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以为他是田主,坐在这里督促乡民收粮。
江泠摇头,“不是,我住在这附近,帮忙算账、记录,秋收后要收粮,田主要看收成算工钱,将这些记清楚,年底拿钱时能省事些。”
“原来如此。”男人点头,又问:“你是县学里的学生吗?”
“不是,只是读过几年书。”
男人笑,只是读过几年书,写不出这样好的字。
“今年老乡们的收成怎么样?”
江泠道:“不算好,田主收去大半,家中还要留一些作为存粮,扣去赋税,不剩多少。”
男人若有所思。
“小江,我的水车怎么不动了?!”
田头传来一声惊呼,江泠立刻搁下笔,拿起一边的斗笠戴上,“来了!”
他起身走出茶棚,循声过去。
男人转头看去。
少年卷起衣袖,踩在田间,他捣鼓两下,水车重新运转。
动作利落,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男人喝一口麦茶,目光落回他留下的账本上。
下面还垫着几本书,男人好奇地翻开。
“《农政全书》、《水经注》……”
书上有关于引水渠道,农业灌溉的部分,记有许多批注,字迹清晰认真,一笔一划留下自己的思考与总结。
男人随意翻看几页,频频点头。
他问茶棚的店家道:“方才那个小官人叫什么名字。”
店家说:“他叫江泠。”
男人记住,喝完茶,叫随从付了钱,转身跨上马车,一行人扬长离开。
走了没多久,他掀起帘子,说:“进城后去打听打听,谁家的孩子叫江泠。”
第五十六章 三哥的腿,居然是大伯叫人……
秋日过了一半, 江家传来老夫人病逝的消息,族中子弟,旁支, 姻亲都来了,江家的大宅院中快要坐不下人。
老夫人年过七十, 最后的几年一直病重,常年神志不清, 偶尔梦呓的时候会念叨着孙儿的名字,屋里伺候的人听了, 也只当听不见。
因为她喊的是“泠哥儿”, 是早就被赶出家门的三郎。
快两年前, 二房的江泠自族谱除名, 被赶离江家,产业被族中叔伯争相瓜分,这件事在老夫人面前不可能长久地瞒下去, 孙儿一年半载不到身边尽孝, 老夫人就是傻了,也察觉些不对劲,一番逼问才得知了当初发生了什么,听到下人说,江泠和叔伯们闹僵后, 江公宅的地契也被抢走, 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
老夫人闹过几次,但她年老体弱, 这个江家早就由不得她做主了,病了多年,终于合了眼。
江晖将这件事告诉江泠, 问他要不要回去见祖母最后一面,停灵数日后,棺椁就要迁到祖坟下葬了。
江泠沉默不语。
老夫人是个极度偏心的人,偏心会读书的老二,兄弟阋墙,有一半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的原因,以至于病前无人尽孝,好不容易死了,儿子们站在灵前,商量的竟也只是分家。
叶秋水问道:“哥哥,你要回去吗?”
她对江家的人实在没什么好印象,若无必要,一点也不想和他们打交道。
不过,去世的毕竟是江泠亲祖母,他若想回去吊唁,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江泠摇了摇头,“我已不是江氏一族的人,不必登门,只是祖母于我毕竟有养育之恩,我在门外吊唁,为她守孝一年足矣。”
况且就算他想要见一见祖母,叔伯们也不可能让他进门,何必白费功夫。
“我陪哥哥去。”
叶秋水走上前,牵住他的手。
“嗯。”
江泠应一声,江晖见了,诧异于他的决定,但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周全的法子了。
时隔一年多,江泠再次站到江家祖宅门前。门口挂着白幡,丧音自院内传来,来来往往有许多前来吊唁之人,江泠没有久待,跪下来磕了三个头,还不等旁人发现他是谁,转身就走了。
叶秋水一直站在旁边,警惕地看着四周,等江泠磕完头站起身,牵住他,两个人一起离去。
门前,有人注意到兄妹俩,脚下顿住,眯眼打量,不敢确定猜想,“那是谁?”
“像……像是三郎!”
那个孩子,自从被赶走后,族中人都已经一两年没见过他了。
“他不进来吗?”
“当然不了,他又不是江家的人,哪来的资格进门吊唁,走走走,大家别杵在门口了。”
江晖走进灵堂时,叔伯们已经在了,一波一波地迎进宾客,孝子贤孙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婶娘们互相搀扶着,他上前,跪在灵前尽孝。
长辈去世后,儿孙要守灵七日,堂前必须一直有人在,江晖跪了两日,实在有些受不了,四夫人心疼他,让他先去偏房休息一会儿。
“这样不合礼数,我怕叔伯们会不乐意。”
“你管他们做什么。”四夫人低声道:“人都已经去世了,还装什
么派头,没见着生前他们有多孝顺,总不能叫你一个孩子一直跪着,这样身体哪能吃得消,况且……”
她冷笑,眼神轻蔑,“这种时候,没有人会有空注意到你,我们四房,可不是任人拿捏的。”
四夫人推了一把江晖,让他去偏房休息。
灵堂内挤满了人,后半夜的时候,大家都陆陆续续地离开,棺椁前,檀香萦绕,江晖睡得正熟,一墙之隔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嘭的一声,江晖霎时惊醒。
灵堂内,本在守灵的几个兄弟不知为何争吵起来,江四爷站起,横眉怒目,“你什么意思,母亲刚死,你就惦记起兄弟们的产业?”
“分家难道不是你一直求的?”
江大爷的声音响起。
“我原本按照的就是母亲生前的意思,将族中产业划分,几个兄弟我从来没有亏待任何一个。”
“我去你的。”
江四爷吼道:“你能耐了,把持家业几年,无声无息抢去那么多铺子,你还敢舔着脸说没有亏待谁,这些年,你们大房做了多少腌臜事,我都不屑得说!”
“好了好了,大哥,四弟,都是一家人,再怎么也不能在这吵啊……”
“滚开。”
江三爷上前劝和,但他是庶出,也没什么能耐,在族中说不上话,江四爷根本不将他放在眼里,伸手一推,“我怕什么,我今日就是要在母亲灵前将我们家的账算清楚,以前老二在,我忍气吞声,现在老二没了,你觉得我还会继续受你的气?”
“这些年家中铺子的亏空,全都记在公账上,我们四房吃了多少亏,你们一个个鹌鹑似的不敢说,我敢。”
江四爷环视四周的兄弟,“被老大划走的铺子,你们真认了?”
几人面色各异。
老二死后的这两年,长子翻身成了家中名副其实的老大,老夫人病重,无力调解兄弟之间越来越剑拔弩张的气氛,若非顾及着全族的脸面,绝不会拖到她病逝才正式分家。
前几日,大爷将族中的账目清算完,许多铺子被划到大房名下,四房多了许多亏空,嫡亲的兄弟尚且如此,更何况几个庶出的老爷,更是有苦难言。
江四爷不是个喜欢忍耐的脾气,撕了账本,直接冲过来对峙。
江大爷脸色阴沉,“老四,母亲还在这里,你要闹得她泉下不宁吗?”
“是你逼我的。”
“如果你不满,你就滚出去,少在这里撒泼打滚,今日的事情传出去,我们江家的脸面还要不要?”
“难不成你还要赶我出宗族?”
江四爷气笑了,瞪着对面的江大爷,见他面色冷漠,架势十足。
堂中其他人倒是被震慑住,拉了拉江四爷的衣袖。
“老四,大房的亲家是许大人,我们惹不起,你别闹了,其实你们四房也没吃亏多少。”
去年大房的长子娶妻,聘礼足有两条街的铺子,原本新妇娘家是看不上江家的,但奈何大房出手阔绰,实在富奢,那名官员才最终将女儿下嫁过来。
从此大房有了靠山,比之从前的二房更加趾高气扬,族里其他人都不敢惹江大爷。
听到有人如是劝解,江大爷很是受用,理了理衣袖,目光沉静倨傲。
然而,江四爷听了这么一句话,突然冷笑,“好啊,既然提到这件事,那我也有话要说。”
“大哥,你别忘了,环哥儿娶妻的聘礼是怎么来的。”
话音刚出,江大爷面色一变,“你闭嘴!”
“老二死后,他婆娘离开前,将嫁妆全都留给了三郎。”
他一开口,江大爷就站了起来,嘴唇抖动,目眦欲裂,上前要捂住他的嘴,“闭嘴!”
江四爷甩开拉他的人,高声喊:“许家门第高,你怕巴结不上,为了凑聘礼,毁了三郎的名声,弄断了他的腿,霸占了人家娘亲留下的家产!”
江大爷终于忍无可忍,一拳头砸过去,气得心口都在剧烈起伏,“你以为你干净?难道二房的产业你没抢?”
争吵声愈来愈大,几个人扭打在一起,庶出的三爷、五爷吓呆了,扑上前要将他们拉开。
“快去请族长!”
江三爷扭头朝门外喊道。
老夫人病逝后,族中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也来了,就在客房,很快就赶到,见到灵堂里这一幕,两眼一黑,捶胸顿足,“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快将他们拉开,亲兄弟在灵堂打架,这像什么话!”
一墙之隔外,江晖脸色苍白。
三哥的腿,居然是大伯叫人弄坏的!
而这件事,他们四房竟然也知晓,甚至,二伯娘走前留下的嫁妆,四房也抢去不少。
江晖呆怔,背靠着墙,缓缓滑坐在地。
霜降的这几天,江家几房彻底分家,闹得很难看,老大老四在灵前撕破脸,打得鼻青脸肿,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江晖不知道要不要将这件事告诉江泠,犹豫许久,一直到县学又开始授课,他也没有作出决定。
……
城外有个叫祁阳台的地方,名字听着挺贵气,其实是个打谷场,就在农田后面,这里常有乞儿出没,拿着破碗或是布兜,沿着打谷场的边缘缝隙里拾取散落的谷物。
打谷场再往后,是曲州边际的群山,连绵起伏,山上有一大片荒地未曾开采,破败地立在那里。
江泠站在田头,戴着斗笠,仰头打量荒山。
今年的收成还不错,乡亲们原本很开心,以为可以多拿工钱,但田主比以往更加变本加厉,还有许多田地被官府征去,租金翻倍,若想来年还有地可种要花上更多的钱,还有人走投无路,将田地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田主,或是官员,而这些田,又被以更高的价格卖给需要田地的乡民,循环往复,许多人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最后的结果也只是不欠债而已。
江泠想,若是后山那一大片的荒地可以开垦,大家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些。
然而,荒地并不是想开垦就能开垦的,要建造沟渠,引水灌溉,而山林地势高,水从低处引到高处,所用到的工具与普通的水车不一样,江泠已经在附近观察许多日了,带着图纸,伴随着身后打谷子时的噼啪声,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
一侧的道旁传来车轮碾过的声音,飞沙扬起,江泠压下帽檐,待尘土平静后抬起头。
上次在茶棚里见过的男人自车上下来,对上江泠的视线,笑道:“小官人,又见面了。”
江泠垂首示礼。
男人笑容慈祥,从他的衣着谈吐上,江泠看出他身份不一般,但不知为何经常跑到这附近。
这里都是田地,远处是山,不似城中繁华,歇脚的地方也只有那间茶棚。
今天打谷场上没有人打粮食,道旁有几个衣着破烂的乞儿,端着豁了口的碗,蹲在地上捡谷子。
男人见了,问道:“他们在做什么?”
“打谷的时候有些谷子会散落在砖头缝隙里,或是草丛中,附近的孩子会来这儿捡遗落的谷物豆子带回家吃。”
“原来如此。”
男人点点头,眺望远处的荒山,“这后面山可真多啊,若是能开垦成田地,种上瓜果之类的东西就好了。”
江泠正在低头写字,闻言,说:“曲州炎热,白昼长,确实适合种植瓜果,但引水上山是个问题,目前山下的乡民用的水车大多是平地式的,无法建造在高处。”
“那翻车怎么样?”
江泠看了一眼山头,说道:“可以,但只适用于较小水量提升,后山地面积太大,要想每个地方都关照到就太消耗人力了。”
男人点点头,觉得少年说得很有道理,他一扭头,看到少年正在看图纸,不由凑近,“你在看水车的图纸?”
“是,各式水车都有优缺点,要想引水上山,灌溉到每一个地方,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普通的水车是没法做到
的,只能改进。”
江泠这两个月快把百川书局的书翻遍了,研究水利,开荒,他腿脚不便,虽然想尝试自己上山勘探地形,土壤,但一直碍于有腿疾,只能在这附近查看。
男人恰好对水利也很感兴趣,研究过许多年,见江泠对这方面也颇有见解,两个人又坐到路边的茶棚下,对着书说了许久。
江泠平日话很少,只有谈论起这些的时候话才会很多,男人听得很认真,他见解独到,富有经验,说起自己的看法时也有理有据,江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仔细聆听,而后在纸上记下。
43/145 首页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