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残疾王爷站起来了——笑佳人【完结】

时间:2025-02-05 14:37:57  作者:笑佳人【完结】
  姚黄忽然想到一件事。
  惠王爷淡泊世俗,或许他没有留意过武科的前两榜,但他既然提前知道了四个哥哥的名次,肯定也知道李廷望那么显眼的探花名次了吧?
  惠王爷可以不提李廷望,但以李廷望跟哥哥的交情,以李廷望与她那么多年的“青梅竹马”,这次李廷望又考得那么好,她一句都不提的话,会不会更显得她心里存虚?
  入夜之后,惠王爷一躺到床上,姚黄便爬到了他身上,双手撑在两侧,笑着审视惠王爷的俊脸。
  赵j察觉了王妃的异样,昨晚王妃那么欢喜,也不曾这么主动。
  赵j双臂放在身侧,一动不动地与王妃对视:“为何如此?”
  姚黄:“钦佩吧,今日我又在王爷身上发现一种新的君子品德。”
  没想到会收到这般夸赞的惠王爷立即又移开了视线,每次王妃夸他,眼眸都明如艳阳。
  “什么品德?”
  “胸襟宽广!”
  赵j虽然猜到了王妃的意思,却又必须装作不知,问:“何出此言?”
  姚黄在他身上晃了晃,晃得惠王爷乱了呼吸看过来,她才笑道:“李廷望的探花啊,王爷都知道他是我的竹马了,还为此跟我拈过一句酸,居然都没想到要故意让他落榜什么的,也没有略施手段让他只中二甲三甲,这等宽宏大量,不是君子品德是什么?”
  惠王爷闭上眼睛,沉默片刻道:“第一,他接近你的时候你还不是我的王妃,我不该为过去的事迁怒他。第二,他有才有貌,探花是他应得的,纵使我不是君子,也不屑做仗势欺人的小人。”
  姚黄:“这就是君子,我做了王妃后还想着让我娘去李夫人那里显摆回来呢,可见我就没有王爷的胸怀。”
  赵j想到了殿试开始前,李廷望曾经投向他的目光。
  没有何文宾担心被王爷报复的惶恐,没有被夺了心上人的愤怒,李廷望的眼里只有一个贡士对王爷应有的敬畏以及隐藏在敬畏下的隐秘不服。
  那一个时辰,赵j看着李廷望答题时曲于桌子下的长腿,想了很多。
  他没有王妃夸得那么胸襟宽广,他也会介怀。
  但赵j介怀的不是李廷望如何亲近过王妃,而是他也想陪王妃跑陪王妃闹,可他这辈子都做不到了。
第118章
  武科文试开考之前,周皇后已在能够留京的新科文进士里面为大公主物色好了一位驸马人选,于慎。
  于慎今年二十四岁,京师宜阳县人,其祖父曾官至大理寺少卿,父亲也是两榜进士,可惜三十出头就病逝了。受其祖父的影响,于慎从小就对周围的人事观察入微且醉心律法、断案类书籍,周皇后连于慎小时候曾扬言将来要做大理寺卿的豪言壮语都打听出来了。
  周皇后还特意托康王去试探过,中了二甲前茅的于慎志向未改,还是想进大理寺。
  周皇后就很满意了,因为本朝遵循前朝旧制,驸马可以入朝为官,但文官不可进中书省,不可担任六部正三品及以上的官职,武官不可任正二品及以上的官职且不可封正将带兵,这都是为了限制驸马的权力,杜绝驸马、公主造反之事。
  周皇后亲生的两个皇子小小年纪都夭折了,如今就大公主一个宝贝女儿,母女俩都没有野心,自然不想挑一个对官场胸怀大志野心勃勃的驸马耽误人家,可周皇后也不想随便挑一个没大才华的驸马委屈女儿,挑来看去,于慎就很好,专长在破案上,正三品的大理寺卿也是驸马能做的,娶了女儿并不会拖累他的抱负。
  周皇后将这事跟永昌帝一说,永昌帝就明白了她的爱女之心,永昌帝也将大公主视为掌上明珠,那于慎容貌俊朗一身正气,确实适合温婉娴静的大公主。如果他非要挑个有宰相之才的驸马给女儿,等他走了新帝上位,一旦忌惮太后、长公主的势力,兄妹两边都是烦恼。
  大公主有了驸马人选,永昌帝又去问杜贵妃、二公主的意思,看娘俩想挑个什么样的驸马。
  二公主不喜欢文弱书生,想从武进士里挑。
  武科殿试正式发了榜,这晚永昌帝便来了杜贵妃的翊坤宫,直接将他认为合适的几个武进士名单递给杜贵妃看。
  排在第一的便是家世、容貌、才干都适合二公主的探花郎李廷望。
  杜贵妃看着这个她已经提前知悉的名字,默默在心里头笑出了一朵花。
  姚黄那死丫头回回都把她顶撞得无言以对灰头土脸,害她在皇上在皇后贤妃柔妃面前难堪,杜贵妃早就想教训死丫头一顿了,姚黄在宫里她挑不出什么错,便让人去查姚黄选秀前是否做过哪些可以拿来利用的事,这一查就查到了姚黄居然有个叫李廷望的俊竹马,还查到李廷望在武学读书,经常拿武学年末考核的榜首,考上武进士简直是板上钉钉。
  杜贵妃不想让永昌帝知道她提前为针对姚黄做了准备,所以一直按兵不动,等啊等,终于盼到今晚永昌帝亲手把李廷望的名字送到她手里。
  “既是探花郎,定有一副貌似潘安的好容貌?”杜贵妃兴致勃勃地问。
  永昌帝想到坐在殿试第一排第一位的李廷望,点点头。
  此子的武艺、文章都没得说,是个文武双全的好儿郎,但此子的神色不太对劲儿,说他从容吧,确实没有面圣的紧张不安,可李廷望的从容与罗鲲那几个的稳重又不一样,这小子好像带了一股“我考我的随便你们如何评判即便你们给我次等我也问心无愧”的莫名其妙的威武不屈,仿佛笃定殿试可能会存在打压真才实学者的猫腻,永昌帝就觉得这孩子的心性还得再磨练磨练。
  杜贵妃笑道:“那就暂定他吧,不过这么俊又有才华的年轻儿郎,虽然尚未婚配,亲友里免不得有些爱慕他的姑娘,不如皇上先派人去查查李廷望在女色这方面的做派?若他举止轻浮或是身边早就有了一堆通房,那我可要嫌弃他了。”
  做父母的对女婿有这方面的顾虑乃是人之常情,永昌帝就派一个暗卫去查了。
  皇帝身边当差尤其是专做这种查人底细的暗卫,查一个千户家出身的年轻儿郎简直易如反掌,暗卫初十早上去查的,黄昏时回来了,跪在永昌帝面前的时候,这暗卫还是跟以前一样冷静沉稳。
  永昌帝:“如何?”
  暗卫必须说实话,说不中听的实话不一定会死,一旦皇上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实情,欺君的暗卫将必死无疑。
  “回皇上,李廷望洁身自好,身边并无通房也不曾与哪个女子有轻薄非礼之举。”
  永昌帝刚要点头,就听暗卫继续道:“不过李廷望与惠王妃的兄长姚麟是少年挚友,十二岁开始便频繁去找姚麟玩耍,故而常与王妃见面,疑似对王妃有仰慕之意,但据王妃兄妹其他玩伴透露,李廷望常惹王妃不快,王妃与他相处时经常发生口角,只有跟着李廷望学剑时才会有些好脸色。王妃出嫁后,李廷望再未去过姚家,其母早在两年前便有意撮合他与东营卫指挥使崔刚之女,李廷望始终拒绝。”
  永昌帝:“……”
  暗卫:“卑职还打听到,今年正月也有人去问过王妃的旧事,问的是王妃有哪些有伤风化之举,对方给的银子太多,王妃旧时玩伴思来想去只想到了李廷望,但他没见过王妃与李廷望有过任何独处,练剑也是在姚家的院子,姚麟、姚夫人都在。”
  永昌帝的眼前立即浮现了杜贵妃提起李廷望时的笑容,说实话,他已经很久没见过杜贵妃笑得那么灿烂了。
  “去警告跟你透露王妃旧事的那些人,让他们以后再不敢跟任何人乱嚼王妃的舌根。”
  “是。”
  次日上午,接见完几个臣子后,永昌帝刚想派人去把惠王叫来御书房,犹豫片刻,永昌帝带着汪公公出门了。
  阳光明媚,暖融融的照在身上叫人犯懒,永昌帝伸展伸展胳膊,先去中书省看了看丞相们在做什么,再把外城宫道两侧的太常寺、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以及宗正司、吏部、户部、礼部逛了一圈,与此同时,“皇上在查房”的消息早在各官署传开了。
  赵j坐在自己的公房,听到外面有些骚乱,叫青霭去看看出了何事。
  青霭回来后笑道:“说是皇上在前面挨个查官署呢,严大人叫咱们工部各处赶紧自查一遍,脏的地方要擦,乱的地方要收拾整齐。”
  说着,青霭还偷偷地扫视了一圈王爷书房的地面。
  赵j:“……”
  惠王爷没太在意这个,直到永昌帝“查”到了工部,在严纶那里坐了一刻来钟,自然而然地单独来了惠王爷的公房。
  汪公公、青霭、飞泉都站在了外面。
  赵j自己推着轮椅来门前迎接父皇,再请父皇落座。
  永昌帝看着儿子推动推轮的手,该习惯的,奈何心里还是会酸,李廷望在大殿上摆出那么一副威武不屈的样子,肯定是猜到老二已经知晓了他仰慕老二媳妇的旧事,昂首挺胸地告诉老二他行得正坐得端不怕老二打压他!
  永昌帝想问老二是怎么知道的,老二媳妇不可能主动提,莫非王妃出门的时候遇见李廷望了,两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老二亲眼撞见了?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李廷望的异样。
  永昌帝知道老二从小就脾气好,能忍能让的,所以他想问清楚,如果老二媳妇真敢给老二委屈受,他会替老二做主!
  可永昌帝一进来,就看到了老二的这把轮椅,老二媳妇琢磨出来的好轮椅。
  那么一个敢说敢笑敢跑的小姑娘,必然是真心真意地对待老二,才会有今日老二在工部的当差。
  喝口茶,永昌帝拍拍绕了这么一大圈还有点累的腿,笑着问老二在忙什么,然后提到了王妃的四个哥哥:“一榜四进士,你媳妇是不是乐开了花?”
  赵j想到王妃这两日脸上就没断过的笑容,素来清寂的眼中便多了几分暖意,道:“确实喜不自胜。”
  永昌帝在位三十余年了,早已练就一双利眼,都不用刻意盯着,简单一个对视就能看出别人的情绪。
  因此,他看得很清楚,老二根本不在意王妃有过多少小竹马,老二可满意他这个王妃了!
  老二在宫里长到十八岁眼里都没浮现过的温情,媳妇给他养出来了。
  既然如此,他何必说那些扫兴的事?
  简单“查完”惠王爷公房的永昌帝很快就离开了,继续去旁边的兵部。
  当晚,永昌帝又来了翊坤宫。
  屏退下人,看着杜贵妃眼中极力隐藏的期许,永昌帝笑了笑:“选秀的时候你不满意老二媳妇,是觉得她家世太低,后来你不满意老二媳妇,是嫌她容不得你贬低老二,嫌她不像老二一样处处忍让你,是吧?”
  杜贵妃脸色一白,紧张地抓着帕子按在胸口:“皇上怎么突然这么说?我……”
  永昌帝敛笑,怒视她道:“闭嘴!”
  杜贵妃浑身一抖,再也不敢多说,只楚楚可怜欲诉委屈地望着永昌帝。
  永昌帝懒得跟她对质,直言道:“朕很满意老二媳妇,朕也不管她之前有几个真竹马假竹马,朕只知道她品行无暇是朕亲自赐婚的儿媳妇,你最好把你知道的所谓把柄烂在肚子里,敢跟任何人说,朕就降你的妃位。”
  杜贵妃又是一抖。
  永昌帝:“说吧,你派谁去打听的,身边都有谁听说过此事。”
  他问得简单,话里却有雷霆之威,杜贵妃试图遮掩失败,只得叫来身边的大太监路公公,因为她只管吩咐,派谁查如何查以及回话都是路公公做的。
  路公公五十多岁了,可以“告老还乡”了,至于另外几个小公公,都被赐给他当了干儿子,随他一起回去孝敬路公公颐养天年。
  杜贵妃收到了永昌帝送来的路公公留给她的一个匣子,说是主仆几十年的一点留念。
  杜贵妃打开匣子,里面是一根血淋淋的断指。
  杜贵妃病了,永昌帝并未放在心上,杜贵妃不是个好养母,他也不是什么好父皇,早就知道杜贵妃待老二过于严格,一直到老二长成少年后显露文武才干,他才真正将那个舞姬所生的小可怜皇子看在眼里,倘若老二平庸无才,他大概会继续忽视那孩子。
  如今老二腿都废了,好不容易得了个知冷知热的王妃,杜贵妃还想破坏小两口的舒坦日子,永昌帝便必须给她点教训尝尝。
  至于那个李廷望……
  永昌帝又为自家老二骄傲起来,至少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对待“情敌”绝不会有老二的心胸。
  老二都不介意,永昌帝自然也不会跟一个毛头小子计较,那时候李廷望又不知道小青梅将来能做王妃,他不去围着貌美可爱的小青梅转才是傻子。
  很快,武进士们的官职都定好了。
  榜眼罗鲲、探花李廷望同封了边军从四品的副卫指挥使,罗鲲将赴凉州金城,李廷望会去晋州大同。
第119章
  永昌帝给杜贵妃的教训十分隐秘,掌管后宫的周皇后都只能隐隐察觉杜贵妃犯了错,住在宫外的姚黄就一点风声都没听到了。
  这时姚黄的心思全在自家哥哥们刚领到的官职上。
  大表哥罗鲲要去凉州边军当从四品的副卫指挥使,三表哥罗泽会在他那边做正六品的百户,有年长稳重的哥哥照看才十九岁的堂弟,家里人都放心。
  二表哥罗鹏要去晋州的大同边军做正五品的千户,虽然不在李廷望的卫所,离得也挺近的,平时能够互相照应。
  李廷望喜欢姚黄是一回事,他跟姚麟以及罗家三兄弟的兄弟情又是一回事,十三四岁排成一排在河边脱裤子放水比谁呲得远的交情,到了大同后无论李廷望受排挤还是罗鹏遇到麻烦,另一个都不会坐视不理,这点连罗金花都信得过李廷望。
  四兄弟里只有姚麟留在京城,被永昌帝钦点进了御前军。
  御前军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城卫以及禁卫。
  五城卫各有一卫兵马,负责京城外城十二城门的防守以及外城、皇城中间的日常巡查,共两万五千多兵。
  禁卫戍守皇城八道城门以及皇城内部,直接负责帝王及其后宫子女的安危,如果说正一品的御前军统领是帝王千挑万选的忠心之人,正二品的禁卫统领便是帝王视为心腹的存在,虽然官职没有御前军统领高,却更受帝王信任。
  姚麟只是惠王妃的娘家兄弟,永昌帝殿试上才见了一面,瞧着又能打又赤诚,合他眼缘,但永昌帝也没有上来就把姚麟放在禁卫军中,而是让姚麟去御前军的东城卫做了正六品的百户,能不能再升就看他日后的表现了。
  三个表兄弟都外放,就他留京,姚麟心里不太是滋味,问妹妹:“皇上是不是怕你舍不得我,才这么特殊照顾我?”
  姚黄:“那我还舍不得表哥他们呢,皇上怎么没把他们也留在京城?”
  姚麟:“……”
  姚震虎好歹比儿子多吃了二十多年盐,东大营的一群百户们聚在一起也会议论武进士封官的事,此时为儿子解释:“朝廷需要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大将军必须胸有韬略,所以越是文试殿试排名靠前的越要送去边关历练,你读书一直不如他们,想要历练只能等机会。”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