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汴京小面馆——松雪酥【完结】

时间:2025-02-08 17:15:55  作者:松雪酥【完结】
  这条件比那低三成市价更令她心动。
  “成,就按梁内官所言的这个数来。”沈渺一口应下了,她如今的积蓄,已能让她从容地拿得出八百贯来买地了――其中大半要感谢冯家的大手笔,他们好像怕钱花不完似的,四处豪掷千金。
  除了每次请她办宴会都是以金这个单位结算之外,他们家还在沈渺这里存了六百条烤鱼、五百多只烤鸭……甚至还问沈渺那“贵宾卡”是否能储蓄金银,吓得沈渺赶紧拒绝了。
  冯家被拒绝了还挺遗憾,一点都不担心沈渺会跑路的样子。
  当时沈渺不仅担心他们这辈子能不能吃完那么多鱼和鸭,甚至还离谱地想,冯家不会是想用这些烤鱼烤鸭把她的铺子挤兑倒闭吧!
  但经过这次抄家的事之后,她忽然便福至心灵,能明白冯家为何急于花钱了。谢冯两家能保全自身,真是因为全族上下没有一颗老鼠屎么?还是他们已经通过别的途径,向官家表明了忠心了呢?
  后世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很多原本是民营的重要企业会渐渐因股权变动,成为由国家控股的企业。
  这位俭朴爱吃鸭子的官家好似很厌恶士族?当然,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如司马家一般“王与马共天下”,沈渺脑海之中闪过无数念头,面上的笑容却连嘴角弧度都未曾变化。
  梁迁也没发觉沈渺的异样,听闻她同意立刻也跟着笑了。
  官家一直想养鸭,奈何太后娘娘不许,如今也算在沈娘子身上得偿所愿了。日后吃炙鸭想必也更方便了。
  梁迁竟然是带着地契来的,一手交钱一手交契,他揣上了沈渺的金子,还认真点了几遍,甚至咬了一口看看成色,才笑眯眯地告辞了。
  沈渺心疼地望着梁迁鼓鼓囊囊的衣袋,心想,她会不会太草率了,那水塘和地她都还没去看过,就这样轻易地买下来了。
  万一这抠门官家坑人咋整?
  当皇帝的不会抠到这份上吧?但想到这五两银饼与折价典卖……沈渺又有些慌了。不过慌了一瞬,她又安慰自己:官家看起来还是很讲信用的,至少银饼给了,地契也给了,应当不至于。
  反正马上便要出城去祭拜沈家父母,按照这契书上写明的地址,应当会经过,到时她便先停下来略看一看,也耽搁不了多长时间。
  正好济哥儿和湘姐儿也起来了,沈渺便催着他们俩抓紧洗漱吃馄饨,趁着时辰还早,便提早带上祭品、香烛纸钱、爆竹之类的东西去坐长车往外城的沈大伯家进发。
  等出了内城门,沈渺拎着东西便往沈大米粮铺走去。
  上回来沈大伯家还是中秋,她领着济哥儿与湘姐儿上门送了节,生疏地坐下喝了两杯茶,便准备告辞了。
  谁知,沈大伯知晓了她如今生意红火,丁氏更是酸得要命,不仅旁敲侧击想问沈渺挣了多少钱,明里暗里还讽刺沈渺明明挣了那么多银钱,怎么先前还做出一副吃不起饭的样子,倒骗了沈大伯好几贯钱。
  还给她扣了不敬长辈的帽子。
  沈渺先前不计较,不代表她好欺负,便只淡淡提了一句:“伯娘若是要与我算账,那我也该与伯娘对一对我家那三年租子的去处。这里头究竟有多少贯、多少文是在了济哥儿与湘姐儿身上?而被伯娘昧下的那些,是不是也该还给我们?”
  丁氏立刻变了脸色,愤恨地瞪着沈渺,却不敢再多说。
  沈渺挑着眉头看向她,毫不示弱。
  最后便是沈大伯连忙来打圆场,温言安抚着沈渺,丁氏不吭声,但也彻底败下阵来了,她从此再也不敢问沈渺挣了多少钱,更不敢就此多说什么酸话了。
  要真闹到对簿公堂,两家人都没脸面,尤其丁氏,有些事根本经不起查,沈家汤饼铺那些租银的去向只要请老讼师来一点点翻查,总会翻出蛛丝马迹,到时候不仅沈大伯毁了名声,海哥儿前程也要被她几句话作没了。
  丁氏的确不敢再惹这个侄女了。
  她有手艺有名声还认得不少贵人。听闻辟雍书院、国子监好几个讲学博士,都是她铺子里的常客,与她相熟得很。更别提她铺子里还日日有些世家子弟往来。
  沈渺之所以不要回当年的租银,便是想借这件事制约沈大伯一家人。人活在世上,当旁人的戾气深重时,一定要记得做人做事都要留一线,她不想逼得沈大伯和丁氏狗急跳墙,否则这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的,成天应付他们,也没什么趣了。
  这样没事便不往来,更好。
  有了上回中秋的不欢而散,这次再相见,沈渺与沈大伯一家反而能疏离地相互打了招呼,便各自包了辆驴车,往山上去。
  走了大半个时辰,路上果然见到了那片已悄然属于她的塘田。
  沈渺对了三遍地契上描述的界碑,目光炯炯地探出头去张望。已经种下冬麦苗的田地是水绿色的,那是一种稚嫩的绿,被风轻轻一波动,便会绿得更加生动。
  十亩地,有一大半都种了麦子,与水塘相连的那部分,因土地含水量太高且大多是沙土种不了小麦,却生了一片荡漾的芦花,远远望去,衬着水面上的枯荷,竟有种苍莽的美。
  水塘比她在白家村看得郭家地还要广阔,而且水质清澈,想来在抄家之前,这水塘都一直还有人在打理的。
  原来这里应当是用来种藕莲的,放眼望去水面上到处都是枯败折断的莲枝与枯萎垂落的莲蓬,那些莲枝与它们投在宁静水面的倒影,自然地连成了一片水墨画。
  官家没有骗人,这的确是上好的地。
  官家是好官家啊!
  沈渺的心被眼前广阔平坦的土地激荡得好似要满溢出来,她用手搭着凉棚,踮起脚来看了又看,恨不得此时能有一只相机,能将此刻记录下来,可惜她没有。
  她只能迎风笑着,牢牢记住了这片土地如今的模样,便干脆地转身重新登车。济哥儿和湘姐儿还在车里打盹,春困冬乏,这俩孩子被她催得急,这会儿在车上又犯困了。
  沈渺望了会他们的睡颜,也闭上眼睛养神。
  脑海中那片土地并未离去,仍旧清晰地印在她脑海中,她已经兴冲冲地在脑海中规划了起来――鸭舍建在哪儿?鸭鸭的运动场与水域又怎么划分?这两个地方和鸭舍之间要记得设置通道相连……还有,管理鸭场的人员要雇几个?
  当沈渺为了她的养鸭场而悸动时,大内福宁宫,赵伯昀领着百官祭天回来,也在为他瞬间充楹得满满当当的内帑而两眼发亮。
  要知道,仅仅是谢冯两家便“献”给他将近一万顷的隐田,冯家还多给了二十三处能产出不少牲畜、粮食的庄子;谢家还献上了十二个缫丝作坊,再加上其他门阀家中抄没来的部分财帛与田地……为他管理内帑的宫人夜以继日算了三日,如今都还没完全清点完毕。
  赵伯昀自打生下来便没过过如此富裕的日子,怨不得他阿爹临终前一直交代他,不要对士族手软,不要妄图与士族共富贵……赵伯昀原本有些不明白后半句话,如今他明白了。
  他与这些积蓄了数百年的门阀贵族相比,真与贫农无异。
  不过,如今攻守易形了!
  赵伯昀美滋滋地捋着自己的胡子,黑胖的方脸泛起兴奋的红晕:等宫人们清点完毕,他便能补贴岳将军与小郗将军一大笔军费,日后为岳将军铸造金牌,再也不必肉疼了!
  还有造火器、通西域的钱帛也有了。
  真呀真高兴,赵伯昀合不拢嘴,心想,为了这些快事,值得日食一鸭庆祝庆祝!对,说起鸭,待那沈娘子的鸭场开办起来,日后想吃几只鸭便吃几只,皆大欢喜!
  赵伯昀哼起不着调的曲子,今日不是朝会的日子,他闲得很,便愉快地命梁迁遣派人去宣岳将军与小郗将军进宫来踢蹴鞠。
  小内侍奉旨飞跑出宫,去了两位将军投宿的客店,却都扑了个空。
  郗飞景领着自己的黑炭亲兵,偷偷翻过了谢氏城郊春庄的围墙。如今查抄士族一事尘埃落定,他也能见见自己的亲人了。
  至于为何不正大光明拜访,倒没什么别的缘由。
  他以前也不走门。
  岳腾依旧独来独往,他正站在那沈记汤饼铺紧闭的铺子门前,默默盯了那门板上挂着的“本店今日歇业一日”的小木牌半晌。
  他想吃那日玉津园宴上的鱼头豆腐汤。
第71章 尘埃杂事
  比起岳腾没吃上鱼头豆腐汤, 只得跟着四处搜寻而来的小内侍闷闷不乐进宫去陪官家蹴鞠,郗飞景便幸运得多了。
  他一翻墙,便被院子里洒扫落叶的谢家杂役发现了, 杂役们嚷着“有贼”、“大胆贼子也不看看这是你哪个爷爷家”便举起笤帚便勇猛地冲上来了。
  幸好郑内知便在附近, 听见喊声,忙叫上其他家丁,身边有什么便抄起什么,匆匆赶来,便见与几个杂役扭打在一起的三个男人十分眼熟。
  “住手住手!大水冲了龙王庙!这是咱家大舅爷啊!”郑内知赶忙扔了手里的门栓, 张开双臂,上去将几人分开。
  杂役们也大惊失色, 连忙停手,定睛再看, 果然是好些年没来的郗家舅爷。
  郑内知苦笑:“舅爷要来,怎不说一声?”
  郗飞景悠悠然拍掉了衣袍上翻墙蹭到的灰。
  郑内知问完也觉着可笑――也是,这位舅爷往常来也没打过招呼啊。
  “快快请进!”郑内知一面请人速报郎君、大娘子与太夫人,还着人往隔房也送了信去。家中一时四处都是撒腿就跑的家仆。
  郗飞景这才微微一叹:“便是不愿你们这样大费周章。”
  郑内知笑着引郗飞景进内苑:“俗话说, 不论三亲三不亲,唯舅父最大。舅爷是贵客,今日又是冬至, 怎能慢待?这是应当的。”
  虽说大宋风气已算开放,但女子婚嫁后,话语权便遭到了削弱, 若是遭到夫家欺辱, 舅舅身为娘家人中的当家人,便成了出嫁女与其子女最有力的靠山与支持者。这样的舅权,大到皇家争储, 小到家业分割,都难以磨灭。毕竟同宗的兄弟叔侄此刻都成了利益竞争者,唯有舅舅才会全力偏向自个一边。
  郗飞景如今手握重兵,又是多年未曾回过汴京,有个这样的舅爷登门,讲究些的人家,甚至会开中门相迎。
  郑内知才引郗飞景迈入二门,郗氏便得了信匆匆迎了出来,远远望见长廊尽头兄长那高大熟悉的身影,她眼眶不由一热。
  但她还未流泪,从外院快步赶来的谢父早已激动得未语泪先流,人还在游廊尽头,哭嚷声已经先传来了:“舅兄!竟真是舅兄回来了啊!”
  郗氏的热泪顿时便消散了。
  郗飞景更是下意识后退了一步,避开谢父嗷嗷要扑过来的身子。
  谢父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幸好郗氏伸手一拉,才呜呜地站住了,抓住郗氏的袖子直拭泪:“舅兄这回来了定不忙走,我要陪舅兄大醉几日!”
  郗飞景嫌弃地拉开他,一把将妹妹的袖子扯回来,也不忙与他说话,转而先端详着郗氏,看了许久,才放下心来笑道:“瞧着你面色倒还好,这回的事没把你惊着吧?”
  郗氏也不惊讶郗飞景似乎什么都知晓的模样,但此时人多口杂,她便嘱咐道:“进屋里说。”
  几人进屋合上门,郗氏才露出笑:“这次的事多亏了九哥儿心思细密,他察觉到郭家的祸事,立即回来报信,这才有了如今的安生。”说着便将谢祁的话又与郗飞景说了一遍,“如今破财消灾,咱家虽没了些金山,倒也不至于揭不开锅,日后俭省些过也好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郗飞景没想到谢家的转变竟与九哥儿有关,先是吃惊,后是喜悦:“没想到九哥儿年纪轻轻,也有了此等见识,他在何处?怎么没见着?”
  谢父抽泣着插嘴:“九哥儿去漏泽园替三哥儿祭拜徐先生了。”
  “你怎还哭?”郗飞景蹙起眉,又想到徐家,于是眉头皱得更紧了,“徐家之事,还是万不要沾惹了。也并非我铁石心肠,虽说我等都知晓徐先生死得冤,但他家有此等祸事也怪不得旁人。徐氏一族与晋王交往过甚,在先帝朝便已无所遁形了。其中秘辛我不能多言,当初咱们与三哥儿不知内里已吃了苦头,现今谢家好不容易泥菩萨刚过了江,这样的时候,别惹得官家不快。”
  先前郗飞景也不知为何高风亮节的徐先生一家会遭人毒害,死后还被先帝下旨不得收葬宗祠,将其一家人的尸身扔到漏泽园去。后来知晓内情后,才明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徐先生的确是无辜牵连。只是宗族同气连枝,顶着这个姓氏,被先帝迁怒也没法子了。官家登基后也不好更改先帝的旨意,便只能这般将错就错,含糊下来。
  郗氏叹了口气:“我知晓,但徐先生对三哥儿是有恩的,他们的墓没有立碑,除了自家人,没人知道九哥儿去祭奠谁……何况,今年只怕是最后一回了。”
  顿了顿,她沉声说了谢家如今的打算,“阿兄正巧回来,我便与阿兄透个底。如今阿虫辞官赋闲在家,谢家几个在外为官的子侄接到信也已相继辞官。从此谢家在官场上再无族人,我便想着将这打眼的大宅子托中人典卖,咱们便先带着家人搬回陈州老宅去,与崔家也能守望相助。”
  崔家也受了波及,崔司曹的官职也叫撸了,但好歹与谢家一样,能得了信“自首”,对于这几家“识相”的,官家也没斩尽杀绝,都给留了好些家底与面子,不至于全族跟着喝西北风。
  郗飞景沉吟片刻:“也好,那九哥儿呢?他不是还需接着应考?”
  郗氏道:“给他买间内城的小宅子住着,再拨几户人照看便是,他素来自立,倒是不必人操心,寻常也常住书院,无妨。”
  “这样也好,谢家激流勇退,日后……总还会有重回官场的机遇。”郗飞景认同地点点头,瞥了眼抽噎刚停的“阿虫”,这是谢父的乳名,他当年是早产儿,险些没养活,家里人便给取了个低贱的乳名来称呼。
  “我两个没出息的弟弟,为了出卖宅邸搬家之事还闹分家,他们还做着美梦日后能复官呢,成日里吵吵嚷嚷,险些将阿娘气病了。”谢父捻着帕子角吸眼角的潮气,谢家里头也并非一团和气,外头催逼内里还要自相残杀,本就让人心寒了。
  谢父本就不大会处理这些人情俗世,郗氏身为长嫂与他们争辩,倒惹得一身骚。最后逼得谢家太夫人冷冷道:“既要分家,不如先勒死了我。”
  父母在不分家,二房三房舍不得这大宅,更舍不得那献出去的钱财土地,拿分家来要挟,不就是在诅咒太夫人早死么?
  两个兄弟如此不孝,还合起伙来逼迫谢父这个长兄,叫他生了一肚子闷气,他与郗氏二人势单力薄,此时郗飞景来了,真如天降神兵一般,让他这个当妹夫都好似寻到了主心骨,心里有了底气,这才激动得痛哭流涕。
  “舅兄,回头你来主持公道,将他们这俩不肖子狠狠训斥一顿。”谢父愤恨且挺起了胸膛,话里话外全是:我家娘子最能打最难缠的兄弟来了,看你们还敢不敢满嘴胡咧咧!
  只要涉及到分割家产与矛盾纠纷,各个兄弟妻族的舅舅必到场。而郗氏的兄弟自然是最厉害的。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