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可把张府丞吓得不轻。宗人府官员再怎么吃回扣,也不至于把霉米发出去。
可这几位宗室是有实据的,身后那几车的霉米是作不了假的。
张府丞不敢擅自做主,连忙请示安王。安王也傻了眼,他看过名册的,宗人府压根儿就没有霉米的存货!
这下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
安王无法,只得派人去请亦安。
亦安倒是查出来了结果,可她也不能做主,只能向圣人汇报此事。
定王将给定藩一系宗室的禄米,换成了几年攒下来的糙米。放到如今,有些已经发霉了。
第150章 晴天
定王作出这样的事来, 显然是没把下面的宗室放在眼里。
而在定王看来,他是永世不降的藩王,便是这样行事, 圣人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不料这一回圣人勃然大怒, 召集了内阁大臣,要从重治定王的罪。
等定王反应过来的时候, 圣人已经对内阁做出了指示:革除定王爵位, 降为闲散宗室,从旁系中另择宗室继承定王爵位。
这下不止定王, 其余几位亲王也懵了,还能这么玩儿?
定王忘了, 圣人一直没有动安王的原因,一者是因为他只在子嗣上用心,没有扰乱社稷。二者便是因为安藩只有他这一根独苗。若是废了他,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不是安王绝嗣, 就是永襄郡王绝嗣。
所以圣人迟迟不动安王, 并非不愿,而是不能。
轮到定王作死时,圣人便不再忍耐。反正定王一系还能找几个继承人出来, 圣人不能容许定王这样苛待宗室。
而择定新任定王的差事,自然就落到了宗人府头上。或者说,落到了亦安头上。
群臣对此是乐见其成的, 宗室的削弱对未来的圣人也有好处,当然对朝廷的好处是最大的。
原本定王还打算今年为长孙请封, 奏疏都写好了,就差使力气送到御前了。这下落得个革爵的下场, 这事儿就不必想了。
圣人显然是打算换掉定王的,因此亦安也很快给出了几个人选,供圣人预览。
圣人看过后,很快用御笔圈了一个名字。
新任定王就这样闪亮登场。
这就是原先安惠王心里想的,他这个亲王帽子是铁做的不假,可帽子底下的人却是肉做的。
虽然新定王选了出来,但圣人却没有将理藩院交给定王去管,而是让景王收拾收拾,把理藩院接了过去。
景王心里再不情愿,也不敢在面上违背亲爹的旨意。
而圣人之所以这样大发雷霆,还是想着在闭眼前,替太子扫清一些称不上障碍的障碍,或者说自己做恶人,让太子做好人。等自己百年之后,再把废定王一系扶起来,博一个宽仁的名声。
敏锐者如陆太傅,已经察觉到,这是圣人在为太子铺路了……
定王本人并不算多大威胁,只是剪除一个根深蒂固的王府,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圣人也不算赶尽杀绝,毕竟废定王的家产没有被抄没,仅仅只是革爵和革去差事而已,废定王一家也没有被圈禁在宗人府。
十月,亦安还在宫里襄理宫务,韦女史急忙入宫求见。
“禀告王妃,定王一家女眷,正跪在王府门前哭闹不休,我等苦劝,老王妃执意不肯离去。”这说的肯定不是新定王妃,新任定王妃年不过三旬,如何能称一个老字?那就是被废去定王爵位的那一位了。
韦女史是实在没招儿了,这才进宫来求援的。
老定王被革爵后,急怒攻心,一病不起,老定王妃无奈,只得出此下策。老定王被革爵后,老定王妃便不能再入宫。无奈之下,只得到永襄郡王府门前。
不过老定王妃并不知道亦安什么时候心在王府,也只能赌王府里的人耗不起。反正她现在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什么都敢做。
果不其然,韦女史连忙入宫来请亦安。
亦安先礼后兵,派韦女史请老定王妃去宗人府,待问明老定王妃后,才知道定王想要恢复爵位,并愿意拿出全府钱财来,只求圣人宽恕。
这会儿想起来服软了?之前圣人又不是没给过定王机会,只是老定王自恃有安惠王在前,圣人不会拿他怎么样,所以这才悲剧了。
亦安心里明白圣人那里绝无转圜之意,定王又不是圣人亲兄弟,犯不着让圣人自打脸面。
可老定王妃也不能不安抚,亦安也只能道自己会到御前陈明此事,再让韦女史送老定王妃一干人等回去。
等到御前回明圣人后,圣人只说知道了,便让亦安回东宫继续襄理宫务。
当亦安离宫回到王府时,赫然发现府外多了近百余名护卫。
为首的那个人亦安还认识,是麒麟卫指挥使薛璘的部下,副指挥使孟桐。
“孟副指挥使?”亦安面露疑惑。
孟桐上前行礼,“禀王妃,陛下命我等为王府护卫,孟桐在此听候王妃调遣。”听这话的意思,圣人是把他身边最精锐的麒麟卫拆了一部分作为王府护卫?这未免有些过于小题大做了……
不过孟桐已经带人到了这里,亦安也不能再让他回去。只能询问韦女史是否将这些人安排妥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亦安这才放下心来。
于是孟桐便作为王府护卫,有了自己的新工作。
至于老定王?圣人将其一家交给新定王严加看管,不许慢待。新定王刚得了爵位,又有朝廷的长史在,自然不敢对老定王如何。再者老定王夫妇已经年过六旬,便是他不动手,又能撑几年?
在崇元四十六年的正月之前,圣人又办了几个不知法宗室,每次都是交给亦安去办。眼看着王府外跪着的女眷越来越多,亦安也是着实没有办法。护卫也不能强行驱赶,只能将其请到宗人府照顾起来。
这样一来,亦安在宗室里的名声愈发坏了起来.。除却临清公主和舞阳长公主外,已经有不少宗室对亦安心生不满。
十二月,秦阁老孝期已满,被圣人召回京城。
白阁老对圣人表示,愿意让出首辅之位,顺便向圣人请辞。
圣人只让秦阁老重回内阁,对白阁老的请辞却置若罔闻。
紧跟着正月里,秦珂终于嫁入慎国公府。
这桩圣人赐婚愣是拖了四年,终于礼成。
到了三月里,又传出秦阁老的孙子要娶白阁老的孙女为妻的传言。群臣才反应过来,他们莫不是被两位阁老联手给骗了吧?
阁臣之间相互联姻并不罕见,群臣们也只是担心两位阁老在朝堂之上连成一派。不过圣人对此倒是没有什么看法,反倒赐了贺礼。
对圣人而言,若是两个大臣联姻就能架空他?那他这个皇帝也做得忒没意思了些。
在亦柔的婚事有了着落后,尚信的婚事也终于有了眉目。
彭氏这次信心满满地对顾老夫人打了包票,“绝对是好人家的女儿。”不止是好人家,也是老熟人。
吏部侍郎陈良的三女儿。陈良,当初和姚京兆一同去查江南科举舞弊,却牵连出两淮盐引案的三位大臣之一。
至于为什么彭氏能和陈夫人搭上线,那当然是陈夫人有意为之了。
一听这个人选,顾老夫人心内皱眉,陈良是吏部侍郎,前途不可谓不远大。尚信是什么情况?至今连秀才也没考上,陈夫人怎么会相中尚信?莫不是有什么隐情?
这样想着,顾老夫人的目光不由看向大儿媳陆氏。
不等陆氏说话,彭氏又道,“只是陈家姑娘相貌有些平常,年岁也有些大了,今年已经二十了……”说着,彭氏生怕婆婆以为自己故意拿这个寒碜庶子,连忙道,“不过陈家姑娘自幼养在陈夫人身边,和亲生无异。陈夫人又给我交了底,说是准备了厚厚的嫁妆,不会委屈了姑娘。”彭氏有一点只好最好,就是说话从来不绕弯子。
这样一说,顾老夫人和陆氏就明白了,陈家姑娘是庶出,样貌并不出挑。
顾老夫人看向陆氏,陆氏便笑道,“咱们家王妃可是二十一才出嫁的。”陈家姑娘自然不能和亦安比,两人情况不相同。陆氏这话的意思是,自家不挑拣年岁。
陆氏接着就补了一句,“只要心情好,能把家业撑起来,便是一好百好了。”陆氏也知道彭氏不会把个不能看的孙媳妇往婆婆面前送,大概还有些别的由头。
果然,就听彭氏补充道,“陈家姑娘幼时身子不好,在相国寺寄养过数年,比较热心佛法。”这才是重点……
顾老夫人眉毛当时就竖了起来,这让她想起自己那个热衷修道的二儿子了。这要再娶进一个热衷佛法的孙子媳妇,好嘛,佛道两家齐活了就!
彭氏自认为这不是什么大毛病,哪里就那么凑巧。若是陈家姑娘真想出家,又干嘛归家待嫁呢?且这都过去了好几年,早就不是什么大事儿了。
偏生京城中人对佛道如遇虎狼般避之不及,这才让陈夫人寻上彭氏。
陆氏也跟着劝,倒不是她同意这桩婚事,只是为陈家姑娘名声着想,不愿意为这个坏了姑娘家的名声。
顾老夫人便说可以先相看着。
谁知道这一相看,顾老夫人自己先喜欢上了陈家姑娘。无它,陈家姑娘实在是个性子文静,又很体贴人的性子,很合顾老夫人的眼缘。
老太太都相中了,陈夫人自然是乐意的。两家交换庚帖,定好了今年八月就完婚。
陈家姑娘毕竟到年纪了,再不出嫁,只怕又有许多闲话。
等到十一月,宫里传出楚贵妃病重的消息,圣人急召亦安入宫。这会子亦安已经把宫务交还给延熹郡王妃,自己在王府管家。
钟粹宫
楚贵妃躺在榻上,身边是嘉顺郡主姐弟,圣人坐在一旁,面上神色透出悲意。楚贵妃算是圣人身边的老人了,比圣人还要小上几岁,今年才七十四,不想竟要先圣人一步而去了。
等亦安赶到,楚贵妃又和圣人说了会子话,这才开始交代遗言。
“我自进宫以来,举凡诸物都是圣人所赐。今儿,便由我做一回主,有些东西,就留给你们做个念想……”说着楚贵妃缓了一口气,身边的亲近宫女抬了几口大箱子过来。
打开箱盖,璀璨宝光欲迷人眼。
这些首饰是楚贵妃入宫到现在,所积攒下来的贵重首饰,寻常的且进不了箱子。
这些首饰被分成几份儿,给了临清公主、荣康郡主、嘉顺郡主、太子妃、延熹郡王妃,就连亦安和舞阳长公主、刘淑妃也有一份儿。
分完东西,楚贵妃又把亦安叫到身前,握着她的手笑道,“我往年便看你与文昭娘娘最像,如今我要寻娘娘去,只一桩心愿未了,望你能应我。”将亦安比作文昭皇后,楚贵妃所求必然不小。
然而在众人面前,亦安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因此亦安只能道,“娘娘请说,我必然竭尽全力。”
于是楚贵妃又让嘉顺郡主姐弟上前,将两人的手交到亦安手中。
“我所虑者,唯此而已。望你念多年情分,好好照看文昭娘娘的血脉……”楚贵妃又提了一遍文昭皇后。
亦安闻言哽咽,“娘娘放心,我必然照看好两位殿下……”终于将这话说出口了,亦安心里只觉得莫名松了一口气。
楚贵妃微笑颔首,这才将手松开。
意识迷离间,楚贵妃好似又听到了多年前,文昭娘娘问自己。
“叫什么名字呀?”
“回娘娘,民女名唤楚晴。”
“楚晴?真是个好名字,我最喜欢的就是晴天了。”文昭皇后对身旁的男子笑道。
后来,楚贵妃一人在钟粹宫里度过了无数个晴天,文昭娘娘却再也没有来过。钟粹宫廊外的长椅,崇元二十四年之后,楚贵妃再也没有坐上去过。
弥留之际,楚贵妃对圣人轻声道,“陛下,我要寻娘娘去了……您善自珍重……”
崇元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钟粹宫楚贵妃薨,享年七十四岁。
贵妃薨逝,圣人命礼部为楚贵妃拟谥,并将楚贵妃身后丧礼加等,以皇贵妃身份下葬。
太子妃主持楚贵妃丧仪,时逢入冬,太子妃立时病倒,延熹郡王妃独木难支,又请亦安相帮。
在征得圣人同意后,亦安以内命妇身份,主持楚贵妃丧仪。
第151章 驾崩
为楚贵妃治丧后, 亦安便将嘉顺郡主姐弟带在身边时常照顾。
这一日,亦安对安王道,“我有一事, 要对王爷讲。”安王见亦安神色如此严肃, 不知何事,只道, “若素但说无妨。”
亦安也改了口, “我想向圣人请命,将两位殿下过继到随遇与我名下。”安王微愣, 不知为什么亦安会在这时候提出要过继嘉顺郡主姐弟,这两位殿下一直养在宫里……
宫里?
安王缓过神来, 两位殿下一直由楚贵妃照看,如今楚贵妃一去,两位殿下独自在宫中, 只剩下圣人了。
亦安见安王明白过来,接着道, “我幼年便有宫寒之症, 虽已调养得当,但子嗣事乃是天命,不可强求。若天命在于你我, 我与随遇当有后。若无此缘分,则过继势在必行,不使安王一脉绝于此代。”安王爵位传到如今, 已经一十三世。若在此代断绝,则史书之上, 安王是末代安王,亦安便是末代安王妃。
“而如今宗室诸子, 只有那位殿下能保住我与随遇身后祭祀,安王府不致凋零。圣人亦会感念我等,将来新帝登基,亦不会对我等有所为难。”单看亦安和安王替圣人做的那些事,几乎得罪了大半宗室。
136/138 首页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