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金t华和外国的大财阀家里的生意可是藕断丝连,牵扯不清的。
洪宝安和那些欧美商人纯粹的利益关系难道能比得上金t华和海森堡家族利益与感情的双重牵绊?
就算说洪宝安他比得上,又有谁会信呢?
洪宝安查了很久,也查不到令鸥背后的人到底是谁。但令鸥却很快地就把整个江南近六成的生丝棉花都收到了自己的库房之中。
然后他的布也降了价,虽然没有洋布那么便宜,却也比往常的价格良心了许多。在这之后,便有一些令家的老顾客在感情的影响之下回流。
就在这时,凤阳先生在九州报上发布了他新写的长篇小说《寒霜》的前三章。
凤阳文笔素来讽刺辛辣,但他一直以来在报纸杂志上面刊登的都是散文与杂文。最有名是他的《灰暗》和《晴空之下》。但是小说,尤其还是连载的长篇小说,这还是头一回。
正是因为这个头一回,一下子就引发了一场浪潮。青年进步学生大多都订阅了九州报前去观看凤阳的第一本小说。但在看完了之后,心情却变得异常的沉重。
凤阳开篇便写了外资甚至民营的纺纱厂压榨工人的现状。然后写了那些纺纱厂里的姑娘们已经到了骨瘦如柴的状况还在拼命工作,只是为了挣一口饭吃。更是着重点了一点外国的黑心资本家眼睛中只有钱没有良心,是拿着华夏人的血肉换成了他们黄澄澄的金子。
凤阳的文章鞭辟入里,字字见血。又感染人心,开启民智。一字一句都让人感同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竟有洛阳纸贵的态势,一时之间风靡沪上。
那些大户人家在前不久还以买了摩登的洋布为荣,自以为时尚。现在却是恨不得把那些洋布做成的衣服全都扔了。大家都自诩为爱国人士,哪里能够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
这篇传颂极广的文章的影响力很快就牵连到了瑞泰和身上。现在买布换季的旺季已经过去了,在淡季里面经常买布的都是手中有余钱的人。而这些人大多都是识字的,也有许多体面的朋友。
这样的人哪里能够愿意被人家说成是不爱国的?
瑞泰和卖洋布本来就不赚钱,是在赔本赚吆喝来抢占市场。但是如今来了这么一出,瑞泰和竟然是入不敷出了起来。
毕竟瑞泰和当初卖洋布时打出的口号就是:“物美价廉,来自欧陆。摩登时尚,布匹精美。”用这样的口号来吸引顾客,传单广告发的到处都是。因此他们家就是卖洋布的这个观念早就深入人心。之前吃了摩登的红利,现在出现了危局瑞泰和自然也是首当其冲。
伴随着令鸥的东山再起与瑞泰和的惨淡生意,瑞泰和纺织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一落千丈。大家纷纷抛售手中的股票,生怕砸在手里变成废纸。
但是就算他们紧着卖掉手里的股票,还是有许多人因为买了瑞泰和的股票赔的血本无归,最后甚至还有因为破产而跳楼的。
洪宝安恨死了这个写小说的凤阳,却根本查不到凤阳是谁。
金t华平素来往的那些文人,都是有一身文人清介风骨的。这些人哪里会为了五斗米折腰?而当洪宝安去九州报报社质问凤阳到底是谁的时候,肖池白无赖地告诉洪宝安凤阳的文章是在北平的九州报报社发表的,他不知情。而在北平的九州报报社里面坐镇的却是肖老。
洪宝安要是因为这点儿事去质问肖老,他就能被吐沫星子给喷死。而且现在沪上的市长就是肖老的弟子,要是洪宝安得罪了肖老,这沪上还能有他的容身之地?
令鸥的信用和人缘一下子就好了起来,之前还是门可罗雀的令家一下子又变得门庭若市了起来。但是令鸥却始终是淡淡的,任是谁都看不出来他心底到底在想什么。
经过这一番,令鸥也算是尝遍了世情冷暖,历经了风霜雪雨。他整个人都变得更加深沉了起来。令鸥深知此时尚且不是得意之时。秋后的蚂蚱说不定也能绝地反击。不到最后一刻,便没到他高兴的时候。
沪上这两天传着一条流言,说洪公馆这两天晚间抬出来过遍体鳞伤的仆役出来过。据说都是洪宝安泄愤失手打伤的。
金t华好奇地问令鸥:“那条流言是真的吗?就是说洪宝安的那条?”
令鸥笑道:“这我也不知道。不过倒有可能是真的。早年间洪宝安开火柴厂和食品厂的时候,他们家的厂子里面工人每天工作都超过十个小时,监工也肆意打骂工人。我家的一个长随就在他家的食品厂里面做过,他向我描述的场景可谓是苦不堪言。”
要是令鸥在之前的时候的时候和金t华说洪宝安的坏话,金t华还不一定会相信。但是现在洪宝安在与令鸥商战的过程中节节败退,令鸥讲出的洪宝安的恶劣行径可信程度就大了很多。
毕竟现在金t华与令鸥两人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了,令鸥也不需要通过贬低洪宝安的方式来寻得金t华的支持。
想到洪宝安那笑眯眯的样子,金t华还真的想象不到洪宝安居然是一个黑心资本家。
但是一想到洪宝安能够和窥伺华夏的洋人合作来抢占华夏市场,帮着那些外国人挤垮中国的本土产业。他就不再那么怀疑了。想来令鸥说的,十有都是真的。
金t华听了后轻笑道:“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洪老板的教训。我们的工厂里,绝对不能出现苛待工人的事情。”
令鸥听了后笑道:“正是如此,令某人定会善待工人。说到做到,绝无半点虚言。”
第44章
在《寒霜》出版引起各界浪潮之后,令鸥以及其他民营布庄老板的生意全都比之前好了不止一筹。而与他们的生意兴隆相随的,便是瑞泰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糟糕。
作为瑞泰和的老板,洪宝安近来的脾气愈发暴躁易怒。为了弥补自己在纺织业里的损失,他其他的工厂里的工人每天下班的时间越来越晚。工人们也是怨声载道。
但让洪宝安最愤怒的事情是,那些原来鼎力支持他的洋人们现在居然换了一副嘴脸,要他来赔偿他们的损失。
洪宝安心底愤怒,却无计可施。他不能和这些洋人撕破脸皮,便只能费尽力气把这些洋人哄住。洪宝安告诉这些洋人,既然大家已经投进去了那么多的钱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又说他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钱赔偿,就是把他给逼死也拿不出钱来还给他们。既然如此,大家不如最后再拼一回。
这些洋人听了他的话之后都应了,但是过了几天之后,他们之中居然有一大半又和洪宝安翻脸了。
他们翻脸的那一天,令鸥名下半数的铺子里的掌柜伙计一夕之间全都换了面孔,牌匾也全都换上了曜日斋这块金字招牌。
洪宝安见到这个场景,心里都在吐血。原来在背后算计他的居然是金t华这个公子哥儿!他和令鸥这是唱了好一场大戏!除了金t华,洋人的反复无常也让洪宝安头大。不是说好了最后再拼一回的吗?怎么又翻脸了?
殊不知那些洋人见到金t华占了令鸥的五成家产之后,便开始怀疑令鸥和洪宝安的商战背后是不是有着海森堡家族的影子。要知道这两年海森堡家族和金t华的合作日益密切,亲如一家。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是海森堡家族的话
他们可是知道与金t华合作的便是海森堡家族当代家主和未来的继承人,而且金t华也是华夏总理之子,未婚妻的哥哥还是财政总长。要是他们还在商战中占据优势的话,对方的身份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但是现在已经一败涂地、血本无归了,还在这里守着把对方得罪了,可不是明智的商人的选择。
这也是金t华当初为何非要拉着威廉一起做肥皂和碱以及其他的垄断生意,给海森堡家族独家授权让他们轻松赚钱的原因。他愿意与海森堡家族合作,一来是因为他和威廉的情谊;二来是因为他一个华夏人突然进入欧美市场肯定不会特别顺利,有了海森堡家领路,能让他的生意容易很多;三来是海森堡家族在欧陆的资源可以为他提供许多便利;四来就是现在的这种情况了。
看看吧,现在这些英国佬和美国佬不就以为自己和海森堡家族一起拿着令鸥做傀儡和他们打擂台吗?
金t华扯着虎皮做大旗,不知少了多少麻烦。
洪宝安一夕之间享受到了令鸥之前遭受过的所有待遇。冷眼、嘲讽、落井下石,种种刁难责备全都来了。洪宝安的生意大受打击,他的心里恨毒了金t华和令鸥。但是却毫无办法。
屋漏偏逢连夜雨,洪宝安面临的不仅仅只是是纺织生意的惨淡,他的其他工厂也出现了种种纰漏。
自从洪宝安宅子里面的那两个被他打得将近要死了的丫鬟小厮被抬去了医院后,他的名声糟糕也到了极点。这样对待仆人的人能是什么好人?就算是问几岁的小童或十的老翁老太把仆人打进了医院的主家是不是好人,她也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当然不是。
然洪宝安却很不解。至于吗?那两个人不过是他买来的奴婢。死生都在他手里,打骂又怎么了?毕竟人又没死。就算人死了又能怎样?官不究民不举的,算什么严重事情?
洪宝安没放在心上,他正烦心着那些向他讨要投资的洋人呢。但是让洪宝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流言传得越来越烈,最后竟然导致他工厂里的工人们居然开始示威游行,打着抵制黑心资本家的名号开始罢工。
他这边儿工厂一罢工,那边儿与他合作的商户那里的货物供应也就断了。他们这一断货,其他的同行们立刻抢占了洪宝安的市场。而更糟糕的是,那些和洪宝安已经签订完订单合同的商人们天天过来催货。
他们的意思非常明显,你洪宝安交不出来货,就快点儿把他们已经交付的订金和违约金全都赔给他们。
但是洪宝安现在哪里有钱?
洪宝安在之前与令鸥的商战之中已经把自己的大半家当全都砸了进去。如今洪宝安在商战失败之后又遇到了工人罢工,彻底是赔了一个血本无归。
不过这也是因果循环,自有定数。洪宝安对江南纺织市场虎视眈眈,他在进攻之前就应该提前做好成功与失败的两手准备。而当他和那些野心勃勃的外国资本家合作、黑心地吸那些最贫苦的工人的血的时候,他就应该意识到万事皆有果报。
金t华趁机剪了最后一次羊毛。他通过沪上的市长的路子用十分低廉的价格把洪宝安的那些因破产而拍卖的优质工厂全都拿到了自己手里。
这些厂子与铺子在换了新东家之后,原来的工人伙计们都有些人心惶惶。但是无论如何,他们也是要面对新东家的。
新东家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挑事儿的、刺头儿还有那些不好好干活偷奸耍滑的全都开了。所有的工厂和铺子的管事都是新东家派来的人。
在给了这些人一个下马威后,新东家拿出了甜枣。
比之前的工厂每个月多一到两块大洋的工资,每天工作不超过8~9个小时,统一发放的工作制服,做得好的还能够得到奖金种种政策都让这些工人心中充满了希望。要是真的是这样的话,他们一个月还能攒下几个钱。到了年尾,也能够过个好年。
再加上新东家雷厉风行地把原来的那些“风云人物”开除的举动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慑,这些工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每天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心中却很有干劲。
新的东家的确做到了自己的承诺。从来都不拖延下班时间,工作制服也都发了下来。这些举动让这些工人伙计们对那笔还算丰厚的工钱有了期待和信心。
到了月末的时候,那些身上带着煞气让他们见了就害怕但实际上一次都没打骂过他们的管事们拿着一本本册子出来。而那些管事们的身边儿便是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中年男子。他戴着玳瑁眼睛,留着八字胡,手上拿着一个算盘子。显然是一位账房先生。
站在账房先生身旁的管事打开了一个小木头箱子,箱子里面装着白花花的大洋。这些工人们见了白花花的大洋之后直接嘶了一声,倒吸了一口凉气。
难道之前给许诺的那些甜枣,居然全都是真的?
要知道向来是资本家给劳苦大众画大饼。但是兑现的人却是很少。今天居然有立刻就兑现的架势,真是稀奇少有。
账房先生一扒拉算盘,喊了第一个名字:“田桂兰,十块大洋。”
等到大家全都把工钱领了,往家里走的时候才回过神来。缓过劲儿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拿到了这么多沉甸甸的银洋。
掐了掐大腿,发觉真的很疼!这些都是真的,他们真的拿到了一大笔工钱!
这些工人第一次拿到比全都拿着自己手中的银洋走进了商行。单身的男女给自己扯了一小块布准备做一件新衣。成家的则是去市集上买了一小角肉改善伙食或是买了一小包雪花一样的糖拿回去给家里的孩子甜嘴。
他们所求就是这般简单,只是吃饱穿暖,养活一家老小,能够安稳地活下去。金t华盘下了洪宝安的厂子,剔除了那些害虫之后给了这些老老实实的人一条活路,他们的眼睛中就已经闪现出了一丝微藐的希望了。
洪宝安的家产被沪上市政府拍卖,用来支付他欠下那些合作方的订金和违约金。他的沪上繁华梦也算是彻底梦碎,便收拾了身边的财物前往贵州老家。至少云贵老家里还有良田在,不愁生计过活。
“但这对于洪宝安而言,才是最难以忍受的。”金t华对青竹道。“他野心勃勃想要垄断江南纺织业,甚至与虎谋皮。他压榨工人、以次充好,为人狠辣赚了不少黑心钱。像他这样的人最享受繁华和追捧。现在却被逼回了贵州老家,从此只有田间垄头之中如同鸡毛蒜皮般的小事缠身,定是会万分郁郁。”
青竹笑着奉承:“所以还是咱们四爷妙算神机,决胜千里。”
金t华撑着头道:“你莫要这么夸我,我又不是什么神人,总会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你看,像洪宝安那样的人,我也不是不想惩治他。但是他还是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底牌安安稳稳地回到贵州老家。或许你想说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惩罚,失去了家业。但是那些死在他手里的人呢?他们的人命难道轻贱吗?可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为他们讨一份正义公道。”
第45章
青竹看出来了他的心情并没有他人想象的那般春风得意。便乖觉地转了话头,不再和金t华继续说洪宝安和令鸥的事情。
他心思转了转,想到了一件本来就要禀告的事。想来自家四爷听了是会高兴的。
青竹在心里思量好了之后便开口笑道:“四爷,海森堡先生今早发了电报过来。他说北平那边儿的生意他都忙完了,整个人都闲了下来。他也听说到了四爷在这次商战之中大获全胜的消息。想来您也有空,加上他对您之前电话里面说的生意很是好奇,因此便想着前来沪上与您面谈。”
“海森堡先生还问您,用不用让他把白小姐带过来。现在正是贝满女中放暑假的时候,他把带白小姐来沪上旅行,您和白小姐就能相见了。”
金t华听了青竹的话后眼睛一亮,心情也明媚了许多。
他这些日子忙着生意上面的事情,秀珠也在跟着先生补习功课,准备考取震旦公学。两个人都很忙,但是书信却时一直都没断过的。秀珠总是对他说自己过得很好,金柯西也很可爱,她看了就开怀。但是自己没有见到秀珠,还是不放心的。
21/127 首页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