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之前姜叶说射。精都没破防的古代男人们这次真的撑不住。
“她刚才说未来女子的贴身月。事巾大都是男人做的?是她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古代男人们不敢置信。
“后世男人怎能低贱于此?还有后世女人怎么能用外男做出来的贴身月。事巾,这已经不是不知羞耻能形容的了。”诸朝古代男人们不理解,不乏破防谩骂的人。
天幕检测到,取消他们的观看资格。
可是这次,男人们没有后悔,而是冷笑:“此等违反伦理纲常的天幕,不看也罢!”
女人们也很震惊,“后世女子们用男人做的月。事巾不会感到别扭吗?还有她身侧的男人居然没生气。”
她们察觉到姜叶和江雪关系匪浅,可越是这样,她们越疑惑,难道对方并不介意这点?
“说不定那个男人只是面上平静,暗地里说不定会打她。”就像她们夫君一样,表面装好人,背后苦果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得亏江雪不知道自己被定义为家。暴男,要不然表情绝对维持不住。
关心完姜叶,诸朝女人注意力放在三角裤上,开始试着把三角裤做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古代女子亵。衣不光有肚。兜,还有令人窒息的裹。胸。布,宋朝开始的(又是你,大怂)。我想加进去,却跟后面剧情有点冲突,想了一下,把这段补充到后面的裹。足里。】
第十四章
“后世三角裤的裤腰没有系带。”诸朝正在动手做三角裤的女人们道。
“好像不止三角裤,其他衣服也没系带。”有心细的人发现。
疑惑的人多了,就化作评论。
姜叶看到后点头。
【古代衣裤没有松紧性,所以大都用系带束缚,这也是我们现代衣服和古代衣服不同的地方。】
【大家知不知道咱们古代衣服的正确穿法,比如衣襟的方向,知道的观众们可以回答。】
姜叶语气轻快,问题却让诸朝古人们面面相觑。
“这还有不知道衣襟方向的?”
“当然是左衽!”
就在大多数迟疑,忽必烈等人肯定回答。
朱元璋等人气的想吐血。
“放屁,华夏衣襟自古都是右衽,左衽是给死人穿的!”
“左衽的蛮夷!”诸朝衣襟右衽的人多得多,忽必烈等人抢先一句,很快就被巨大声势压下去。
【恭喜回答右衽的观众们,华夏自古以来的衣襟都是右衽,左衽一般是去世之人和少数民族穿戴的。】①
【所谓右衽,就是左边衣服压右边衣服上,和人面对面看,对方衣领会呈‘y’字型。】②
诸朝古人们觉得姜叶这话离谱,“这种问题还需要特意解释吗?”
在他们看来,这种知识点就像吃饭喝水一样都是常识。
【关于右衽和左衽的区别,除却对汉文化有研究和喜爱的人外,大多数人都是不怎么了解的,因为古代服饰文化距离我们很远,我们现在的衣襟不是合口,就是在中间。】
说着,姜叶放出古代衣服和现代衣服的对比图。
原本还好奇中间怎么系带的古人诧异,“他们衣襟中间的东西是什么?”
是纽扣和拉链。
前面朝代还能看个热闹,清朝康雍乾三个帝王则沉下了脸。
为什么?因为后世人的装扮,和西方人的衣服款式相像。
“不应该啊,就算大清亡了,下一任王朝也不可能让其他人这么穿。”康雍乾三人呢喃。
在他们心里,最坏打算不过汉人重新夺回江山。
可真要是汉人政权,怎么会让后世人穿西方款式的衣服。
至于下一任王朝还是少数民族的猜测,他们对各少数民族服饰还是了解的。
其他朝代虽然不像清朝和西方有所接触,但看着后世衣服,总感觉怪怪的。
毕竟他们已经喜欢和习惯右衽数千年,看中间衣襟,难免别扭。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一直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失去,有。种难以言喻的酸。胀。
【之前【衣服材质】篇不是有人疑惑合口的衣服怎么穿吗,这个就是合口衣服的穿法。】姜叶把之前的坑填上。
古代衣服是从后往前/从前往后穿,现代衣服则是从下往上/从下往上穿。
诸朝古人们心情复杂,终于体会到姜叶之前问衣服怎么穿的诧异。
合口衣服的穿法并不难摸索,之前已经有人摸索出正确穿法,不过那时候他们并没意识到,后世衣服已经不再用系带。
“后世的穿衣速度好快。”看到演示,古人们恍惚,相比起后世,他们的衣服穿戴绝对称得上繁琐。
“而且他们的衣服不像我们衣服容易掉,省却随时系系带。”
古代衣服并不是一系就能了事的,因为系带时不时会松开,这时候就得重系。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后世服装大变样意味什么,只兴致勃勃的讨论表面。
“那个拉链咱们做不到,纽扣却没问题。”这个她们一看就会。
帝王中也不是每个都心思敏锐,再除去并不关心国事的昏君,剩下的明君数量更少。
嬴政身为第。一个大一统帝王,从看到后世服饰的瞬间眉头就紧皱。
他不了解后世,但他了解当权者,就算改朝换代改变服装颜色和款式,也绝对没后世来的离谱。
“难道那是未来异族政权的衣服?”嬴政琢磨。
刘彻脸色紧绷,看着后世衣服神色不善,“朕不喜欢那种款式的衣服,并不好看。”
“可是陛下,它们方便,比胡服还方便。”卫青从将军的角度出发。
“朕知道。”所以刘彻看不顺眼归看不顺眼,该用还是会用。
“真是奇怪,看后面朝代的衣服,尽管款式不同,可也算一脉相承,缘故突然大变样。”李世民想不明白。
可惜唐朝距离后世太远,唐朝后面还有宋元明清呢。
【除了服装,好看的配饰和发型也是加分项,在提起这些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反面例子。】
【古代男女都留长发,不像我们现在,头发长短可以自由决定。】姜叶引申话题。
“噗,我想起来了,后世人都是短发,我就觉得哪哪怪怪的,原来他们不光衣服款式大变,还没了头发。”准确来说是短发。
之前诸朝古人看到后世图片,也有看到后世人的短发,可那时注意力都在衣服上,难免一叶障目。
现在反应过来,他们只觉得受不了。
因为在他们心里,头发是比衣服还重要的东西。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世人怎可轻易损毁!”诸朝古人们意识到这点,十分崩溃。③
因为他们不光是这么说,还真是这么做的。
总之就是不提还好,一提古人们就无法接受。
“他们,真是我们的后人吗?”有人忍不住质疑。
实在是后世衣服款式变了,头发也没了,让他们这些祖先陌生到不敢认。
“后世人该不会都是异族血脉吧?”朱元璋越想越觉得可能,别忘了明朝后面就是异族政权。
所谓的后世子孙,完全有可能是异族人的后代。
想到这个可能,朱元璋别提多暴躁。
朱标赶紧上前,“父皇,您先别急,冷静。”
“标儿,你后世子孙无能啊,居然让异族夺了华夏江山。”朱标不来还好,一来朱元璋就忍不住迁怒。
已知朱标是他的太。子,大明下任江山继承人,由此可以得出大明的亡国之君也是朱标血脉,这不是朱标血脉无能是什么。
可朱标到底是自己好大儿,且身体最近有些不好。
想了一下,朱元璋一巴掌拍在一旁年幼朱棣肩上。
朱元璋手劲不大,却疼的朱棣呲牙咧嘴,“大哥,我可是代你受过了啊,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待我!”
此时年幼朱棣和满脸愧疚的朱标并没有想到,朱棣并没有替朱标受过,反而是朱标替朱棣背锅。
“阿嚏,谁念叨朕。”已经登基为帝的朱棣狠狠打了个喷嚏。
不过他并没有往年幼自己和老爷子身上想。
顾不得多想,朱棣正色起来,因为姜叶介绍的,正是两大异族皇朝。
元朝,排在大明前面;清朝,排在大明后面。
但凡有点骨气和血性的大明帝王,哪个受得了。
【华夏大部分时期发型都是长发,可也有时期是例外,比如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皇朝是少数民族政权。】
【可以说对方和华夏方方面面都不同,服饰方面就不用说了,咱们来看看彼此最大不同,那就是发型。】
说着,姜叶放出元、清两朝的发型。
“啊,我的眼睛,好丑!”其他朝代人大受刺。激。
因为元朝和清朝的发型,完全不符合华夏人的审美。
【元朝头顶没有头发,只有四周几绺留长,华夏古代虽然人均长发,但头发长也免不了脱发困扰,有许多人年老时,头顶头发会脱落,这种发型被称为地中海发型。】
【只是不同的是,古人地中海是被迫的,元朝地中海发型却是主动修剪成。】
“地中海怎么了!”元朝人不服。
他们算是诸朝少数觉得这种发型好看的人。
【清朝发型最初是脑袋后面细细的一根,被称为‘鼠尾’,我们所熟知的清朝影视造型,基本都是清朝中后期的样式。】姜叶放出清朝男人发型的演变。④
“看过清前期的鼠尾,我居然觉得中后期的发型还行。”
虽然中后期的发型,也只有一半不到,但比老鼠尾。巴似的一根好。
“糟糕,天幕要说不该说的了。”从姜叶提起清朝发型,康雍乾等清朝帝王就脸色大变。
他们怕的自然不是发型,而是大清当初因为百姓不愿剃发易服下的屠杀令。⑤
大清入主中原几代,硬茬子已经收拾的差不多,现在要是被天幕重提,朝野一定会再次动荡。
“可恶,为什么阻止不了!”清朝帝王们尽管对天幕没有办法,和恨得牙痒痒,却不敢轻举妄动。
失去天幕观看资格,他们处境会更被动。
【元朝和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曾颁布剃发令,不同的是元朝没太过强制,清朝则是强制剃发,详细点就是元朝底层百姓发型没多大改变,而清朝哪怕是底层百姓,也必须更改发型,不愿意剃发就掉头。】⑥
“不愿意剃发就掉头。”从一句话里,诸朝古人仿佛闻到扑面而来的血。腥味。
听到姜叶声音,清朝帝王们忍不住闭上眼睛。
可是姜叶的声音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闭眼而终止。
【明末清初之际,百姓们对身为异族的清兵是十分欢迎的,因为那时天下百姓苦明朝久矣。】⑦
“不——!”谁也没想到,说起清朝,最先破防的人是朱元璋。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十五章
“明朝百姓怎么可能会欢迎异族,朕不相信!”朱元璋双眼猩红。
他自己就是农民起义,可他就对异族恨之入骨。
“朕把大明的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官员和百姓们都能各司其职,他们凭什么背叛朝廷!”①
“说不定是百姓们是被忽悠了?”
朱元璋想到一个可能,从底层上来的他,自然知道大多数百姓很容易被人煽动。
尽管这是个过得去的理由,朱元璋依旧生气。
他在想自己是不是百姓们太宽裕了,以至于他们未来会反对明朝,欢迎清廷。
朱元璋宁愿把百姓变坏想,也不愿意往自家根子上看。
【为什么说明末百姓们舍弃明朝,转而欢迎清朝,难道明末百姓们不知道清朝是异族?】
【事实上他们是知道的。】
“噗!”姜叶的补充,让朱元璋更想吐血。
不知道清朝异族身份,跟知道清朝异族身份彼此是有区别的。
其他帝王可没朱元璋对自己子嗣的滤镜,“能欢迎异族入主中原,可想那时的明朝有多不得民心。”
民心,嬴政和刘彻若有所思。
“民心,这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啊。”②
“最后三个朝代前后都是异族,中间的明朝天然就能获得民心,可偏偏最后,明朝失的也是民心。”李世民感慨。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明朝和清朝的对比图,从入主中原之初,清朝就没遮掩过自己跑马圈地的行为。】③
【所谓跑马圈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清朝马圈起来的地方,不管有主土地,还是无主土地,都归清廷所有。】
其他诸朝都惊呆了,“异族就是异族,他们都不带遮掩一下啊。”
“建朝初期百姓就没了土地,今后的百姓们可怎么活啊?”很多人担忧。
“对啊,其他朝代之初可都是分地,清朝怎么还反过来了?”其他朝代初期的百姓不明白。
他们懂得不多,但也知道土地实打实落自己手中的踏实,而后世建国之初就不给百姓们分地,居然还有百姓愿意跟着清朝干,真是太离谱了。
“明末问题只怕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重。”经历过乱世的李世民深有感触。
【为什么清廷毫不掩饰自己的行为,依旧得到百姓的拥戴,原因有二,一是明末土地已经被贵族们强取豪夺的差不多,清廷那些土地,大部分都不是百姓们的。】
其他人恍然想起来“对啊,都王朝末年了,百姓们手里早就没地了。”
【就算严谨点,明末还有一些百姓有地,可是跟损失更重的贵族们比起来,他们那点地不算什么,就算反对清廷跑马圈地,也无法形成规模。】
因为明末百姓们大都没地了,对此感受不深,而感受深的群体,又是少数。
【二就是跟清廷的跑马圈地比起来,当时的明朝对百姓们压迫更深。】
【明末灭亡的原因有不少,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苛捐杂税、自然灾害,除却最后一个不可测,前三个基本都是各大王朝灭亡的标配。】④
标配,也就是说每个王朝末期都大同小异。
有脑子的君王和明君们沉默,他们倒是知道怎么让王朝变得更好,但问题他们无法执政到王朝末期。
哦,唯一有点可能的也就秦始皇嬴政。
嬴政:“……”
【除此之外,明朝最不得民心的一点,是明朝的宗室,明朝宗室从明初就不停作奸犯科,每次都得到帝王庇护,如果说明太。祖朱元璋知道儿子们滥杀无辜后还会斥责一两句,后面帝王就全是包庇、纵容。】
10/125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