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折茵——一一枝春【完结】

时间:2025-02-19 14:54:52  作者:一一枝春【完结】
  大娘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
  李茵却捕捉到了不一样的字眼,“又?”
  “对呀,这已是这月娶的第三个了,听说花容月貌的,这姑娘可有得享福了!”
  李茵眉头更紧,“三个?”
  “对呀,县太爷的夫人久无所出,所以纳妾。”
  “哦,”李茵干笑两声,算是配合,“那,大娘知道这些姑娘,都是哪家的吗?”
  “我身份低微,哪里能知道那些大人物的事。”
  “那,那些拿着符纸的又是要去哪里?”
  “祭祀祈福啊!”说起这个,大娘兴致高涨,“今日有大仙开坛做法,就在慧明寺道场。这一做法,来年就能风调雨顺,免遭蝗灾,这县里的人都在准备祭祀呢!”
  祭祀?大仙?开坛做法?
  “哎呀,不能和姑娘多说了,我得走了,不然来不及。”
  不等李茵多问,大娘已经随着人流,往慧明寺的方向奔去了。
  那货郎装好东西,竟也同向而去。
  沈慕之走过来,李茵一脸凝重地看向他。
  “我居住在此多年,从未听说过六月间有什么祭祀,也不知道慧明寺什么时候多了大仙。”
  沈慕之眼睫微垂,柔和的目光落在她的面上,算是安抚。
  “你别着急。”他声音温润,似柔云轻缓,“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说不定,会理出新头绪来。”
第14章 云溪(二) 仿佛一对行善济民的恩爱夫……
  慧明寺修建在月山半山腰,据说是藏风聚气之地。远远望去,高山巍峨,绿树掩映间,佛寺半隐。
  山寺门前,果然有三四个僧人支了几口大锅在施粥。
  在他们面前,月山县的民众排着长队,双眼殷切期盼。其中,不乏年轻力壮者。
  此地虽非富饶之所,但官府清廉,治安不错,百姓安居乐业,还算衣食无忧。
  这些粥一般都是施给乞丐与年迈寡居者,什么时候,这些年轻人也趋之若鹜了?
  看出李茵的疑惑惊异,沈慕之抬脚,也进了等待施粥的队伍中。
  他寻觅片刻,伸出手,拍了拍前面一位锦衣华服的小公子的肩膀。
  那小公子不耐烦地转过身,倏见一位清风月朗的公子站在这里,满脸不耐顿时化作了微笑。
  他连忙拱手,“这位公子,可有什么疑问?”
  这位小公子生得秀气,看他的模样打扮,像是个家境殷实的读书人。
  沈慕之回礼,十分谦逊地请教,“在下初来此地,听说,月山县慧明寺求姻缘最为灵验,不知是否为真?”
  “姻缘?”那小公子皱起秀眉,思忖片刻,“我不是很清楚,但月山县只有这一座寺庙,大约,拜什么都行吧。”
  “原来如此。”
  “怎么,公子如此出尘之姿,也为姻缘发愁吗?”
  沈慕之叹道:“在下粗鄙,谋于算计,配不上心爱之人。故而来此参拜,祈求神佛原谅。”
  那小公子见他虔诚,真心安慰道:“心诚则灵,公子定能如愿。”
  “多谢吉言。只是不知,为何寺庙门前排起了长队?”
  “前方有人施粥啊!”
  “施粥?”沈慕之面露疑惑,“寻常施粥,都是老弱病残等需要救济者才会来,怎么今日,有这么多……”
  他顿了一下,斟酌措辞,“锦衣华服者,难道是这粥有奇效?”
  “这粥就是寻常白粥,并没有什么稀奇。”
  这似乎颠覆了沈慕之以往的认知,脸上不解之色更重。
  “额,”那小公子随意摆了摆手,不在乎地笑笑,“不吃白不吃嘛!”
  李茵:……
  那小公子生得精致,看起来似乎学识满腹。
  原来是个草包!
  沈慕之退回李茵身边,对她摇了摇头。
  月山县一向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怎么如今添了这许多爱占便宜的陋习?
  李茵叹了口气,“算了,我们进去看看吧。”
  “好。”
  二人转身,一齐踏入了寺门。
  慧明寺与寻常寺庙布局相近,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佛宝相庄严,两侧十八罗汉相护,殿内寂静,无喧哗之声。
  既已来了,他二人也一如殿内其他香客,上了香,捐了香油钱。
  出了大雄宝殿,绕过三清殿与法堂,一路向后,便到了慧明寺特有的极开阔宽大的道场。
  前方莲花石台之上,已经摆好了祭坛。
  高台之上,巨铜鼎伫立,里面烈火焚烧,烟雾升腾,灰烬随之而起,扭曲了眼前的景象。
  五彩旗帜迎风烈烈,各色绸带狂乱飞舞。
  有一壮汉,头插钢刀,面涂五彩,背覆羽饰,手持木牌如象笏,一步一步,登上了高台。
  立刻,狂热痴迷的怒吼之声炸裂开来——
  “祭祀开始了!”“大仙开始做法了!”
  “风调雨顺!升官发财!”
  “天降横财!长命百岁”
  “以我为祭!违逆者死!”
  寺门外的人群密密麻麻,如蝼蚁之状,争相奔来。
  轰——
  手中木牌被扔进了铜鼎。
  鼎中烈火猛窜天际,火舌似要舔上天空,燎燃白云。
  *
  与此同时,县令府邸。
  锣鼓喧天,红绸缦缦,一派喜庆。
  一顶红色流苏小轿从侧门抬了进来。
  喜娘指挥着丫鬟,搀扶新娘子下了轿。
  新娘子身材丰腴,玲珑有致,红盖头上绣着双喜鸳鸯,走起路来,腰间坠下的珍珠随步而摇,袅袅娜娜。
  两侧宾客不约而同伸长了脖子,想要一探究竟,红盖头下的美人是何模样。
  喜娘在前引路,笑得花枝乱颤,“夫人请跨火盆,从此夫妻和睦,福气绵延。”
  新娘子跨步而过,似乎趔趄了一下,头上钗环摇晃,喜帕划出柔美弧度,更引人注目。
  丫鬟一路扶着新娘走到堂中,只见双亲端坐,新郎却不见踪影。
  “诶,老爷呢?”
  “……不会是逃婚了吧。”
  一片疑惑之声顿起。
  月山县的县令姓陈名松,刚过不惑之年,在此任县令已十年有余。单从年龄来看,已算不得年轻有为了。
  而孟松云中举后,正是在他手下当主簿,执掌文书。
  这位陈大人不在正堂,他在——
  书房内。
  陈松伏地稽首,两股战战,“下官拜见大人。”
  肃王殿下一身暗纹黑袍,端坐在上,神色晦暗不明,修长的手指敲了敲桌沿,“陈大人起来吧。”
  陈松手脚并用,爬了起来。
  肃王殿下随手拿起一个茶杯把玩,语气淡淡,像是在同他开玩笑,“陈大人好福气,听说,这已是第四位夫人了?”
  陈松擦擦额头上的汗,“下官,下官……”
  “陈大人不必惶恐,本官不过是例行询问而已。”
  陈松大气不敢出,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谁家例行询问还问这个?
  肃王殿下前来月山县探查一事,知晓内情的人并不多,陈松在京中并无倚靠,只知道朝廷要派官员前来督查,不知他真实身份。
  “不知,陈大人所娶,都是哪家的姑娘?”
  陈松弯着脊背,“回大人的话,不过,是些山野村妇。”
  把玩茶杯的手如修竹一般,闻言,却是一顿。
  “此地灵秀,生长于斯的人自然不是凡俗之辈。”
  “是是是。”
  肃王殿下站起身,脊背笔挺,宽袍锦绣,语气冷冷,“既然来了,本官就讨一杯酒喝吧。”
  这位大人物突袭府邸,却只是来讨一杯喜酒?陈松放下半颗心,连连道:“是是是,大人请。”
  喜宴并不热闹,甚至可称冷清,只因月山县的民众都跑去看大仙开坛祭祀了,来围观捧场的人并不多。
  新人拜过高堂,宾客入席。
  萧澈没什么胃口,冷眸扫过众人,转身出了陈府。
  如意纹墨黑袍暗绣银线,袍摆拂过门槛,如同浓黑鸦羽轻掠。其气质凛然,惊为天人。
  他出了陈府,一路沿街道独行。
  这里,是与繁华京都完全不同的景象。
  他凝眸细看每一处,高远的云天、历经风吹日晒的石桥、胡同小巷里的寻常人家、街边为谋生而起早贪黑的小贩、破败的酒坊、偏旧的客栈,甚至,桥洞街角的乞丐,祈药于医馆的老人……一点都不想遗漏。
  道路闭塞,故而消息闭塞。
  这里的人风俗古朴,信神拜佛者居多。
  久旱无甘霖,便开坛祈雨;遭遇蝗灾,便日夜祝祷祈求神佛保佑;街边老人病痛无医,付不起三文钱的诊费,便活活拖死;遇上县官强娶,只能认命。
  这就是李茵生活了近十年的地方。
  本来,她是不用受这个罪的。
  他长睫微垂,眼底是无法掩盖的凄然痛苦。
  *
  日偏西斜,带走些许暑热。
  萧澈回了他们落脚的客栈,径直上楼,推开厢房。
  一个身着剑袖的男子站在厢房中。他脸颊瘦削,看起来有几分文弱,手上力量却不容小觑,玄铁重剑在手,如若无物。
  是萧澈的亲卫,耿空。
  见萧澈进来,他立刻拱手,“殿下。”
  “查得如何?”
  “很顺利。”他立刻道,“似乎,有人将所有一切敞开来摆在属下面前,供属下查看。”
  “哦?”萧澈微微勾唇,“如此看来,这一趟,来得有意思。”
  “属下认为,光凭一个县令,很难如此鼓动人心,此事或与京中有关……”
  “自然有关。”萧澈摆了摆宽大的袖子,临窗而坐,将客栈外的街景尽收眼底。他继续道,“而且,陈松已经成了一颗弃子,不然,他不会对京中局势一无——”
  话未说完,他忽的顿住了。那最后几个字,分明有几分咬牙切齿的意味。
  耿空抬头看去,就见客栈外的街角蹲着几个小乞丐,他们将一个下肢蓄脓腐烂的老乞丐围在中间。一旁,用来乞讨的破碗中只搁着半个发硬发灰的馒头。
  如此景象,真让看者落泪。
  耿空默默向前迈了小半步,想要看得清楚些,心中思绪翻飞。
  就在这时,一抹绿色翩然而至,头上几朵海棠花正随风摇曳。
  是李茵。
  她摸了摸小乞丐的头,笑着给他们一人递了一个热气腾腾的馅饼,而后,又从袖中掏出一包粉末,大约是自己配制的药,递给了皮肉腐烂的老乞丐。
  沈慕之跟在李茵身后,帮她拎着几方糕点。
  仿佛一对行善济民的恩爱夫妻。
  那两人的身影落在肃王殿下眼中,他黑白分明的眸子一动不动,嘴唇几乎抿成一条直线。
  作为肃王殿下的部下兼亲卫,察言观色于耿空而言如同喝水吃饭,已成习惯。
  他默默屏住了呼吸,因为——
  肃王殿下现在非常不高兴。
  他偏头瞄了眼肃王殿下的脸色,再看回去的时候,李茵与沈慕之就不见了。
  耿空:?
  他转身推开了门,往楼下眺望。
  下一瞬,他的声音传了过来。
  “殿下,宋小姐与沈大人进客栈来了。”
  萧澈:……
  他一言不发地站起身,冷着一张脸从耿空身边走过,下了楼。
  耿空顿觉寒毛直竖,如芒在背,急忙跟了上去。
  客栈楼下。
  李茵与沈慕之一同进来,正欲上楼询问耿空肃王殿下是否归来,结果还没上楼,人就已经站在了她面前。
  黑袍玉冠,剑眉星目,今日之面容,可称冷俊。
  李茵看出他心情不好,愣了一下,而后才缓缓道:“我们今日去了一趟慧明寺,我有些话要……”
  “宋姑娘怎么在此?”话未说完,一声亲切中带着惊讶的问候打断了她的话。
  孟松云走过来,眉清目明,一袭蓝白圆领袍混在客栈寻常百姓中实在惹眼。
  自那日马车下的剖白后,李茵对他大为改观,少年时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美好回忆全变了味道。如今再度见面,实属有些尴尬。
  她扯了扯僵硬的嘴角,“孟大哥。”
  叫完之后,孟松云、沈慕之、萧澈以及耿空不约而同送来四道目光,均注视着她。
  李茵一时不知道看谁才好,正欲侧过脸去看沈慕之,就听孟松云道:“这几位想来都是宋姑娘的朋友,各位初来乍到,在下请几位吃个便饭吧,算是略尽地主之谊。”
  李茵:……不,快拒绝他……
  “好啊。”清润的声音响在耳侧,沈慕之眼角带笑,“我还没见过宋姑娘从前的朋友呢。”
  李茵:……
  晕乎乎如踩云端,李茵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的楼,又是怎么坐在桌边的,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一桌子的菜肴已经摆好了。
  李茵与孟松云相对而坐,沈慕之与萧澈则坐在她两侧。
  至于耿空,他说他不饿。
  青州的菜讲究色香味俱全,桌上的菜荤素皆有,搭配丰富,虽不比京城酒楼,但也还算过得去。
  只是,众人沉默,无人动筷。
  李茵其实也很想与耿空一样,说她不饿,然后理直气壮地站在一旁。
  头一次,她觉得坐不如站。
  几道视线交汇,不论是谁看着谁,都显得很诡异。
  气氛着实尴尬,但孟松云像是半分也没察觉到一般,自顾自拿出一盒蜜饯果脯,道:“我今日见街上有卖果脯的,便买了一些。”
  “我记得,宋姑娘爱吃甜的。”
  他扯开精细缠绕的红线,拆了油纸包,把东西摆到李茵面前。
  海棠蜜饯上裹了层桂花蜜,几朵桂花点缀,果香与花香融合,味道想必差不了。
  李茵并不嗜甜,只有心中憋闷苦楚的时候爱吃一点甜腻的东西纾解情绪,今日已经吃过桃脯,那股清甜味还唇齿留香,面前摆着的东西虽好,她却并不为之动容。
  但是,她也不想当众驳孟松云的面子,便勉强挑了一个略小的,微微一笑,“多谢孟大哥,我吃一个就行。”
  “那,沈大人和肃王殿下也尝尝?”
  李茵拿着果子正要往嘴里喂的手一顿,猛地抬头。
  沈慕之与萧澈同时转头看向孟松云,眼中是如出一辙的冷意。
  那日在国公府,他们三个人也是会过面的,只是孟松云跪着,沈慕之站着,肃王殿下坐着而已。
  乡野之物,沈慕之和萧澈大概不会喜欢。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