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言情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举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历史同人)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星陨落【完结+番外】

时间:2025-02-05 14:41:40  作者:星陨落【完结+番外】
  宋朝及之后的朝代,文官们集体黑脸,“天幕可真是不讨喜!”
  更气的是他们只能听着,而阻止不了。
  【世家制度下,好职位会紧着自己血缘亲戚,科举制度下,好职位也会紧着和自己关系亲。密的学生或者同窗等人。
  刚开始还好,科举制刚出来,文官们还没有紧密抱团,可是随着时间过去,文官们开始以出身地或者书院形成党派。】
  “党派,这可真有‘意思’?”宋朝之前,有的帝王意味深长。
  “最可怕的是党争,他们争斗起来,根本不管家国天下的。”宋朝及之后,深受党争之苦的人们悲愤道。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如宋朝的新、旧党,明朝的东林党及阉党等各种党派。
  可以说它们都为宋朝和明朝的灭亡,做出很大贡献。】④
  “朕的大宋/大明!”赵匡胤和朱元璋两人睚眦欲裂,心里别提多气。
  要是那些党派在他们跟前,他们能把人生撕了。
  “阿嚏!谁念叨我们?”宋、明的党派中有人忍不住打喷嚏。
  “说不定是咱们大宋/大明太。祖呢?”有人忍不住笑道。
  “别说,咱们可不怕太。祖,反倒是其他党派,更让人担心。”
  他们并不担心已经驾崩的太。祖,就算其他时空的太。祖真在念叨他们,威胁性也没有同时代的党争对手大。
  至于他们为什么不害怕太。祖找他们这些未来人的事,那当然是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好找。
  他们有的人未发迹前,家里连族谱都没有,开国太。祖就算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可能找得到他们。
  “可恶,后世那些家伙,族谱不像世家们那么悠久,根本追溯不了。”赵匡胤和朱元璋也意识到这点,心里别提多气。
  不过他们虽然找不出那些党争的先祖,却也有别的出气办法。
  “赵光义!”赵匡胤看着赵光义,开始摩拳擦掌。
  “老。子让你和你子孙后代放任党派做大!”
  赵匡胤不知道宋朝党派什么时候形成,但他知道揍赵光义准没错。
  “朱棣,你给朕滚进来!”朱元璋则把朱棣叫来,等朱棣一来,直接一脚踹朱棣屁。股上,把朱棣踹趴下。
  其实朱元璋力道不大,速度也不快,朱棣能躲过去,但并没有躲,因为他也看到天幕,知道明朝未来有党争。
  未来大明帝王都是他子孙后代,这一脚他觉得自己挨的不冤。
  “不对,宋元明清,为什么宋朝和明朝就有党争,元、清为什么没有党争?”也有人注意到另一个角度。
  可能疑惑这点的人不少,他们的话变成评论。
  “对啊,凭什么元、清没有党争,朕不服!”赵匡胤注意到屏幕,打赵光义更加起劲。
  “元朝国祚短,没有党争还可以理解,凭什么清朝也没有党争?”
  要知道清朝国祚,可不像元朝那样短,这让朱元璋心里十分不得劲。
  【元朝和清朝为什么没有党争?
  这和他们身为异族文化,有很大关系,比如他们上层执政者,都是自己人,天然抱团排外。
  除此之外,元朝是有党争的,但是元朝国祚短,不等党争们狠斗起来,元朝就没了,自然也就没有党争了。】⑤
  元朝:“……谢谢你天幕,不用再提醒我们元朝国祚短的事实了。”
  “哈哈,朕舒坦了!”不同于元朝,朱元璋听到后则是哈哈大笑,特别开怀。
  【至于清朝,情况有些特殊,清朝的臣子们手中权力是被削弱过的,皇权高度集中,是历朝历代之最。
  古代权力可分为皇权和臣权,皇权强了,臣权自然就弱,而党争,则归属于臣权范围。】⑥
  “凭什么清朝就是皇权至上!”朱元璋不服。
  “这不就是明说我们宋/明的帝王们不行吗?!”
  “哼,我们可不像前面朝代帝王,居然给臣子们那么大的权力,活该你们帝王被架空!”清朝,乾隆幸灾乐祸。
  他丝毫不知道,自己是清朝最后一位皇权集中的帝王,在他之后,皇权会一路走低。
  【当然清朝虽然没有党争,却有其他问题,最后同样亡国。
  大家实在不用纠结这个。】
  这次换朱元璋笑,清朝康雍乾几个帝王耷拉下脸。
  “我们清朝亡于什么?”他们仔细思索,觉得自己把前面朝代亡国的原因,都打上补丁了。
  可惜他们的话没变成评论,姜叶和江雪没看到。
  【古代权力的构成群体,大致就这些。
  有人说明朝亡于东林党,是东林党等党派太过可恶。
  东林党等党派的确自私自利,不以国家利益为主,但究其本质,东林党等党派,和宋朝之前的世家们,有区别吗?】
  “天幕意思是,东林党不在乎国家利益,世家们也不在乎。”
  “世家和东林党等党派,并没有区别。”
  【党派之前,是世家,世家们对待改朝换代是什么态度,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除非他们转为皇家,要不然依旧是以自己家血脉利益为准。
  东林党等党派也是同样,他们不在乎帝王们是谁,只在乎自身及党派富贵,所以朝代灭亡以后,他们立马归顺新朝,继续做臣子,享受荣华富贵。】
  “噗,他们怎么都这样?!”诸朝许多帝王觉得自己心里受伤,怨恨底下人不为他们誓死效忠。
  “要不是我们开科举制,那些人哪有今天的风光,可他们却不知感激,反而做白眼狼!”宋朝及之后的帝王们怒道。
  他们一怒之下,怒了一下,至于行动,很少有帝王去做。
  因为他们要是有本事,底下也不至于发生党争。
  臣子势大的情况下,他们出头,万一被废除怎么办?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废帝先例。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有真正在乎国家动荡和存亡的群体吗?
  有的,那就是帝王们和百姓。
  虽然他们份属阶级两端,但彼此的利益,还真是一致的。】
  “帝王和百姓利益一致?天幕怕不是在说笑。”世家和党派们嗤笑,许多帝王也觉得这是无稽之谈。
  只有少数帝王和优秀执政者们,猛然抬头,仔细思量这句话的意思。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的世家和官员们,他们为什么能无视国家利益,只顾自己的私人利益?
  那是因为他们在乱世中,拥有足够的自保力量,以及改朝换代后,维持荣华富贵的资本。
  且天下又不是他们的天下,他们给谁干活不是干活,至于他们拥有权力,却不干人事,则是另一回事。】
  “对啊,战争又波及不到那些人,加上新朝又离不开他们帮忙治理朝政,他们这是有恃无恐。”
  “换了我们是世家和官员,我们也这样,但可惜我们不是。”
  他们身为底层人,哪能有那样的后路。
  “等等,我好像有点明白天幕说的意思了。”有人恍然。
  【为什么说古代帝王和百姓们利益一致,那是因为他们都是没有后路的人。
  改朝换代,帝王和宗室们会首当其冲,一般都会被新朝斩尽杀绝,很难幸存,这也是古代世家为什么有改朝换代的实力,却没几个真坐上皇位。
  因为坐上皇位,就会彻底断掉他们家族的后路,不像身为世家,他们进可攻、退可守。】
  “原来是这样,难怪有些世家明明有实力,却不自己做皇帝。”
  “确实,新朝一般很少会留前朝宗室的性。命,前朝帝王们还真没得选。”
  【百姓们是因为没有退路,一旦战乱,没有自保能力的他们,会最先受到迫害。
  所以纵使阶级不同,帝王和百姓们的利益却是一致,他们都不希望朝廷发生动荡。】
  “还真是这样。”许多帝王们原本还想反驳,结果一细想,发现情况还真是姜叶说的那样。
  并不是因为底层百姓对他们更加忠诚,而是因为他们比世家、官员们少了改换阵营的成本。
  “呵呵,帝王明明跟我们一样没有退路,可他们却还跟那些官员一起欺压我们。”
  百姓们冷笑自嘲,心里别提多悲愤。
  “糟糕,天幕说破本质了。”诸朝臣子们心道不好。
  他们所在阶级,比帝王和百姓们更早意识到这一点。
  其中不乏借此忽悠帝王,还把帝王忽悠瘸的臣子。
  现在天幕这么说,他们身上当即涌出冷汗,生怕他们头顶的帝王脑子突然清醒。
  偏偏他们这么紧张,姜叶的江雪依旧没放过他们。
  【所以说古代帝王们真的很奇怪,明明他们应该站在百姓们那边才对,只要百姓们安稳,他们的王朝才能长久。
  但是许多古代帝王就不爱惜百姓们,而是使劲劳役他们,好像生怕自己王朝国祚太长。】
  噗,诸朝帝王们只觉得胸。口。中箭。
  “不,这事以前也没人跟我们说过啊!”
  聪明的帝王们可能隐隐悟出这点,但大部分帝王,并不具备这种聪慧。
  他们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身边人教导,如果身边人有意误导,他们很容易一叶障目。
  现在,他们蓦然被姜叶和江雪戳破一直被隐藏的真。相,心里别提多崩溃,那感觉就跟天塌差不多。
  尤其是昏君们,别提多抓狂,“我们是不是只要善待百姓,就能一直骄奢淫逸下去?!”
  可他们已经开始劳役百姓,现在想办法挽回,还来得及吗?
  嬴政、刘彻等帝王闭上眼睛,只觉得脑海中的思路,前所未有清晰。
  他们终于知道帝王和百姓之间的关系,知道今后该怎么执政。
  李世民这类帝王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今后会做的更好。
  “可恶,天幕居然教人怎么做皇帝!”诸朝臣子们,许多人都在背后咬牙切齿。
  因为帝王们脑子要是清楚,就该他们这些臣子受罪了。
  比如搜刮民脂民膏,之前帝王们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今后却可能会插手。
  “是不是只要记住这点,我们也可以为帝。”领悟的不止帝王们,还有许多起义军的首领们。
  他们许多人都没有方向,对于未来十分迷茫,可是现在,他们心里的迷茫彻底消散。
  同时还有诸朝百姓们对帝王们的恨意,他们不懂政。治,但听懂了他们和帝王利益是一致的。
  为什么他们利益一致,帝王们还欺负他们?
  既然帝王们不愿意善待他们,那他们也不会善待帝王。
  【做图后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流逝,天下读书的群体会越来越大。
  但是跟整个天下的人数比,读书群体又显得十分少。
  按照数据,民。国时期的识字率,大致在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那时候超过八成快九成的人,都是文盲。
  这还只是民。国时期的数据,民。国越往前的朝代,识字率越低。】⑦
  “十分之一左右,后世的识字率,居然那么惊人吗?”诸朝古人们为后世“离谱”的识字率感到诧异。
  因为他们所在朝代,识字率更低。
  “确定是总人数吗?也包括奴隶们吗?”
  在古代,奴隶们不算人数,但他们不确定奴隶们在后世算不算人数。
  【然后是科技和生产力,也和读书有很大关系。
  读书人数少,让古代本就贫瘠的生产力和科技自然发展不好。
  我们后人比古人聪明吗?
  不,我们并不比古人们聪慧,我们之所以显得比古人们聪明,是因为我们双方的知识积累和成长环境不同。】
  “没有文化,我们只能做简单的活计,要是有文化,我们一定能做更多。”
  “咱们和后人脑子没什么不同,只是咱们生在了古代,他们生在了后世。”这个事实,让他们既欣慰又酸楚。
  【除此之外,还因为古代读书人对科研的偏见和歧视。
  古代人为什么读书,是为了钱和权。
  的确有心怀天下、造福于民的存在,可那样的人实在太过凤毛麟角,跟读书人整体比,少的可怜。】
  “这话太直白了。”诸朝为了钱和权而读书的人们受不了这么赤。裸。
  那些真正心怀天下的人,只能叹息一声。
  “后世的意思是,让我们读书人去干那什么科研,开什么玩笑!”也有读书人觉得身份被冒犯,十分生气。
  因为古代科研人员地位不是很高,且很难爬到高位,对于有心仕途的官员们来说,就跟自绝前程没什么两样。
  “别跟天幕说,去跟陛下说!”有人反应过来,赶紧去找帝王哭诉,生怕帝王被天幕蛊。惑,真让他们这些文人去搞科研。
  先不说他们对科研不感兴趣,他们本人也不会啊。
  “格物在咱们时代,地位的确不高。”诸朝普遍叹气。
  格物,是科研在古代的称呼。
  “你说朝廷重视格物吧,像张衡大人那样的人没出几个,要说朝廷不注重格物,朝廷还有专门的工部。”
  虽然工部不是专门搞格物的,却也是跟格物最沾边的部门了。
  “后世科技那么厉害,背后又有多少读书人?”嬴政等帝王,突然意识到这点。
  既然科技和生产力发展,跟读书人数有很大关系,那么后世的读书人数,又得多庞大?
  但就算不知道具体数据,他们也相信后世读书人数绝对远超民。国的十分之一。
  李斯等官员们按照帝王们的意思,变换口吻发出评论。
  【为什么突然好奇咱们现在的文化普及率啊?
  我们查查,咱们现在的文化普及率之所以没达到百分之百,是因为有不少老一辈的人没接受过文化教育。
  目前咱们大概还有百分之三左右的文盲率,跟古代比起来,算是人均识字吧。】⑧
  “噗,多少,确定说的是识字率百分百,而不是文盲率百分百?”
  “识字率百分之百,世上怎么可能有那么荒谬离谱的事?”
  “对啊,别忘了后世跟民。国挨的那么近,民。国时期的识字率在十分之一左右,后世那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达到百分之百。”
  “真是吹牛不打草稿,后世那么高的识字率,包括老人、孩子和女人么?如果不包括,有什么资格说是百分之百!”
  “知道培养一个读书人,需要花费多少钱吗?后世就算衣食住行便利,但也绝不可能人人都能读的起书。”
  他们承认后世衣食住行发达,但实在难认可后世近乎百分百的识字率。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