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只给了毕昇钱财,连官都没让毕昇做,这还是天幕都肯定毕昇的功绩情况下。
要是没有天幕,毕昇连改善家里的钱财都会没有。”
这话就像一盆冷水泼到宋朝人头上,“朝廷为什么不让毕昇为官?”
“因为毕昇只是布衣,不是那些大人所在派系的人。”
“还因为朝廷官职少,谁都不愿意外人插。进去,且就算他们真让毕昇入朝为官,只怕毕昇也待不了多长时间。”
对于其他人的说法,在朝为官的沈括苦笑一声。
“大家说的不错,朝中局势确实是这样,不入朝为官,对于毕昇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毕竟毕昇有才华,却未必混迹的了官场。
“我会继续做活字印刷术,现在我也有钱了,希望临终前,能把活字印刷术做的更加完善。”毕昇轻笑道。
没钱他都能扑到活字印刷术上,现在有钱了,他的活字印刷术进展会更快。
【说完造纸术和印刷术,咱们再说回科举制。
科举制的发展,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配合,造纸术和印刷术让书籍普及,增加其读书人的数量,正是数量多了,才能突破贵族们的知识垄断。
而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打基础,就算举办科举制,也还是在固定的范围挑选人才,并不能让其有“质”的改变。】
“确实,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知识掌控在贵族们手中,哪怕有科举制,也不过换汤不换药罢了。”
因为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穷人根本读不起书,真举行科举制,参加的一定会是富人。
这样一来,为挑选天下人才而出的科举制,和之前的各种制度,没什么两样。
“这就是时代的发展和演变,秦朝搭配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和科举制,一文一武才是最佳情况,问题是秦朝没有读书人的基础。”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当然现在这个局限,对嬴政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大秦现在也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执政者们需要更多人才为他们效忠,会积极推广造纸术和印刷术。
底层读不起书的人们,也渴望拥有和更多的读书机会,会拥护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推广。
只有那些中高层读的起书,垄断知识的人们不希望看到这一幕。
“没有了知识,咱们该怎么维持自己的财富和权势?”他们迷茫。
至于他们恨不恨天幕,当然恨了,因为要不是天幕,造纸术、印刷术、科举制等东西根本不可能提前出现,这给他们所在阶级带来极大冲击。
但是他们又能拿天幕怎么样,他们完全拿天幕没办法,除了最开始的牙痒痒外,他们就开始发愁子孙后代的事。
【文字,还代表话语权。
从文字的普及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朝代和时期,历史上话语权的掌控者们。】
“天幕,这个就没必要说了,给我们留点面子好不好,我们底裤都被你扒。光了!”诸朝掌控话语权的阶层们,对此真开心不起来。
因为这会直指他们权力本质,他们自己知道也就算了,可万万不能让外人,尤其是那些底层百姓们知道。
“天幕,快说,我们洗耳恭听!”比起少量权贵们,大部分普通人都对此很感兴趣。
当然,听不听得懂,则是另一回事。
【文字最初由权贵们垄断,权贵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权,一种是贵。
权的势力代表为皇权,这股势力从帝制建立就开始存在。
贵的势力代表为世家们,臣子们被包括在内,因为时代越往前,臣子们越出身世家。】
“天幕讲的可真是简洁清楚。”诸朝权力拥有者们无语。
本来还想着天幕讲高深点,好让下。面人听不懂呢。
“天幕,底层百姓知道越多,脑子越清楚,对你有什么好处?”
历朝历代的执政者们,都会用愚民政策,就是怕人脑子清醒了不好管理。
现在好了,他们根本阻止不了。
相比起执政者们,不懂权力结构的百姓们则很懵懂,因为不管是皇权还是世家,距离他们生活都太远。
可尽管他们接触不到皇权和世家,却时刻都承受着无形的压迫。
相比起权贵们的数量,百姓们的数量何其庞大,纵使他们大部分都愚昧,可终究还是有少数人听懂了天幕内容。
他们先前只是碍于身份,得不到更好的教导,而不是真没有天赋。
【在大家印象中,世家是汉朝及魏晋时期形成的,这种说法并不对,世家是一直存在的,区别在于以前世家没有那么大权力,汉朝及魏晋时期,因为皇权压制不住,世家势力才开始占据上风。
和皇权一样,世家也是由血缘为纽带,这就注定他们人数不会太多,且发展需要一定时间。】⑦
闻言,诸朝帝王垂眸看向下方臣子们,那些,都是世家的苗子,他们从世家中走出,最后又反哺世家。
而就算知道这点,他们也很难做什么,因为世家是以血缘为纽带,他们总不可能让臣子们全都绝后,就算忌惮世家可能威胁皇权,也不是那么做的。
至于汉末和魏晋时期的帝王们,听到世家权势开始超过皇权,只能叹息。
“权力就是这样,不是西风压过东风,就是东风压过西风,一点都不能大意。”
“还是咱们宋朝好,咱们宋朝可没有世家!”听到这,宋朝臣子们得意道。
跟唐朝及之前基本都是权贵出身的臣子们,宋朝及之后的朝代臣子们,出身的确“草根”。
【皇权有强弱之分,世家也有大小之分。
大的世家可以让王朝改朝换代,小的世家则可以操纵一个村子,他们也被称为地方宗族。
但宗族本质,和世家是一样的。】
“可以让王朝改朝换代,看不出来未来世家还真有实力。”嬴政、刘彻等帝王淡淡道。
他们的臣子们汗流浃背,却又有苦难言,总不能说他们哪里管得了后世子孙。
“朕就知道留下他们不行。”刘邦眯眼,虽然他没预料到世家实力,但清楚知道那些人不能留,事实上,他也确实是那么做的。
至于隋文帝杨坚,听到这咳嗽一声,不再说话。
因为他就是改朝换代称帝的世家。
同样的还有唐朝,唐高祖李渊,也是世家出身。
“宗族就是世家,那岂不是说咱们村子,也是世家?”
“咱们只算是小世家,那些大世家可是能改朝换代的。”地方宗族们议论纷纷。
得亏地方宗族的议论那些大世家听不到,要不然他们绝对会生气反驳。
世家是需要底蕴积累和时间的,能被称为世家的,都有族人们在朝为官,并家族屹立超过数百年。
那些百年不到的小地方宗族,也配称世家,虽然他们彼此的权力构造基础一致,但大世家不会把小世家当成同类。
【有意思的是,大世家在朝中为官,把控国家和朝堂等政事,而小世家/宗族,则把持地方权力。
古时有句话,叫做“皇权不下乡”,意思是皇权管不到乡下等地方,尤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地方,很多地方都不理会皇权。】
这个事实让诸朝帝王们气结,“话真没必要说那么明白!”
这不是打他们脸,说他们皇权威势弱吗。
“地方宗族的确难缠。”他们的臣子们也皱眉,因为地方宗族,也会妨碍到他们执政。
至于大家本质都是世家,他们又不是亲戚,就是亲戚,摩。擦多了,还敌对呢。
【后来以唐末为分界点,大世家势力被黄巢按照族谱杀个精光,至此盘踞千年的世家,直接被彻底拔除。
虽然黄巢也杀百姓,但跟其他时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比起来,唐末战乱,好歹把高高在上的世家们也囊括进去。
也得益于唐末各大世家被一扫而空,隋唐时期就有的科举制,终于在宋朝被发扬光大。】⑨
“按照族谱被杀精光?不,这不是真的!”家里有族谱的各大世家,差点被气晕。
谁能想到象征他们家族荣耀的族谱,有天会变成他们家族覆灭的催命符。
“我们这就是唐末,黄巢!”
“咱们提前杀了黄巢,是不是就能免除灭族之灾?”
也有世家想对黄巢先下手为强。
同时期的黄巢则哈哈冷笑,“没用。的,现在天幕已经告知对付世家的最好办法,就算未来我身死,同样会有后来者!”
事实如黄巢所想,诸朝不知多少受到压迫的百姓们眼前一亮,看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看来天幕讨厌的也不光咱老朱一家。”朱元璋想到天幕之前说起明末被屠戮的朱家宗室,语气和现在黄巢屠杀世家时一模一样。
但就算知道,他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他清楚自己和宗室要是不改变行事作风,明末宗室还会是同样遭遇。
【不同于被覆灭的大世家,地方宗族势力得到保存,直到现在,我们南方某些地方依旧残留着宗族封建势力。
嗯,希望未来有它们彻底消失的一天。】
“天幕你礼貌吗!”
前面听自己所在的地方宗族逃过世家大屠杀,地方宗族们刚想庆幸。
后脚姜叶和江雪就希望他们能彻底消失,这让地方宗族们大受刺。激。
“南方地方宗族是吧,我们记下了。”有心学习黄巢行事风格的诸朝古人们记下这件事。
“我好像知道是哪些地方了,到时候我来带路。”
【接下来咱们说一下宋朝的情况。
宋朝是重要转折点,在宋朝之前,权力被掌控在皇权和世家手中,宋朝之后,权力被转移到其他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
【注:①②……⑨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感谢小可爱的捉虫,么么哒~】
作者同类型完结文: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可能雷点:有嬴政和吕雉cp。】
《诸天聊天群从西游开始》【可能雷点:有武松和潘金莲cp。】
作者预收文求收藏:
《国运直播从秦皇汉武开始》【和本文算同类型,主神、无限、历史直播、国运流。】
《诸朝直播带货指南》【位面直播、给诸朝古人和星际未来互相带货。】
《穿书女配和女主联手爆红》【娱乐圈文,女主和女二友谊长存。】
第六十一章
“宋朝之后, 权力被转移到了哪里?”关于这点,宋朝前的权贵们很感兴趣。
因为世家的权势,他们是可以想象出来的。
但是他们想象不出来权力被转移后的模样。
“难道是科举制?!”宋朝及之后朝代的人们若有所思, 很快想明白其中关键。
“科举制有那么厉害吗?”也有人不以为然。
“如果是真的,那只能说, 科举制比咱们想象的还要厉害。”有人神情凝重道。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 那就是权力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唐末黄巢诛灭世家们, 看似拔除了华夏一大毒瘤, 实际上剥削的本质并未改变。
只是原先掌控权力的那些人, 被迫换成了其他群体。】①
“权力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这句话真有意思。”嬴政挑眉。
因为这已经涉及到政。治, 而说这话的两人,却不是从政人员,他们哪来的这么深刻理解?
“你才毒瘤呢!”诸朝大大小小的世家, 听到姜叶和江雪对世家的定论,纷纷破防。
“我们世家对华夏的贡献, 难道不比那些泥腿子们大?朝堂是谁治理的?地方是谁维护的?
那都是我们世家做的, 要不然就凭那些大字不识的泥腿子,他们能帮陛下治理好天下?!”
“不错, 我们世家上承皇权,下抚黎民, 可谓居功至伟,后世居然用‘毒瘤’评判我等, 实在用心险恶!”
他们恨不得把世家的功绩大书特书, 直接贴到姜叶和江雪眼前。
可也有一些人, 和身旁破防的人态度不同,“为什么只说世家的功绩,而不说世家的罪孽?”
“欺男霸女、鱼肉百姓、土地兼并等恶行,世家们也没少做。”
但世家们为自己辩解时,可不说这些。
他们身旁人气急,“你们到底还是不是世家?别忘了家族培养你们,不是让你们忘恩负义的!”
“就是想为家族好,我们才更要正视世家的所作所为,而不是粉饰太平。
要不然我们也醉生梦死,直至被忍无可忍的底层百姓按族谱杀光,那时候你们就高兴了。”
“咱们世家暂时亡不了,看你们操心的。”
“就是,咱们王朝才刚建立,稳当百年富贵不成问题。”
更多人哪怕道理说透,心里也没多大危机感。
这让那些清醒的人失望又无力。
“你们不是不知道后果,只是你们觉得,未来付出代价的人,不是你们而已。”
所以他们才有恃无恐,哪怕明知所作所为,对家族未来不利,依旧不会停手。
“看你说的,我们当然也操心子孙后代的事,比如咱们世家没了以后,谁接手了咱们的权力。”大部分世家人眸光闪烁。
“若是未来那股势力能和咱们世家合作……”既然阻止不了,那他们可以加入进去。
“应该不可能,未来能接手权力的群体,是在世家覆灭后出现的,这意味着他们将和咱们世家对立。”
“那就没办法,只能让他们晚点到来。”为了自身荣华富贵和世家未来,他们是不可能把手中权力交出去的。
【科举制,隋唐时就开始出现,唐朝时期,科举制虽然提拔了不少人才,但整体并没有彻底打破世家贵族们的权力垄断,只是进去权力中心分一杯羹。
直到唐末,世家们覆灭,宋朝建立后,加上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等配套技术成熟,书籍开始面向天下读书人,至此,科举制兴盛。
等因科举制而成功入朝为官的人多了,他们就形成新的势力。】②
“果然是科举制。”
“可科举制是从全天下选拔人才,那些势力总该不会像世家那样任人唯亲的抱团了吧?”
等姜叶再开口,他们发现自己实在太过天真。
【科举制形成的士大夫阶级/文官集团,他们不再像世家一样靠血缘为纽带,但没有血缘做纽带,还有其他关系,那就是——师生。
没有了血缘限制,以师生关系为纽带的文官们,势力范围变得更广,这就跟科举制一样,有利有弊。】③
“也就是说科举制之后,文官们的势力虽然比不上世家,但数量却远超世家。”
“真不知这情况,是好还是坏。”宋朝前面的朝代人们感慨。
57/125 首页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