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星陨落【完结+番外】

时间:2025-02-05 14:41:40  作者:星陨落【完结+番外】
  “竖起来的纱锭,原来如此。”黄道婆呢喃,明白了珍妮纺纱机的原理。
  她这个专业人员,更明白这台纺织工具的意义和含量。
  纺的棉线多了,织布机一定会有相应改造,要不然跟不上纺线的速度。
  果然,介绍完珍妮纺纱机,姜叶和江雪后面介绍的,就是织布机。
  【另一台纺织工具名为飞梭织布机,大家有没有觉得耳熟,之前介绍黄道婆,脚踏织布机的别名就是投梭织布机,投梭织布机比之前的穿梭织布机更省力,同理,飞梭织布机也比投梭织布机省力。】
  说着姜叶坐下来给大家演示飞梭织布机,只见姜叶手没怎么动,梭子就在经纬间飞速穿行,很快就织出一小段布。
  诸朝百姓们震惊,“它是怎么做到的?手不使劲梭子怎么就动了?”
  很快姜叶就为大家揭秘,【飞梭织布机梭的两端有弹簧机关,只需轻动,梭子就会弹射出去,只要确保布面顺滑,飞梭就能畅通无阻。】
  弹簧弹射飞梭,自然不再需要人手在其中穿梭。
  这个机关以华夏诸朝水平并不难做到,可此时他们就忍不住沉默。
  “当得知黄道婆纺织工具速度时,朕以为那就是纺织工具的巅峰,不曾想一山还比一山高。”李世民感叹不已。
  就是打心眼里看不上国外纺织水平的朱元璋也说不出话来。
  【国外得益于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纺织行业迅速发展,发展到以前是我们卖布给他们,后来变成他们卖布给我们。】姜叶道。
  诸朝古人看着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效率沉默。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三千字写了四个多小时,长时间不码字,速度变得好慢。
  
第八章
  从卖布变成买布,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感受到巨大差距。
  可不,一个是挣钱,一个是给人送钱。
  【对比完国外纺织水平,我想跟大家说,哪怕咱们有很高的纺织技术也不要故步自封和骄傲自满。】
  【要不然就像我们当初面临国外纺织冲击,华夏纺织业被迫衰落,后全力追赶才恢复。】
  “果然,对方纺织速度上去,绝不可能和华夏友好往来。”看到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嬴政就知道华夏的纺织行业一定会受到影响。
  因为那些工具用对绝对是国之利器,嬴政不会自大认为后世蛮夷都是蠢人。
  【可惜古代对纺织工业轻视,以至于像黄道婆这样的纺织人才只是昙花一现。】
  【但凡古代对纺织人才们好一些,说不定早出现‘黄道婆’,让更多人提前穿上棉衣。】姜叶遗憾感慨。
  可对于诸朝百姓而言,御寒却是他们实打实的命题,“对啊,要是早出现黄道婆,我们就能早点穿上棉衣,免于冻死了。”
  说着诸朝百姓们哭泣起来,等哭完,他们就开始去找棉花、做相应工具。
  明君执政的朝代还好,一般都会下令,动用国家力量寻找棉花和普及纺织工具。
  昏君执政的朝代,百姓们就只能靠自己,高高在上的昏君们也看不到自发动起来的百姓们。
  【棉花因为材质柔。软舒适,厚可御寒保暖,薄可清爽透气,加上大面积种植,让棉花价格降下来,棉花很快取代古代百姓们之前穿的麻衣。】
  【而我们今天的衣服材质,也都是以棉为主,麻和丝做成的衣服,不是少见就是价高。】
  “真好,后世的人有棉衣穿。”没有棉衣穿的诸朝百姓们羡慕而又渴望。
  他们已经加紧寻找棉花的速度,早晚有一天,他们也能够穿上棉衣。
  姜叶关于棉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可关于棉花的风波,却并未平息。
  首先是棉花的踪迹,和纺织工具的推行,但凡有点脑子的帝王,都会想自己治下出现更多‘黄道婆’,政策上开始对纺织行业有所倾斜。
  元朝,哪怕是对华夏文化不感兴趣的元朝皇室也下旨嘉奖黄道婆,希望黄道婆能在纺织方面更进一步。
  除却朝廷政策,还有许多对纺织本就精通和感兴趣的女人以黄道婆为榜样,平时除了纺织外,脑子还想着怎么创新纺织工具。
  黄道婆这边,已经琢磨透珍妮纺纱车和飞梭织布机,她找到匠人,开始尝试。
  “希望我们以后能有更好的纺织工具,避免后世纺织行业衰落。”黄道婆心愿淳朴。
  看完天幕,黄道婆知道自己未来路还有很远,就像天幕说的,纵观历史,她的存在是昙花一现。
  既然如此,她更要为纺织行业的未来尽一份力才行。
  “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能做出来吗?”朱元璋问工部官员。
  “陛下,给臣点时间……”工部官员们支吾。
  他们不是黄道婆这样的行家,目前还没琢磨透。
  朱元璋难掩失望,“是俺想错了,纺织女人们才是行家,俺指望你们是指望错了。”
  “来人,召善纺织的妇人们进宫,看她们能不能把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做出来。”
  其他朝代,诸如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清朝也有人试图破译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
  毕竟没面对效率更高的纺织工具,把它们束之高阁的道理。
  “陛下,这两样纺织工具,好像是西方的。”清朝,康雍乾三朝的臣子们小心翼翼道。
  这时候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开始,但不妨碍清朝人认出西方东西。
  康雍乾:“……”所以那个从卖布变成买布的是他们清朝?!
  他们本来在看热闹,谁知热闹是来自自家。
  “陛下,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并不是纺织工具,而是纺织器械!”秦朝,墨家人对嬴政道。
  他们不懂纺织,但他们懂机关术,也算内行人。
  “纺织工具和纺织器械有何不同?”嬴政不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
  “陛下,工具需要人使用,器械完全可以舍弃人力。”墨家人通俗易懂的总结。
  “舍弃人力?!看来这两台纺织器械对后世纺织行业的冲击,比朕想象的还要大。”嬴政神色凝重,喜忧参半。
  好消息,两台纺织器械比想象中厉害,坏消息,两台纺织器械越厉害,后世子孙面临的冲击就越大。
  【说完棉花,我们最后说皮毛。】
  【皮毛绝对是古人们获取的第。一件御寒材料,为什么,因为它不像其他材料进行后天多重加工才能得到。】
  这点诸朝古人们也同意,“实在想不出来古人们先做出来麻布,后才用皮毛御寒。”
  比起麻布的织布流程,皮毛获取和打理不要太简单。
  【皮毛为什么无法普及,我们之前也说了,皮毛保暖的野。兽不易捕捉,需要冒生。命危险。】
  【跟能够大面积种植的苎麻、棉花还有喂养的蚕比起来,皮毛性价比不是很高。】
  “可不,获取衣服的来源又不止皮毛,没必要为件衣服搭上命。”诸朝古人们赞同。
  “不止,皮毛整张穿着厚重闷热,只有毛又刺挠,总的来说跟麻衣感觉差不多,不过毛线编织挂的饰品倒不错。”有皮毛大氅的贵族们发出经验之谈。
  这句话上了天幕,姜叶看过轻笑,【没错,总的来说皮毛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保暖,缺点是厚重闷热。】
  【再加上古代皮毛加工程序做出来的毛布触感不佳,量少,毛衣自然流行不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华夏自古就是农耕文明的原因,农耕文明的根基是土地,皮毛的来源要么狩猎,要么养殖,可无论哪方面,都没办法跟种地比。】
  【这就注定毛衣只能成为小众。】
  “毛衣怎么就小众了,我们元朝穿毛衣的很多啊!”忽必烈大声道。
  说其他朝代毛衣小众他承认,可他元朝的毛衣可不小众。
  刚巧这句话上了天幕,姜叶反应过来,【元朝和清朝是游牧/渔猎民族,对毛衣确实不陌生。
  “游牧/渔猎,难道是匈奴那种异族?未来异族入主中原了?!!”刘彻豁然起身,震怒不已。
  “匈奴。”嬴政眸光冰凉的看向长城方向。
  “是我们唐朝之后的事,该不会是我唐朝和我李家子孙无能吧。”李世民笑容消失,那个可能光是想想就让他受不了。
  “游牧/渔猎蛮夷,难道是辽国?”宋朝君臣们震惊,看向辽国方位。
  “可如果真是辽国,后世应该叫辽朝吧。”宋朝有人想道。
  “说不定辽国未来改名了。”宋朝君臣表示这套路他们熟,他们太宗就有三个名字。
  此时辽国也很气,“我们也学习华夏文化,凭什么还叫我们蛮夷?”
  “噤声,难道你们认为我们未来会把国号改成元或清?”萧太后冷静道。
  “咱们又不像宋国喜欢换名字,可元朝和清朝要不是我们辽国,那我辽国未来会怎样?”说完辽国臣子们更担心了。
  相比更坏的情况,还不如他们改国名呢。
  元后清前,夹在中间的朱元璋直接炸了,“朕好不容易灭了元朝,后面怎么又来一个清朝?”
  “别告诉朕清朝就在明朝后面,要不然朕非得把亡国之君抽筋扒皮不可!”
  朱元璋是惯儿子的人,哪怕儿子们恶贯满盈,坏事做尽,最多也只是斥责。
  可这次不一样,这次后世子孙闯的祸太大,直让他满腔心血付诸东流,哪怕是自己血脉,朱元璋也容忍不了。
  “清朝可不熟悉毛衣。”清朝拒绝和元朝并列,虽然他们都是少数民族,穿衣习惯还真不一样。
  元朝时棉花还没普及,清朝棉花可普及了,有舒适的棉布和顺滑的丝绸,谁会对刺挠的毛衣感兴趣。
  【皮毛虽起源最早,可随着时代变迁,它反而成了垫底,直到我国飞速发展,毛衣才重回大众视线。】
  【毛衣虽然比不上棉衣,却也比麻衣和丝绸常见。】姜叶道。
  诸朝古人惊讶,“后世毛衣居然仅次棉衣,这不可能吧?”
  要知道他们时代,皮毛制品可是垫底的。
  【当然我们现在的毛衣和古代的毛衣有很大不同,比如舒适度,我们现在的毛衣经过处理,触感细腻软绵,哪怕有绒毛,也一点不扎人。】
  【除此之外,毛衣还具备一个麻衣、棉衣和丝绸都没有的特质,那就是——弹性。】
  “弹性,那是什么东西?”没接触过毛衣的诸朝百姓们疑惑。
  很多古代人心里,衣服没有弹性概念。
  【弹性可以让衣服更好延展,也能更服帖人的身体,就像古人其他材质衣服需要借助衣带和腰带固定,毛衣没这个顾虑。】
  “要是这样,毛衣还挺方便的,不用时不时系衣带和提裤腰。”诸朝古人们眼睛一亮。
  可别以为古代衣服的衣带和裤带系一次能管一天,不是的,他们需要时常整理。
  “毛衣是怎么做出来的?”黄道婆好奇。
  说完她就看到天幕出现自己的话。
  【大家对毛衣的制作流程好不好奇?好奇的话回复好奇。】姜叶再次和观众们互动。
  上次互动还是介绍棉花。
  “好奇。”忽必烈倒要看看后世毛衣,比他元朝毛衣好在哪。
  “哼,俺也好奇!”朱元璋看到忽必烈的。名字冷哼,不甘示弱。
  
第九章
  【我们现在毛线来源主要是绵羊毛,绵羊一年剪两次毛,一次是春天,一次是秋天。】
  伴随姜叶声音,身后屏幕画面转换。
  蓝天白云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
  草原上,是成群结队的绵羊。
  “是草原,怎么都是绵羊?!”看到熟悉的草原,忽必烈很兴奋。
  结果草原上出现的动物,他们很陌生,倒不是对绵羊感到陌生,而是对全绵羊陌生。
  牛呢?马呢?
  没给忽必烈错愕时间,镜头来到草原牧民身上,只见牧民三三两两坐在草地上,一人怀里抱着一只绵羊剪毛。
  而绵羊也很乖顺,身上的厚厚的毛肉眼可见的脱落,许多还是一整张皮毛。
  等剪完,绵羊们蹦蹦跳跳的离开。
  风吹过,草原氛围安稳惬意。
  忽必烈等元朝人满头问号,“这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吗?骨子里的能征善战呢?剪什么羊毛,养战马啊!”
  “爱卿们,朕没去过草原,草原是这样吗?”刘彻问卫青和霍去病。
  “回陛下,大汉的草原没这么安逸,且他们绵羊数量并不多,主要以马为主,全是绵羊的牧民臣从未见过。”卫青也很惊讶。
  后世草原牧民全养绵羊,不怕其他部落劫掠吗?
  “后世草原实力很强吗?要不然他们为什么能安逸?”嬴政不明白。
  安逸氛围得搭配能保护自身的环境,后世草原要么实力极强,要么环境安稳,要不然他们绝不可能安逸的养绵羊,而是会养马。
  “养什么羊啊,那么大草原,应该养牛!”比起绵羊来,朱元璋更喜欢牛。
  画面里,绵羊们剪下来的皮毛堆积成一座小山,打眼看去,脏兮兮的。
  牧民们一边收拾羊毛,一边解释绵羊剪毛的好处,【绵羊毛太厚,会影响速度,有时还会滋生细菌从而生病,剪掉以后,绵羊身体变轻盈,且哪些部位出问题可以看的更清楚,等到冬天,绵羊毛会长出来,足够御寒。】
  【这些羊毛你们是会自己清洗,还是送去工厂加工清洗?】采访牧民们的户外主持人问道。
  【大部分羊毛都会送到工厂清洗,我们自己也会留小部分,到时候做衣服和毛毯。】说着牧民选取一部分绵羊毛留下,剩下的大部分都运走。
  话落,镜头转到羊毛加工厂,只见一个大水池里面,是成堆的脏羊毛,经过洗涤,它们颜色干净点。
  随着后面的加工工序,羊毛被清洗干净。
  画面的速度并不快,却不妨碍观众们眼花缭乱,“他们往羊毛里加了什么,让羊毛那么干净?”
  他们有的人家洗羊毛的遍数比天幕还多,可羊毛就是没天幕里的干净,这怎能不让他们好奇。
  【羊毛洗干净后是梳理,梳理可以把羊毛打理的更加均匀、蓬松柔。软。】
  梳理羊毛的是一个大长筒,筒上面是密密麻麻像针却又不是针的东西,随着长筒滚动,羊毛被带动,随后薄厚均匀的贴服在长筒上。
  “这个我们也可以做!”诸朝百姓们眼睛一亮,虽然他们的长筒没办法自己动,可原理他们大概明白。
  更别说有的人家原本就有梳理羊毛的类似工具。
  “那就是机器,自己可以动的机器。”嬴政目光落到自动动起来的羊毛梳理机上。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