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星陨落【完结+番外】

时间:2025-02-05 14:41:40  作者:星陨落【完结+番外】
  “但跟对马的夸赞,确实没法比。”这个他们也承认。
  “牛好歹还有好话,驴的话,给人印象是‘倔驴’‘驴脾气’。”
  【然后就是它们的价格,它们的价格,是拥有它们的不同阶级门槛。
  其中马价格最高,且很少在百姓中流通,因为古代战争的时候,马是战场的重要资源。】
  “马只能掌握在朝廷手中,民间就算有私人养马,也得严加管束。”
  “确实,咱们见过牛车、驴车,就是没见过马车。”
  “马车还是有的,都在大户人家,咱们这些底层百姓是不用想了,见不着,也得不到。”
  对于这事,百姓中并没什么不平,因为牛车、驴车也能用。
  还有就是马的价格,就是让他们看到马,他们也买不起。
  【其次是牛,其实和马一样,牛在古代同样具备战略意义,只是因为和马的使用方向不同,牛所处的阶级也有所不同。
  马们会上战场,一般都身处军营,而牛们则能帮助古人耕种,哪怕牛价格不低,古代有责任心的执政者们,也会尽力让百姓中使用上牛。】
  【百姓们没有钱买牛,朝廷可能会用送牛、租牛、借牛等手段,让百姓们也用上牛,因为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牛可以让人们耕种更多地,收获更多粮食。
  当然像送牛这样的手段,古代百姓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平时也会有官府定时检查牛的情况,牛瘦了饲养人会被处罚,死了得及时上报,也不可以随意宰杀。
  之前饮食篇说过,古代很少吃牛肉,所以古代活牛会在百姓们手中流通使用,牛肉却在百姓们之间很少见。】①
  “因为牛肉贵,且牛也不是我们的。”古代百姓们的牛,大都是朝廷的。
  牛不管生前还是死后,价格都不是百姓们负担起的。
  “后世耕种有机器,不再用牛,才能对牛的处置变得随意。”
  “在我们这,哪怕是买得起牛的贵族们,也不能肆无忌惮的吃牛肉。”因为牛活着,能发挥更大价值。
  【最后是驴,驴的价格比牛、马低,但这并不意味着驴在古代数量泛滥。
  因为驴的生育力比不上猪,这种情况让古代百姓们也不是人人养得起驴。】
  “驴已经很好了,不像牛、马,让我们想都不敢想。”也有百姓们对此知足。
  “可惜猪不能骑和拉车,要不然以猪的生育力,还有牛马驴们什么事。”
  “对了,除了牛马驴外,我们还有骡子!”
  这句话变成评论。
  【确实,古代除了马车、牛车、驴车外,还有骡车。
  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物种,它们身具马和驴彼此的优点。
  但它们也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它们无法拥有后代。】②
  “是啊,骡子是马、驴杂交来的,可惜就是没把办法有后代。”关于这个,古人们同样感到遗憾。
  “骡子们要是能有后代,那绝对是更优良的品种。”
  【古代除了借助畜力代步外,还借助人力代步。
  至于之前为什么没说,是因为这种方式只是把人力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
  人力代步工具代表:轿子。】
  【古代轿子有敞开式的,也有封闭式的,这种代步方式,跟走路本质没有区别,顶多就是帮一个人省了力。
  其优点是,人力代步,比畜力代步,能适应更多的地形和更灵活,比如山林,畜力代步进不去,人力代步可以进去。
  就像咱们今天两人抬的担架,适用地形比轿子更广。】
  姜叶拿出几种代步方式的对比图。
  无论是畜力车,还是人力抬轿,古代百姓们都不陌生。
  可是担架,却让他们感到稀奇。
  “为什么担架上的人是躺着的?就不能坐起来吗?坐起来感觉更省材料。”
  担架长着就很简洁,但人要是竖着,担架会更简洁。
  “有没有可能,能上担架的人,属于坐都坐不起来的类型,就像生病的人一样。”
  诸朝大夫们看到后世担架,心神一动,总觉得这个东西能用到病人身上。
  一般人还真难想到这个可能,因为他们接触的病人不多。
  可是大夫们不一样,他们接触到的病人们,很多都有无法行走的需求。
  【说完轿子,陆地上的代步工具就差不多。
  接下来咱们看水路,代表工具为:船。】
  “船,的确和人力代步不一样,也和畜力代步有着本质区别。”
  听到姜叶和江雪说船,原本还不很理解代步工具这个概念的人,一下就理解。
  “后世意思是,咱们陆地也可以拥有像船那样不需要畜力和人力的代步工具吗?”
  “问题是陆地又没有水。”有人思路一时难以转变。
  “陆地上没有水,但有轮子啊,咱们可以考虑去除畜力和人力后,怎么让轮子转起来。”
  “嗯,不需要畜力和人力也能动起来的轮子,想象不出来。”
  【比起陆地畜力/人力代步的车和轿子比起来,古代水路上的船,科技要更加发达。
  咱们来看看古代船只的各种配件:桨、橹、槁、舵、帆、舱。
  这些并不是古代船只的所有配件,且它们的历史顺序也不一致,我们只是选船身上具有代表性的几样。】
  听姜叶和江雪这么说,前面朝代的人赶紧专心记。
  宋元明清时期,专心记的换成了女人们,因为看到天幕的女人们数量更多,且她们的脚疼和胸闷被转移,注意力自然更加集中。
  至于宋元明清的男人们,专注力自然是此消彼长。
  【我们先来看小船,小船的话,最让人熟悉的莫过于船桨。
  因为船桨是控制船只方向的,可以说没有船桨划动,船只很有可能在原地打转,或者顺水漂流,总之是不可能按照主人想要的方向前行,由此可见船桨对于船的重要性。】
  “浆算是船最古老的配件了吧。”
  “应该是,因为没有浆,船根本动不了。”
  【船橹和船桨看着差不多,它们功能也类似,区别在于船桨是单手使用,船橹是双手使用。
  还有就是橹的个头比浆大,效率也更高,也就是说,浆适合小船,橹适合大船。】③
  “比浆效率更高的橹!”没有船橹的朝代人们眼睛一亮。
  【船槁则是用来撑船的工具,材质一般是竹子和木头,既然是插。进水里的,船槁长度自然不短。
  不过船槁也只适用于浅水,如果是深水区,船槁够不到底,自然也就没了作用。】
  “那深水区能用什么代替船槁?”
  “船槁作用是撑船,什么样的东西,能让船在深海里撑船啊,也就是说去了深水区,考虑的就不是撑船的问题了。”
  看到评论,姜叶和江雪点头。
  【是的,深水区域不再有撑船困扰,因为困扰也没办法解决。】
  【后三样:舱、舵、帆,则适用于大船。
  比如船舱,有船舱的船只一般都中型起步,晋代时期,有人发明了水密舱,一下让船只的抗沉性和安全大大增加。】
  “水密舱?”晋代之前的古人们好奇。
  晋代之后的有些人则神情复杂,因为发明水密舱的卢循,是个农民起义领袖。④
  【水密舱的原理,是把之前一个整体的船舱分隔开来,这样可以确保就算其中一个船舱漏水,船只整体也不会沉。
  这样一下就让船沉的风险大大降低,毕竟有船舱的船只个头一般不小,有不乏去深水区域航行的,水密舱直接让船只的安全提升数倍。】
  “水密舱的原理就像竹子一样,我们之前怎么没想到呢!”晋代之前,有人忍不住拍脑门道。
  晋代之后,水密舱方法普及,可以说谁用谁香。
  【船舵,是用来控制航行方向的。
  最初的船舵和船橹一样,都是由船桨演变而来。
  只是跟船桨、船橹不同,船舵安装在船只的后方。】
  【船舵的种类有垂直舵、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等。
  它们各有其优点,且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⑤
  【咱们看到船上那个跟方向盘差不多的东西,叫做船轮,船轮在前面,船舵在后面,可以通过转动船轮,来操作后方的船舵。
  当然咱们今天的船舵,跟古代的船舵有很大区别。】
  “……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后世船舵类型好多。”前面前朝的古人们直接埋头抄。
  “也不知道后世的船舵,变成了什么样?”
  “后世的船舵咱们估计看不懂,不像开孔舵等船舵,咱们弄懂就能直接用。”
  【最后是船帆,船帆是古人们借助风力,增加船只速度的。
  船帆也是我们古人对自然风力的智慧运用。】
  听到船帆,诸朝古人们忍不住笑起来。
  “船帆可以帮助船只更快前行,比人力快得多。”
  【不过古代的船帆局限性也很大,要是没风的时候,船的速度就会降下来,十分依赖风力。
  咱们华夏传统的船帆为硬帆,西方则是软帆。】⑥
  “船帆是很依赖风力,且更适合大海,而不是内陆,内陆风力很小,船帆少有用武之地。”
  “难道后世船帆,不再需要风力了?”
  “西方的软帆是什么材质制成的?该不会是布吧?”
  “布,好奢侈,咱们的硬帆材质是竹、木。”
  【硬帆优点是材质和操作简单,缺点是兜风能力差,速度欠缺。
  软帆优点是兜风能力好,速度快,缺点是材质和操作复杂。
  总之,两种船帆,各有优缺点。】⑦
  “软帆费材料,咱们的硬帆挺好的。”
  “速度慢点就慢点吧,毕竟大海里航行,时间也不可能短。”
  “咱们古代的代步工具应该说完了吧,说完了我想看后世的代步工具。”有人对后世的交通工具们好奇。
  当即就有人变着法的问姜叶和江雪后世的代步工具。
  姜叶和江雪看到了评论,沉吟道:【在对比咱们的代步工具前,我们想把古代的道路介绍一下。
  因为路十分关键和重要,路要是不行,再好的交通工具,也没办法发挥作用。
  而且咱们现在交通工具类型众多,一时半会介绍不完,还不如等后面一块对比。】
  “也是,路不好,工具再好也没用。”这话让古人们叹息。
  “不知道后世的路什么样子,一定比咱们古代更多、更好看吧。”
  【古代的道路类型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官道、驿道、驰道。
  官道是给官员们和军队走的,既然有军队,那路面肯定不窄,平时百姓们应该也能使用,要是不能用,就只能走两边或者小道。
  驿道是给邮差们用。的,负责文书和信件,宽窄不知道,但速度一定很快。
  驰道是给帝王们的专属通道,其作用是连接国内各大政。治区域,加强帝王们对地方的统治,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后,就修了驰道加强对地方的掌控。】⑧
  【当然真要细究起来,古代道路类型和功能还能更多。
  总之,跟咱们今天的道路类型比起来,古代道路堪称复杂,且大都以其身份划分。
  不像咱们今天,道路不看身份,只看速度。】
  “不看身份,那后世道路还真简单,要是咱们的路也不看身份就好了。”
  “对,就像官道,走着就是比旁边小道舒服,可惜官道有时候会赶人,哪怕没有人也不愿意让我们走。”
  就像姜叶和江雪说的,古代百姓们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走官道。
  所以这让古代百姓们如何不羡慕后世。
  “只看速度,不看身份……”
  “算了,不想说他们,后世连龙袍都能随便穿,更何况是路呢。”
  如果是刚开播的时候,诸朝古人们是接受不了后世道路不看身份的。
  可是多次直播看下来,他们早就不复最初的一惊一乍。
  起码这次,他们对后世道路不看身份的事接受良好。
  实在是之前已经震惊过太多次,再震惊,反而显得小题大做。
  【然后是古代道路的材质,古代道路材质大都是泥土,区别在于,官道等泥土路平整且不崎岖颠簸,没修过的泥路会有杂草和石子等杂物硌脚。
  至于官道等路,为什么不像小道一样杂草丛生,那是因为古人会用火把泥土炒熟,并加入其他东西,让道路坚固,且不再生杂草。】⑨
  【关于古代的路,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两千多年前秦始皇让人修的秦直道,至今都不生杂草。
  因为秦直道的土,都是用火炒熟的熟土,高温消灭了土里面的所有草种和养分,自然长不出杂草。】
  “朕的直道。”嬴政看到秦直道,有些恍惚。
  他没想到跨过两千多年光阴,秦直道等秦朝修建的道路依旧存在。
  “直道挺好用。的。”刘彻想到直道的便利。
  “就是耗费太过。”李世民考虑修直道的成本。
  【除了泥土外,古代其实也用砖铺路,不过那种路段都不会普及,且大都集中在皇宫和都城等政。治中心附近。
  所以古代道路天天尘土飞扬。】
  “这话说的,路哪有不起尘的。”
  “对啊,帝王用。的驰道,也都是土路呢。”
  帝王都没解决的问题,他们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古代对于道路问题,一直都很上心,就像秦始皇的驰道,可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直道可以快速为前线运输物资。
  就算不从国家方面考虑,小到个人,也需要便捷的道路。】
  诸朝古人们微怔,有人忍不住自嘲,“国家也就算了,个人哪里会考虑到。”
  “还个人呢,我们村子和县城的路,都没有人考虑。”他们人数总比个人多吧,可还是没有大路。
  【所以今天,咱们的道路四通八达。
  大家要是感兴趣,我们可以大概讲一下。】
  说着,姜叶和江雪把秦直道视频,切换成现代的水泥路。
  突然看到水泥路的诸朝古人们:“……”
  他们睁大眼睛,惊诧后世路的干净整洁。
  【大家不感兴趣吗?
  感兴趣的可以评论回复。】
  见没有评论,姜叶和江雪有些疑惑。
  “不,我们感兴趣,非常感兴趣!”
  反应过来,诸朝古人们强忍心中尖叫,连忙回复。
  【作者有话要说】
  【注:①②……⑨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感谢小可爱的捉虫,么么哒~】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