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后辈的忠告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公务员们的采访步入尾声。】
“是良言,但也滴水不漏,比如他们是怎么治国的,就没有说。”汉朝,张良叹道。
还有一直等待的诸子百家,也十分遗憾。
“算了,天幕目前透露。出来的,够我们讨论一阵,虽然不知道后世的治国理念,但好歹看到他们的治国方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咱们今后也有做到这的一天。”
这是孟子说过的话,也是孟子理想中的社稷,只是比起之前,他更有信心。⑨
“后世不就是咱们的未来吗?”
“不,从天幕到来咱们时代那刻起,后世就不再是属于咱们的未来。”
“可天幕的历史好像没有变动?”
“如果把之前的咱们和后世当成同一条河流,那在天幕介入后,咱们这边就变成了支流,支流和主流同源,却不会影响到主流,咱们现在就是这种情况。”诸子百家们共识。
【接下来是教。师们。
来看教。师们的工作心得。】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六十七章
【和学历一样, 老师们也分小初中高大等老师,不同的是,老师们所在年级一般固定, 可谓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
这点跟古代老师们不同, 古代老师们对学生们很多从基础教起, 然后一路到科举。】
“这么说,后世学生们, 岂不是会有很多老师?”
诸朝古人们意识到这一点。
“老师们位置不动, 学生们年级变动, 这样可以减少师生们的亲。密关系。”
“确实,咱们学习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老师们的分量, 而后世的老师,真的只是老师,情况只能说有利有弊吧。”
【主持人说完, 几个被采访的老师道:“根据学生们的年级不同,老师们所面临的压力也不同。
比如高中老师们, 因为高考缘故, 算是压力最大的老师群体,相比之下, 初中老师比较轻松。
因为这个年级,既不需要操心学生们适应学习, 也不需要担忧学生们高考成绩,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都适中。
关于这点, 请在开始就考虑清楚,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力, 选择教授不同的年级。”】
“年级不同,老师们的压力也不同吗。”诸朝古人们微怔。
“高考对后世学生们很重要,没想到老师们也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毕竟是老师啊,谁希望自己的学生差劲,肯定希望他们越考越好。”
“不过年级老师,一旦选择,就不能再改吗?”
【“当然,真教起学生们,如果发现自己不合适,想往下教和上教也可以。
往下教不需要多费劲,但往上教,会需要更多证件,以此证明自己有教授更高年级的资格。”】
“原来教授学生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世还挺变通的。”
“至于更多证件证明,那是应该的,毕竟证明不了实力,学校也不敢轻易把学生们托付给老师们啊。”
【“除此之外,老师们的穿着打扮也很重要。
老师们的衣着打扮,可以一定程度影响对学生们的管教,以及家长们会托付的信任程度。”】
“衣着?确实,后世这些老师脸都太嫩,感觉有些压不住学生们。”
“为什么都是年轻人,而不是上了年级的老师教导学生们?”还别说,真有人质疑起老师们的年龄。
然后他们就看到后世老师们的变装。
采访之初,老师们不管男女,都打扮的青春靓丽,虽然诸朝古人们知道她们是老师,但心里感触并不强烈。
直到她们变装后,身上鲜亮的颜色变得色调深沉,光滑细嫩的脸蛋变得朴实无华,发型也从青春的马尾变得挽起,然后再搭配上一副平框厚重的眼镜。
这一套装扮下来,搭配不苟言笑的神情,让她们二十来岁的年纪,好像一下老了十几二十岁,乍一看老师们年纪大了,但气场也强了。
“家长们的信任,我理解这句话了,要搁我们,我们也会信任后者!”
看到老师们变装后的打扮,原本还担忧老师们教学水平的古人们,信任感大增。
因为后者那样的打扮,确实戳家长们的心,她们一看就是学识出众的好老师!
“对,换做后世老师们之前的打扮,我要是学生,可能会不服管教,但是面对后者,我一定服从管教。”
之前老师们妆容靓丽,板着脸也让人害怕不起来,可是后者不一样,轻轻一撇,就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然后是一些工作上的苦恼,比如发际线问题。
女老师们还好,只是发际线后移,男老师们会加快发型地中海的速度。
如果是在乎发型的人,希望从教授学生们起,就开始保养和保重头发。”一个发型快要地中海的年轻男老师道。】
“咳,看来古今老师们苦恼的都差不多。”
听后世老师们说起发型,古代同样为地中海发型发愁的老师们忍不住咳嗽。
【“老师们集体面对的脱发、少发问题,和平时的工作压力,还有考试次数有很大关系。
对于学生们而言,“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很吃苦受累,但考试对于老师们来说也不轻松。
老师们既需要不停出题,和不停的批改试卷,次数重复多了,头发自然越来越少。”】
随后视频上出现老师们出题、考试的视频,这些步骤并不难,难的是这种模式一直重复。
学生们不停的考试,老师们的头发也肉眼可见的变少。
“原来后世学生们并不止高考一次,而是平时不管什么年纪,都在考试,只是高考考试更为重要。”
“平时考试多了,关键时候才不会掉链子,我看看咱们学生能不能也用上这个。”古代老师们直觉敏锐的注意到“考试”这个法宝。
“阿嚏!”古代学生们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遇上什么样的未来。
此时他们正在对着天幕嬉笑,“后世学生们好惨啊,居然要天天考试,还好我们不这样!”
他们还不知道,那是天幕没透露之前,天幕透露之后的情况,谁也说不好。
年纪小的学生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年纪大的学生们却能意识到。
“糟糕,老师们说不定会跟着天幕学‘考试’那一套。”
光是想想,就让他们头皮发麻。
【“虽然考试多了确实会让老师们有发际线困扰,但这能让学生们更好的巩固知识,对所学印象更加深刻。
只要学生们的成绩能提上去,我们的头发就不算白掉。”比起自己的头发,老师们更关心学生们的学习状况。】
“这些老师真是太有师德了!”
“她们虽然年轻,但意外可靠。”
“看,后世果然不是无缘无故让学生们考那么多试的,咱们也跟着学吧,虽然咱们试卷不像后世那么方便弄,但咱们学生们也不多,手写出来就行。”
诸朝,老师们商量。
“糟,糟糕,从今往后,咱们也需要考试了!”有学生凑巧听到,顿时大惊失色。
对于老师们而言,考试是项很好的授学手段,可对于学生们而言,却如晴天霹雳。
姜叶和江雪还不知道因为对老师们的采访,让诸朝学生们体会到后世学生们考试的酸爽。
他们的采访继续。
【“说完正常授学,我们再来说说支教问题,所谓支教,就是老师们去偏远山区教授学生们,因为跟城里比,偏僻地方老师们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城里,所以每年国家都会有一定的支教名额。
我们身为前辈的经验是,女生们尽量不要去参加支教,哪怕支教回来会让履历好看。”说起这个问题,女老师们眸光晦涩。】①
“女老师为什么不能去偏远地方教授学生?”
“因为会被欺负啊,‘穷山恶水出刁民’可不是说着玩的。”
关于这点,诸朝古人们很快就意识到问题本质。
因为他们很多人就生活在这种危险环境里,知道这种环境对女性有多不友好。
只有那些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对此十分不爽。
“她们去都没去,怎么就知道那里的人不好?别一杆子把人打死好不好!”
“她们不去偏远地方支教,那些没有老师教导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她们实在自私自利。”
【“越是贫瘠的地区,越会展现人之恶,以前去支教的女老师们不乏遇到奸。杀、拐。卖等情况。
她们很多怀抱着教导孩子们,想让他们长大后走出山村的愿望,最后自己却彻底留在那里。
诸多血淋淋的前车之鉴,希望头脑发热想去支教的女老师们考虑清楚,支教的地方不一定全是坏人,但是你只要不幸遇上一次,就是彻底的绝境。”】②
“果然,哪怕是后世,也避免不了这种情况。”诸朝古人们并不意外支教女老师们遇到的事情。
“她们胆子可真大啊,居然敢跑去偏远山区,虽然是为了教导孩子们,但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其实挺蠢的。”
“人家老师是好心,谁知道那些人会恩将仇报,现在好了,那些人绝了后人的路,他们孩子走出山村的希望越发渺茫。”
“这叫什么,给了你机会你都抓不住,活该他们一直穷下去!”
【“听去过的前辈们说,除了奸。杀、拐。卖那种无法承受的人生大事,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日常小事,会有人偷看老师们洗。澡和上厕所,以至于支教的老师们不管洗。澡还是上厕所都会结伴和围成一个圈,生怕有人落单。
跟在城里只需要负责学生们成绩的老师们比,支教老师们还需要考虑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很多人支教完,都会心力憔悴,并劝后辈不要去。】③
【男老师们也别觉得自己能万无一失,男老师们遇到危险的概率比女老师们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所以支教问题,希望大家都能考虑清楚再做决定,而不是头脑发热,到时候真遇到危险,再后悔也没办法挽回。”】
“唉,虽然老师们不去支教,对于那些孩子挺可惜的,但就像老师们说的,一切都得以自身安危为主,要不然自己死了,说什么都白搭。”
诸朝古人们叹息,完全能理解后世老师们对后辈们的劝告。
“又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万一她们运气好呢?”也有人依旧死犟。
比起那些支教老师的安危,他们更关心那些偏远地区的人和孩子们能得到的好处。
因为他们和那些人处境差不多,能够共情。
“我呸,凭什么让人家去赌运气,你算老几?真出事你们又负不了责!”有人听了十分气愤。
“因为他们就是那类会伤害弱者的人,自然站到恶人们那边,难怪你们看不到天幕呢,还好你们看不到天幕,要不然我们这些人可就危险了。”
“放屁,我们才不是恶人!”
“我们先前不小心对天幕不敬,才看不见的天幕,才不是因为我们心怀恶念的缘故!”
那些人心猛地一凉,大声反驳,不愿让人做实自己的本性。
除了少部分人吵起来,大部分人注意力还在天幕上面。
“奇怪,后世老师们为什么会毫无保留的教导学生,而我们的师父却不是?”突然有人道。
有人疑惑,遂变换口吻询问天幕,古代师徒和后世师生之间的区别。
他们的话成功变成评论,被姜叶和江雪看到。
【从模式看,咱们现在的师生,放在古代的确是师徒关系,但究其本质,两者并不相同。
咱们现在公立学校的老师有编制,也就是国家给发工资,而古代的老师们不同,他们大都是私人教导。
两种不同的收入来源,决定老师们面对学生们的态度也不同。】④
“后世老师们居然是国家发钱,难怪她们那么尽心尽力。”
“不过学校也是国家盖的,老师们工钱也是国家出,合情合理。”
“虽然合情合理,但那得是多大的一笔支出?”诸朝负责财政的官员们下意识计算起来。
“原来后世国家并不是盖了官学就不再管,而是会请老师们教导,这样一来,花费更高。”盖学校是一次性买卖,聘请老师们可不是。
【咱们现在老师们拿国家工资,跟学生们的关系不会像古代师生们那样亲。密,也不能像古代师父们那样对学生们动辄打骂,双方关系比较淡。
除非是很高的学历,能接触和继承老师们的人脉,关系才会像古代师徒那样,但比起古代师徒传承,他们更像“学阀”,只是不具备古代“学阀”们的权势通天。】⑤
“原来后世‘学阀’也没彻底消失。”
“只是他们的‘学阀’好像只限于学业上,而不是权势上。”
【古代师父们不同,古代师父们没有咱们现在老师的工资做保底,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为了牵制住徒弟们而留一手。
留一手的人多了,我们华夏的许多手艺也越来越失传。】
【不过也没办法,站在师父角度,万一把本事全都教给徒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变成事实怎么办?
而站在徒弟角度,多年来任打任骂、任劳任怨,师父还不彻底信任自己,同样会伤心和怨恨。
到最后关系如何,全凭良心,所以我们也不要对古代师父们的留一手行为苛责。
当然,他们肆意打骂徒弟们的行为,是很不对的。】⑥
“那天幕,我们该怎么办?”诸朝,不少师生们痛苦道。
师父们是想确保自己晚年的保障,徒弟们想学全师父们的本事。
【这件事双方的矛盾在于,师父们想要保障,徒弟们想要技术。
关键在于怎么让师父们把自己吃饭的本事传授出去?和让徒弟们学会技术后,不会对师父们忘恩负义?】
【其实挺难的,因为古代不像咱们现代,咱们现代很多师父的收入和教授徒弟的数量有关,教授出来的学生越多,师父收入越高,自然不会再留一手。
而学到手艺后,指望徒弟们的良心更不现实,还不如指望契约,约定好徒弟在师父生前和死后怎么做,然后把契约内容传开,徒弟要是做不到,会失去名声和客源。
这个方法挺适合古代的,因为古代交通不便,生活周边都是熟人,不像咱们现在,就算真签订契约,人家不愿意履行,说跑就跑你也没办法。】
“前者咱们做不到,后者倒是可以琢磨琢磨。”诸朝师父们眼睛一亮道。
66/125 首页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页 |