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染身边的人听到这话,格外诧异。
“她这是发的什么疯,提及青染和谢大人的关系,不就是在羞辱她自己吗?”
对啊,满京城里都知道,施元夕是被谢郁维退婚了的。
而魏青染和谢郁维的婚约不论成与否,至少明面上,他们还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他们认为施元夕是在自取其辱,却不料,施元夕直接踱步,至魏青染的跟前:“只是我不明白,你们既然是一家人,怎么做事之前,不先商议好再行事呢?”
“你到底在说些什么?”魏青染道。
施元夕但笑不语,只轻抬眸,看向了后方。
魏青染转过身,这一回头,就看见了一个身材瘦小的太监,带着些礼物,绕过了国子监门外的许多学子,顶着一脑门子的汗,快步行到了施元夕的面前。
那小太监没想到国子监这边这般热闹,微愣了下。
可想到顶上的人吩咐的事,他便整了整面上的神色,对施元夕高声道:“传江太妃口谕。”
听到了江太妃的名号,不少学子眼眸微动。
就听那小太监对施元夕道:“那日谢大人是收到了江太妃之命,赶至国子监中,因急于回去复命,才命底下的人将马车赶得快了些,没成想竟是撞到了施小姐。”
“听闻施小姐的车夫还受了些伤,太妃自来慈悲,便特命奴才来给施小姐送些药材。”
“太妃还说了,施小姐是受了无妄之灾,国子监内,不准有任何人为难施小姐。”
整个国子监门口站满了人,却在这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谁都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竟然还会有后续,且还是以这样的形式。
这个江太妃,可并不是个什么简单的人物。
淮康帝留下的宫妃不多,在先帝登基后,便几乎没什么声响了。
江太妃在淮康帝在位时,异常得宠。
淮康帝最后年老体弱的那些年,因疼惜她无子,所以特地开恩,准许她在宗室中过继一个孩子,用以保障她后半生的生活。
后来,先帝夺嫡成功,顺利登基。
江太妃就带着那过继的宗室子去了皇陵,在皇陵边上的行宫一住就是两年。
直到先帝突然得了急症驾崩,江太妃才被朝中的大臣请回了京中。
和她一起入京的,还有那位如今已经年满十八的继子。
江太妃的那位继子,可是有封号在身的,是淮康帝亲封的广郡王。
昨日,施元夕一整日都没有出门,就待在了自己的房间中。
她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
那就是魏家夺权,是因为拿捏着如今不足五岁的少帝。
而谢郁维若要跟魏家抗衡,他拿什么来做自己的那面大旗。
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得到朝中朝臣的认可。
她想不明白,索性直接去问了萧氏。
没错,就是萧氏。
在清楚萧氏背地里跟镇北侯府的人来往后,施元夕就清楚,眼下她提出的要求,只要不过界,萧氏都会满足她。
萧氏不知道她问这些做什么,以为她只是想在国子监内立足,毕竟国子监和前朝是息息相关的。
就将知道的消息,尽数告知了她。
当提及江太妃和这位广郡王时,施元夕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魏家的傀儡是少帝,谢郁维如今想要拥护的,就是这位广郡王。
再连上他莫名参与进代考舞弊案一事。
施元夕猜测,谢郁维打算用这桩事,将广郡王和江太妃带入所有人的视线中。
那如何能让他们参与进来呢?
答案就是施元夕,这也是这么多天,谢郁维那边一直尤其安静的根本原因。
有人在贪墨银子卖出国子监的学子位,就有人为臣子仔细思虑,体贴入微。
施元夕还算是了解谢郁维这个人。
这件事情只有在所有国子监学子面前去做,才有意义。也是用这种方式,在昭告全天下。
所以,她才会问魏青染那个问题。
众目睽睽之下,施元夕先是谢过了江太妃的礼,随后抬眸,轻笑道:“多谢公公。”
“只是元夕也不清楚,我现在该如何了。”她微顿,转向魏青染:“请问魏小姐,我还是应当听从你的吩咐,直接退学吗?
第15章 可以开始选了
魏青染神色发沉,目光落在了施元夕和她身后的小太监身上。
随后抬步,从施元夕的身边走过。
她似笑非笑地道:“你既是这么喜欢国子监,那便留下罢。”
“我倒是要看看,你能狐假虎威到几时。”
一个太妃而已,对眼下掌着大半朝堂的魏家而言,算不得什么。
但魏青染也清楚,这等话不能放在了明面上说,尤其是在这么多的学子面前。
她不把施元夕放在眼里,是因施元夕无权无势,哪怕出身施家,也不会有任何人有这个能耐护着她。
可江太妃不同,至少在明面上,对方还是皇家的人。
魏青染一走,这门口就更加热闹了。
“啧,这可真是有趣了,居然有人在公开控告谢大人后,没受到任何的处罚,还得了奖赏。”路星奕笑眯眯地道:“看来咱这国子监啊,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周淮扬没回话,直接进了院中。
“走那么急干什么,等等我啊。”
施元夕让乐书收下了礼物,送走了江太妃身边的人,和站在门口不动的施雨烟一起往国子监内走。
身旁跑过了一人,她抬头,只瞧见了对方用来束发的发冠上,那颗婴孩拳头般大小的红宝石。
身侧的施雨烟皱眉道:“魏青染眼高于顶,往常在国子监内,也极少与人来往,你……”
她想说,让施元夕自己小心些,真惹怒了魏青染,后果只能她自己承受着。
就听施元夕道:“魏家势大,她觉得她捏死我,如同捏死只蚂蚁那么简单。”
从前也是如此,魏青染肆意妄为的背后,是已经站到了权力巅峰的魏家。
不过毁掉一个女子罢了,哪里需要那么复杂的流程。
可曾见过皇帝砍人,还要给他人留颜面的?
现在的魏家,虽说还没有到了皇帝的地步,可在许多人的眼中,已是只隔了一道屏障的问题了。
施雨烟眼眸微动,到底是没再说些什么。
她要去女院,走了一段路,便和施元夕分开了。
施元夕被国子监的人领着,在无数人的注视下,神色自如地进入了国子监的核心,整个大梁读书人心中的圣地——甲等院。
大梁的国子监建得极大,光是一个甲等院,就占据了半条街。
一路走来,所见之处皆以宽大、明亮为主。
甲等院内还有一处碧水连天的池塘,只是如今已是秋季,池塘内荷叶均已凋敝,唯有几尾喂得肥肥的锦鲤恣意地穿梭其间。
走过池塘,便是一片茂密的青翠竹林。
竹林幽幽,漂浮着几抹竹叶淡香。
竹林后方,就是甲等院寻常授课的笃行堂。
施元夕被带到了其中一间讲堂,进门时,她看到了门外挂着一枚精巧的木牌,木牌上写着四个字——甲等五级。
一个讲堂内人并不多,眼下多半学子已经到了,听到动静,所有人俱是回头来看。
当看到是个女子时,在场的人俱是愣了片刻。
都知道今年甲等院中进了一个女子,可甲五共有十来个讲堂,所以里面的学子没想到,他们竟是上来就跟施元夕分在了一块。
“施小姐?”王恒之正热烈地和旁边人说话,回头瞧见施元夕,一双眼睛倏地亮了。
施元夕环顾四周,最后在尾端的座位落座。
她神态自然,动作轻柔,半点没有初入国子监的拘束。
“王公子也在此处?”施元夕一边放东西,一边对王恒之轻笑。
她生得太美,王恒之这个人,对生得好看的男女都没有半点抵触。
被她这么一笑,眼神都迷糊了半截,好半晌才讷讷道:“是、是啊。”
但其实他入院时,就已经知道会跟施元夕共处一室了。
甲五虽有十来个讲堂,但划分讲堂都是有讲究的。
新学子入院,都是按照名次分入各个讲堂。
王恒之是荫监生,不用参加入学考试,但如他这般进入国子监的,就会被分到最末位的讲堂中,他的同窗,便都是本次入学考试中名次靠后的人。
施元夕是甲等二十六位,虽说名次前进了几位,但仍属于末尾。
正说着话,又有一人进了讲堂。
和刚才的施元夕不同,这人一出现,讲堂内的人神色都有几分怪异。
“坏了,路星奕怎么在这里?”
“……此前我还不确定,他一来,我算是明白了,咱们这个讲堂的人,就是整个甲等院的最末位了。”
他们口中的路星奕,就是施元夕在入院时,看到的那个梳着高马尾,发冠上还镶嵌了一颗巨大的红宝石,身段极高,面容俊朗的少年郎。
路星奕此刻心情不佳,臭着脸,随意拉开了一张离他最近的椅子,啪地坐下了。
他一坐下,周围的人也不敢再窃窃私语些什么,各自回了自己的位子。
王恒之顺势在施元夕前方坐下,一边还道:“以后便是真正的同窗了,施小姐若有任何的不明,都可以问我。”
施元夕微顿,便问:“门口那块木牌上写着的甲等五级是何意?”
“是甲等院内的排序。”王恒之道:“甲等院内,共分为五级,新学子入院,都是最低的甲五级,等到日后学成,便可往上晋升。”
“等级从大到小,最高为甲等一级。按照如今的律令,若咱们想要从国子监内结业的话,至少需得要升至甲三级。”
理论上来说是简单,可国子监晋升考试极难,需得要将所讲授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才能往上升。
而普通的甲三级结业的学子,想要进入朝堂,还比较困难。
考入甲二、甲一,则会相对容易许多。
但甲二、甲一的学识水平实在太高,大梁国子监至如今,也有一百多年时间了,由甲一晋升的学子,也并不算多。
国子监的甲一,是差不多能比肩科举状元的存在。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科举更难。
因科举还会受到当年参加的学子总体水平,和出题的影响。
甲一则不然,甲一有固定的晋升要求,达不到就是达不到。
“晋升的方式呢?”施元夕问。
她这话问出口,惹得不少人往她身上看。
包括懒洋洋靠在了椅背上的路星奕。
路星奕勾了勾唇,入院就被划分在了最差,她倒是想得挺多。
“你应当知道,咱们甲等院的规矩,是每三个月一次大考吧。”
施元夕点点头。
“晋升考试就在大考之后,与大考间隔七日,所有等级的大考前十名,可以直接参与晋升考试。”
从前的规则还复杂些,需要入学至少一年,才能参与晋升考试,如今倒是取消了这一条例。
“不过……”王恒之委婉道:“大考难度本就高,对于普通学子而言,能保住当前的评分,留在甲等院中,已是实属不易了。”
晋升考试什么的,对新学子而言,几乎是不需要 考虑的东西。
也不是,不止新学子。
像路星奕这样的,入国子监都两年了,今年是第三年,不照样被发放到甲五最差的一个讲堂来。
和他同期入国子监的周淮扬,今年都已经晋升至甲三了。
就他还在跟新学子坐在一起听讲。
国子监的学业难度是极高的,哪怕没有被降到乙院,大考成绩差,便只能停滞不前。
修不满甲三,结业都成问题,就更别说其他的了。
施元夕眼眸微动。
她要走的路很难,这个难不只是学业上的难度,更是其他多重的倾轧。
若无人帮助,便是入了这国子监,只怕也是晋升艰难。
入学考试后,她已经有了把握,学业上的所有问题,都不会对她造成困难。
问题在于她该如何往上晋升。
该怎么在世俗、偏见还有毫无人脉的情况下,打开局面。
她心底其实已经有了成算。
但在接触对方前,她必须得要先证明自己。
她需要名声,不是一个贤惠、懂事、端方有礼的女子声名,而是一个有能耐,有才学的学子之名。
眼下最好的一个机会,便是大考和晋升考试。
施元夕轻叩桌面,那么,在向对方投诚前,她需得要做的,就是凭借她自己的才学,考入甲四级。
入学三月,以女子身份考入甲四,再加上她手里的筹码,应当足够让对方动心了。
施元夕回京这么久,都在筹备国子监的考试,而国子监的考试其实更偏向于现代文科。
拜她在大梁的经历所赐,她在现代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学习。
她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地吸收着大量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才是她目前手里最大的筹码。
“咳、咳!”施元夕抬头,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学正,走进了讲堂。
那老学正刚进来,就皱下了眉头。
他在国子监内授课多年,这还是第一次在讲堂中看见个女子。
视线一转,又看到了路星奕。
老学正:……
国子监也是不想给他一个活路了。
新学子还在好奇,老学子看到这位邱学正时,太阳穴已经在隐隐作痛了。
正在底下传递着眼神,就听邱学正道:“老朽姓邱,日后你们便称呼老朽为邱学正。”
不等底下的学子开口,他便冷声道:“我所教授的课业,所有学子在大考之前,都必须呈交一份策论,方可参与大考。”
这话一出,底下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施元夕还没弄明白他们为何这个反应,邱学正便补充道:“呈交的策论,需得成册,且为多人协力写下。”
“各自递交,互为论述,各成观点,听明白了吗?”
施元夕微顿,难度升级版小组作业。
一般小组作业的难点,其实不是作业本身,而是合作的人。
她正这般想着,邱学正便点到了她的名字:“施元夕、王恒之还有……路星奕,三人同组。”
邱学正自己也知道,那路星奕是个祸害,学子们对他都避之不及。
可这份课业就得要多人完成,余下的也就三人,一个突兀的女学子,一个文章写得狗屁不通的荫监生……和全国子监最浑的混账。
11/154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