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用过青铜器,都能想到其他时空用青铜器贵族们的崩溃。
姜叶和江雪不知道他们一句话,多少贵族把金灿灿的青铜器换成颜色沉稳内敛的陶器。
【瓷器的原材料是高岭土、瓷石、石英石几种,种类比陶器丰富,且烧制温度也高于陶器,制作出来的成品质感光滑,宛若玉石,加上图案,更加精美。】
姜叶的江雪把身后青铜器对比图换成各种瓷器。
瓷器的美,让诸朝古人惊叹,也一定程度治愈了诸朝被青铜器伤到的贵族们。
不过他们还有些迟疑,小心翼翼道:“瓷器没有。毒吧?”
为了自己的小命,他们十分努力的评论,成功让姜叶和江雪看到。
【原材料烧制出来的瓷器是无毒的,但颜料却不一定,这得需要人仔细区分。
一般来说是不用太担心的,因为有。毒颜料很大会造成瓷器烧制失败和出现瑕疵。】
“那就好,那就好。”诸朝贵族们放心了。
“来人,快点给我们烧制瓷器!”他们要把青铜器全换了。
“陛下,瓷器的烧制温度比陶器高,现在我们的温度,并不足烧制瓷器。”墨家人回禀嬴政。
瓷器原材料好说,问题是烧制温度上不去。
“也是,若不是温度问题,瓷器也不会比陶器那么晚才现世。”嬴政倒没迫切换瓷器的需求,只是想看看陶器和瓷器之间的差别。
现在他知道了,烧制温度是关键,也是陶器和瓷器的分水岭。
这点其他想烧制瓷器的贵族们也发现,他们再次评论,“怎么才能达到瓷器的烧制温度?”
看他们评论上了天幕,墨家和公输家人赶紧认真听。
【瓷器烧制温度最少为1200度,看着和陶器烧制温度差距不大,实则有着本质不同。
因为陶器的烧制燃料是木炭,瓷器的烧制燃料是煤炭。】
【华夏对煤炭使用记载最早是西汉,也是有了煤炭,烧制温度提高,后面才能稳定烧制瓷器。
至于煤炭,浑身是宝,直到现在也是大家身边的重要资源。】
【煤炭在山海经里被称为“石涅”,后来还有“石墨”“石炭”等称呼。
刚开采出来的煤是原煤,原煤蕴含不少杂质,直接使用会造成浓烟和呛人,经过水清洗后,原煤杂质去除,变成精煤,烟量会变少,且更加耐用。
没错,煤是可以过水清洗的,干燥以后也不影响它的燃烧。】⑧
“原来是石涅。”墨家人和公输家人放松下来。
烧制瓷器的最难步骤,已经不再是问题。
【精炭燃烧温度可达到1500度以上,不仅可以烧制瓷器,还有很多其他用途。
比如钢铁,汉朝之前的秦朝及春秋战国,钢材很少见,就是因为温度达不到。
汉朝时期,对煤炭的使用,直接让冶铁技术向前一大步。】
嬴政眸泛波澜,“看来汉朝的兵器比秦朝好。”
“着人研究煤炭和钢材,尽快把钢材给朕做出来。”刘彻吩咐下去。
他所在时期,铁器已经是常见物品,可是钢材还无法大规模拥有。
汉初,刘邦和吕雉互相对视,“粮食的话咱们没办法,武器的话倒是可以想想办法。”
就算未来会有汉武帝刘彻打出他们大汉风采,他们这些祖宗也不能干等着。
刘恒和刘启父子两个默默把煤炭和铁矿加入积攒行列。
他们攒的越多,以后孙子/儿子就越有和匈奴作战的底气。
【咱们先前衣服篇说的炭炉,炉里面的就是煤炭。
除此之外,古代对煤炭取暖的利用率也不低,比如同样用咱们现在的蜂窝煤。
蜂窝煤由打碎的散煤和黄土一比一混合,之后倒水搅匀,再把它们塑造出蜂窝/藕孔状,晒干后就是蜂窝煤。
古代把蜂窝煤称为煤球,或者藕煤。】
蜂窝煤制作过程很简单,百姓们基本都能听得懂。
对他们而言,最关键的是原材料。
【加入黄土,可以延长煤炭烧制的时间,同样也降低了蜂窝煤价格,能让更多的人用上。
打孔则是为了通风和更均匀的燃烧。
加了黄土的蜂窝煤燃烧温度虽然没法跟精媒比,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烧火做饭绝对足够。】
【不过煤炭虽然有不少优点,但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使用煤炭时需要勤通风,环境封闭会造成煤炭中。毒。】
关于煤炭缺点,姜叶和江雪再次提醒。
“煤炭混合黄土,价格降下来,我们是不是也能用上煤炭了?”忍受过冬季寒冷的百姓们激动不已,他们也想用上煤炭。
“就算蜂窝煤价格不低也没事,咱们可以自己找煤,自己做蜂窝煤。”因为蜂窝煤制作过程并不难,百姓们对做蜂窝煤跃跃欲试。
同时权贵们也下令找煤,不同于百姓们找煤是为了能冬季取暖,权贵们是为了瓷器,帝王们则加了钢材。
【因为煤炭,我们有了精美的瓷器,瓷器之美,也让我们华夏有“瓷国”的别称。
丝绸之路上,瓷器和丝绸并列,往后时代,瓷器和丝绸,都成为华夏对外形象的代言。】
【餐具演变就说到这,接下来咱们看古人们的烹饪方式。】
【作者有话要说】
【注:①②……⑧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感谢小可爱的捉虫,么么哒~】
作者同类型完结文: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可能雷点:有嬴政和吕雉cp。】
《诸天聊天群从西游开始》【可能雷点:有武松和潘金莲cp。】
作者预收文求收藏:
《国运直播从秦皇汉武开始》【和本文算同类型,主神、无限、历史直播、国运流。】
《诸朝直播带货指南》【位面直播、给诸朝古人和星际未来互相带货。】
《穿书女配和女主联手爆红》【娱乐圈文,女主和女二友谊长存。】
第三十六章
【咱们现在常见的烹饪方式有煎、炸、炖、煮、炒、烤等。
但在秦朝及之前的朝代, 他们的烹饪方式大都是蒸、煮、烤。】①
【蒸和煮可以在同一炊具中进行,烧则是对明火的利用,这三种烹饪方式, 算是人类烹饪史上的最早起源。
除此之外,秦朝时期还有炖和煎, 咱们现在也不陌生。】
【炸和炒则出现的较晚, 因为这两样和古代重要的食用油和铁锅挂钩。
油就不说了,就算古代种植了多种油料作物, 依旧不可能让百姓们奢侈的在家里油炸, 一般都是去外面买油炸的油条、油饼偶尔解馋, 古代能用。的起油炸的人,都是大户人家。】
“可不是,油炸可费油了。”后面朝代的古人们点头赞同。
前面朝代的人也了解了油炸的流程, 心里叹息,就像后世说的,古代就算有油炸, 那也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
【再说铁锅,古代有项政策名为“盐铁官营”, 意思是盐和铁都由官府统一管理, 民间不得私自买卖,要不然就会违。法。
所以就算古代很早以前就有铁锅, 也不可能普及到民间。】②
【直到宋朝,随着冶铁技术进步, 铁锅才普及到百姓们身上。③
至此,百姓们才算吃上一口炒菜。
而油炸, 直到封建帝制结束, 也没普及到百姓们家中。】
“封建帝制的结束, 后世果然没有帝王了。”嬴政听到这话,并不意外,早前他心里就有猜测。
毕竟要是还有帝王,后世哪能随便穿龙袍,只有和龙袍和挂钩的帝王没有了,龙袍才会失去代表含义。
不过这样一来,反而让嬴政好奇起后世的政。权模式,想到姜叶不管是衣服还是食物,都句句不离百姓,嬴政若有所思。
“后世居然没有皇帝了!”其他人很少像嬴政有这么强大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帝王们,很难稳得住。
倒是百姓们神色茫然之后,若有所思,“所以哪怕没有皇帝,也是可以的。”
“说不定没了皇帝,咱们能过得更好。”明末奋起反抗的百姓们觉得自己好像看到另一条路。
但具体怎么做,他们还没头绪。
“古代的百姓们吃不起油炸,难道后世的百姓们就能吃得起了!”有贵族冷笑,心里却很惶恐,后世皇帝都没了,权贵们呢?
“唉,原来后世没有帝王管束,难怪他们那么大言不惭。”这一刻,宋元明清等思想被禁锢的朝代,终于明白为什么姜叶和江雪说话能那么肆无忌惮。
当然他们绝不是羡慕后世没有了帝王,而是认为就是因为没有帝王,才会让姜叶和江雪等后世人胆子那么大,要是帝王还在,对他们加以管束该多好。
有的人受到迫害,看到没有受到迫害的人,一般会有两种心理。
第。一种就是以自己为戒劝告他人,不让他人也步自己后尘。
还有一种,就是自己跪着,也希望更多人陪自己一起跪下去,而不是看别人站着,想办法站起来。
大多数百姓是第。一种,他们看到后世人日子过得比自己好,会欣慰和高兴,就好像无望的人生出现的一线希望。
权贵阶级们则是第二种,因为压迫百姓的就是他们,后世百姓们要是站了起来,那后世权贵们的利益又该怎么保障?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古人们对日常生活的总结。
柴火是烧火的工具,米代表粮食,茶是饮品,油盐酱醋则是调味料。】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古人们的调味料。
油之前说过,动物提取的是荤油,植物提取的则是素油,比起煮菜和炖菜来,菜里多加点油,可以让人身上更有力气。
跟加油的油炸和炒菜比起来,炖煮蒸味道比较寡淡。】
听姜叶和江雪这么说,诸朝百姓们下意识看向自己手边的芝麻粒,“等到明年我们种芝麻,就也能吃上油了!”
明朝之后,油料作物更多,百姓们都很上心,别说朝廷推广,朝廷就是不推广,他们也会想办法弄种。子。
【盐为百味之首,是古代“盐铁官营”里的重要一项,官府卖的是官盐,私人卖的是私盐。
至于为什么禁止不了私盐,是因为价格,私盐质量上比不上官盐,可价格也低,这对没多少钱的古代百姓们而言,明显私盐更划算。
所以哪怕朝廷明令禁止,依旧杜绝不了私盐的存在。】
【古代盐的来源并不单一,而是多种多样。
海盐,来源大海。
井盐,来自地下卤水。
湖盐,从咸水湖中获得。④
……】
【且古代盐和咱们现代盐,有颜色、颗粒和味道上的不同。
咱们现在吃的盐都是白如雪的细盐,味道只有咸味,没有其他杂味;古代则是颜色各异的粗盐,颗粒粗糙不说,味道也苦涩,那就是没去除干净的杂质。
其实古代也有细盐,但细盐价格比粗盐高,属于百姓们买不起的范畴。】
“白如雪,没有杂味的细盐,后世人居然吃那么好吗。”诸朝贵族们看向自己的盐,也算细盐,但细品,依旧能尝出淡淡的杂味。
在今天之前,他们从没有嫌弃过自己吃的盐,因为跟普通人比起来,他们盐的品质和味道不知好多少。
但是跟后世的盐比,他们觉得自己被比下去。
“细盐长什么样啊?”诸朝百姓们好奇,他们连细盐的样子都没有见过。
因为盐贩子知道他们买不起,就算手里有细盐,也不会跟他们介绍。
刚巧,姜叶身后放出后世的盐田视频。
【古代把盐卤水制成盐的方法是煮和晒。
咱们现在的海边晒盐场,其流程和古代的“盐田法”一脉相承并创新。】⑤
随着姜叶解说,身后视频俯拍,只见下。面是整齐的大片盐田。
刚开始百姓们不知道那是什么,直到镜头拉近,有人解说,他们才知道,那是海边晒盐场晒的盐。
诸朝古人们睁大眼睛,“原来盐田长这样,以及盐是这么晒出来的。”
“是粗盐,那就是我们吃的粗盐!”看到已经晒好的海盐,古人们觉得熟悉。
“不过海边的盐颜色好白啊,咱们的粗盐则颜色偏黄。”有人疑惑,
“因为咱们的粗盐不是海盐,也不看看咱们距离海边多远。”身边人感慨。
如果说这一步,还在他们的理解范围,等看到粗盐制成细盐,以及如何过滤杂质,他们都目不转睛。
“那么白,那么细,那么干净的盐,吃起来一定很好吃。”
“醒醒,那样的盐价格肯定很高,哪怕是后世,也绝不是一般人吃得起的。”有人冷笑。
“可是后世晒盐场那么多,那么大,盐价格应该会降下来吧。”百姓们希冀。
【从古代的“盐田法”就能看出古人也是会用太阳能的,而海水中的盐,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然如此,古代的盐为什么还那么贵?】
诸朝百姓们回神,“对啊,既然海边盐那么多,为什么我们买的盐还那么贵?”
“我们要是住在海边就好了,吃盐就不用发愁了。”内陆百姓们道。
海边的百姓们要是知道,一定会冷笑,他们的确不缺盐,可也有别的烦恼。
比如朝廷不让他们下海捕鱼谋生,手里只有盐,照样活不下去。⑥
【古代盐价贵,和路途遥远、不便有很大关系,路途远而不便,就让卖盐人的人工成本上去。
更别说路上的花销,到时候都得分摊到买盐的人身上,这样一来,价格自然降不下来。】
【还有就是朝廷,靠盐收税挣钱,古代盐税可是国库税。收的大头,
除此之外,盐还是百姓们的命脉,盐对人的身体很重要,没有盐会引起多种疾病,身体会虚弱无力,为了身体健康和有力气,哪怕盐价再高,百姓们也得捏着鼻子认。】
姜叶和江雪从两方面阐述古代盐价高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也就算了,人家跑老远卖盐,把一路花销分摊到买盐人的身上,百姓们能理解,毕竟人家辛苦就是为了挣钱。
可是朝廷的做法,却让他们愤怒,“我们平时交的税还不够多吗!”
他们不知交过多少苛捐杂税,可偏偏朝廷依旧靠盐价对他们敲骨吸髓,这如何让人不愤怒。
“说的倒是冠冕堂皇,朕就不信后世不靠盐税挣钱。”刘彻忍不住嘀咕,他就是“盐铁官营”的拥护者,盐税也的确是国库税。收大头。
自己做的事情,刘彻不会否认,可是他不觉得后世的盐价就能低到哪去。
就算后世没有帝王了,依旧还会有当权者,就不信后世当权者能忍住盐税如此大的诱。惑。
28/125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