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太子借着殿中烛火看向谢后,过往名花倾国的谢皇后已然老了,两鬓也斑白了,容颜在枯萎了,谢太子的心无比酸涩,可是,他又能说什么呢,父皇是皇帝,他是太子,可他也只是太子。
太子是不能管皇帝的。
他所能做的,就是处置好国事,让父皇,让母后,让朝臣,让天下人宽心。
“母后莫要难过,如今父皇将监国重任交予儿臣,便是对儿臣的信任,对母后的信任,巫蛊之事,却是姑母之子的过错,这如何也不能推脱到父皇身上。”
谢后闻言,先是愣了愣,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母后如何不知这个道理,可母后屡屡想起当时为搜查后宫查人偶之事,总是心悸,总是不安。”
谢太子紧紧握住了谢后的手,郑重道:“母后宽心,儿臣向母后保证,以后这样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谢后看着眼前的谢太子,心里泛起酸涩来,心里说这哪里是你个孩子能够左右的,可她看着谢太子盈盈的目光,终究将所有苦涩都咽了下来:她笑了起来,另一只手覆在谢太子的手上:“好,母后相信你。”
可是就在太子方才回到东宫之时,他立即就察觉到暗处有谁在注视着自己:“是谁!”
两厢人马顿时闯进东宫,雨后的阳光猛烈刺目,照得锋利的宝剑与坚实的金光寒光闪闪,这么冷冽的光芒直刺进了谢太子的眼中。
东宫的戍卫力量迅速出动,形成环形将谢太子拱卫在内,唰唰如落雨之声,长剑直指来犯之敌。
“你们要做什么!这是谁的命令!”
谢太子一甩衣袖,猛然上前一步,怒目而视,凛凛而立。
“你们是要造反吗!”
为首带队的侍御史走了出来,向着太子一拱手一躬身,而后徐徐抬起眼皮来,笑着看着谢太子:“回太子殿下,下官奉御史大夫之陵,搜查巫蛊,冒犯之处,还请太子殿下见谅。”
“巫蛊?”
谢太子紧紧皱起眉毛。
“哪里又来的巫蛊,御史大夫?无父皇之令,御史大夫何敢搜查东宫!”
两方陷入对峙,日影一寸寸偏移,气氛渐渐焦灼起来。
踏踏的走马声传来,外侧包围的金吾卫哗的一声整肃让出一条道来,谢太子眯起眼来,看着自那甬道之中一匹白马徐徐而来,而从容坐于其上的,正是御史大夫温珩。
“御史大夫,你这是何意?”
温珩利落翻身下马,文质彬彬地向谢太子行礼,举手投足间毫无逾矩失礼之处,他的眉眼满是恭顺,俨然是一个忠得过了头的臣子的模样。
“回太子,臣奉陛下令,搜查巫蛊,不意惊动太子,还请太子恕罪。”
“不意惊动?这难道是不意惊动,我看御史大夫是有意缉拿本宫,何必整这些冠冕堂皇的虚词!”
谢太子言辞间争锋相对,虽然眼前这个御史大夫温珩不论人前人后都对他很是尊敬,但是谢太子还是很不喜欢他,但到底温珩是皇帝面前的当红人物,他也不好与他彻底撕破脸面。
温珩惊讶地张了张嘴,似乎颇有些为难:“此却是陛下旨意。”
“父皇手书呢?”
“在这。”
温珩一侧的官员捧着旨意过去,停在了东宫戍卫力量的刀剑外围。
谢太子挥了挥手,便有一人接过旨意奉到谢太子手上,谢太子仔细打开旨意,顿时心惊。
“殿下可看完了?”
温珩温声询问道。
“此乃陛下之命,否则臣也不敢搜查东宫,惊扰太子。”
“……”
谢太子紧紧攥着旨意,秀丽的长眉紧紧蹙了起来。
“父皇为何会突兀下旨搜查东宫,难道怀疑本宫会行巫蛊诅咒父皇吗!”
温珩听出谢太子话里的责备之意,他愈发恭顺谦谨:“此乃陛下之意,就算是臣,也不得妄自揣测。”
“你查罢。”
谢太子自认光明磊落。
“诺,太子稍安勿躁,臣查清之后自会亲自向陛下禀报,以还太子清白。”
温珩愈发恭顺。
一队接着一队的人马如同流水一般蔓延到东宫各处,他们翻遍所有的巷箱子柜子,连榻上的被褥都掀开了,地上的花盆也被刨了个干净,后来,他们甚至开始扒开东宫的地砖。
原本庄严肃穆的东宫一下子乱了起了,谢太子看着,听着,袖中的手攥得愈发紧了。
堂堂一朝太子,却得忍受如此羞辱。
谢太子的锐利的目光紧紧锁定着恭顺谦谨的温珩,心中暗道,父皇绝不会无缘无故便搜查东宫,定是这厮在暗中捣鬼,此事过后,他定要亲自面见父皇去取了这厮性命。
可是就在此时,后花园来疾步出来一人。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一下锁定了他手中所持之物。
是人偶!
谢太子的目光一下惊慌失措起来,他立马就意识到了,有人要陷害他!
是谁,是谁,是谁要陷害当朝太子,是谁敢陷害当朝太子!
谢太子的目光一下子就锁定到了温珩身上,他立马拔剑直指温珩:“温珩,是你陷害本宫!”
温珩一副茫然之色,面对太子的指责,他却并不恼怒:“太子的意思,臣不明白,只是如今物证在,臣为天子臣,故太子为太子,臣也不敢徇私枉法。”
谢太子身边的臣子一瞬暴怒了,他疾言厉色将矛头直指温珩:“狗贼,你先拿下丞相,今又陷害太子,我看是你这个狗贼想要造反,来人,给我将这狗贼拿下,枭首示众。”
谢太子虽然怒极,可是毕竟今温珩有皇帝旨意,而且又在东宫后花园挖出了诅咒皇帝的人。
皇皇铁证,怎容辩驳。
可谢太子却绝非束手以待之人,他自是清白,但他绝不会叫主动权交给狼子野心的温珩!
他正要拦下东宫戍卫的进宫,可是就在他要抬起手的时候,东宫的戍卫力量却猛然向着对面的金吾卫攻了过去。
谢太子顿时失色:“都住手!”
可是在茫茫的喊杀声中他的话被淹没得没了踪迹。
一片腥风血雨里,局势彻底失去了掌控。
谢太子茫然一顾,自刀光剑影里瞥见了温珩,他看见了他唇畔那一抹冷冷的微笑,一瞬间,冰冷的寒意,顺着谢太子的脊骨直直冲向他的脑海。
是他!
意图颠覆的汉朝的乱臣贼子终于脱下他温顺谦谨的皮囊,露出他沾染着他人献血的獠牙!
所有金吾卫都被东宫的戍卫斩杀,但最重要的温珩却逃走了。
谢太子看着满目的狼藉,此时此刻,他还对有着去章台宫面见陛下严惩叛乱恶贼的心思,可是隐隐约约的,他的心似乎也凉了。
似乎一切,开始进入不可转圜之地。
死局,在此刻已经形成了。
椒房殿。
当谢后听到叛乱的消息时,整个人都站了起来,她疾步往外走,正好撞进一身血衣匆匆而来的谢太子。
“母后……”
“皇儿……”
当谢后明白前因后果之后,她隐隐嗅到了这背后滔天的阴谋与诡计的味道,谢后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腥风血雨,从最初的废后行巫蛊到丞相之位屡次易位的风波,她明白,就算自己贵为皇后,为天下之母,有朝一日,终究不免陷入政治阴谋的漩涡里。
她不由想起了皇帝,这个让她从丹阳公主府一跃而上成为皇后的男人,过去的点点甜蜜浮现在她的心头,他在她屡次为难的时候相助于她,他让她摆脱了歌女的命运,在废后多次的针锋相对中,他也总是挡在她的身前,他简直就是一株苍天大树,替她遮蔽了冷酷的风雨。
谢后多么希望这个男人还能在这个危急的时刻站在她和孩子们面前,可是不能了,再也不能了。
她的容颜枯萎了,多年情爱也就消散了。
谢后流下泪来。
政治斗争,你死我活,父子,夫妻之情,在皇家的威严与权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不进则退,退则死无葬身之地。
她毫不犹豫地擦去痛苦的悲伤的眼泪,凛然正色,将跪地的谢太子搀扶起来,擦去他的眼泪:“太子,今已到了决一死战的时候了,不可以再流泪了。”
“儿臣立马去章台宫面见……”
“不。”谢后的眉目一瞬刚毅,颇肖其弟之风,“你需要发兵,除奸灭贼,你持皇后令,迅速控制全城,开武库,起长安城防军,杀尽全城叛贼!”
谢太子猛然抬起头来,看着过往柔顺温和的母亲一下刚毅起来,她像是一把方才出鞘的利刃,凛凛地展示着她的威严。
“可……”
谢太子的声音颤抖了。
“太子,你是大汉的太子,你的母亲是皇后,你的父亲是当今的皇帝,你的舅舅是大将军,而你,你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没有谁比你更加名正言顺。太子当以大局为重,大义为要,而私情退缩之心为后,你今万万不可首鼠两端观望事态。”
“还请母后指点。”
谢太子的心激荡起来了。
“你当立即发布檄文,通告群臣百官长安百姓,今陛下重病,为奸人所蒙蔽,当此之时,唯有起兵,方可挽救大汉基业!”
谢太子猛然跪下,向谢后叩首。
“儿臣明白!”
“成王败寇,自古之理,你为太子,亦不免之!”
谢后紧紧握着谢太子的手,眼中泪光闪动,却不落下。
“莫怕失败,母后永远站在你的身后。”
——
温珩想得没错,太子果然反击了,只要太子一反击,动了城中武库,起了长案城防,那便是实打实的造反。
温珩的心情很好。
一队全副武装的车马曲折出了长安南门,飞驰而过横跨渭水的白石桥,一路直奔坐落在南山的章台宫。
这是皇帝驻跸的行宫。
马队停在章台宫前,温珩浑身浴血狼狈至极被人搀下了辎车,然后被宫人领进了章台宫。
铜人宫灯闪烁在漫长的长廊甬道旁,温珩被人架着艰难走进宫室。
外面正是艳阳天,繁华的宫室四面垂着深沉的黄纱,明亮的夏日阳光被这华贵的黄纱筛得更加柔和细腻,这温柔的光落在地面之上,照亮了地毡上葳蕤蔓生的草叶纹样,草叶一直生长,穿过环立的竹简书架与各色灯具,一直来到一张宽大的青铜桌案前,其后皇帝随意地靠在凭几之上,娇艳美丽的赵夫人在跪坐在一旁。
“这是怎么了?”
赵夫人赵姝看见温珩如此模样,登时吓得花容失色,轻轻推了推皇帝的手臂。
“陛下,你快看,御史大夫怎么伤成这个样子。”
“嗯?”
皇帝慢悠悠地掀起眼皮,看着温珩伤成这幅样子,疑惑道。
“伤这么重,谁伤的你?”
“回陛下,是太子,太子见巫蛊事发,便动用东宫戍卫杀了臣的所有护卫,臣拚命才逃出一条生路,特来向皇帝陛下禀报。”
温珩气息喘喘,满身血污的样子看了好不可怜。
“太子?”
皇帝轻嗤一声。
“你怕是说错了人。太子可没这个胆子。”
“太子一向仁厚宽和,若非臣亲见,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太子会生出如此妄举,可是今臣之护卫全为东宫戍卫斩杀,今太子业已然在长安散播檄文,开府库,调兵遣将,意欲自立,这些事,都是有目共睹的啊。臣死虽不足惜,只是此事关系天下社稷,臣就算万死也不敢隐瞒啊!”
皇帝倏然睁开了眼睛,看着跪伏在地痛哭的温珩,他慢慢地站了起来。
“太子造反?”
皇帝踱步到温珩近旁。
“回陛下,今长安生变,千真万确啊!”
“太子竟有胆子造反?”
皇帝招呼左右,左右皆俯首而跪。
皇帝闭上了眼睛,许久没有说话。
赵姝慢悠悠地十分谨慎地走了过去,搀扶住皇帝的胳膊,却又被皇帝一把挥开,重重摔在地上,赵姝顿时吓得三魂荡荡,立马跪下叩首。
皇帝心中如堵了一块大石头,他分明气息喘喘,可无论如何都喘不上起来。
又是良久,夏日骄阳渐渐偏斜,那猛烈的阳光也渐渐柔和下来,帷幕遮掩的奢华宫室渐渐变得幽暗。
皇帝甩袖离去。
又是良久,最后一抹血红的夕阳透过帷幕的缝隙形成一线血红,幽幽然落在锦衣浴血的温珩身上,他僵硬地直起身体,夕阳的光芒映着血光,照亮他艳丽唇角那诡谲的笑意。
——
长安的百姓都不相信宽仁的太子会造反,就在他们看见街头巷里的檄文之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追随太子,惩奸讨逆,安国定朝,谢太子将武库的兵器分发下去,又释放了关押在牢狱的刑徒,宣布平叛过后,罪无论大小,悉数赦免。
可是长安的官员却并不这样想,谢太子虽然是太子,可他终究只是太子,他的上面还有皇帝,今皇帝未死,太子就不会是皇帝。
就在夜色沉沉之时,谢太子的兵马到了北军营地。
但是负责北军的将军却拒不同意由太子接管北军兵马,僵持之下皇帝的诏令到来了,率队而来的正是温珩。
谢太子大惊失色。
两方顿时交火,之后的五天,长安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太子军队方面以太子的舍人和门客为将军,被武装的刑徒和百姓为士卒,可是他们又怎么会是身经百战的正规军队的对手呢?
很快,长安城便尸横遍野,就算是北军也是鲜血淋漓
死者数十万,血流沟中。
黑色硝烟滚滚升起,黑鸦盘旋在半空之中,发出呕哑嘲哳令人生寒的叫声。
温珩站在城楼之上,看着一片狼藉的长安城,看着被鲜血染红的涛涛渭水,看着原本辽源澄澈的天地一片被黑色的恐怖烟雾笼罩。
他徐徐走下城楼,开始清点死亡人数。
此战太子的人马大部被歼灭,余下活着的也被缉拿归案,先集中关押在大牢,后来大牢都关不下了,就先辟出大量空地关押。
温珩扳住地上一具尸体的肩膀,将他整个人都翻了过来。
不是太子。
温珩蹙起了眉。
“太子呢?”
温珩问一旁的随官。
“回大人,太子……太子跑了……”随官支支吾吾地说道,“属下已派人去追了,今三辅各县已然派出军队搜寻太子踪迹。”
温珩淡淡地笑了笑:“下令关中各县,全力堵截要道,同时封锁函谷关,全力搜索太子。各县如有疏落者,汉律问罪。”
“诺。”
随官利落领命。
“勿伤太子性命。”
温珩的语气倏然变得斟酌。
63/66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