哪里受过皮肉之苦。
方才在太上皇跟前勉强撑住, 如今就觉得头晕目眩。
心里还在胡思乱想:早知道就让谢羽册或者耿忠文来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那两位武将, 肯定不至于像自己这样凄凉,只能用手来护驾。
如今伤口这样深,怕不是要落下残疾。
皇上见他脚步虚浮, 连忙伸手扶住, 又骂旁边看傻了的金佑:“长了眼是用来喘气的不成!还不宣太医!”
商铎忙拦着:“太上皇在气头上,皇上不必为臣大张旗鼓的宣太医,凤景宫中就有太医常年轮值,臣往凤景宫中稍作包扎即可。”
顺便也要跟商太后交流一下太上皇的现状。
早有两个机灵的小内监扯了一块帷帐来先给商铎压着伤口。
现在太上皇宫里的宫人可怜,被打被骂根本就是家常便饭。
上回太上皇还用玉如意直接打中了一个小太监的额头, 将其砸的头破血流。
故而他们都练就了一身紧急处理外伤的本事, 这才让保宁侯不至于失血过多,当场晕过去, 还能坚持到凤景宫。
在商铎再三坚持下, 皇上便先回了御书房, 满怀愤怒的去命人追回自己抄家的圣旨。
且说商婵婵正在商太后跟前坐着,与黛玉两个比赛解九连环。
一时听外面颇有喧哗之声,就跟黛玉避到屏风后面去,然后悄悄探出头来看究竟。
谁知一伸头就见自己亲爹由两个太监小心翼翼的扶了进来, 半边朝服都叫鲜血染红了。
若不是黛玉在旁边扶着,商婵婵险些就惊得仰过去。
商太后亦是吃惊,扶了碧珠的手走上来问缘由。
商铎苦笑道:“臣头晕的很,怕不能给娘娘见礼了,来日再补上吧。”
商太后斥道:“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忘耍嘴皮子上的功夫。”说着命宫人将他扶至一矮塌上半卧,又急命人去宣太医。
然后听商铎简要的将方才之事说了。
商婵婵定了定神后便奔出伏在榻旁。
细看父亲的伤处,只见伤口纵深,甚至可见微露的掌骨,那眼泪便宛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往下掉。
商铎忍不住抬起另一只手摸了摸她的头:如今女儿已经大了,这样幼年时亲密的举动,商铎早已不做了。
可现在见她哭的可怜,仍旧忍不住像从前一样哄她。
商婵婵伏在父亲榻旁,哭道:“爹爹的手,以后如何写字?”
事发突然,商铎下意识就用右手去挡剪子。
现伤的这样重,他乃一朝宰辅,哪日不要处理许多公文,这可如何是好。
还是那位有一说一的老太医,听这话便道:“商侯爷的伤虽深,好在避开了筋骨。如今又是冬天,伤口也不易溃烂,只需好好上药养着,月余应当就无碍了。”
商婵婵这才略微放下心来。
商铎笑着安慰女儿:“正巧崇文馆的史书编的差不多了,我这就将你二哥叫回家里,替我写字,你不必担忧。”
商太后命人赏过了老太医,又亲口问了许多注意事项,这才放了人去。
然后只对商铎道:“太上皇竟真的以剪子掷向皇上?”
保宁侯举了举如今已经包扎妥当的手:“娘娘还不肯信吗?其实今日我伤了也好,否则只怕要被革官论罪了。”
说来也是晦气,从前都是神仙打架,他趁乱出手摸鱼,坑别人一把。
可见世间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儿,终于城门失火,他也成为了一只池鱼,险些就给烤熟了。
说着更将太上皇骂他的那些话一一道来,商太后听了脸上寒色更重。
商铎便道:“此事只恐牵累了娘娘,要不我将婵婵带回府去吧。”
商太后摇头:“不必,只怕京中没有比本宫这里更安全的地方了。你只忙你便罢。”
商铎望着女儿红红的双眼,想起一事,不由开口道:“婵婵,你与谢家小子的婚事从未定下。如今闽南一乱,若是他也要上战场,为父倒有些不忍。”
商婵婵一愕,顾不得女儿家不该论及此事,直接脱口而出:“爹爹难道有悔婚之意?”
商太后蹙眉道:“六礼未过,算什么悔婚。”
商婵婵垂首,语气却是执拗:“爹爹从来知道他是武将,难免要上战场的,当日同意了,怎么今日却又反悔?”
商铎不由笑道:“你这孩子,好不懂父母的苦心。爹也不是要反悔,只是给你个选择的机会。咱们家不比旁人家,叫你盲婚哑嫁的。”
“从前宇内清明,无刀兵之乱,一切都好说。”
“如今这一乱怕是不好收场。来日那谢家小子要是真的上战场,你愿不愿意在家里一守就是数月乃至数年,天天提心吊胆他的安危?”
商铎起身道:“你不必着急回答我,自己先好好想想。如今也论不到你们这里。”
然后便从商太后这里告退,往御书房而去。
然他回了御书房后,却见气氛更加凝重,不由心中一紧,以为又有不好的消息传来。
还是谢羽册见他手上裹着绷带,跟踩棉花一样走进来,便就近友情搀扶了一下未来亲家,同时解释道:“冯大人自尽了。”
商铎愕然。
原来冯典仪从圣人这里告退后,并未按照圣人吩咐等在偏殿,反而径直前往了六部所在的西华门。
于满朝文武跟前痛臣甄应嘉的过失,并当场以血书写其罪状。
然后只道:城池失守,百姓俱亡。他一罪臣无面目独自苟活于世。
众人拦之不及,只能眼睁睁见他于兵部门口触柱而亡。
方才便有人来回禀了此事,皇上大恸,只命人先将其尸身收敛,待日后厚葬。
耿忠文手中捧了一封血书,声音涩的如同冻裂了化不开的墨一般:“凤山城沦陷,贼寇屠城,冯典仪所有亲眷皆死于叛逆手中。”
“他能逃出,还是家中一忠仆与他换了衣服。如今冯家满门断绝,估计冯大人早存死志,之所以肯多活几日,也只为了将甄应嘉之罪状上达天听。”
皇上神色颓然:“然而朕却连抄了甄应嘉的府邸都做不到。”
君臣皆默然。
谢羽册忽然出列道:“臣请圣意,欲往闽南剿寇。”
耿忠文不由脱口而出:“谢将军,闽南之地甄应嘉经营三年有余,如今南安王府不知是否事涉其中。你亲往闽南去,周家若有不臣之心,勾结乱党,你如何能脱身?”
闽南之地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皇上本意也是让南安王府戴罪立功。
不管侵吞军饷的事南安郡王府是否牵涉其中,都暂且不议,只拿下甄应嘉这个首恶。
相当于许了南安王府,不管从前是否有错漏,把外敌给退了,便既往不咎。
谢羽册道:“正因如此,唯有臣去,才能不使奸臣混淆圣听。”
换一个武将,根本弹压不住南安王府。
商铎蹙眉:“南安郡王与周琼身正也罢,若他有罪,见你去了,万一行狗急跳墙之事,只怕闽南之地再无力回天。”
谢羽册解释道:“臣从前为将,曾到过粤海战场,也算是兵务娴熟。”
“皇上与诸公不知,那里最难打发的不是海上贼寇,而是闽、广两地的前朝不法之徒。他们结党立会,密谋造反,且组织严密,轻易不露头的。”
“这次居然跟海寇勾结,闹出这样大的动作来,臣恐他们有更大的野心,做出颠覆朝廷的事情——皇上,如今二殿下可还在闽南。”
皇上沉吟良久,终于下旨,命谢羽册为闽粤总督,总统两地诸军,从往剿寇。
“京营中事,你交托一半给卫义,另一半,直接交给翎儿吧。”
谢羽册讶异:皇上这几年颇为倚重卫若兰之父卫义,此番他离京剿匪,本以为会将京营职权都转交给卫义,然皇上居然要给谢翎一半。
忙开口辞道:“圣上,翎儿到底年轻。”
皇上摇头道:“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他甄应嘉倒是活了几十岁,难道就有用?还不如早死了的干净。”
君臣商议已定。
商铎望着窗外白雪皑皑,红墙绿瓦,心中沉重:若说从前只是山雨欲来,如今却是狂风骤雨已至。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闽地遥远偏僻,不过是个地名。
且天下之大,哪年不得有些天灾人祸。
于是除了国家中枢急速运转了起来,京中仍是一片风平浪静。
或许有重臣之家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但对于早已远离权力中心的荣国府来说,并不觉得闽地的海贼能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
顶多是听说甄应嘉打了败仗,被革职回京,唏嘘几句而已。
王夫人还在贾母跟前安慰道:“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咱们这等人家,一时的起伏有什么关系,过两年圣人气消了,还是照旧的恩赏。”
又说起贾政来:“正如从前那事,保宁侯府那位大公子,知道宝玉是个实心肠的孩子,还特意引着他在户部说了那些话。害了宝玉不说,更害得老爷也被革职。可过不了一年,老爷不照样官复原职,且还高升了。”
“可见老天有眼,都是有报应的——所以这位商大公子,二十多岁了也不娶妻室,保宁侯只拿着圣人日后赐婚做遮掩,谁知道内里有什么古怪。”
王夫人现在说起朝局朝臣来头头是道,不知道的以为她才是当朝太后呢。
贾母见她夸夸其谈就觉得烦闷。
自打凤姐儿跟着贾琏离京后,少了人在她身边奉承逗趣,这生活质量真的是一日千里的下降。
第95章 贾家诸事
且说贾母只看着王夫人在跟前就心里犯堵, 然想想家中其余人,也觉得心灰。
李纨迎春都是木头似的,戳也不动。惜春更是个冷漠性子,小小年纪, 天天跟几个姑子混在一起。
还说什么要跟妙玉一起出家修行的话。贾母年老,十分忌讳这些, 对惜春便更淡了。念及她是宁国府的姑娘,便索性不去管她。
唯有探春还算是出挑。
贾母不思自己未曾好生教养这些女孩,天天只让她们在自己跟前说笑解闷。
名义上也读书, 却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至于那些管家理事的学问,更是不曾教过分毫。
以至于迎春都到了出嫁的年纪,却还是毫无能为,连自己的屋子都管不好,由着奶嬷嬷偷了东西欺负到她头上, 也不敢说话。
贾母此人, 做惯了老封君,从不觉得自己有错。
反而只怪这些女孩子不够出挑。
素日只说:“能叫我欢喜的, 唯有宝玉和云丫头两个罢了。”
79/125 首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