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几个月的准备,齐国剩余的兵力也休整好了,郑廷几日前巡视一番后,终于耐不住性子,下令进攻江南。
只是这一次,朝中竟然有了反对之声,虽然声音不大,但也代表朝廷中有一部分人其实并不愿意开战,甚至没出声的人里头,也有一大半儿是不愿意用兵的。
第143章 战前 大军向光州逼近
宋允知尽管走了,但是他弄垮了刘易生,也给齐国的新贵推了一把,他的离开并没有让这些人停止往上爬,相反,这些人看到了前辈出头,于是越发冒进贪功,想着出人头地。
之前只有郑廷的人被大肆封赏,他们这些人却没得到什么好处。
可是,他们才刚爬到了一半,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理想中的高度,结果,陛下竟然又想要打仗了。
打仗?打仗关他们这些文人什么事?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才能发挥余热,可一旦动荡起来,他们最多只能做一做后勤的活儿。
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事业,又要再次搁浅,这谁能受得了?于是才有人打着胆子提出质疑,原本他们是不敢反驳郑廷的,可是眼下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两国开战,对于他们百害而无一利。不仅是这些人,其实就连一部分武将,包括被郑廷寒了心的王新都觉得眼下不打才最好。
夏国虽然调兵,但是王新不觉得他们会主动进攻,那群夏国人要是有这个血性的话,也不会被北戎压了这么多年了。那就是一群胆小鬼,守城还有几分本事,真让他们攻城的话,可是一点经验都没有。王新放任这些人反驳郑廷,自己也没跟以往似的站出来力挺郑廷。
郑廷反复看了王新一眼,可是对方始终不与他对视,这态度,俨然已经跟那些质疑他的没有什么差别了。
郑廷心中不免多思。王新难道也要像刘易生一样背叛他?若非正处于这等紧要关头,郑廷绝对不会轻易作罢。
……可惜了,王新眼下动不得。
朝中有异议,但是郑廷依旧不愿意改变想法,已经决定好的事情,郑廷不会轻易放弃。
只是……他没想到反对的人竟然越来越多,最后连他母后也反对,母后应当是从前就不乐意,但是这回反对得更加激烈。她就差没有明着说,若是执意开战的话,就不认他这个儿子。
郑廷有些身心俱疲。他望着不可理喻的母后,面上都染上了几分悲戚:“母后,您忘了我们母子从前受过的罪吗?”
郑太后当然不会忘记,但事情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人总得朝前看,一直拘泥于过去,何时才能走得出来?况且,郑太后从不觉得他们受得罪跟夏国的贵族有直接关系:“当初夏国是抛弃了北地的百姓不假,这件事情着实是他们做的不地道,但是人谁无过,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多做杀孽?”
郑太后是支持儿子有仇报仇,有怨抱怨,但是那好歹有个度,如今他儿子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甚至连没有犯过错的人也要株连。
“母后不希望你成为一个暴君,不希望人人都憎恨你,惧怕你,齐国好不容易建国,你为何就不能将心思放在正途上呢?”
郑廷嘲讽一笑,他母后竟然觉得自己是在走歪门邪路?
理念不同,郑廷也放弃了说服他母后的打算。一下不论他说什么,母后都不会理解,包括外头的那些人,只怕也觉得他是在没事找事。
郑太后看他执迷不悟,实在是伤心:“你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都相继离你而去吗?”
郑廷停住了脚步,只是随即又跨步离开。
他从来不需要任何人理解,只专注做他觉得正确的事。这个时代不需要贵族,尤其不需要世家大族,只有让百姓们亲眼看到世家倒台,让他们知道世家也是会死的,他们才敢反抗。
他要在这些百姓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日后若遇到不平之事,他希望百姓们能破除对世家贵族的惧怕,直接奋起反抗不公。那些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披着一层虚假的外衣,没了这层外衣,他们只剩下卑劣和贪婪。
这不公道的世界,得有一个人来拨正,如若没有人愿意做,没有人敢去做,那就由他来。
他是为了百姓,为了公道,为了心中的正义,等到这一切完成之后,他相信百姓们心中自有评判。
郑廷的一意孤行,直接气晕了郑太后。她不愿意看病,也不愿意吃药,企图以此逼迫郑廷收手。
原先太后还盼着郑廷立后纳妃,早日诞下皇嗣,如今她连这种指望也没了,只盼着郑廷能迷途知返,安生地留在长安。
可是那不孝子,连这种要求都不愿意做。
母子二人生出的嫌隙一日比一日大,郑太后已经是失望透顶,连见都不愿意再见这个儿子。
随他去吧,郑太后也不管了,她也管不了。
郑廷不是不在乎母亲,而是觉得尽管母亲现在不理解他,可是早晚有一日会想明白的。
王新等被他叫了过来,商议之中,郑廷发现这些人都有些漫不经心,反应也不及平日里迅速。
郑廷冷着脸,停住了话。
王新等人这才察觉到不妥,他们竟然怠慢陛下,实在不该。尤其是王新,他想到最近已经触怒了陛下好几回了,陛下竟然也没有跟他算账,心中略有心虚。
刘易生的事儿给他敲响了警钟,但是陛下毕竟没有对他做过什么,只不过是将他臭骂了一顿而已。想比刘易生,陛下还是待他不薄的。
王新忙道:“陛下的顾虑微臣等都明白,今日回去之后,定然好生筹备。若无意外,明日便可调兵。只有一点,夏国也往光州北增援了不少,若是硬打的话,只怕损失会控制不住。”
最要紧的是,他们对光州一带不熟,而宋允知却对光州熟悉至极,不在自己的地盘作战,总是不占优势。王新提这些,也只是为了跟郑廷暗示,他们其实可以再缓一缓,等到将夏国摸清楚了再开战。
可惜郑廷如今满脑子里只剩一鼓作气拿下江南,灭掉世家,根本不能理智思考。
“不必担忧,当初能攻进长安,如今区区一个光州,自然也不在话下。”
林祁盛冒头,忽然问道:“那若是燕国跟夏国合谋呢?”
“燕国不会先动手。”正如宋允知了解燕国,郑廷也早就将燕国给摸透了。这种只想要好处不想出力的国家,夏国若是想诱.使他们出手,谈何容易?即便对方真出兵,多半也不会真打,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郑廷只需要以雷霆手段收拾了夏国,届时,燕国自然知道该倒向哪一边。他对燕国暂时没有什么恶感,也没准备这么快就收拾了对方,若是他们安分守己,郑廷愿意同他们和睦共处。
等到第二日,长安周边的军队果然朝着光州一带进军了。
而被两国密切关注的燕国,果然也没有动静。
燕国大汗不准备掺合这些事,齐国跟夏国都不是什么善茬,他两不沾,等到尘埃落定时,谁赢了,他继续跟谁做生意。
与此同时,齐国民间也对这回的战事议论纷纷。
其实,百姓也不乐意起战事,主要是北方才平定下来,还未过去多久便又要生乱,他们实在担忧。
年轻人出于被夏国的恨意,从军的倒也不再少数,可年长之辈还顾念着从前夏国的好,不愿意见到两国交战。能和平解决,他们还是希望和平解决,不要生乱,不要流血。
可发动战争的是他们都君王,他们再反对也无济于事。
齐国军队开往光州,这事儿已成定论。
大军还未压境,消息已经传开了,不仅光州,周围的几个州也都得知此事,人人都如临大敌。
他们之中好多人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他们本能地惧怕战争,尤其惧怕据说战无不胜还杀人如麻的齐国军。
那样可怕的军队,他们真能战胜吗?
最担心的莫过于光州的百姓,他们是要直面战火的。宋允知之前好不容易将他们安抚住,如今齐国的军队一到,百姓又开始惶惶不可终日了。
这段时间,城中有不少富裕人家都在准备将家人往南边儿送。如今越往南越安全,若能躲过这一场战事自然最好。
胡洪本来也想送,但是其他几个官员盯他盯得紧,胡洪实在找不到机会,也没脸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的妻儿送走。
他真要这么做,等于是给整个衙门抹黑,若是被朝廷知道了,也基本等于是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宋允知在劝了几日之后,发现情况丝毫没有好转,便意识到这法子不对。与其安抚,不如让他们丢掉幻想,破釜沉舟。
宋允知叫来赵安虞,亲自写了一出戏,命他找人排好,于近日在光州内外唱一唱,务必让所有百姓都看到。
赵安虞拿到戏折子之后便仔细看了下,可看到一半他便蹙起了眉头,迟疑道:“大人,真要这么唱吗?”
“自然。”
“可百姓们能受得了吗?”
“若是如今连这点戏文都受不了的话,来日如何指望他们保家卫国?”
郑廷的狠劲儿他是知道的,光靠朝廷派来的兵肯定不够,来日说不定还得在民间征兵,在此之前,宋允知必要先将他们都观念扭转回来。
真打起来,怕能顶什么用?唯有破釜沉舟,才有一线生机。
第144章 对垒 拉动百姓情绪
赵安虞行动向来果决迅速,他只是吃了不是官员出身的亏,当初被选进来只是个小吏而已,否则以他的能力,早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了。
宋允知话本完成以后,不到一日功夫,赵安虞便让人给排练好了。
当天傍晚,光州城中大大小小的酒楼里头便安排上了这出戏。
近来大家虽然情绪紧张,但是饭还是要吃的。每到饭点,酒楼饭馆里依旧坐满了人,只是讨论的话题变了。从最近赚了多少钱,做了什么生意,变成了齐国还有几日会打过来。越讨论越害怕,但是让他们忍住不去想,他们又实在做不到。
今天不一样,在众人讨论到一半儿的时候,酒楼里面忽然来了一群戏班子。据掌柜的说,这是他们特意叫过来,给大家助兴的。锣鼓开场之后,台上这些人便自顾自地开始唱了起来。
酒楼偶尔会有歌舞助兴,戏班子也有,但是不多。大家本来也没当一回事,只是随意地听着,可没想到,这出戏跟他们以前见过的任何一出都不一样。
故事开头比较平平无奇,不过是以一个乡野小孩儿的视角展开,所呈现的也都是乡野趣事儿,虽然辞藻故事简单,倒也显得有几分意趣。
这些吃饭的人听着听着,便转过了身子,将目光对准戏台。
小孩儿演得怪好的。
小孩儿一家生活得平安顺遂,可惜好景不长,外族对他们虎视眈眈,不久便兵临城下。
周边百姓惧怕外族势力,不敢与之对抗,只能寄希望于外族良心大发,占领他们的领土之后能好生对待他们。
但是他们最终失算了,迎接他们的是无尽的杀戮与欺凌。
本来将这出戏当做是茶余饭后消遣的众人冷不丁就被攻击个正着,如今齐国的军队已经快要驻扎好了,他们的心态其实跟戏文里那些普罗大众一样,害怕齐国的军队,但是又期望他们能够网开一面,不要杀寻常百姓。
可是他们如今看到了什么?
这出戏直接打碎了他们的幻想,一瞬间,整个酒楼里面鸦雀无声。众人双目猩红地瞪着戏台子上,眼看着一个又一个人被杀害,惊恐地情绪被瞬间点燃。
本来赵安虞也不大赞成中间的这段戏,觉得写得太惨烈了,但是宋允知坚持这样,既然要隐射现实,就要将虚假的奢望彻底打破,让所有人都看到其背后血淋淋的真相跟现实。
哪怕夏国一向标榜自己是正义之师,但其实士兵们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真开战起来,谁也不知道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厄运。自己的军队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外族了。小孩儿一家死的死、亡得亡,整个村庄都没有多少人幸免于难。
无辜被杀的人实在是太多,以至于看戏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惊惧,到愤恨。
“他们怎么能胆怯成这样?”
“就是,那些人连老弱妇孺都杀,根本不配为人。若是我,我就跟他们反抗到底!”
“绝对不能放过这些贼人!”
群情激愤,反响一声高过一声。
终于,在经过一系列屠杀之后,戏台上的主角终于褪去了怯弱,拿起了刀,决定奋起反抗。
“吾纵亡国灭种,誓不与贼共立。”留下这句,戏文戛然而止。
“没了?”众人甚至急急忙忙地站了起来,如今正在最紧要的阶段,还没完呢,只是拿起了刀,后来呢?为什么不将他们反抗的故事写完整?
115/130 首页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