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得隐晦,可这番话以后,连那一惯漫不经心的路星奕,都忍不住回头看了他一眼。
旁人或许不知道翰林院的情况,他们几人却是心知肚明。
什么内鬼?
这分明影射的是顶上那无法无天的一家。
路星奕脸色沉了下来,身侧的周淮扬轻声补充了句:“于翰林等人,一直在翰林院中颇受排挤。”
这次的出题人,却偏偏绕过了所有魏家手底下的臣子,偏偏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怕是从一开始,就是个圈套。
路星奕听了,当下冷笑:“青天白日,皇城脚下,竟是逼得为朝廷鞠躬尽瘁的三个老臣,以这般决绝的方式来求一份公平。”
“可笑。”
若说方才的话,尚还只是普通的议论,路星奕最后的这几句,便是真正的意有所指了。
周遭安静下来,无数复杂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魏家只手遮天,这等情况下,还敢说出了这样的话来,路星奕也真是不要命了。
不少人都在惊讶,唯有施元夕离开以前,若有所思地看了眼路星奕的背影。
庙会之事后,周瑛派人调查过了这路星奕。
路星奕当时之所以会出现在了那边,是因为他所投的新兵营,就属于京畿营麾下。
那日庙会一事上,他表现英勇,救了不少的无辜百姓,事后还得到了方运的嘉赏。
可没过几日,路星奕就自发离开了新兵营。
他是国子监学子,又进了新兵营,本是不合规制的事,可这等事情,若是没有人计较的话,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路星奕还是走了,且没有半分犹豫。
这一段时日,虽说在国子监内还是不怎么听讲,但几乎没有再做过翻墙逃学的事。
施元夕想着事情,进了拐角处,抬眼就看见路边停了一辆马车。
徐家小厮候在了马车外,看见了她以后,往后退了一步,轻声道:“县主,请。”
此处远离人群,位置较为隐蔽。
这辆马车从外边看来,尤为质朴,施元夕登上马车后,那徐家小厮便迅速离开了这边。
马车内顿时只剩下了徐京何和施元夕二人。
施元夕坐下后,神色坦然。
翰林院和国子监,本是两个职权不同的机构,原本来说,徐京何一个司业也插手不到翰林院的内部事宜中去。
可眼下不同。
在科举一事上,他是主考官,代天子行督促、判罚之事,闹出来的事情又和科举有关,他便有着极高的权柄,可以名正言顺地查处翰林院。
而魏家交代给施元夕的事情。
明面上看起来,是在施元夕还没有来得及做出行动时,此事就已经不成立了。
三位老臣公开表明说科考题遭到了泄露,此刻再去做什么栽赃陷害的事,是唯恐这把火烧不到自己的身上来吗?
施元夕用的法子说来也简单,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更大的问题。
而于翰林等人的事情上,魏家只怕很难将她与此事联系起来。
她未入朝堂,更不可能插手进翰林院,此事可能会和谢家、徐家相关,但绝对不会跟她这个‘局外人’有关。
唯独比较麻烦的,就是眼前的人。
她在徐京何的面前交代了魏家的事,本质上就是想要借徐京何的手,清洗翰林院。
徐京何占据的位置还有身份,甚至是背后的江南徐氏,都成为了她手里最好用的刀。
当然,此事对徐京何本人也有益处,但便是如此,也难掩她借刀杀人之事。
徐京何会找上了她,也是理所当然的。
施元夕轻咳了两声,开口却道:“魏家下了这么大的血本,便是想要一举坑害老臣和徐家。”
她那张漂亮的容颜上,满是虚情假意,还煞有其事地道:“幸而本次春闱的主考官是徐司业,否则的话,此番科举还不知道被糟践成何等模样。”
徐京何将刚沏好的热茶放在了她的面前,好整以暇地与她对视,道:“倒是难为了县主一片苦心,这般居心叵测地为徐氏考虑。”
瞧瞧这说的都是什么话,啥叫居心叵测的考虑。
施元夕面上不显,道:“无论如何,魏家都已经决心对司业下手。”
言下之意是,哪怕是没有这件事情,徐京何拿到了这个位置,也势必会跟魏家对上。
她在里边这么一搅合,不过是加速了这件事情的发生罢了。
徐京何勾唇看她:“这么说来,我还得多谢县主好意了。”
施元夕:……
这倒是不必了。
“吃吧。”徐京何将点心碟子往她面前推了下:“不是还饿着吗?”
施元夕捧着跟他一个壶里倒出来的茶,默默地喝了两口。
谁知道里面有没有放毒。
“今日之事闹至如此地步,你要如何收场?”徐京何问她:“让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卸下官袍告状,手中却没有实质证据。”
也不能说没有,施元夕的手里有。
可若是用了她手里的东西,不说她势必会被牵连进了这件事中,就算是能把她摘出来,魏太后也不会轻易放过她。
不管是何等情况,这东西只要从她的手里泄露,那就有了杀她的理由。
所以,施元夕手里握着的,是一份不能使用的证据。
当然了,因为她一不是考生,二没有官身,三更是和翰林院无甚牵连,此事怎么查,都不会查到了她的身上来。
即便是魏家想要用她来顶罪,这个罪,以她目前的身份也是顶不下来的。
可这样一来,这件事情就缺少了一件关键性的证据。
徐京何可以从翰林院内部查起,但无明确的证据,魏家一定会反扑,说是那三人诬告。
届时,只怕清洗翰林院不成,便又变成了一桩朝上的口水战。
施元夕闻言,却是一顿,她抬头,那双黑漆漆的眼眸对上了他的,瞧着澄澈无害,开口却道:“魏家既是已经做了这样的安排,那手里拿着东西的人,就绝不可能只有我一个。”
翰林院的半边天都姓魏,就算主考官并非出自魏家,科举出具什么题目,仍旧掌握在了魏家手里。
让三个老翰林出题,就等同于放弃了可以随意出题的优势,即便是后来泄题之事暴露出来,之后的科举试题,也不一定会再落到翰林院头上。
以魏家的性格,付出了这么多,那就必然要达成了目的才是。
既是如此,又怎么可能把宝全都压在了施元夕的身上。
除了她以外,魏家必定还安排了其他人参与泄题之事。
只是究竟是谁,又会以什么样的手段来进行,施元夕便没有深查了。
因为……
她说了,科举上的一系列博弈,都是上首三家的事。
魏家准备充分,他徐京何难道就会毫无准备吗?
徐京何那些爪牙的厉害程度,施元夕也不是没有见到过。
她合理怀疑,徐京何手里还抓着魏家的另外一张大牌。
而这个东西,就是眼下他口中的重要证据。
“查证这样重要的事情,是司业身为主考官的职责所在,学生哪敢轻易置喙。”施元 夕将茶盏里的茶饮尽,起身朝他拱手道:“司业查案事忙,学生便不叨扰了。”
可她还没有来得及直接离开,就听身后的人开口道:“你这般行事,就不怕我将你直接拿下……”
徐京何抬眸,眼里没有任何情绪,只看着她:“施元夕,泄露科举试题的重罪,你可能承受?”
面前的人闻言,却是轻笑出声。
她生得一张明眸善睐的面容,一笑起来,眼角眉梢都是极致光彩,而这般生动的模样,开口却是道:“司业应当也清楚了吧,我手里的改制火铳图纸,并未完全上交。”
“司业觉得,太后是会让我一个无权无势难以服众之人认了这个罪,还是会竭尽全力保住武器图纸?”
答案不言而喻。
他们二人视线在半空中交汇,施元夕率先转身离开,径直下了马车。
在她身后,徐京何眼眸幽沉似海,看着她的背影,良久未曾言语。
静了片刻后,他抬眸,扫了眼面前那个已经空了的茶盏,轻扣了面前的桌子。
外边的影卫听到了动静以后,迅速贴近了马车内侧,低声道:“属下办事不力,甘愿受罚。”
施元夕临离开前的那句话,不只徐京何听得清楚,这影卫也听得明白。
今日跟在了徐京何身边的影卫,恰好便是那天庙会时,跟随施元夕的人。
施元夕如何得知徐京何清楚内情的事?
自然是因为那一日,在她出手之前,有人从暗中甩出来了一道飞镖,替她将对方挥下来的大刀打偏了半分。
她所制造的东西,她自己最是清楚。
那日庙会以后,施元夕次日清晨就再去了一次出事的巷子。
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弹出去的弹壳。
那东西在眼下的大梁还从未出现过,哪怕是有人看见了,也未必会将这么小的残片放在了眼里。
可施元夕仔细搜寻后,却连一枚弹壳都没有找到。
搜寻得如此干净,可能是顺天府的人,也有可能……是徐京何的人。
那偏了方向的大刀,直接告知了她影卫的存在。
而那时她还没有像这般在京中冒头,整个京城里,对她最为警惕的人,就是徐京何。
后续武器图纸遭到哄抢,连谢郁维都祭出来了江太妃来劝导她,徐京何却压根不为所动。
当然,他或许是真的对这个东西没有兴趣,可现在局势如此复杂,这等利器,以他与魏家的矛盾来看,哪怕是没有兴趣,也不该让魏家得到才是。
但从头到尾,徐京何都没有任何表示。
那时,施元夕就清楚了,他必然知晓她手里留有底牌的事。
否则的话,不至于这么沉得住气。
而这件事,恰好,就成为了她今日有恃无恐的底气。
她确实是利用了他,他也大可以不干。
大不了大家鱼死网破,她只要跟魏太后说出改造子弹的事,魏家必定会全力保她。
影卫听到她拿此事要挟,便清楚是他行事不妥,导致落人把柄,心下自责。
却见里边的人抬手,打开了车窗。
徐京何那张常年平静无波的面上,难得浮现了几抹笑意,他平静地道:“此事与你无关。”
是他输了。
输在了明知她聪慧非常,却仍旧以平常待之。
既生轻慢,必定败退。
旁边驻守的暗卫看着,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这看起来不像是不在意,像疯了。
如若不然,入京这么久了,何时见徐京何这样过。
里边的人将车窗阖上,淡声道:“将吴安顺手中那一份科考试题散播出去。”
“是。”
当夜,施元夕回到了府中,就见到了早已经等候在了门外的宫人。
事情已经暴露,魏家怕她走漏风声,要让她立即将试题交出来。
她折返回到了房中,将早上出门前,光明正大摆在了梳妆桌上的密封信件,交给了那个宫人。
东西拿回到了慈宁宫,魏太后心情烦闷,只让底下的人拆开看了一眼,确认没有外泄后,便让人下去了。
可即便如此,到了次日上午,本次科举泄露的试题,就已经在学子当中传播开了。
施元夕刚刚上完了课,坐在了饭堂内,身侧是王恒之、李谓等人。
她一边用饭,一边听他们说:“……据说手里揣有这份试题的人,是金陵来的一个考生,名叫吴安顺。”
“金陵?”王恒之皱眉,低声道:“那岂不是?”
李谓点头:“此人正是徐司业父亲的门生。”
当下,在场的所有人脸上都变得难看了起来。
此番事情进行到了如今,若还说是巧合,那就真的是把所有人当成傻子一般糊弄了。
让三个老臣背上了这般沉重的泄题之罪,偏巧了,这泄露出来的试题,正正落在了和主考官有关系的学子身上。
这是想要将肱骨老臣和顶上的主考官,一举拿下啊。
施元夕默不作声地吃着饭,抬眼一看,就瞧见天空乌压压的一片,黑云压顶,她扫了一眼,淡声道:“要落雨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春雨,一连下了几日。
朝上的气氛,也在这一连几日的审讯中,变得越发激烈。
徐京何作为本次的主考官,当仁不让地审理了本次翰林院刻意泄露科举试题之事。
他一出手,就将此番牵涉到了这件事里的所有翰林院官员,都押入了大理寺天牢审讯。
……那可是半个翰林院的人啊。
朝中对这件事情的反应尤其大,更有御史上来就弹劾了徐京何。
说他刻意将事情放大,连累了整个朝堂都动荡了起来。
然而御史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尤其是此番涉及到的三个老臣,在徐京何接手后不过三日的时间,就洗脱了罪名。
此三位老臣在回到朝堂的第一日,便同时上了折子,说自己年老不堪中用,恳请皇上批准他们告老还乡,远离纷争。
这折子不上则已,一上便彻底让这把火烧得一发不可收拾。
天下读书人的怒火,像是那漫天炸开的炮火一样,在整个大梁的上空盘旋。
有人在皇宫门外绝食抗议,有人写尽文词讥讽,还有人……效仿那三位老臣,将顺天府门口的那个大鼓,敲得是震天响!
这里边有多少人的手笔,又有多少人在其中推波助澜,不得而知。
但在明摆着的大是大非面前,便是有着再多的理由,都不能成为祸乱科举的理由。
此后,徐京何的审讯,再没有受到了任何人的干扰。
几日的时间内,那遭人收买,要用手里的科举试题构陷他的考生吴安顺,终究是招架不住,开口招供了数人。
其中之最,当属如今的翰林大学士柴平。
朝堂上人人皆知,柴平乃是魏昌宏的学生,也是魏家一派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掌权者之一。
他这些年进入了翰林院以后,步步高升。
踩着许多人的脊骨,逐步掌握了大半个翰林院的大权,也是目前翰林院最主要的掌事人。
吴安顺招供出来的另外几个官员,俱都是这几年内才被魏家安插进了翰林院中的,唯有这柴平,身居高位,尤得器重。
此人的名字出现在了名单上那天,整个朝上都炸开了锅。
魏昌宏一派的官员疯狂上书,要求刑部参与审核此案。
41/154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