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叶所说并没引起诸朝古人重视,底层百姓们就不说了,苦却说不出来,而中高层的贵族们,对于自己亲人作奸犯科一事早就视为常态。
“这有什么,哪家皇室宗亲里没有蛀虫。”刘彻不以为然,就像他老刘家,不同样有败类。
明朝,正对明末百姓们义愤填膺的朱元璋脸色僵住,他仰着脖子粗道:“他们做错事俺老朱不是说他们了吗,你还想让俺老朱怎样,杀了他们吗?”
一些百姓的命也配换他儿子们的命,他们也配!
“父皇……”朱标看着这样的朱元璋微怔,想起小时候父亲给他讲自己父母死时连块地都没有时的委屈和愤怒。⑤
这一刻,称帝的朱元璋和儿时刻薄他的地主形象重叠到了一起,让朱标无端心慌。
【其实纵观历史朝代,你想找出一个完全干净,没有任何蛀虫的皇室宗亲是不可能的,明朝宗室有的问题,其他宗室也有。】
【明朝宗室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数量,朱元璋是明朝太。祖,给予自己儿子们十分优渥的经济、封地、律法等特权,希望他们及子孙后代世世代代永享富贵。】
【加上后面的永乐大帝朱棣是藩王夺位登基,担心再出另一个自己,更不敢推翻自己父皇给宗室制定的优渥待遇。】
换言之,朱棣对待其他藩王底气不足,要不然他能干的事,其他藩王也能干。
“永乐大帝。”朱标看着自己年幼的四弟沉默。
“藩王夺位登基,老四,你夺谁的位?”朱元璋都顾不得明末,直冲年幼朱棣怒吼,谁能想到未来的朱棣这么有本事。
他在位时朱棣肯定不敢夺位,那就只剩朱标了。
“混账,你大哥对你难道不好吗?还是你平时对你大哥的敬重都是假的!”朱元璋没办法接受。
“我,我也不知道啊。”年幼朱棣也懵了,他怎么知道自己未来怎么想的。
见朱元璋想动手,朱标连忙拦住朱元璋,“父皇,还是听天幕继续说吧,四弟的事过后再说不迟。”
年幼朱棣的挨打暂时延后。
“说明末就说明末,干嘛扯我身上。”突然被点名的朱棣心里不爽。
虽然知道自己得到永乐大帝的称呼很开心,可他更担心另一个时空的年幼自己。
【可能有人疑惑我为什么提起朱棣,是因为他们和明朝宗室有直接关系,明太。祖为自己血脉从源头定下规矩,朱棣身为继任者因为自身原因,对宗室们多有纵容,他们以身作则,后面帝王哪怕意识到问题,可敢动宗室们吗?】⑥
自然是不敢的,谁敢谁就是不孝,底下皇位都坐不稳。
【就这样,从明初开始,宗室问题就只有更严重,没有最严重。】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明初的皇室宗亲只有几十人,而到明末的宗室数量已经约达百万,再挤挤水分,只看朱元璋血脉,最少也有几十万。】
听到姜叶报出来的数字,朱元璋第。一反应是欣喜,“这是多子多福啊。”
他给予子孙那么多待遇,不就是想看到这一幕吗。
可第二反应就是愤怒,“不对,宗室既然有那么多人,怎么还能被推翻?”
这岂不是说明明末几十万的皇室宗亲都是废物?!!
【明末宗室情况总结下来就是庞大的数量,和无法无天,因为明朝律法管不到他们头上。】
【等到明中和明末,朝廷财政已经养不起皇室宗亲,你们猜皇室宗亲们要想维持优渥生活,会从哪里掠夺?】
【是底层的百姓们,血缘关系疏远的宗室不如血缘近的宗室受宠,他们奈何不了上面的人,还奈何不了底层的百姓吗,和百姓们比起来,皇帝们自然包庇自己亲戚。】
听到姜叶最后一句话,明末的百姓们双眼猩红,难道他们不知道异族不会是好东西吗,实在是明末这边做的比异族都要过分。
他们就像立即死亡和慢慢死亡的区别,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富养宗室却不给上枷锁,只能说明末亡的不冤。”刘彻想起推恩令,他知道推恩令一下,自己血脉未来同样会受制约。
可他依旧选择了推恩令。
“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宗室,明朝怎么敢的啊?”李世民咋舌,这个数量光是想想就让他头皮发麻。
而历朝历代的经济学家们从最初就敏锐到什么,直到明末宗室数量一出,简直噩梦成真。
“不是,明朝从上到下都不会算数吗?”
这个算数问题也不算复杂啊!
还别说,朱元璋还真不懂算数。
直到臣子们给他算出明末皇室宗亲需要的财政支出,一年可抵几年国库税收,朱元璋才眼前一黑。
就算他心疼自己血脉,可从底层百姓上来的他自然清楚这样会压垮百姓们。
他之前之所以愤怒,是把明初还没被彻底压垮的百姓代入到了明末已经被压垮的百姓身上。
意识到这点,朱元璋对百姓愤怒的底气消失,还有点心虚。
“朱棣,要不是你小子,大明宗室哪会成为那么大的祸害!”
朱元璋终于意识皇室宗亲的危害,但不妨碍他迁怒一旁的年幼朱棣。
年幼朱棣拔腿就跑,“我是有错,可是爹你错更大啊!”
朱元璋才是源头。
“是啊,大明失去民心的根子是我亲手种下的。”朱元璋呢喃,失去追逐朱棣的力气。
【所以明末之初,明朝百姓们对明朝皇室宗亲的恨意是远大于清廷的。】
诸朝古人们沉默,就算他们觉得清廷是异族,此时也说不出指责明末百姓的话来。
【直到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明末百姓们对清廷的态度,那就是剃发令。】
【迎清廷入主中原的时候,百姓们可没有想到还要剃头发,也因此,他们对清廷的态度从迎合变为抵触,直至深恨。】⑦
“终于来了。”清朝皇帝们有。种头顶铡刀终于落下的松快。
与此同时,明末百姓们也认真听起自己的未来命运。
【作者有话要说】
【注: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作者同类型完结文: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可能雷点:有嬴政和吕雉cp。】
《诸天聊天群从西游开始》【可能雷点:有武松和潘金莲cp。】
作者预收文求收藏:
《国运直播从秦皇汉武开始》【和本文算同类型,主神、无限、历史直播、国运流。】
《诸朝直播带货指南》【同类型预收,历史和星际互相直播带货文】
《穿书女配和女主联手爆红》【娱乐圈文,三本两个换梗唯一幸存者。】
第十六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华夏自古以来的孝道信念。】①
【谁知传承了数千年的思想,到了异族这里根本不管用。】
【就像改朝换代会改正朔,易服色一样,清朝的剃头令也是一种政治彰显。】
【不过让清廷没想到的是,他们颁布的剃头令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反对。】
【清廷颁布剃头令之前,百姓们对于明朝灭亡是漠视和消极的,面对身为异族的清廷,他们夹道欢迎,剃发令后,他们对清廷极力反抗,并血战到死。】
【究其原因是最初清廷并没有触犯大多数百姓的利益,直到后来百姓们反抗,也不是为了苟且残喘的明朝,而是为了自己的头发和性。命。】
【扬州算是百姓们态度转变的一个代表,被史称‘扬州十日’,扬州十日大致情况为百姓们抵抗清廷的剃发令和清廷死战,其十天内被清廷杀了数十万人。】②
【同一年,另一地区也发生了‘嘉定三屠’事件,嘉定三屠指的是嘉定这个地方,被清廷将军连续指定屠杀三次的事。】姜叶说的简单,内容却让人不寒而栗。③
扬州十天内没了数十万人,嘉定短期内被屠杀了三次,那两个地方还有活人吗?!
诸朝已经有扬州和嘉定名字地方的百姓们两眼一翻,就要晕过去,要知道这种悲惨遭遇的很有可能是他们的后人。
这一刻,哪怕他们和清廷无法接壤,心里也生出难以言喻的恨意。
而明末清初的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被天幕直接点名的扬州和嘉定两个地方的人已经完全傻眼,这样的遭遇,他们扬州/嘉定还不得空了啊!
他们该怎么办?他们能怎么办?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只是其中两件惨剧,却不是所有惨剧。】④
【隔着这样的血海深仇和无法融合的价值观,从此百姓们和清廷势不两立,后来随着清廷大势已成,百姓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和南明和解,共同抗清。】
【很多人印象里,百姓们是站在明朝这一边的,其实那都是扬州十日等事件之后的事,最初百姓们的立场是两不相帮和偏向清廷的。】⑤
【可以说那时清廷要是把握住机会采取怀柔政策,绝对能收获民心,但可惜他们身为异族,加上人数少,并没足够自信统治那么多的百姓,面对百姓们的反对,他们做的是熟练举起屠刀,大开杀戒。】
【就这样,无数不愿意剃头的百姓们倒在了血泊中,愿意剃头的百姓成了清朝的子民。】
【历史滚滚向前,金钱鼠尾等清朝发型,也成了华夏历史无法抹去的一页血色篇章。】⑥
【好了,说完清廷的残忍手段,我们再来说说当时的另一些情况,比如明末军队也一同欺压屠杀百姓,以及当时清军和百姓们的数量差距。】
【大家要知道清廷是少数民族,换句话说,他们在扬州和嘉定等地方实施大屠杀的时候,数量是没有当地百姓们多的。】
诸朝古人们沉默,所以这么少的人,是怎么杀的那么多人?
【但可惜,就算百姓们是那些人的数倍,最后依旧反抗失败。】
【一是武器差距,普通百姓的兵器没办法跟正规军相比,二就是人力无法统一发挥最大作用,他们虽有抵抗的心,却远没有清廷士兵们凶狠和纪律性。】
“武器差距和纪律性。”明末扬州和嘉定的聪明人眼睛一亮,于他们而言,最怕的就是没有头绪,现在有头绪就好办多了。
不同于其他时空还给人心痛时间,知道未来的扬州和嘉定百姓强忍悲痛行动起来,因为他们不想死,不想再变成后世人嘴里冰冷数字的一员。
“我们去支援扬州和嘉定!”明末其他地方的百姓们想到什么。
今天他们救别人,希望明天他们有难时,其他人也能伸手相助。
为了活下去,明末的百姓们开始互帮互助,积极抵抗清军。
明末朝廷一看,连忙派人过去,希望能把百姓们笼络过去,毕竟原先历史,他们最后就是联手了。
却不想百姓们很冷漠,“清朝特别差劲,难道你明朝就好?”
“就是,你明朝明明就是百姓起义出身,后来却反过来欺压百姓,我们就算成功帮你们复明,也不过是明朝重头再来一遍而已。”
而已经经历和知道明朝历史的他们并不稀罕。
不同于历史中的明末百姓们,是真的没有退路,只能和南明联手。
这一次,他们还没步入绝境。
因为天幕的出现,许多聪明人不再低调隐藏自己,而是积极献策,毕竟扬州数十万亡魂,他们绝对是其中之一。
他们不想死,只能贡献自己所有才华和力量。
就像天幕说的,初入中原的清廷数量并不多,他们要是操作得当,完全可以把对方赶出中原。
至于驱逐完异族们,中原会落入谁手,目前还未知。
另一边,初入中原的清兵们并不知道中原百姓们已经开始拧成一股绳,不知道人破釜沉舟的爆发力。
他们从汉人嘴里知道他们未来会入主中原后就一直很高兴。
而看到他们高兴,负责为他们翻译天幕的汉人们不由满头大汗的隐藏一些事实,比如扬州十日之类。
这倒不是出于同胞之情,而是他们距离清兵太近,清兵知道后生气,拿就近的他们泄愤怎么办,可别以为这事清兵们做不出来。
有心算无心,这一次清廷还想对扬州和嘉定等地方故技重施,却被有防备的百姓们狠狠栽了大跟头。
信息差的出现,让双方战况发生反转。
“民间情况如何?”康雍乾三个帝王顾不得担心自己祖宗和后代情况,只能先稳住自己所在朝代。
至于清朝其他帝王的朝代,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
“陛下,民间百姓们是有起义苗头,已经被镇压下去,是否要诛杀他们?”
“诛杀,你们是不想我大清更不得民心?”康雍乾三个对这种处理方式皱眉。
倒不是他们对百姓心存善念,而是怕天幕又给他们捅出去,到时候让他们更难执政。
除康雍乾几个政。权稳固的帝王还能暂时稳住外,清朝之初和后面慢慢没了实权的帝王们,江山社稷明显动摇。
就像他们血。腥暴力镇压百姓们时的想法,人数,就是彼此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哪怕他们拉拢了许多聪明汉人,依旧无法阻挡滚滚而来的民心大势。
还有一些汉人,眼看时机不错,连忙向帝王进言,“陛下,此情况下,朝廷应该多出安抚民心的政策,百姓们自然会平息下来。”
“刘墉,你食的可是朕的俸禄,居然为那些百姓说话。”乾隆冷笑不悦道。
“可陛下,他们也同样是您的子民不是吗?”刘墉继续劝说帝王,心里则叹息,时机不对。
乾隆帝是清朝帝王中目前实权最大的帝王,百姓们现在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实在不想看到同胞的血白流。
“你说的不错,他们也是朕的子民。”乾隆因为刘墉这句话而脸色缓和。
至于他心里是不是真这样想的,谁也不知道,反正过后,一系列安抚民心的政策下达,暂时稳住了乾隆一朝有些动摇的朝纲。
除了清朝诸代帝王治下起义遍地开花,明朝各代帝王治下的百姓们也越发不甘。
“凭什么我们一直被压迫?先是明朝再是清朝,永无出头之日!”百姓们双眼猩红,眼前看不到一点活下去的希望。
聪明的明朝帝王见状连忙推了皇室宗亲们出去让百姓们泄愤,且以后不得不对皇室宗亲们的行为加强管理。
如此百姓们的愤怒才稍有平息。
不同于越往后,明朝帝王和皇室宗亲血缘关系越淡,亲缘越浅,把皇室宗亲推出去,帝王们丝毫不心疼。
明朝帝王们排位越靠前,越下不去这个手。
就像朱元璋,作奸犯科、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可是他的儿子们,再对比他给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让他对自己儿子们动手,无异于剜心割肉般痛。
“朕以后对他们严加看管还不行吗?他们年龄还小,以后一定会洗心革面!”思前想后,朱元璋决定还是保下儿子们。
11/125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