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辰闻言,想得反而比吴月娘更深远。
“方腊遁逃,东南局势已定,朝廷禁军大军北归,接下来就当大宋是‘联金灭辽’了。”
“钱三的情报网传回消息,金国国内如鼎沸之汤,攻辽恐怕就在眼前了。”
蝴蝶效应之下,方腊起义提前,大宋朝廷在东南消耗甚巨。辽国已经糜烂,金国自然趁机提前攻辽。
相交主世界历史上的这个时期,这个衍生世界一切都被按上了加速键。
西门辰却和西门卿一样,并不惊慌:“但短时间内――至少是在辽国灭亡之前,与我们盐军都无甚关系。”
“对,在此之前,我们盐军只管种玉米屯粮,积蓄力量、壮大自身。”
西门卿很欣慰儿子能看清局势。
在联金灭辽大事面前,即便八千盐军入了巴蜀,东京朝廷也不会理会盐军。
先暂时搁置,等分完辽国这块肉之后,再来料理盐军。――赵佶、蔡京之流,多半打着这个算盘呢。
作者有话说:
【闺蜜监督日更day4】
第128章 火烧粮仓
◎玉米是人吃的吗!◎
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宁静中, 沧州官田的玉米终于全部成熟。
各县县令亲自盯着,又让衙役捕快日夜轮班在官田巡逻,并组织起租种官田的佃农, 开始收割玉米。
壳叶开始干枯的玉米棒子,一个个被掰下, 然后运送到搭建在田间地头的棚子里。
棚子里有佃农们家中的妇孺老小, 坐成一排排、围成一圈圈, 埋头撕剥玉米壳叶, 得到了一个个金黄玉米棒。
同时又有人负责把玉米棒子运出去,倒在夯实的地坪上,让炎炎烈日顶头暴晒。
这般晒上一两日,玉米粒被晒得干硬缩水, 又有男女老弱妇孺坐在棚子下, 坐成一排排、围成一圈圈, 给玉米棒子脱粒。
虽然以前没有给玉脱粒的经验, 但农人干活的经验触类旁通, 发现用手直接脱粒要不多久皮就要磨掉一层后。
就尝试出其他办法来脱粒――用脱粒过的玉米芯子去搓,在一块粗糙木板上去磨……
方法多样,金黄玉米粒飞溅着脱落, 干得是热火朝天!
脱下的玉米粒铺上草席, 摊开在烈日下暴晒。
两三日过后,玉米粒已经彻底干透, 抓一把在手里再漏掉, 哗啦啦的作响。
这种哗啦啦的声音,是玉米丰收的声音, 也是盐军治下百姓激动心跳的声音。
“启禀知州!称量过脱粒晒干后的玉米, 清池县官田中的玉米, 每亩产出逾两千一百斤!”
清池县令对前来视察的西门卿禀告。
西门卿抓起一把玉米粒,感受着熟悉的触感、颜色和气味。
对清池县官田的玉米产量,他还算满意:“能有这般产量,想来用心侍候种植了。你们的功劳和苦劳,当玉米播满盐军所守之地时,百姓们会对你们感念在心的。”
两千一百斤的亩产量,相比后世产量虽不算极佳,但也算得上丰收。
这个时空没有增产的化肥,只有农家肥、绿肥和火土粪等天然粪肥,能有这个产量,除了因为玉米种是系统开宝箱出的良种,也绝离不开佃农们的用心侍候。
这也体现出县令的领导有方。
县令被西门卿夸奖了,心中激动不已。
也不枉他这几月以来,就差吃睡在玉米田。
“百姓最会感念的,定是为他们带来高产耐储存的良种的知州您啊!属下能勉强为盐军‘除权奸、救万民’大业奉献一份苦劳,已经心满意足!”
西门卿拍拍县令肩膀,“你的功劳和苦劳,本官和百姓都记在心中。”
等盐军大业铸成,自然会给县令这等有功之人升官加薪。
县令确实是大爱为民的勤谨好官――不好的都被公审砍头了,但能得了知州这句话,来日升官晋职,光宗耀祖在望啊!
西门卿检查过了丰收的玉米,又吩咐清池县令:“单独拨出一个粮仓来,好生存储这些玉米。”
“这是来年盐军治下百姓们的粮种,不容有失。”
种植的几个月都忙过来了,只差存储后明年发给百姓种植这最后一哆嗦,清池县令如何都不敢疏忽的。
“知州放心,属下一定好生存储,严加看管,绝不让粮种有所闪失!”
就近巡察了清池县玉米丰收后,西门卿又将沧州剩余县军的官田玉米的收获情况,也一个不漏巡查过。
共种植五百亩玉米,每亩均产约两千斤。
因此总产约一千万斤,即约五千吨。
五千吨的玉米,来年用作粮种分发给盐军治下百姓播种,足足的够了。
如果巴蜀之地进展顺利,或许还能匀一半给巴蜀百姓播种。
毕竟玉米高产,却也不能所有农田都种上玉米。
该种的五谷都要种,只是让百姓合理安排种植比例,鼓励开荒增加农田面积,有更多耕地就可以播种更多玉米。
玉米稳稳的收进粮仓之后,西门卿把特意留出来的玉米,拿出一部分来。
让人用石磨磨出玉米面、玉米糁,令两个盐场的食堂,都煮了一顿玉米饭和玉米粥,让上万盐工尝鲜。
官田种植的高产新粮食喜获大丰收,此事早已在沧州传遍。就连棣州、齐州和东平府,也都有所听闻。
“据说明年春季,西门知州就会将玉米种子分发给百姓种植了,这玉米高产,每亩能产两千斤呢!”
盐场盐工以晒盐为生,家也都安置到了盐场高墙外建起的盐工小区,他们并不耕地种田。
但能有高产的新品种粮食,百姓能吃饱饭、日子更好过,他们也是满心期盼的。
“食堂今天就煮了新粮做成的饭食,是玉米饭和玉米粥,我们是第一批吃到新粮的人呢!”
“那我要好好尝尝那玉米的味道,也好去给那些种田的亲戚讲讲。”
等玉米饭和玉米粥真的入口时,盐工们也都是赞不绝口:
“金灿灿的,看着就富贵!这玉米磨成面后,开水烫面再蒸熟的玉米饭,吃着有股特别的清香!”
“我就更喜欢玉米粥,又稠又好吞咽,顶饱哩!”
玉米是粗粮,后世常吃玉米饭的都是农村乡下贫穷人家,玉米粥也是一样。
玉米饭其实噎嗓子,也不香甜,没油没盐没下饭菜时,在嘴里嚼了根本就难以下咽。
玉米粥会好些,但久了吃厌了也一样难以下咽。
这些盐工只是第一回 尝鲜,才都称赞不已,就像城里人偶尔吃一顿,也会觉得好吃一样。
吃得久了,便也不会愿意吃了。
“吃着也没多好吃。”有盐工说了实话,但他还是又感激又高兴:“但我们普通百姓,有得吃、能吃饱,就已经谢天谢地,谁还去管味道呢?”
有手巧心思巧的大娘听到,就开始想新吃法:“既然这玉米能磨成面,那不就跟麦子磨的面粉一样?玉米饭和玉米粥吃烦了,和面烙个饼子,蒸个蒸饼啥的,换着花样儿吃不就是了。”
又有老盐工指指点点:“你们这些年轻人啊,才托西门知州的宏福,吃了几年饱饭,就觉得吃饱还不够,还想变着法儿吃了。”
“哈哈哈!就是就是!要是普天之下的百姓,能顿顿都有一碗玉米粥喝,也就是天下盛世了!”
……
虽然盐军对玉米无比重视,但追击贼寇的岳飞一行百骑敢战士,最终还是弄到了一麻袋四五十斤玉米。
在此之前,也吃过了一顿玉米饭和玉米粥。
彼时岳飞探听到玉米的亩产,借口歇脚,拿着西门卿的帖子在一处官田的田庄借宿,亲眼见证了玉米的收获。
还在田庄吃了一顿玉米饭和玉米粥,口感和味道并不多好。
但对家中父母需要佃田耕种的岳飞来说,玉米好不好吃不重要――况且不苦不涩还有股食物清香,不是很难吃。
只要高产、能饱肚,能养活人,就已经足够。
最后那一麻袋玉米,连带一封厚厚的书信,出了沧州,经由河间府,送到了东京皇城。
西门卿知道吗?那不重要。
从沧州出去的玉米,也不止那四五十斤一麻袋。
东京开封,皇城禁宫。
赵佶召集一干宠臣,品尝到了按照岳飞(或者其他某个外派沧州的官吏)寄来的食谱,做出的玉米饭和玉米粥。
玉米磨成面,开水烫面,入甑蒸熟成玉米饭。
玉米磨成粗面,筛出玉米糁,加水熬成玉米粥。
都是最简朴的做法,没加油,没加盐,不曾做过任何精细加工,还原了玉米饭食最真实的味道。
脍不厌精食不厌细的赵佶,和蔡京一干人等,常年精细的山珍海味,吃得舌头敏锐,嗓子眼细嫩。
一口玉米饭入口,表情中尽是嫌弃!
咀嚼几十下,口中依旧又干又噎,松散的玉米面可劲儿往牙齿上粘,往牙缝儿里钻,真不雅观!
可吐出来更不雅,最终是梗着脖子,硬咽下去的。
赵佶和许多宠臣们,甚至没咽下去噎住了,连忙喝一口文火慢炖的山珍老鸭汤。
就着醇厚顺滑的鸭汤,才把玉米饭打下去。
又喝一口玉米粥,没滋没味,如同喝蜡汁。
玉米糁在水中熬煮了近一个时辰,都还有硬粝之感,毫无口感。
“这便是拿玉米做出的饭食?岂是人可食的?”
赵佶只尝了一口,便将碗扔到一边,俨然嫌弃至极!
不是人食的,那是猪食?
赵佶和宠臣们都是金玉堆里养出来的,何不食肉糜的人物,这玉米做的粥饭,对他们来说与猪食无异了。
蔡攸被与西门卿有关的玉米,勾起了招安宋江时,避而不敢见西门卿,几乎是逃之夭夭的狼狈记忆。
羞恼燥意,瞬间升腾而起,出口的话便不会是好话:
“这玉米如何能吃得!与吃树皮草根也没甚不同!”
但蔡攸又何曾啃过树皮、嚼过草根呢?
朱乙彩怯胛髅徘溆芯稍沟模他好不容易重获圣宠,才得以出现在这个场合。
也是极乐意贬低诋毁西门卿的。
“若是叫天下百姓来选,与其费心费力播种侍弄这玉米,最终却如食树皮草根,恐怕更愿意省些力气,直接去吃树皮草根呢!”
说来赵佶也不是个明主,心胸并不宽广,虽朝廷不曾将西门卿打作反贼,仍宣称西门知州乃是大宋臣官。
但他就真的心口如一,对西门卿没有意见吗?
想也知道不可能。
赵佶气量极狭小,其实心底对西门卿的厌恶,比在场所有宠臣都深。
只是并不表现出来,反而做得大气包容的样子。
“这玉米,也就高产一个好处了。”
“但荒野的野草,不必农人侍弄,也能长得郁郁葱葱啊。”
向来奸臣昏君,便是昏君荒唐,而奸臣却还知心识趣,贯彻昏君圣意。
听闻官家此言,便知圣意如何了。
“探子信中说,玉米草株阔叶锋利、绒毛刺人,这不正是路旁野草的模样?”
“高产?野草如何不高产?野草从来都高产!”
……
于是批判恶评如潮,宠臣们纷纷附和赵佶。
可赵佶能当这么多年道君皇帝,智商自然也是有的,嫌恶归嫌恶,但:
“即便这玉米不是人食,牛马食了却也肥膘。又高产,也是个麻烦……”
曾提出让西门卿和宋江互相消耗的侯蒙,这次又提出一个毒计:“官家顾虑得正是,肥了牛马,就助长了盐军马军。”
“既然传回的消息,道是盐军单独划出粮仓存储玉米种,不若令人或饮水灌泡、或纵火焚烧,将储存玉米种的粮仓捣毁。”
“毕竟百姓无辜,如此既不损百姓口粮,又能消除盐军马军继续壮大的隐患,正是两全其美。”
竟还念及百姓口粮!
计策还怪仁慈的嘞!
之前侯蒙策略的结果是,不见宋江削弱盐军几何,反倒盐军借此机会扩张了地盘。
赵佶对此不满,但这次的计策倒也可行。
“此计可行。”
……
岳飞在厚厚的书信中,汇报了追击贼寇时打探到的盐军消息,以及着重强调、反复论及了新粮玉米的高产及其意义。
岳飞期待他能等到朝廷对盐军颁旨,令盐军进献玉米粮种。
等到明年,再给适种地区的百姓分发玉米种,教导百姓种植玉米。
如此只需几年,大宋百姓就能吃饱饭了,并能生育更多人口,大宋国力自然提升。
考虑到西门知州未曾举反旗,依旧以大宋臣民自居,如果官家颁旨,盐军现在不打算举反旗,便只能遵旨而行。
因此,若东京索要粮种,此事大抵能成。
但岳飞没等到徽宗赵佶的这道圣旨,就如同历史上的岳飞,没能等到嘉奖战绩的犒赏,而是十二道金牌一样。
同样,那些选择向朝廷送信的朝廷派遣官吏,也没有等到他们想要的后续。
反而等来了沧州四县一军的粮仓,在两天之内,先后相继失火的消息。
万千盐军奋力灭火,火星熄灭时,粮仓已经受损严重。
着火粮仓中的粮食,过半被烧成焦炭,剩下小半也被烤熟了,但还能食用。
可如果粮仓中存放的是粮种,那么便是颗粒无存了!
而据传,着火的粮仓,竟正是储存粮种的粮仓!
还是存放新品种粮食――玉米的粮种仓!
……
作者有话说:
【徽宗赵佶:猪马牛羊吃的猪食草料,一把火给你烧了!
西门知州:呵。你猜你烧没烧到?
死亡凝视.jpg】
【闺蜜监督日更day5】感谢在2023-08-04 23:50:46~2023-08-05 20:42: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花枝 2瓶;狂热哈迷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9章 再见岳飞
◎岳飞被带上堂来◎
砰!
包袱被狠狠砸在地上, 发出沉闷的声响,溅起扬尘。
几块用油纸包成方块的急行军军粮――盐军的糖油炒面,掉出包袱, 躺在泥土地上。
看到糖油炒面,砸包袱发泄的这名敢战士, 更加痛苦懊恼!
“谁会去烧盐军的粮种仓库?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参加敢战士的人之中, 确实有爱国志士, 但寥寥无几。更多的还是生存艰难, 活不下去出来混口饭吃找条活路的。
95/111 首页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